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8)
- 2023(1164)
- 2022(1032)
- 2021(1090)
- 2020(918)
- 2019(2320)
- 2018(2438)
- 2017(4430)
- 2016(2585)
- 2015(3135)
- 2014(3104)
- 2013(3100)
- 2012(3179)
- 2011(3071)
- 2010(2977)
- 2009(2577)
- 2008(2535)
- 2007(2220)
- 2006(2288)
- 2005(2202)
- 学科
- 图书(10367)
- 书馆(9857)
- 图书馆(9857)
- 工作(5473)
- 管理(5313)
- 济(5073)
- 经济(5071)
- 学(4478)
- 读者(3735)
- 地方(3521)
- 中国(3045)
- 业(2837)
- 络(2658)
- 网络(2658)
- 化(2551)
- 自动(2369)
- 自动化(2369)
- 网络化(2348)
- 和(2279)
- 图书馆学(2274)
- 建设(2010)
- 事业(1951)
- 企(1951)
- 企业(1951)
- 组织(1772)
- 方法(1684)
- 农(1671)
- 制(1591)
- 财(1586)
- 电子(1533)
- 机构
- 大学(35283)
- 学院(29268)
- 图书(20722)
- 书馆(20243)
- 图书馆(20241)
- 管理(11193)
- 研究(10622)
- 大学图书馆(9118)
- 理学(8548)
- 理学院(8377)
- 管理学(8155)
- 管理学院(8045)
- 科学(7915)
- 中国(7651)
- 济(7499)
- 京(7274)
- 经济(7008)
- 范(6889)
- 师范(6841)
- 上海(6351)
- 所(6148)
- 信息(5667)
- 州(5667)
- 江(5619)
- 农(5464)
- 师范大学(5416)
- 研究所(5320)
- 中心(5319)
- 北京(4623)
- 业大(4558)
共检索到63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觉 黄吉辉
说《吴越春秋》"书前有旧序","然不著名姓",于是提要作者通过一番考证,才从书后的"题识"中发现注者为徐天祜,但他们最终还是"不知序出谁手"。诚然,国家图书馆所藏大德本或上海涵芬楼影印的弘治邝璠刻本(《四部丛刊》本)之书首序文后都有"郡人前进士徐天祜受之序"一行字,所以该序出于徐天祜之手根本无须考证,四库馆臣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呢?上海图书馆所藏善本即可解开这一谜团,原来四库馆臣并未看到善本,而只看到了钟惺之剜改删削本。此外,上海图书馆所藏嘉靖本《吴越春秋》也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
吴越春秋 四库提要 疑难 解惑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觉
《吴越春秋》考张觉Abstract:Theauthorshipofthepresentversionofthe″WuYueAnnals″completedduringtheEasternHanDynasty(25—220)shouldbe:″comp...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卫军
《批点春秋左传纲目句解》清末民初刊本极多,流布甚广,但其书之刻颇不严谨,其得以流行,实因适合了特定时势之需要。《续修四库总目提要》对此书之介绍颇多失实,本文在订正其错误的基础上,对此书之版本来源及刊刻、流传情况亦略作考证。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峻亭
《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弥补了《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缺憾,两者相互补充,较全景地展示了历史遗存中国家谱的总体面貌,填补了中国(大陆)目录史上编撰家谱专科目录的空白。
关键词:
家谱 书目 提要 利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冯金牛
我国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纂修的《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全书共22877卷,目录60卷,共11095册,书中保存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古代典籍8000多种,是中化民族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由于整部《永乐大典》的数量十分巨大,纂修时只抄写了一份。至嘉靖年间(1522-1566),“好古礼文”的嘉靖皇帝下谕旨令馆臣抄录了一个副本。于是,历史上的《永乐大典》存在两个重要版本;永乐年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陈蕾
邵祖平先生一生刻苦勤学并致力于国学研究,精通典籍、治学严谨且著作等身。其代表作《培风楼诗》曾获国民政府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主办文艺奖励第一名(1942年),早年撰写的《中国观人论》获章太炎赞誉并赐序言。本文对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收藏的邵祖平手稿及其内容和发表情况作介绍,以凸显其珍贵价值。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上海图书馆新增ProQ uest《近现代中国英文报纸库》(ProQ uest Historical Newspapers:Chinese Newspapers Collection,1832-1953,简称CHNP),进一步提高该馆馆藏价值。CHNP收录了从1832到1953年间出版发行的12份关于近现代中国的重要英文报纸。在当前数字化环境下,上海图书馆通过订阅CHNP,加强该馆的电子资源服务,通过CHNP平台的检索功能,研究人员能够更便捷的从大量的老报纸中、定位、萃取自己需要的文章,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状况,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便利。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学谦
四库底本是纂修《四库全书》时馆臣据以校办并抄入《四库》的本子,大部分毁于战火。南京图书馆所藏四库底本上保留了大量关于《四库》纂修过程的原始痕迹,对"四库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四库底本 南京图书馆 学术价值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程惠新 范晨晓 黄晨
《北郭集》是元末明初诗人徐贲的诗集。浙江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明万历刻本《北郭集》是一部四库底本,书内保留了许多四库馆臣题写的校记,按其内容可分为标示格式、校勘文字、校正俗字三类。经考证,题写者分别是纂修官闵思诚、校对官卢遂、江南三阁誊录领办等人。四库本《北郭集》存在诸多问题,其原因与底本的选择、纂修官未能尽力校勘、校对官的个性、誊校比例失衡、代抄等相关。通过研究四库底本,可以观察《四库全书》校办过程的详细情形,管窥《四库全书》校办的局限,从而揭示四库底本对四库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鑫洁
攻克江南后,有志于复兴文教的曾国藩委任莫友芝寻访四库遗书。战乱后的文化需要、曾国藩对莫友芝汉学素养的肯定以及莫友芝缓解生计压力的现实需求,是开启这场寻书之旅的主要契机。曾国藩作为访书活动的任命者,其给出的收书标准完全是以个人善本偏好为基础的。正是基于曾国藩对初印本的热衷,寻访初印本成为莫友芝的工作重心。这场寻书之旅,是公事亦是私事。于公而言,莫友芝多次为金陵书局提供校刻善本,对曾国藩的文教事业助益颇多。于私而言,无论是莫友芝还是曾国藩,均因寻访四库遗书而极大地丰富了个人收藏。这场寻书之旅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作为藏书家的曾国藩的个人善本收藏理念。
关键词:
曾国藩 莫友芝 四库遗书 初印本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尤婷婷 张觉
陶宗仪所辑《说郛》之原本久佚,如今的通行本为张宗祥校订的《说郛》一百卷本。上海图书馆藏有明抄本《说郛》,从其中的《韩非子》来看,其资料价值远胜于张宗祥校订本,因为从该明抄本中可以考知陶宗仪所用之《韩非子》为宋刻本,其所辑文字有不少优于今存的《韩非子》善本。
关键词:
说郛 明抄本 价值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马远良
经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进行合并。这是上海市委、市府经过近一年的酝酿与调研后采取的一项改革措施,使两者的文献信息资源能合理配置,扬长避短、相互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提高原有图书情报工作的层次,为图书情报工作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沛
北大教授季羡林老先生作为几十个春秋治学生涯过来人,曾经深有感触地说过:“书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希望。”的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我们三口之家和书、和书的大本营——上海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面对600余册家庭藏书,面对人手一张的上海图书馆的借书卡,面对闲暇之时“泡”在上图一整天,只要有书作伴,就有无穷乐趣。我家虽然在经济上尚不够“腾飞”,但在精神世界却是富有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