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77)
- 2023(8863)
- 2022(7416)
- 2021(6924)
- 2020(5824)
- 2019(13209)
- 2018(12731)
- 2017(23885)
- 2016(12875)
- 2015(14666)
- 2014(14361)
- 2013(13881)
- 2012(13475)
- 2011(12025)
- 2010(12649)
- 2009(12155)
- 2008(11452)
- 2007(10768)
- 2006(9738)
- 2005(8864)
- 学科
- 济(47131)
- 经济(47058)
- 管理(37520)
- 业(32718)
- 企(27904)
- 企业(27904)
- 融(26960)
- 金融(26960)
- 银(23875)
- 银行(23847)
- 行(23187)
- 中国(22787)
- 方法(18043)
- 财(17218)
- 数学(14713)
- 数学方法(14459)
- 制(14079)
- 农(13222)
- 地方(12940)
- 业经(11788)
- 中国金融(11103)
- 学(10970)
- 贸(10369)
- 贸易(10357)
- 易(10115)
- 理论(10004)
- 务(9594)
- 财务(9553)
- 财务管理(9524)
- 企业财务(9123)
- 机构
- 大学(178931)
- 学院(175961)
- 济(71090)
- 经济(69247)
- 研究(64719)
- 管理(62547)
- 中国(56905)
- 理学(52055)
- 理学院(51447)
- 管理学(50469)
- 管理学院(50155)
- 京(39132)
- 科学(38331)
- 财(37507)
- 所(33310)
- 中心(32472)
- 农(32131)
- 研究所(29720)
- 江(28142)
- 财经(28064)
- 经(25591)
- 农业(25322)
- 业大(25261)
- 北京(25088)
- 院(23457)
- 州(23210)
- 范(22982)
- 师范(22602)
- 经济学(22399)
- 财经大学(21101)
- 基金
- 项目(111089)
- 科学(85850)
- 研究(80849)
- 基金(79886)
- 家(70483)
- 国家(69866)
- 科学基金(58513)
- 社会(50103)
- 社会科(47405)
- 社会科学(47389)
- 省(42169)
- 基金项目(41104)
- 自然(37703)
- 教育(37098)
- 自然科(36885)
- 自然科学(36872)
- 划(36602)
- 自然科学基金(36226)
- 资助(33960)
- 编号(32548)
- 成果(28779)
- 重点(25684)
- 部(24536)
- 发(24171)
- 课题(23826)
- 创(23156)
- 创新(21772)
- 科研(21557)
- 性(21224)
- 大学(21187)
共检索到296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梁德明
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由来已久;公民喜欢国家强盛,但却普遍厌恶政府软弱或行政权力无从节制;发展中国家同时面临经济发展双重失衡压力,在起飞阶段往往表现出强政府弱市场格局,很容易发生权力滥用和失衡;市场和政府边界是动态微调中的一个带状区域;"两个中心"建设亟须向政府-法治化社会-市场三极平衡的治理模式过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郭世坤 刘都生 许秋起
2009年4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这是在当前充满挑战的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下,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上海乃至全国在继续推动对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方面都将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而考察国外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的历史及特征,发掘出其中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对更好地建设上海"两个中心",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计小青
本文首先分析了成熟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的发展历史,在进行广泛国际比较的基础上讨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阶段特征以及与其他国际航运中心的差距,文章最后就如何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目标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欣欣 储伟
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上海金融市场的资源聚集和辐射效应持续增强,各金融市场之间的关联度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由于金融市场内在运行机制和外在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多种金融市场风险也开始逐步集聚和暴露。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构建市场风险管理机制,在金融市场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中,随着风险来源的增多和叠加、风险破坏力的集中释放以及转化为金融危机概率的提升,目前可控、潜在的市场风险就有可能发生趋势性转变。本文以研究上海金融市场风险为出发点,在深入分析当前潜在市场风险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机制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
上海市 金融市场 金融风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飞 程树高
进入21世纪以来,金融中心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发展的制高点和参与全球资源竞争和分配的核心。金融中心发展源于航运中心,世界著名的五大国际航运中心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和香港同时也都是著名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功经验表明,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苏宁
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历史大趋势和我国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大背景,赋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化,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被提上议事日程。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把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式确立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计小青 曹啸
现代航运业的特点决定了航运业与金融业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而航运金融市场作为航运市场与金融市场相结合的产物也具有独特的特征与发展条件。从航运金融市场的需求特征可以看出,航运金融市场发展的关键在于为金融机构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降低金融机构从事航运金融业务的成本,便利金融机构在航运金融产品设计以及风险控制方面满足航运企业的实际需求,这也正是上海推动航运金融市场发展的政策目标。
关键词:
航运金融 需求特征 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豫
本文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当把握的若干重点,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实现人民币基本国际化的主要标志和战略措施,提出了近期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市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韩汉君 王玉
打造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金融强国之“强”,既是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之“强”,也体现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之“强”。以此为导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始终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利用上海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基础,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未来发展中,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积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推动离岸金融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循序渐进加强离岸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强化金融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开发和跨境互联互通建设,以此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并向更高能级的国际金融中心迈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课题组
良好的金融生态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通过对上海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以及上海金融资源集聚程度的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具有相对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适合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但是与世界上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又具有明显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国金融体系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金融创新不足、金融市场不成熟、金融文化缺失、金融及相关法律不健全等问题。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有强大的经济总量、健全的法律信用制度、发达的配套专业服务等基础环境,以便利金融机构的生存,促进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集聚。 改善金融生态.一方面要完善金融业自身的经营和运作机制,强化市场约束,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调动各方力量,努力...
关键词:
金融生态 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市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兰华
目前,全球各大国际金融中心如美国纽约和芝加哥、英国伦敦、新加坡、澳大利亚悉尼等都把电力金融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支点,开展并壮大电力金融及产品衍生品业务,取得了良好成效和可供借鉴的经验。上海要建成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理应有电力金融的一席之地,不应缺少电力金融这一环。然而,目前关于电力金融的市场研究,国内几乎属于空白。因此在总结各国电力金融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东风,尽快谋划上海电力金融市场建设,探索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适应的电力金融市场发展模式,研发满足电力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期货、期权与远期合约等电力金融产品,搭建规范运行与防控风险的制度框架就显得尤为必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沈烽 马英俊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有其独特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和挑战。洋山保税港的建设对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以及提高上海港口的能级和服务水平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合理的对于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淑燕
本文从全国、流域、城市三个层面阐述了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基于区域条件的分析,探讨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通过对国际上航运中心建设的经验借鉴,论证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丸的区域优势和不利条件,并相应提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