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99)
- 2023(15598)
- 2022(13192)
- 2021(12359)
- 2020(10108)
- 2019(23398)
- 2018(23215)
- 2017(44192)
- 2016(23843)
- 2015(26985)
- 2014(27099)
- 2013(26828)
- 2012(24982)
- 2011(22651)
- 2010(23174)
- 2009(21315)
- 2008(20102)
- 2007(17950)
- 2006(16087)
- 2005(14376)
- 学科
- 济(98551)
- 经济(98452)
- 管理(65301)
- 业(63621)
- 企(51517)
- 企业(51517)
- 方法(38027)
- 中国(35352)
- 数学(31999)
- 数学方法(31658)
- 地方(28881)
- 融(28810)
- 金融(28809)
- 农(27570)
- 银(27160)
- 银行(27121)
- 行(26267)
- 业经(23855)
- 财(23829)
- 制(20234)
- 学(19711)
- 农业(18937)
- 贸(18622)
- 贸易(18602)
- 易(18000)
- 理论(17127)
- 和(16059)
- 环境(15755)
- 技术(15556)
- 务(14891)
- 机构
- 大学(331311)
- 学院(331068)
- 济(132605)
- 经济(129410)
- 管理(128745)
- 研究(116116)
- 理学(109393)
- 理学院(108131)
- 管理学(106423)
- 管理学院(105822)
- 中国(92599)
- 京(72510)
- 科学(70067)
- 财(61841)
- 所(58351)
- 中心(54284)
- 研究所(52669)
- 农(52457)
- 江(49745)
- 财经(48158)
- 业大(46983)
- 北京(46950)
- 范(46105)
- 师范(45684)
- 经(43668)
- 院(42258)
- 州(41829)
- 农业(40471)
- 经济学(39000)
- 师范大学(36952)
- 基金
- 项目(219531)
- 科学(171403)
- 研究(165604)
- 基金(155716)
- 家(134350)
- 国家(133122)
- 科学基金(113867)
- 社会(102100)
- 社会科(96697)
- 社会科学(96672)
- 省(86463)
- 基金项目(82674)
- 教育(75619)
- 划(72621)
- 自然(72083)
- 自然科(70348)
- 自然科学(70335)
- 编号(69513)
- 自然科学基金(69024)
- 资助(64070)
- 成果(57521)
- 发(50999)
- 重点(49195)
- 课题(48762)
- 部(47759)
- 创(45633)
- 项目编号(42577)
- 创新(42486)
- 发展(41175)
- 科研(41115)
- 期刊
- 济(153671)
- 经济(153671)
- 研究(105258)
- 中国(72991)
- 学报(49021)
- 农(48885)
- 管理(48614)
- 科学(45823)
- 财(45074)
- 教育(44509)
- 融(44466)
- 金融(44466)
- 大学(37476)
- 学学(34600)
- 农业(33671)
- 技术(30105)
- 业经(25694)
- 经济研究(23796)
- 财经(22936)
- 图书(20849)
- 问题(19847)
- 经(19543)
- 理论(17333)
- 业(17187)
- 实践(15986)
- 践(15986)
- 科技(15802)
- 技术经济(15511)
- 现代(15451)
- 贸(15399)
共检索到5188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望
本文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初步分析研究了上海与中西部金融发展的比较优势,以及存在合作联动发展的机遇与潜力,对如何促进中西部金融发展并为上海创造更广阔的发展腹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上海 中西部 金融 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雪静
本文就金融市场发展环境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市场发展路径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国资本市场现状与发展等热点问题综述了与会代表的意见。
关键词:
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中心 建设 综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邹仲海 张学森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既是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长远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要具有区位优势、雄厚的经济量能、产业结构高度服务化等条件基础。上海经过上百年历史的积淀和持续发展,已经具备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要的基础和条件。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客观规律,也要突出上海经济和城市的特色。
关键词: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经验基础条件 特色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任再萍 曹迪 徐永林
金砖银行作为首个由发展中国家主导的国际性金融机构,标志着金砖国家间经济金融方面的合作迈入实质性阶段。通过研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金砖银行、自贸区之间的联系,分析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路径与金砖银行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运用SWOT模型探索金砖银行发展面临的优劣势和挑战,并提出金砖银行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最优发展途径。
关键词:
金砖银行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自贸区 联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晓昀
开放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具体落实到"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层面的法律机制。通过制度比较,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大致以开放发展金融政策为先导,以地方金融立法进行特色促进,加以国家性金融立法的普遍适用。上海立足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秉承开放发展理念,引导开放发展的机制设计。"引进来"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监管五个层面展开,"走出去"要加强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他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国际金融组织等层面的金融合作。未来的《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要明确"开放发展"的立法宗旨,纳入开放发展的特色机制,实现从上海特色到全国统一立法的"自下而上"制度变迁。
关键词:
金融中心城市 促进法 自下而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晓昀
开放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具体落实到"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层面的法律机制。通过制度比较,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大致以开放发展金融政策为先导,以地方金融立法进行特色促进,加以国家性金融立法的普遍适用。上海立足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秉承开放发展理念,引导开放发展的机制设计。"引进来"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监管五个层面展开,"走出去"要加强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他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国际金融组织等层面的金融合作。未来的《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要明确"开放发展"的立法宗旨,纳入开放发展的特
关键词:
金融中心城市 促进法 自下而上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浩余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环节建设,对于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评估与分析得到的结论证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目前正处于由国内中心金融到区域(APEC)金融中心转变的阶段。上海的区位优势明显,但是金融集聚优势不明显,制度与政策的限制重重,导致国内金融机构缺乏国际竞争力,金融业务创新原动力不足。若不在这个关键环节着力改善,将阻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集聚度 回归分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宣文俊
要加快推进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需要在市场体系、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经济体制和法制环境等方面进行大量的工作。其中尤以法制环境建设为重中之重,因此,本文就以法制环境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研究目标聚焦如何尽快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这点上。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以WTO规范国际金融市场开放的文件《金融服务协议》为脉络,以世界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法制环境建设经验为借鉴,以操作性强、规范高效为原则,提出一套适应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立法需求和司法、执法策略,以促进和保障上海早日建成国际金融中心。
关键词:
上海 金融中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余秀荣
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标志是其在超出国界的范围内,发挥金融聚集和辐射功能。本文从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角度,探讨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如何提升其辐射功能、促进中心建设的问题。
关键词: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中介 金融市场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殷剑峰
"十一五"期间,我国金融体系依然没有改变以传统银行业为主导、以生产者为导向的结构特征,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这种状况制约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限制了我国的国际经济和金融地位。上海是我国金融市场相对集聚的金融中心,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对于改善我国金融结构、使我国金融发展匹配于国际经济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在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当前需要抓住机遇,在国内推动"大爆炸"式的金融改革,以改变行政主导、多头分散的金融管理体制,同时循序渐进地推动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改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韩汉君 王玉
打造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金融强国之“强”,既是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之“强”,也体现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之“强”。以此为导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始终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利用上海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基础,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未来发展中,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积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推动离岸金融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循序渐进加强离岸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强化金融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开发和跨境互联互通建设,以此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并向更高能级的国际金融中心迈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课题组
良好的金融生态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通过对上海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以及上海金融资源集聚程度的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具有相对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适合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但是与世界上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又具有明显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国金融体系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金融创新不足、金融市场不成熟、金融文化缺失、金融及相关法律不健全等问题。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有强大的经济总量、健全的法律信用制度、发达的配套专业服务等基础环境,以便利金融机构的生存,促进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集聚。 改善金融生态.一方面要完善金融业自身的经营和运作机制,强化市场约束,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调动各方力量,努力...
关键词:
金融生态 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市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兰华
目前,全球各大国际金融中心如美国纽约和芝加哥、英国伦敦、新加坡、澳大利亚悉尼等都把电力金融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支点,开展并壮大电力金融及产品衍生品业务,取得了良好成效和可供借鉴的经验。上海要建成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理应有电力金融的一席之地,不应缺少电力金融这一环。然而,目前关于电力金融的市场研究,国内几乎属于空白。因此在总结各国电力金融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东风,尽快谋划上海电力金融市场建设,探索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适应的电力金融市场发展模式,研发满足电力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期货、期权与远期合约等电力金融产品,搭建规范运行与防控风险的制度框架就显得尤为必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