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03)
2023(4152)
2022(3668)
2021(3532)
2020(3037)
2019(7168)
2018(7035)
2017(12726)
2016(7349)
2015(8178)
2014(8358)
2013(8126)
2012(7756)
2011(7220)
2010(7237)
2009(6479)
2008(6219)
2007(5373)
2006(4720)
2005(4307)
作者
(22125)
(18988)
(18818)
(17751)
(12068)
(9221)
(8544)
(7496)
(7157)
(6917)
(6538)
(6438)
(6223)
(6121)
(5906)
(5849)
(5561)
(5559)
(5550)
(5422)
(4702)
(4700)
(4654)
(4362)
(4330)
(4299)
(4216)
(4155)
(4081)
(3907)
学科
(33483)
经济(33463)
管理(20095)
(17974)
方法(17475)
数学(16274)
数学方法(15923)
(13942)
企业(13942)
地方(9638)
(8258)
中国(8029)
(6557)
环境(6463)
农业(5623)
业经(5325)
(5292)
贸易(5287)
(5168)
(5052)
(5042)
地方经济(4862)
理论(4642)
(4377)
金融(4375)
(4312)
资源(4297)
(4114)
(3752)
供销(3746)
机构
学院(103848)
大学(103748)
(40557)
经济(39633)
管理(39524)
研究(38922)
理学(34692)
理学院(34216)
管理学(33153)
管理学院(32951)
中国(27093)
科学(25845)
(22201)
(21477)
(21469)
研究所(19779)
业大(17822)
中心(17614)
农业(17259)
(16102)
(14844)
师范(14668)
(14656)
北京(14122)
(13448)
财经(13132)
(12458)
科学院(12425)
(11917)
师范大学(11888)
基金
项目(74701)
科学(58167)
基金(53812)
研究(50771)
(48611)
国家(48223)
科学基金(40398)
社会(31074)
社会科(29349)
社会科学(29343)
(29312)
自然(28271)
基金项目(27942)
自然科(27651)
自然科学(27646)
自然科学基金(27140)
(26029)
教育(24455)
资助(23275)
编号(19898)
重点(17397)
(16594)
(16227)
成果(15888)
(15543)
计划(15316)
课题(14799)
科研(14575)
创新(14425)
大学(13449)
期刊
(42288)
经济(42288)
研究(28964)
中国(20731)
学报(20072)
(19659)
科学(17197)
管理(15180)
大学(14236)
农业(13781)
学学(13407)
教育(12499)
(10924)
技术(9743)
(8234)
金融(8234)
(7929)
统计(7611)
经济研究(6946)
(6691)
决策(6177)
业经(6176)
财经(5943)
业大(5713)
资源(5624)
技术经济(5356)
(5297)
问题(5286)
(5085)
科技(5046)
共检索到152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超才  
甘蓝型油菜是上海市郊区唯一的越冬油料作物,种植面积70000hm~2,平均产量2250kg/hm~2左右。上海双低油菜育种始于1981年,到目前已育成2个低芥酸油菜品种”申优青”和“沪秀青”,一个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沪油12”目前正在上海市郊区大面积推广。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已实现三系配套,发现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保持基因,目前正进入纯化和测配强优势组合阶段。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江生  石淑稳  周永明  刘后利  
华双3号(HD3)是华中农业大学采用聚合杂交、回交和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的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也是我国应用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的第1个油菜品种。该品种含油量42%以上,芥酸<1%,硫苷<25μmol/g,产量比非优质对照品种中油821增加1.51%,适合于两熟和三熟地区种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龙飞  张胜  张润生  张志栋  
旨在阐明硼对甘蓝型双低春油菜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机理,明确甘蓝型双低春油菜产量和品质形成与施硼量的关系。试验以甘蓝型双低春油菜"青油14"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五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施硼量对甘蓝型双低春油菜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型双低春油菜单株角果数与施硼量之间呈显著线性关系,而每角果粒数则与施硼量呈二次曲线关系,适量施硼可以协调每株角果数与每角果粒数的关系,有利于提高产量。籽粒产量与每角果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性(r=0.982 8**),与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和千粒重也呈一定的正相关性,而与单株角果数则呈一定的负相关性。适量施用硼肥,可明显提高甘蓝型双低春油菜的籽粒产量和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朝芝  傅廷栋  杨光圣  涂金星  杨小牛  但芳  
甘蓝型油菜双低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马朝芝傅廷栋杨光圣涂金星杨小牛但芳(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BREEDINGFORSELF-INCOMPATIBILITYLINESWITHDOUBLEZEROONBrasicanapusL.MaChao...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书芬  傅廷栋  宋文光  
对9个甘蓝型单、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种的产量及有关性状的分析表明,杂种的产量优势明显,组合间差异较大。全株总有效角果数不仅优势明显,而且与单株产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单株产量的贡献最大。大多数性状存在程度不同的杂种优势,全株总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幼苗鲜重,幼苗干重的优势较强,可以作为杂种优势鉴定和杂交组合选择的主要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严远鑫  李劲峰  张美华  孙学斌  谢永俊  龙肖平  
以品质双高雄性不育系932197A为母本,以双低品种(系)84001等为父本通过测交、连续回交获得芥酸含量<1%、硫甙含量<40μmol/g的双低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96F001A、B。用双高恢复系材料933001、933025与双低品种(系)8840894等杂交,自交分离选择获得了95SF035等双低恢复系。研究表明套帐隔离回交较单株成对交可减少回交世代数,缩短双低转育年限,连续2~3代单株分析筛选可提高双低单株成系的品质稳定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娟  鲁剑巍  吴江生  李银水  
田间条件下,研究了4个双低油菜品种全生育期内中量元素钙、镁、硫含量及累积量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油菜Ca、Mg养分含量随生育期的推进总体呈现降低趋势,S含量呈"M"型变化趋势。收获期每公顷油菜平均从土壤中带走CaO 187.3 kg,MgO 60.2 kg,S 55.7 kg。苗期、蕾薹期及花期CaO积累比例分别占最大吸收量的22.8%~36.7%、20.9%~24.4%、42.4%~52.8%;MgO积累比例分别占21.4%~31.8%、21.2%~29.7%、47.1%~57.3%;S积累比例分别占15.7%~29.2%、21.5%~31.0%、39.8%~62.8%;薹花期是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遵  刘敬阳  
甘蓝型(B.napus)黄籽油菜育种工作,在我国已进行了20多年。育种实践表明,其黄籽色泽遗传复杂,籽粒呈“杂黄”色,长期自交不能纯化,并不断分离出黑籽。已培育出的黄籽品种,尚不能完全适应生产的需要。黄籽育种必须与优质育种、杂交育种、生物技术相结合,才能适应育种科技发展的需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梁材  张启行  蒲晓斌  马孝玲  董云麟  张德发  
甘、白杂交是创建聚生角果油菜的主要途径。聚生角果油菜每果柄的果皮面积和籽粒产量较单生角果高1倍左右。甘蓝型聚生角果油菜的染色体数与甘蓝型油菜没有差异,聚生角果性状受3对以上核隐性基因控制。聚生角果果皮对籽粒的贡献较单生角果高7%~20%。聚生角果油菜对氮、磷的吸收、利用与甘蓝型油菜差异显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文雁成  张书芬  王建平  朱家成  何俊平  蔡东芳  曹金华  赵磊  王东国  
通过采取不同的常规育种策略和小孢子培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了提高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恢复系改良效率的方法。结果表明,在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恢复系杂交转育过程中,采用杂交后代与萝卜质不育系杂交,可使杂交后代分离群体中不具备恢复基因的单株在花期表现出来,无须测交即可进行选择;杂交后代通过小孢子培养,可将稳定纯合时间由传统自交8个世代缩短到3个世代;通过萝卜特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大大提高选择的精度,减少筛选所需的人力、土地和时间,选择效率提高90%。试验筛选出19个在萝卜质不育恢复系中能够扩增出单一、易于辨别的谱带的SCAR标记引物,其中10个引物在现有的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恢复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瑞茂  王华  
以低芥酸油菜隐性胞核雄性不育材料117A和双低不育材料388A与黄籽双低品系杂交,F1去雄正反回交,以BC1后代B2代中的A株与原父本国交,再与B3中的A株测艾转育,经7代即可有效地育成黄籽频率在80%以上、硫苷含量<30μmol/g、芥酸含量<1%、且植株性状整齐而稳定的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以B3A×BC2测交一代的B株作选黄籽测硫苷选育,其黄籽频率虽可达到87.7%~91.6%,但需花费8代时间。以BC1后代B2或B3代B株选黄籽测硫苷选育,虽可在5或6代育成,但其黄籽频率只能保证在70%左右,硫苷含量也都不很稳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娟  鲁剑巍  刘锐林  郑智勇  李文西  蒋志平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4种双低油菜整个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动态。结果表明:播种后140d(苗期)、140~170d(蕾薹期)、170~199d(花期)和199~212d(角果期)4个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积累比例分别为12.7%~20.9%、15.3%~20.0%、60.3%~71.7%和-27.4%~-9.1%;氮素积累比例分别为33.3%~47.8%、11.9%~14.7%、15.5%~28.1%和17.7%~28.8%;磷素积累比例分别为23.4%~37.9%、22.5%~29.4%、32.7%~54.1%和-17.2%~-3.0%;钾素积累比例分别为24.7%~33.9%、16.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保明  宋文光  张书芬  任乐建  王建平  文雁成  刘建明  
对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84A的不育性表现、遗传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系属败药型不育,其败育彻底,育性稳定,花瓣开张正常,不育性的遗传受不育细胞质(S)和一对隐性核不育主效基因(rr)共同控制,属孢子体不育,基因型为S(r),同时也受若干位点上微效基因的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江生  刘后利  舒征兵  石淑稳  
在甘白种间杂种后代中再次发现一株复果变异株,其最明显特征是部分花朵着生2~3个雌蕊、10~16枚雄蕊。经过多代鉴定选育证明,复果特性能稳定遗传,不受环境条件影响。迄今育成了90-12等甘蓝型和白菜型复果品系6个,复果株率90%~100%,复果指数40.8%~64.2%。与普通单角油菜比较,单株角果数增加40%以上,复果籽粒数增加1倍以上。复果性状这一优异资源的再次发现和稳定遗传,为油菜高产育种提供了优异的种质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镇  许婷  班元元  刘欢  范胜栩  杨丽  徐爱遐  
甘蓝型油菜的白花性状是一种有用的指示性状,本研究以甘蓝型白花油菜及其分离群体为材料,对甘蓝型油菜的白花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的白花性状受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利用集团分离法(BSA)对白花基因进行AFLP分析,在256对AFLP引物中共获得6个与白花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EA11MC04与EA12MC01为基因两侧最近的分子标记,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8,1.0 c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