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27)
- 2023(13206)
- 2022(11074)
- 2021(10389)
- 2020(8916)
- 2019(20803)
- 2018(20594)
- 2017(39624)
- 2016(21079)
- 2015(24253)
- 2014(24401)
- 2013(23979)
- 2012(22162)
- 2011(19754)
- 2010(19956)
- 2009(18646)
- 2008(17925)
- 2007(16050)
- 2006(13647)
- 2005(11942)
- 学科
- 济(87327)
- 经济(87239)
- 管理(58668)
- 业(57347)
- 企(47044)
- 企业(47044)
- 方法(42492)
- 数学(37637)
- 数学方法(37165)
- 中国(28688)
- 融(28456)
- 金融(28453)
- 银(26013)
- 银行(25986)
- 行(25051)
- 财(24908)
- 农(23510)
- 地方(19811)
- 业经(19004)
- 贸(18477)
- 贸易(18466)
- 制(18381)
- 易(18001)
- 务(16246)
- 学(16243)
- 财务(16185)
- 财务管理(16147)
- 农业(15792)
- 企业财务(15354)
- 理论(14337)
- 机构
- 大学(294393)
- 学院(293690)
- 济(123208)
- 经济(120540)
- 管理(113882)
- 理学(97830)
- 理学院(96807)
- 研究(95782)
- 管理学(95126)
- 管理学院(94566)
- 中国(78638)
- 京(60689)
- 财(57590)
- 科学(56521)
- 中心(48256)
- 农(47404)
- 所(47010)
- 财经(46012)
- 江(43630)
- 研究所(42610)
- 业大(42444)
- 经(41755)
- 经济学(38662)
- 北京(37875)
- 范(37443)
- 农业(37294)
- 师范(37028)
- 州(35542)
- 经济学院(35176)
- 院(34624)
- 基金
- 项目(196807)
- 科学(154316)
- 研究(145302)
- 基金(142212)
- 家(122844)
- 国家(121821)
- 科学基金(104808)
- 社会(91463)
- 社会科(86814)
- 社会科学(86790)
- 省(77125)
- 基金项目(75228)
- 教育(67842)
- 自然(67096)
- 自然科(65541)
- 自然科学(65524)
- 划(64897)
- 自然科学基金(64327)
- 编号(59645)
- 资助(58948)
- 成果(48575)
- 重点(44642)
- 部(44149)
- 发(42675)
- 创(41447)
- 课题(41230)
- 创新(38815)
- 科研(38366)
- 教育部(38169)
- 国家社会(37776)
- 期刊
- 济(128827)
- 经济(128827)
- 研究(84780)
- 中国(56240)
- 财(45758)
- 学报(43391)
- 农(42323)
- 融(40383)
- 金融(40383)
- 管理(39858)
- 科学(39020)
- 大学(33546)
- 学学(31356)
- 教育(31197)
- 农业(28098)
- 技术(27387)
- 财经(22570)
- 经济研究(20863)
- 业经(20681)
- 经(19399)
- 问题(17549)
- 贸(15947)
- 国际(15340)
- 业(15186)
- 统计(14847)
- 理论(14801)
- 图书(14708)
- 技术经济(14297)
- 实践(13511)
- 践(13511)
共检索到438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刚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启动十五年来,虽然成效显著,但对其进程的判断仍然是模糊的。本文通过对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进程的经济因素、金融因素、政治因素和综合因素四个变量指标体系的国际比较,发现上海作为国内金融中心虽然地位基本稳固,但与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尚存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金融部门产值较低、金融市场结构急需优化、金融衍生商品交易规模有待提高、金融人才资源密度和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以及缺乏宽松而又严格的法规体系等方面。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分阶段目标体系和相应举措。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贺瑛
GFCI是全球最具权威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指标指数。近年来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一直备受各界尤其是国际金融界的关注。最新GFCI排名显示:上海依然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之一,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得到长足发展,还需经历艰辛的努力。
关键词:
GFCI 国际金融中心 指标体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浩余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环节建设,对于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评估与分析得到的结论证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目前正处于由国内中心金融到区域(APEC)金融中心转变的阶段。上海的区位优势明显,但是金融集聚优势不明显,制度与政策的限制重重,导致国内金融机构缺乏国际竞争力,金融业务创新原动力不足。若不在这个关键环节着力改善,将阻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集聚度 回归分析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虎城
上海和香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既取决于自身的经济金融实力,也有赖于经济腹地的发展水平。本文从大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的视角对香港和上海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香港在总部经济集聚效应、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地方金融机构实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上海则在经济发展腹地、城市群重点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均衡程度等方面具有潜在的竞争优势。未来上海和香港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取决于各自所在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水平以及金融机构和重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比较优势 发展战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韩汉君 王玉
打造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金融强国之“强”,既是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之“强”,也体现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之“强”。以此为导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始终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利用上海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基础,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未来发展中,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积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推动离岸金融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循序渐进加强离岸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强化金融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开发和跨境互联互通建设,以此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并向更高能级的国际金融中心迈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课题组
良好的金融生态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通过对上海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以及上海金融资源集聚程度的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具有相对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适合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但是与世界上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又具有明显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国金融体系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金融创新不足、金融市场不成熟、金融文化缺失、金融及相关法律不健全等问题。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有强大的经济总量、健全的法律信用制度、发达的配套专业服务等基础环境,以便利金融机构的生存,促进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集聚。 改善金融生态.一方面要完善金融业自身的经营和运作机制,强化市场约束,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调动各方力量,努力...
关键词:
金融生态 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市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兰华
目前,全球各大国际金融中心如美国纽约和芝加哥、英国伦敦、新加坡、澳大利亚悉尼等都把电力金融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支点,开展并壮大电力金融及产品衍生品业务,取得了良好成效和可供借鉴的经验。上海要建成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理应有电力金融的一席之地,不应缺少电力金融这一环。然而,目前关于电力金融的市场研究,国内几乎属于空白。因此在总结各国电力金融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东风,尽快谋划上海电力金融市场建设,探索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适应的电力金融市场发展模式,研发满足电力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期货、期权与远期合约等电力金融产品,搭建规范运行与防控风险的制度框架就显得尤为必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叶耀明 朱雅崴
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与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能否抓住低碳经济以及碳金融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显得非常迫切。本文认为上海要以碳金融的发展为契机,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国际地位,并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增加金融业产值、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服务能力、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改善等方面着重分析碳金融发展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最后从商业银行、相关金融机构以及政府部门法律法规等视角对于发展碳金融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碳金融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影响 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豫
本文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当把握的若干重点,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实现人民币基本国际化的主要标志和战略措施,提出了近期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市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亚敏 王浩
本文基于比较金融史的分析视角,以英国伦敦作为主要参照对象,归纳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义和特征,并结合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态势,进行金融要素的SWOT综合评判,进而提出若干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金融 SWOT 上海 国际金融中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洪波 罗芳
国际金融中心与大城市群的协同性表现十分明显。文章通过对拥有国际金融中心的英国、美国和日本的比较,发现它们都各拥有大城市群,同时伦敦、纽约和东京又分别是这三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由此提出了国际金融中心与大城市群协同共进的观点,并在理论和实证上进行佐证。在现阶段,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离不开长三角城市群的支撑和促进,而后者也将最先受益于前者带来的金融资本等优势,大力促进长三角区域的金融一体化来加快长三角城市群的完善和成熟,对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进程意义重大。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长三角城市群 金融一体化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曾康霖
当代国际竞争主要是金融竞争,金融竞争主要不是机构之间的竞争,而是城市之间的竞争。因此把上海建设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本文在研究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衡量标准后,探讨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以及制度建设问题,并指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重视发挥外资金融机构的作用。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市场经济 信用制度 上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小亚 张晨 张智楠
2019年,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再度提出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2009年4月,国务院正式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可见,十年来,形势在变,任务在变,但初心不变。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哪些战略安排和重点突破?这是在动荡而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