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99)
2023(3557)
2022(2920)
2021(2980)
2020(2404)
2019(5736)
2018(5458)
2017(10153)
2016(5228)
2015(6301)
2014(5941)
2013(6086)
2012(5883)
2011(5598)
2010(5391)
2009(4972)
2008(4888)
2007(4055)
2006(3618)
2005(3446)
作者
(14117)
(11897)
(11855)
(11444)
(7704)
(5660)
(5375)
(4669)
(4650)
(4264)
(4080)
(3987)
(3982)
(3841)
(3822)
(3781)
(3635)
(3496)
(3451)
(3119)
(3025)
(2801)
(2758)
(2754)
(2745)
(2630)
(2584)
(2430)
(2376)
(2367)
学科
(28355)
经济(28332)
方法(12811)
数学(12174)
数学方法(12143)
管理(11591)
中国(11423)
(10477)
(8837)
贸易(8831)
(8728)
(6891)
企业(6891)
(6185)
关系(5194)
(5037)
(4975)
(4841)
金融(4840)
(4670)
(4640)
银行(4640)
(4586)
环境(4183)
出口(4179)
出口贸易(4179)
(4179)
(4131)
业经(4049)
农业(3797)
机构
大学(82077)
学院(77651)
(45837)
经济(45336)
研究(34772)
管理(28071)
中国(27551)
理学(24064)
理学院(23769)
管理学(23646)
管理学院(23478)
(18238)
(17779)
科学(17329)
(17224)
经济学(16414)
研究所(15768)
财经(15185)
经济学院(14823)
(14308)
中心(14140)
北京(12082)
(12080)
财经大学(11680)
科学院(11131)
上海(10715)
社会(10373)
研究中心(10283)
(10104)
师范(10054)
基金
项目(51496)
科学(41863)
基金(41520)
研究(38389)
(36546)
国家(36344)
科学基金(30529)
社会(28026)
社会科(26760)
社会科学(26756)
基金项目(20817)
资助(17794)
自然(17551)
自然科(17187)
自然科学(17182)
自然科学基金(16937)
教育(16817)
中国(15490)
(14202)
(14200)
(13917)
国家社会(13627)
编号(12826)
教育部(12349)
重点(12018)
(11519)
成果(11014)
重大(10991)
人文(10963)
社科(10759)
期刊
(46351)
经济(46351)
研究(29739)
中国(15930)
(12305)
科学(11505)
管理(10929)
学报(10354)
经济研究(9813)
(9059)
(8484)
财经(8426)
大学(8421)
(8388)
金融(8388)
世界(8103)
国际(7958)
学学(7832)
(7493)
问题(6684)
农业(6682)
教育(5766)
技术(5124)
(4780)
业经(4439)
技术经济(4157)
(3963)
贸易(3963)
统计(3872)
经济问题(3794)
共检索到122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葛剑雄  
主持人:2011年正值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纪念。一百年前,在伟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纪念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恂诚  
金融业对经济发展既可以起正面作用,也可以起负面作用。中国近代金融业兼有这两方面的作用,大致以1935年为分界线。金融业扰乱经济的情况大家比较熟悉,本文主要谈正面作用。金融业在近代中国经济中的正面作用是围绕储蓄转化为投资这一核心功能展开的。效率和安全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两个支撑点,金融制度的演进便是建立在这两个支撑点的基础之上。金融业是举借外债的平台,外债大部分是为了解决中国政府的财政问题,但也有相当部分进入铁路、电力等基础产业部门。金融业通过投融资行为,对推动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业大力支持支柱产业的发展,如棉纺织业、面粉业及稍后的化学工业,影响产业结构的演变。金融业优先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熊昌锟  
16世纪以来,美洲等地生产的机制标准化银元大量流入中国。起初,使用银元不仅需秤量计算,与银锭、制钱汇兑时也常需贴水。然而,银元在与银锭、制钱的长期竞争中,优势日益明显,流通数量和空间均有大幅增长及扩张,进而成为东南沿海、长江下游流域通商口岸的主币,市场偏好银元也使得上海、广州等地洋厘常年居高不下。光绪十六年(1890)以来各省根据鹰洋形制及成色仿铸的银元,逐渐成为市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清季民初的币制改革,均以银元为国币,并建立了元、角、分的货币体系,废两改元则实现了银元对银锭的货币取代。银元胜出的理论依据在于其形制统一、价值稳定,节省了一定的检验费用,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形成了对传统秤量货币的优势。另一方面,清季民初各省和中央政府的推动也是银元胜出的重要原因。银元是从秤量货币到信用货币的重要过渡,以银元为准备金的纸币发行对1935年的法币改革也有直接的影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长法  
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近代中国,一大批爱国的教育家和进步知识分子在倡导、实践、探讨职业指导的同时,不遗余力地引入西方的职业指导。这其中,既有对欧美国家职业指导情况的宣传介绍,也有通过对国外职业指导理论著作的编译所作的理论探讨。而所有这些,对当时职业指导在中国的推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桂强  
对近代中国"最早的唱片"的内涵主要有三个层面的理解:一是指包含有中国内容的最早唱片,二是指包含有中国内容且在中国境内灌制并发行的最早唱片,三是指包含有中国内容且由知名中国艺人在中国境内灌制并发行的最早唱片。由于认定的标准有差异,故有关近代中国"最早的唱片"的界定存在分歧。本文对以上有关近代中国"最早的唱片"的界定逐一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以期为廓清中国老唱片学术史的源头提供参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毅  隆武华  
近代中国的外国在华投资许毅隆武华外国投资,是资本跨国界的一种运动形式。外国投资一般包括外国直接投资(即办产业)和间接投资(包括贷款、投融资)两种基本方式。在近代中国(1840—1949年),外国对华投资是在资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使中...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书生  
在近代中国工业史、经济史的研究中,工业分类是甚为基础但学界至今尚未认真剖析的重要概念。当时,政府、业界、学界等机构或个人从各自的认知和立场出发,曾提出不同的分类方法,赋予其不同的涵义,并以此作为厘定、解析当时工业经济的标尺。但是,各分类者不仅均未能建立起通用的标准,而且在使用中存在诸多含混、歧义。此后,学界似乎未对此再行梳理、辨析;于是,近代中国工业史上这一重要概念渐被淡忘,但这一概念恰是规范地深入推进近代中国工业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国各种工业分类法较为详尽的搜寻、比对,辨析各分类法的异同,探究各分类法取舍的逻辑,对其时的工业分类进行了相对详细、完整的探析,以求在此基础上,进一...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魏忠  
近代上海钱业公会通过协调和自我实施,形成一个内部强制执行的多边声誉机制,使集体报复的威胁真实可信,让政府不敢轻易侵犯商人的权利。本文运用重复博弈理论证明,以多边声誉机制为基础的行业协会制度是一种有效的市场制度,它能够使政府遵守承诺、保护商人权利,扩大市场交易,增加社会收益和政府税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建国  
近代上海有别于华北财政金融中心而成为商业金融中心,作为金融附属事业之一的征信事业则随之发展起来,但其作为中国近代征信事业中心的形成过程却是比较缓慢的。以时间延续为线索进行梳理可以发现,经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征信思想的宣传和提倡,三十年代成立专业征信组织中国征信所,至四十年代保险查验机构中国查证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近代上海逐渐形成中国征信事业中心。近代上海征信事业中心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为银行和保险两大金融行业及其他企业提供征信服务,征信组织则为由多家会员单位发起组织,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对全国不同区域具有辐射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樊果  
中国手工业是学术界高度重视的一个基本课题,但抗日战争时期的研究相对薄弱,在研究视角方面或许有进一步扩展的余地。本文尝试在工业化、现代化理念之外考察近代手工业的地位问题。通过分析抗日战争期间国统区主要手工业的发展和生产特点的延续性,结合战前手工业状况,本文认为近代手工业在社会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基于现实约束的一种可行、有效的要素配置方式,是吸纳农闲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平  
漫步在上海外滩,可以看到一座带穹顶的教堂式大楼,门口两只狮子雕像,威严地守卫着。这就是1923年建成开业的上海汇丰银行大楼。这幢当时被誉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之间最华贵的建筑,不禁让人们追忆汇丰银行在近代中国扩张的历史。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各国通过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蒋立场  
中华汇业银行1917~1918年,在出卖东北地区大量主权的条件下,段祺瑞执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一系列公开和秘密的借款协议,史称"西原借款"。为经办日本对华"西原借款"的汇兑等业务,1917年8月,中方股东代表和日方股东代表日本兴业、朝鲜及台湾三家银行总裁在东京签订《中日合办中华汇业银行约规》。1918年2月,中华汇业银行(ExchangE Bank of china)正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广义  
近代东北地区地权发生两次重大转变:晚清,经历了旗地转变为民地,官有转变为私有土地的过程;民国,经历了土地集中到分散的演变。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前提条件。两次重大的地权演变,地权的集散程度共同规定着土地资源的配置,土地的商品买卖贯穿着整个过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尹蒂  
中国以农桑为本,内治之道,首在劝农,农事为国家首务。至海通以降,传教士带来了西方农学。通过其对泰西农政院、西方农器和农务化学的描述与介绍,士渐知农,并以比附的方式接纳了西法农学。在报刊舆论的宣导下,朝臣奏议亦别于重农仅知种植之利的旧制,开始畅言效法西方,探求审土宜、讲培壅之法,终仰动宸听,当局明确提出修农政,必先兴农学的主张。农学从无到有,被放置进京师大学堂的农科大学与实业学堂的农业学堂中,纳入学制。它的出现,揭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并体现了时代的内容。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施正康  
证券交易在中国出现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最初流通的都是外国公司股票,从七十代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上海机器织布局等华资企业开始公开招股,发行股票。由于其中个别企业业绩优良,回报丰厚,引起投资者的追逐,股票行情时有涨落,出现行市。上海《申报》特辟专栏登载股票行情。然而直到二十世纪初,外商股票仍在证券市场中占绝对优势。华人从事股票买卖的主要是洋行的买办,由外商设立的上海股票公所、上海众业公所等机构经营买卖交易。与此同时,中国思想界开始探索并剖析证券的本质和证券交易的奥秘,此后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建立和证券交易的发展,中国证券思想也渐趋成熟,并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投资理论。近代中国证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