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34)
2023(5199)
2022(4305)
2021(3947)
2020(3308)
2019(7746)
2018(7290)
2017(14217)
2016(7166)
2015(8324)
2014(8126)
2013(8012)
2012(7551)
2011(6817)
2010(7245)
2009(7059)
2008(5952)
2007(5335)
2006(4881)
2005(4750)
作者
(19555)
(16038)
(15688)
(15234)
(10462)
(7796)
(7455)
(6544)
(6142)
(5875)
(5629)
(5424)
(5304)
(5152)
(5059)
(4931)
(4888)
(4737)
(4549)
(4526)
(4049)
(3876)
(3848)
(3684)
(3667)
(3631)
(3559)
(3540)
(3309)
(3236)
学科
(27962)
经济(27936)
(25917)
金融(25916)
(22664)
(22493)
银行(22491)
(21946)
(19207)
企业(19207)
管理(18895)
中国(16836)
方法(11024)
中国金融(10957)
(10555)
(10097)
地方(9178)
数学(8996)
数学方法(8921)
(8311)
贸易(8299)
(8143)
(8094)
业经(7917)
(7055)
财务(7040)
财务管理(7033)
企业财务(6781)
(6239)
理论(5956)
机构
大学(97823)
学院(97239)
(45548)
经济(44420)
管理(37164)
中国(34786)
研究(34323)
理学(30921)
理学院(30610)
管理学(30310)
管理学院(30108)
(22476)
(19964)
中心(19150)
(17707)
财经(17575)
银行(17106)
科学(16887)
(16640)
(16375)
金融(16348)
(16040)
(15995)
经济学(14905)
(14661)
研究所(14529)
人民(14472)
(13885)
经济学院(13565)
财经大学(13378)
基金
项目(61408)
研究(48461)
科学(48396)
基金(44690)
(37483)
国家(37104)
科学基金(32085)
社会(31338)
社会科(29927)
社会科学(29922)
基金项目(23021)
(22904)
教育(21593)
编号(20001)
(19542)
资助(18785)
自然(18636)
自然科(18260)
自然科学(18256)
自然科学基金(17966)
成果(17313)
课题(14092)
(14072)
重点(13992)
(13927)
(13653)
(13309)
国家社会(13132)
创新(12696)
项目编号(12659)
期刊
(49012)
经济(49012)
研究(34361)
(30426)
金融(30426)
中国(22094)
(16963)
管理(13918)
(12545)
学报(11407)
科学(11089)
教育(10215)
大学(9451)
国际(8933)
财经(8912)
学学(8798)
经济研究(8029)
(7674)
技术(7603)
(7443)
农业(7245)
业经(6700)
问题(6467)
理论(6181)
世界(5891)
实践(5582)
(5582)
中国金融(5146)
农村(4494)
(4494)
共检索到166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宜  
通过对在沪经营的26家金融机构的问卷调查,揭示了在金融机构眼中,上海作为成长中的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包括了未来长三角经济高增长带来的绝对优势,市场环境、人力资源素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方面的相对优势,以及商务成本、金融监管方面的劣势。这一结果为下一步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荣艺华  叶可松  王莹  
该文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市场运行现状,指出评级市场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存在市场结构单一、不正当竞争凸显、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问题。为从制度层面有效提高我国评级行业竞争力,完善体系建设,文章提出以机构创新促发展——成立全国性的、公共征信的再信用评级公司,规范引导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促进市场公信力建设,提高信用评级体系综合实力,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信用服务需求,进而增强我国金融市场竞争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高山  
目前的国际金融中心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各金融中心所处位置发生了较大变化,高层级与低层级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差距有所拉大,亚洲地区金融中心的竞争力逐步提高。各国际金融中心提高竞争力的经验有所差异,但主要包括放松管制、金融创新、金融基建与政府推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陆红军  
文章设计与实施了一套国际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对6个金融中心城市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提炼关键要素与核心指标,并对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香港与上海的金融中心竞争力能级、现状及趋势作了较为客观而系统的研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高山  
目前国际金融中心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各金融中心所处位置发生了较大变化,高层级与底层级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差距有所拉大,亚洲地区金融中心的竞争力逐步提高。各国际金融中心提高竞争力的经验有所差异,但主要包括放松管制、金融创新、金融基建与政府推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山  
目前的国际金融中心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各金融中心所处位置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高层级与底层级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差距有所拉大,亚洲地区金融中心的竞争力逐步提高。各国际金融中心提高竞争力的经验有所差异,主要包括放松管制、金融创新、金融基建与政府推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望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上海金融机构集聚的特点及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从有利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角度,提出了上海金融机构集聚的建议措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薇  冯邦彦  
伴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浪潮,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已成为了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者以竞争力经济学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石,并从各自得研究目的出发,得出了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各具特色的研究框架。以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内涵、国际金融中心的评价体系、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全球比较等三个方面为视点,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并得出相关的结论与评述。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韩汉君   王玉  
打造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金融强国之“强”,既是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之“强”,也体现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之“强”。以此为导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始终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利用上海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基础,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未来发展中,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积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推动离岸金融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循序渐进加强离岸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强化金融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开发和跨境互联互通建设,以此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并向更高能级的国际金融中心迈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课题组  
良好的金融生态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通过对上海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以及上海金融资源集聚程度的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具有相对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适合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但是与世界上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又具有明显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国金融体系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金融创新不足、金融市场不成熟、金融文化缺失、金融及相关法律不健全等问题。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有强大的经济总量、健全的法律信用制度、发达的配套专业服务等基础环境,以便利金融机构的生存,促进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集聚。 改善金融生态.一方面要完善金融业自身的经营和运作机制,强化市场约束,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调动各方力量,努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兰华  
目前,全球各大国际金融中心如美国纽约和芝加哥、英国伦敦、新加坡、澳大利亚悉尼等都把电力金融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支点,开展并壮大电力金融及产品衍生品业务,取得了良好成效和可供借鉴的经验。上海要建成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理应有电力金融的一席之地,不应缺少电力金融这一环。然而,目前关于电力金融的市场研究,国内几乎属于空白。因此在总结各国电力金融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东风,尽快谋划上海电力金融市场建设,探索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适应的电力金融市场发展模式,研发满足电力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期货、期权与远期合约等电力金融产品,搭建规范运行与防控风险的制度框架就显得尤为必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高洪民  
文章在批判吸收相关文献合理成分的基础上,从金融需求、金融供给和金融创新动力等三个层面分析了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决定因素。根据文章的理论分析,全球性金融危机难以改变现代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中心演化的基本方向,危机后不同发展水平的金融中心将会采取不同的竞争策略,其中强化金融体系极化效应是当代金融中心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而实施动态性、主动性的风险管理将会成为实现未来金融稳定的一种重要的内生性市场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豫  
本文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当把握的若干重点,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实现人民币基本国际化的主要标志和战略措施,提出了近期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