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26)
- 2023(16320)
- 2022(13908)
- 2021(13039)
- 2020(10493)
- 2019(24146)
- 2018(23951)
- 2017(45869)
- 2016(25021)
- 2015(27818)
- 2014(27942)
- 2013(27514)
- 2012(25523)
- 2011(23141)
- 2010(23385)
- 2009(21171)
- 2008(20687)
- 2007(18469)
- 2006(16300)
- 2005(14593)
- 学科
- 济(105418)
- 经济(105322)
- 管理(69314)
- 业(68626)
- 企(56107)
- 企业(56107)
- 方法(41547)
- 数学(34996)
- 数学方法(34591)
- 中国(30723)
- 农(29248)
- 地方(28164)
- 业经(25762)
- 财(22653)
- 学(22495)
- 农业(19867)
- 制(18943)
- 贸(18404)
- 贸易(18389)
- 易(17774)
- 技术(17189)
- 银(17147)
- 银行(17103)
- 理论(17102)
- 融(16823)
- 金融(16821)
- 和(16759)
- 行(16467)
- 环境(16327)
- 发(15312)
- 机构
- 学院(353678)
- 大学(352470)
- 济(139860)
- 管理(137952)
- 经济(136656)
- 研究(123953)
- 理学(118659)
- 理学院(117260)
- 管理学(115333)
- 管理学院(114672)
- 中国(90680)
- 科学(77285)
- 京(76019)
- 财(62952)
- 所(62856)
- 农(58353)
- 研究所(57215)
- 中心(55095)
- 江(52778)
- 业大(52298)
- 财经(50132)
- 范(49233)
- 师范(48760)
- 北京(48424)
- 经(45493)
- 农业(45464)
- 院(45287)
- 州(43383)
- 经济学(40851)
- 师范大学(39259)
- 基金
- 项目(239875)
- 科学(188200)
- 研究(177256)
- 基金(171354)
- 家(149376)
- 国家(148057)
- 科学基金(126446)
- 社会(110210)
- 社会科(104409)
- 社会科学(104384)
- 省(94913)
- 基金项目(90860)
- 自然(81420)
- 教育(80946)
- 划(80021)
- 自然科(79487)
- 自然科学(79470)
- 自然科学基金(78025)
- 编号(73034)
- 资助(69924)
- 成果(59694)
- 发(55339)
- 重点(54069)
- 部(51970)
- 课题(51465)
- 创(50159)
- 创新(46639)
- 科研(45156)
- 项目编号(44826)
- 国家社会(44533)
- 期刊
- 济(160676)
- 经济(160676)
- 研究(106816)
- 中国(71384)
- 学报(55820)
- 农(54396)
- 管理(52513)
- 科学(52351)
- 财(45656)
- 教育(44606)
- 大学(41948)
- 学学(39330)
- 农业(37918)
- 融(32633)
- 金融(32633)
- 技术(31063)
- 业经(28359)
- 经济研究(25404)
- 财经(23827)
- 问题(20853)
- 经(20435)
- 图书(19665)
- 业(19494)
- 科技(17826)
- 技术经济(16970)
- 理论(16724)
- 现代(16589)
- 商业(16571)
- 版(15899)
- 实践(15301)
共检索到530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袁象 陈智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对于上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提高上海海洋产业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文章在分析上海海洋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上海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四个产业为例,分析了如何发展这些海洋新兴产业,最后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促进上海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对策。
关键词: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 发展对策 海洋产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晶 刘小锋
在当今的蓝色经济时代,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世界海洋强国竞相抢占的战略制高点。本文以福建省为例,对福建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推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
关键词: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路径 福建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课题组 肖兴志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涵理论界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尚未形成一致意见,学者们根据中央领导的讲话和国务院近期颁布的指导方针,将含义分为战略性和新兴性两部分,并赋予其性质上的诠释。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背景,借鉴社会各界的主流观点,本文认为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需分别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洪昌 刘洪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离不开重大海洋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的紧密结合,海洋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是推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两大原动力。在分析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构建区域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双螺旋培育模式;以江苏省为例,探寻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下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为区域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娟 葛雪倩
文章从制度供给和市场培育的角度,选取十个技术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2006-2011年不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技术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分别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出以下结果:海洋科研经费收入和科研人员比例对海洋资源开发业的影响相对较大,对与陆域经济紧密关联的船舶制造业影响相对较小;市场开放和外资引进对我国海水利用业和海洋油气业的发展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各类海洋新兴产业与金融相关率的关联度都普遍不高;在市场培育方面,海洋电力业与需求收入弹性的关联度最高。文章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并据此推导出相应的政策涵
关键词:
制度供给 市场培育 海洋新兴产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仲雯雯 郭佩芳 于宜法
海洋经济已跨入以高新技术引领的新时代,以海洋高新技术为首要特征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成为各国争相抢占的科技制高点。本文在界定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找出其在公众认识、政策体系、自主创新能力、资金投入以及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通过提高公众对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营造促进其发展的良好氛围;建立和完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协调机制,形成支持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提高海洋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开发区;加大对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资金投入,建立多渠道...
关键词: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 海洋科技 自主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居占杰 李宏波 黄康征
广东是我国海洋经济大省,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客观要求。文章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运用SWOT分析框架,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对广东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深入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坚持统筹海陆规划、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创新海洋管理体制机制、健全海洋污染防治体系和重点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广东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广东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SWOT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加韬
海洋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研究工作。海洋生物育种和健康养殖、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深海技术、海洋服务业等七大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面对科技水平落后、高端制造能力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和产业瓶颈等制约因素,建议我国在政策规划、科技攻关、体制机制、专业化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海洋经济 发展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小明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高度融合,既代表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又代表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对地方未来经济可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决定性促进和导向作用。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理论、基本特征和风险、基础条件及驱动因素的综合分析,提出地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路径与策略措施。
关键词:
地方 战略性新兴产业 驱动因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世举 杨雄 赵亮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具有重大作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共识;但同时,应坚持创新驱动,发挥比较优势,注意潜在风险和发展机遇并存,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适度开发、有序发展,预防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文章认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坚持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差别发展、因地制宜;三是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适度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友才 张廷建
2011年11月,河南省"十二五"规划建议把战略新兴产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实现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作为强有力支撑。作为后发地区的河南省,应结合资源禀赋特征,积极探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适宜体制与路径,以实现产业赶超和经济持续增长。一、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河南在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家喜
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关键成功因素,探讨了领先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根据产业技术能力和领先市场潜力的不同,归纳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四类路径。最后提出了在领先市场视角下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认为,加快培育领先市场角色、通过技术与市场的互动形成主导设计、促进创新的全球扩散,有助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肖兴志 韩超 赵文霞 邓菁 齐鹰飞 曹志来 郭晓丹 万丛颖 李姝 王建林 王岭 王雅洁 李少林
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通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是当前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从产业升级的发展模式与升级的实现形式出发,论述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讨论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及其形成路径。根据中国实践,讨论中国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并对低碳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了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萍
文章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对于国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体系引领、高强度的产业研发投入、积极的商业模式创新、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根治性的产业选择等有效做法,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和升级、传统产业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驱动,二者并非简单的竞争和替代关系,而更多地呈现出融合协同发展的需求。文章最后从政策协同机制、人才协同机制、金融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习树江
西部地区发展的关键在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也是逐渐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川渝陕三地新兴产业为例,对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对其中存在的同类竞争激烈、缺乏传统产业根基、对政府的依赖性太强、忽略本土优势等五大问题逐一分析,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化路径:强调特色定位,推动差异化竞争和合作;推动新旧产业融合以及协同发展;让市场来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本土新兴企业;发展环保优先、生态安全的新兴产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西部地区 误区 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