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9)
2023(11500)
2022(10164)
2021(9414)
2020(7888)
2019(18285)
2018(18297)
2017(35731)
2016(19228)
2015(21807)
2014(21967)
2013(21956)
2012(20374)
2011(18618)
2010(18719)
2009(17045)
2008(16229)
2007(14235)
2006(12615)
2005(11181)
作者
(56204)
(46926)
(46426)
(44267)
(29989)
(22410)
(21169)
(18521)
(17832)
(16672)
(15939)
(15829)
(14959)
(14885)
(14461)
(14213)
(14004)
(13678)
(13362)
(13318)
(11650)
(11496)
(11165)
(10735)
(10546)
(10391)
(10364)
(10180)
(9479)
(9059)
学科
(99126)
经济(99035)
管理(55266)
(49630)
(42000)
企业(42000)
方法(38139)
数学(32757)
数学方法(32447)
地方(23230)
中国(20723)
(20265)
(20210)
业经(19388)
(16979)
地方经济(14346)
(14191)
贸易(14179)
(14142)
(13888)
农业(13726)
理论(13677)
(13628)
环境(13250)
(12196)
金融(12194)
技术(11964)
(11495)
(11308)
(10997)
机构
大学(282488)
学院(279439)
(119377)
经济(116843)
管理(112779)
理学(97855)
研究(97260)
理学院(96791)
管理学(95323)
管理学院(94823)
中国(69388)
(59413)
科学(58938)
(50194)
(48913)
研究所(44573)
中心(42309)
(42060)
财经(40888)
业大(40193)
(39318)
北京(37717)
(37115)
(37053)
师范(36745)
经济学(35649)
(35094)
农业(32659)
(32085)
经济学院(31745)
基金
项目(190143)
科学(149177)
研究(140291)
基金(137931)
(119299)
国家(118353)
科学基金(101516)
社会(88306)
社会科(83621)
社会科学(83597)
基金项目(73673)
(73192)
自然(65554)
自然科(63962)
自然科学(63950)
教育(63610)
自然科学基金(62791)
(61659)
编号(57169)
资助(56905)
成果(46722)
重点(42116)
(42011)
(41015)
课题(39136)
(39108)
创新(36481)
教育部(36260)
国家社会(35864)
科研(35830)
期刊
(137215)
经济(137215)
研究(86475)
中国(49535)
管理(42463)
学报(41864)
科学(39829)
(38316)
(35753)
大学(31665)
学学(29795)
教育(29593)
农业(26875)
技术(24948)
(22435)
金融(22435)
经济研究(22199)
业经(20210)
财经(20161)
问题(17480)
(17259)
技术经济(15221)
图书(15056)
理论(14067)
科技(13323)
(13192)
现代(13177)
世界(12994)
实践(12715)
(12715)
共检索到412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刁秀华  
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经济联盟是当今世界两个重要的国际性组织,具有各自的运行机制,都是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新型地区合作组织与平台,面临着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任务,具有对接合作、相互促进和联动发展的关系。在二者的对接合作中面临着不同风险和挑战,但合作关系要大于竞争关系。总体来看,两个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会在竞争中不断向前发展。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及联动发展,既符合这两个国际组织整体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各成员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清才  支继超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倡议是贯通欧亚大陆的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构想。欧亚经济联盟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是连接东亚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的桥梁和纽带。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将成为欧亚区域经济发展的合力和引擎。在对接合作的整体架构上,需要确立开放包容、市场主导、平等互利和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及其各国政府和企业间的多主体、多层次合作机制;把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强产能和金融合作作为优先合作的领域。在实施路径上,积极开展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话与合作,积极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的平台作用,使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创新模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金萍  项义军  
能源跨国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引擎,而欧洲经济联盟成员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伙伴,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开展的能源合作既符合共同的政治与经济利益诉求,也有助于消除地区安全隐患。能源贸易和地缘优势是能源合作的前提,中国相对充裕的资金和中俄在能源勘探、开采、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为能源合作奠定了基础。但是,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开展的合作仍存在利益诉求差异、能源政治工具化等风险。因此,应从经济、政治、社会和历史等角度分析能源合作风险产生的根源,并从政治层面设计规避风险的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金萍  项义军  
能源跨国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引擎,而欧洲经济联盟成员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伙伴,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开展的能源合作既符合共同的政治与经济利益诉求,也有助于消除地区安全隐患。能源贸易和地缘优势是能源合作的前提,中国相对充裕的资金和中俄在能源勘探、开采、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为能源合作奠定了基础。但是,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开展的合作仍存在利益诉求差异、能源政治工具化等风险。因此,应从经济、政治、社会和历史等角度分析能源合作风险产生的根源,并从政治层面设计规避风险的措施。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孙长龙  
欧亚经济联盟拥有丰裕的资源禀赋及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中国与其开展经贸合作既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和能源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也是抵御欧美等西方国家经济冲击的重要抓手,还是改善中国贸易条件的需要。目前,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经贸合作仍存在诸多障碍:一是欧亚经济联盟内部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二是外部环境压力将使欧亚经济联盟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应以签订《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贸合作协定》为契机,在法制建设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坚持以经济为导向并积极引导"去政治化"、推进能源法制建设并积极构建欧亚能源共同体、完善现有法律框架以强化现有合作机制、以双边经贸协定为契机持续优化双边合作体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新  
专家们普遍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欧亚经济联盟存在方法论上的错误,即欧亚经济联盟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政治机构;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只是一个倡议,且最终要体现为具体的基础设施、产业合作等投资项目。二者是根本无法对接的。本文认为,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客观地为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创造了必要条件,从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比较优势、上合组织的宗旨、原则和内容及其成员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支持以及上合组织空间内的安全合作等方面的分析论证了上合组织是实现对接的重要平台。本文设定的对接路线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软环境将对接,即在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对话和上合组织框架内讨论贸易、投资规则和商品技术标准的对接,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以及商品、资本和技术、服务自由流动,从上合自贸区经过经济伙伴关系到整个欧亚大陆经济空间;第二,硬环境对接,即务实推进六大经济走廊贯通整个欧亚共同经济空间,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产能合作,促进中国对相关国家的投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米军  
为了推动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经贸对接合作,金融势必要迅速融合到对接合作的战略框架及其所衍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中,从而对"一带一盟"的实施给予全方位的支持。目前,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金融合作缺乏紧密性和约束性,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尽管经济开放程度较高,但双方的生产要素流动性存在障碍、贸易依存度和融合度低、贸易产品多样化程度不足、经济周期不具有显著的趋同性、通货膨胀相关性低以及汇率波动差异大,这说明双方不具备金融深度合作的条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双方金融的功能性合作创造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为深化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金融合作,应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切实处理好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金融合作的角色定位,加强人民币供给机制建设,构建多元均衡的投融资合作机制,健全双方国际金融监管协作机制。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展妍男  
"丝路带"与"欧亚盟"在战略定位、合作模式、开放程度、政治内涵等方面存在深层次差异。"欧亚盟"力求实现特定区域的一体化,"丝路带"则着眼于更广范围的跨区域经济合作,二者得以错位发展,避免冲突。"欧亚盟"遵循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丝路带"则灵活多元,二者形成互补。"丝路带"更为开放,能兼容和提升"欧亚盟"。"欧亚盟"有鲜明的地缘政治色彩,"丝路带"则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二者能够相互协调。准确和充分把握二者的深层次差异,才能深化共识,为二者的对接寻求更广阔的空间、更切实可行的路径。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展妍男  
"丝路带"与"欧亚盟"在战略定位、合作模式、开放程度、政治内涵等方面存在深层次差异。"欧亚盟"力求实现特定区域的一体化,"丝路带"则着眼于更广范围的跨区域经济合作,二者得以错位发展,避免冲突。"欧亚盟"遵循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丝路带"则灵活多元,二者形成互补。"丝路带"更为开放,能兼容和提升"欧亚盟"。"欧亚盟"有鲜明的地缘政治色彩,"丝路带"则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二者能够相互协调。准确和充分把握二者的深层次差异,才能深化共识,为二者的对接寻求更广阔的空间、更切实可行的路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彦芳  陈淑梅  
2015年5月8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功对接,我国明确提出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欧亚经济联盟对于我国的战略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合作的地缘经济层面,而且体现在共同削弱美国在整个欧亚大陆影响力的地缘政治层面。经分析发现,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基础良好且优势互补,贸易潜力巨大;双边自贸区的建立将有利于扩大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规模、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福利状况;削减关税壁垒的空间和作用有限,降低或消除非关税壁垒或将成为推动双边贸易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彦芳  陈淑梅  
2015年5月8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功对接,我国明确提出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欧亚经济联盟对于我国的战略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合作的地缘经济层面,而且体现在共同削弱美国在整个欧亚大陆影响力的地缘政治层面。经分析发现,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基础良好且优势互补,贸易潜力巨大;双边自贸区的建立将有利于扩大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规模、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福利状况;削减关税壁垒的空间和作用有限,降低或消除非关税壁垒或将成为推动双边贸易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金瑞庭  
"一带一路"战略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前景广阔,同时也面临着发展阶段差异、利益诉求分化、合作层次较低、营商环境欠佳和制度建设滞后等问题。新时期,应从提升合作层次、推进重点领域合作、创新经贸投资方式和打造互惠合作"升级版"等方面来积极推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方琢  李沛含  
2015年5月,中俄两国元首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开启"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进程。研究了解欧亚经济联盟产生的运作机制及其对中亚国家的影响,对推动中俄两国战略对接具有重要意义。一、欧亚经济联盟运行机制及主要政策(一)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历程普京执政后,俄罗斯逐渐摆脱了苏联解体带来的阴影,综合国力不断上升。跨入新千年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向洁   石慧敏  
近年来,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双方贸易往来频繁,“一带一盟”对接合作正逐渐成为国家间互利合作的典范。本文基于2006-2020年贸易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刻画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基本格局和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并运用QAP方法考察其具体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第一,贸易网络中各国联系日益紧密,贸易规模均呈增长态势,网络密度、平均度不断上升,贸易集聚效应显现;第二,整体贸易网络并不稳定,贸易可达性一般;第三,俄罗斯处于该网络绝对中心地位,网络不平衡性明显;第四,贸易网络演进受多方因素影响,其中人口、地理与文化等因素正向作用较为明显,经济距离的内生动力有所减弱,物流绩效水平差异呈负向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豫新  张怡  
本文在"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的背景下,以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商品贸易为切入点,采用多个指数的实证测度指标,从不同角度对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了系统的测度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商品贸易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中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对欧亚经济联盟的出口优势不明显;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贸易发展极不平衡。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贸易合作将给双方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的纵深发展,双方都应尽力完善内部政策加快促成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的对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