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26)
- 2023(17090)
- 2022(14462)
- 2021(13569)
- 2020(11188)
- 2019(26143)
- 2018(25969)
- 2017(49830)
- 2016(26910)
- 2015(30446)
- 2014(30501)
- 2013(29920)
- 2012(27699)
- 2011(25113)
- 2010(25909)
- 2009(23858)
- 2008(22604)
- 2007(20098)
- 2006(17948)
- 2005(16275)
- 学科
- 济(111817)
- 经济(111708)
- 管理(75019)
- 业(74695)
- 企(62182)
- 企业(62182)
- 方法(47425)
- 数学(40702)
- 数学方法(39964)
- 中国(36769)
- 融(29570)
- 金融(29568)
- 农(29375)
- 地方(28862)
- 银(28204)
- 银行(28163)
- 行(27231)
- 业经(26240)
- 财(26202)
- 学(22480)
- 制(22377)
- 贸(21141)
- 贸易(21121)
- 易(20455)
- 理论(20262)
- 农业(20049)
- 和(17782)
- 技术(17571)
- 务(16787)
- 财务(16697)
- 机构
- 学院(377378)
- 大学(376843)
- 济(150247)
- 管理(147855)
- 经济(146705)
- 研究(129415)
- 理学(126762)
- 理学院(125311)
- 管理学(122886)
- 管理学院(122190)
- 中国(102502)
- 京(81739)
- 科学(79020)
- 财(69105)
- 所(65322)
- 中心(59873)
- 研究所(59228)
- 农(58884)
- 江(56062)
- 财经(54572)
- 业大(53679)
- 北京(52648)
- 范(51605)
- 师范(51133)
- 经(49432)
- 院(47100)
- 州(46810)
- 农业(45619)
- 经济学(44086)
- 师范大学(41158)
- 基金
- 项目(250732)
- 科学(196457)
- 研究(185191)
- 基金(179477)
- 家(155616)
- 国家(154283)
- 科学基金(132433)
- 社会(114397)
- 社会科(108525)
- 社会科学(108494)
- 省(98397)
- 基金项目(94174)
- 自然(85933)
- 教育(85799)
- 自然科(83963)
- 自然科学(83949)
- 划(82936)
- 自然科学基金(82387)
- 编号(76993)
- 资助(75621)
- 成果(63146)
- 发(56499)
- 重点(56353)
- 部(54491)
- 课题(54076)
- 创(51984)
- 创新(48383)
- 项目编号(47401)
- 科研(47386)
- 教育部(46759)
- 期刊
- 济(170093)
- 经济(170093)
- 研究(115760)
- 中国(78519)
- 管理(56977)
- 学报(56079)
- 农(53931)
- 科学(53098)
- 财(50620)
- 教育(47778)
- 融(46841)
- 金融(46841)
- 大学(42944)
- 学学(40070)
- 农业(37124)
- 技术(34915)
- 业经(28511)
- 经济研究(27146)
- 财经(25844)
- 经(22067)
- 问题(21572)
- 图书(21119)
- 业(19804)
- 理论(18880)
- 技术经济(18329)
- 科技(17790)
- 贸(17502)
- 现代(17369)
- 实践(17314)
- 践(17314)
共检索到578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豫
一、背景国务院2009年3月25日原则通过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意见。温家宝总理2008年视察上海时也明确指出: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战略,要在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健全领导体制和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全面提升服务功能、提升发展的软环境、培养和吸引人才等六方面全力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天大研究院课题组
本报告认为布局和建设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意义突出表现为:推进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于中国大国战略的实现,并促进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化。报告强调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面临的风险,如操之过急的金融自由化引发金融动荡、虚拟经济的过度泡沫化危害经济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向国内蔓延更为迅速等都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风险点。报告提出了中国布局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原则,即遵循金融改革开放风险可控的首要前提、坚守金融依附实体经济的基本底线和把握金融中心服务国内经济的根本宗旨,坚持这些基本原则有助于中国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尽可能趋利避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中国应以国际金融多中心为战略选择,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管理部课题组 王欣欣
本课题遵循结合中国国情、灵活借鉴国际经验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围绕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系,提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应设定如下战略:以长三角地区经济乃至整个大陆经济为依托,以人民币产品中心尤其是固定收益产品中心为突破口,逐步推进人民币的结算、投资和储备功能的实现,使上海从国内金融中心加速迈向亚太区域金融中心,最终成为全球性金融中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杰 王传辉
一、金融自由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进入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股金融自由化的浪潮。这股浪潮绵延至今,其间虽有波折,但至今仍是各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之大趋势。 金融的自由化改革是以金融深化理论为基础,这一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等于1973年提出后迅速成为指导各国金融改革的主导理论,麦金农等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大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指出,较大数量的金融资源和金融活动常与较高水平的储蓄、投资和生产相联系,即金融深化有利于经济增长;相反,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抑制因素,即政府过度干预金融的各种措施,使金融制度落后,阻碍了经济发展。据此,无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望
本文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初步分析研究了上海与中西部金融发展的比较优势,以及存在合作联动发展的机遇与潜力,对如何促进中西部金融发展并为上海创造更广阔的发展腹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上海 中西部 金融 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干杏娣
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进入了实质起步的新时期。本文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本策略应是 :发挥政府推动作用 ;发挥后发优势 ,借鉴国际经验 ;加快经济金融体制的市场化发展 ;抓住潮流 ,发展特色。上海应根据国际上金融中心发展的水平与上海的差距 ,制订出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本文就各金融市场运行与结构的有关内容 ,尝试提出导向性的发展指标。
关键词: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策略 规划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韩汉君 王玉
打造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金融强国之“强”,既是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之“强”,也体现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之“强”。以此为导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始终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利用上海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基础,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未来发展中,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积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推动离岸金融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循序渐进加强离岸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强化金融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开发和跨境互联互通建设,以此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并向更高能级的国际金融中心迈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咸月
经过“八五”和“九五”两个五年的发展 ,上海国内金融中心的框架基本形成 ,一个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这表明上海的金融改革与发展已走在全国的前列。展望未来 ,上海如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已为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认为 ,切实可行的战略是“国内金融中心发展 +离岸金融中心的前期” :发展国内金融中心是为了增强它的筹资功能 ;建立名义隔离性金融中心是为了突出上海的国际资金交易功能。
关键词:
金融中心 离岸金融 发展战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晓昀
开放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具体落实到"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层面的法律机制。通过制度比较,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大致以开放发展金融政策为先导,以地方金融立法进行特色促进,加以国家性金融立法的普遍适用。上海立足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秉承开放发展理念,引导开放发展的机制设计。"引进来"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监管五个层面展开,"走出去"要加强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他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国际金融组织等层面的金融合作。未来的《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要明确"开放发展"的立法宗旨,纳入开放发展的特色机制,实现从上海特色到全国统一立法的"自下而上"制度变迁。
关键词:
金融中心城市 促进法 自下而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晓昀
开放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具体落实到"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层面的法律机制。通过制度比较,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大致以开放发展金融政策为先导,以地方金融立法进行特色促进,加以国家性金融立法的普遍适用。上海立足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秉承开放发展理念,引导开放发展的机制设计。"引进来"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监管五个层面展开,"走出去"要加强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他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国际金融组织等层面的金融合作。未来的《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要明确"开放发展"的立法宗旨,纳入开放发展的特
关键词:
金融中心城市 促进法 自下而上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天大研究院课题组 王元龙
本文认为国际金融多中心是中国布局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选择,国际金融多中心可顺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助于维护金融安全,促进竞合效应的发挥,符合中国主要城市金融实力格局。选定上海、香港和北京作为布局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城市,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利益,与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现状是相适应的。布局建设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总体政策取向是:中央政府总体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布局、加大金融软件设施环境的建设力度、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金融机构、探索培养和吸引金融人才的长效机制、加强具有实际需求的金融创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景学成 王建华
重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模式和步骤措施景学成,王建华一、理论与政策设计思路1.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是作为在全国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与国际经济相连接的一项战略措施。中央把经济、金融、贸易一体地提出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亚敏 王浩
本文选取英国伦敦金融城进行案例分析,通过翔实有效的数据和事实,验视伦敦金融城发挥金融集聚效应,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历程,进而从构建金融软实力的战略视角出发,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态势进行综合评判,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伦敦 金融集聚 国际金融中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雪静
本文就金融市场发展环境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市场发展路径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国资本市场现状与发展等热点问题综述了与会代表的意见。
关键词:
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中心 建设 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