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09)
- 2023(20731)
- 2022(17797)
- 2021(16880)
- 2020(14302)
- 2019(33279)
- 2018(32738)
- 2017(62551)
- 2016(34103)
- 2015(38728)
- 2014(38743)
- 2013(38193)
- 2012(35494)
- 2011(32096)
- 2010(32263)
- 2009(29853)
- 2008(29689)
- 2007(26493)
- 2006(23141)
- 2005(20556)
- 学科
- 济(139124)
- 经济(138978)
- 管理(96730)
- 业(91064)
- 企(74465)
- 企业(74465)
- 方法(63349)
- 数学(55141)
- 数学方法(54388)
- 中国(39845)
- 农(38650)
- 财(36299)
- 业经(30112)
- 学(29208)
- 地方(28945)
- 贸(27884)
- 贸易(27869)
- 易(27007)
- 制(26166)
- 农业(25450)
- 理论(22509)
- 务(22189)
- 银(22187)
- 银行(22130)
- 财务(22094)
- 财务管理(22045)
- 和(21630)
- 融(21575)
- 金融(21571)
- 行(21088)
- 机构
- 大学(484066)
- 学院(481197)
- 济(196975)
- 经济(192692)
- 管理(187071)
- 研究(166843)
- 理学(160825)
- 理学院(159011)
- 管理学(156013)
- 管理学院(155133)
- 中国(126864)
- 京(104195)
- 科学(101849)
- 财(91389)
- 所(84443)
- 农(79106)
- 研究所(76484)
- 中心(76402)
- 财经(72252)
- 江(71784)
- 业大(70857)
- 北京(66582)
- 经(65677)
- 范(64559)
- 师范(63960)
- 农业(61862)
- 院(60676)
- 经济学(59274)
- 州(57750)
- 财经大学(53515)
- 基金
- 项目(321775)
- 科学(252354)
- 研究(235591)
- 基金(232920)
- 家(202838)
- 国家(201181)
- 科学基金(172200)
- 社会(147209)
- 社会科(139398)
- 社会科学(139361)
- 省(124108)
- 基金项目(122052)
- 自然(112040)
- 自然科(109408)
- 自然科学(109377)
- 教育(109306)
- 自然科学基金(107390)
- 划(105184)
- 资助(97790)
- 编号(96564)
- 成果(79842)
- 重点(72358)
- 部(71578)
- 发(68294)
- 课题(67137)
- 创(65787)
- 科研(61658)
- 创新(61416)
- 教育部(61312)
- 大学(60475)
- 期刊
- 济(215697)
- 经济(215697)
- 研究(144806)
- 中国(96405)
- 学报(76187)
- 农(71502)
- 财(70202)
- 科学(69312)
- 管理(68734)
- 大学(57974)
- 教育(56906)
- 学学(53832)
- 农业(49104)
- 融(44973)
- 金融(44973)
- 技术(43428)
- 经济研究(35508)
- 财经(34940)
- 业经(34363)
- 经(29968)
- 图书(27927)
- 问题(27874)
- 业(26587)
- 贸(24515)
- 统计(23627)
- 技术经济(23544)
- 理论(22596)
- 版(22533)
- 科技(21567)
- 国际(21429)
共检索到726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海燕
为服务国家战略和进一步发展上海经济,上海作为我国发达地区的龙头参与"两带一路"建设刻不容缓。上海具有区位优势、制度创新优势、经济优势、产业优势、人才聚集和科技创新优势以及人文优势。未来的上海可定位为"两带一路"中最大的城市集群、服务业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交通枢纽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文合作交流中心。针对上海还面临区域安全、内外协调、资源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挑战,上海应当与"两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构建常态化的区域安全体系,区域合作平台及构建资源整合体系,并确立产业发展的优先重点领域。
关键词:
两带一路 对外开放 区域合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磊 刘晓宁 张猛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模型(SFA)测算了2001-2014年中国总体及29个省份的产能利用率,并利用系统GMM实证分析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以及其他因素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总体以及东部、中部、西部的产能利用率均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东部地区产能利用率要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考察期内产能利用率均值为82.9%,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考察期内产能利用率均值则分别为76.9%和64.2%。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对外出口以及技术创新活动均可以促进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有效缓解产能过剩。地方政府的过度投资以及国有企业比重过大则不利于提升产能利用率,加剧了产能过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燕生 王海峰 杨坤峰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庞大而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内外方方面面的利益和关系,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应及早识别和分析"一带一路"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和冲突,直面和化解"一带一路"可能出现的挑战、矛盾和困难,借鉴世界历史经验教训,才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持续前行保驾护航。"一带一路"建设还需继续加大顶层设计,积极构建组织保障机制,通过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不断推向深入。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历史经验 挑战 对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马东伟 马东阳
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形势下,深圳应发挥其在资本、区位、体制、科技与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充当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深圳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
深圳 一带一路 优势 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传谌 王艺璇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原因是受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无形而有力地推动。本文梳理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文献后,构建了相关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20012015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从"一带一路"建设的视角下分析了实证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贸、投资和外资因素对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过程具有正向作用;最终消费有负向影响作用;R&D因素影响不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翊烜 扈钟方
本文构建了一套系统的贸易便利化测度体系,首先运用均值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一带一路"沿线十七个亚洲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之后基于拓展的引力模型,探究其对中国对外直接贸易的影响。本文通过具体实证发现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差异显著,除贸易便利化外,国内生产总值、劳动力规模、自然资源禀赋、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贸易也有显著促进作用;税负水平、距离成本呈现出显著的负向效应。本文认为,中国在稳定贸易便利化程度较高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的同时,需要推动中亚、西亚和南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贸易便利化,促进贸易增长。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解然
"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生态环境复杂,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普遍面临着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绿色"一带一路"能够为保障"一带一路"建设安全、塑造"一带一路"正面国际形象、输出中国生态文明理念提供坚实保障和重要支撑。本文梳理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针对如何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绿色发展 机遇 挑战 对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解然
"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生态环境复杂,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普遍面临着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绿色"一带一路"能够为保障"一带一路"建设安全、塑造"一带一路"正面国际形象、输出中国生态文明理念提供坚实保障和重要支撑。本文梳理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针对如何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绿色发展 机遇 挑战 对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宋爽 王永中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通过银行贷款、投资基金和债券市场等途径为沿线国家提供了规模可观的金融支持,但面临着独自承担大量融资压力和风险、民营资本参与度不高、资本市场未能发挥有效作用、区域和行业分布不平衡等挑战。为稳定有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应尽快主导建立“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框架体系,并以加强境内外资本合作、拓展公私合营机制、强化资本市场联通和建设金融服务体系为重点任务。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聂爱云 何小钢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原则得到沿线国家广泛支持。目前,"一带一路"包括亚洲、非洲、欧洲、拉美等71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总人口比重超过60%,成为引领中国海外投资与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平台,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达近6万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建立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金叶 沈晓敏
境外园区日益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其对扩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参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2003-2017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参与建设的82个园区的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研究境外园区建设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境外园区建设能显著促进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分类型来看,加工制造型园区与资源利用型园区促进中国投资的作用最为明显,其次为多元综合型园区,商贸物流型园区促进作用最弱;分区域来看,中国在东南亚与南亚参与建设的园区能显著扩大中国投资,但欧洲与非洲的境外园区建设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暂时存在负向影响,中亚与西亚地区园区建设的投资促进效应尚不明显。以上研究结论可为中国境外园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创新中国在对外开放新阶段参与国际合作模式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付韶军
"一带一路"是深化改革开放、谋求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国际贸易是重要的桥梁和纽带。本文采用基于面板数据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GDP、总人口、中国对外投资、中国从各国进口、是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是否陆地接壤等指标均对中国出口产生正向效应,距离对中国出口产生负向效应。我们应该加快贸易通道建设,稳步推进"设施联通";适当扩大对沿线国家的进口,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谈判,提升双边贸易深度;加大对沿线国家的投资与开发,加强"政策沟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剑静
职业院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扩大和深化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现阶段职业院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面临支持政策体系不完善、在对外援助中作用发挥有限、实践路径不明晰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制度设计,提高支持政策的精准性;优化布局,增强教育援助功能;多元创新,丰富职业教育"走出去"模式,以此有效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一带一路 挑战 策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建国 迟诚 杨博琼
随着各国贸易与投资规模的扩大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外商直接投资引入量和东道国环境的关系问题日益获得人们的重视,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主要研究FDI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效果,通过利用连续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区域建立实证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FDI与我国各个经济区域的环境污染状况关系密切,而影响方向、程度却各不相同。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综合指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来喜
从1993年~2012年我国各省的基础设施数据中选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基础设施变量来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出口优势具有促进作用,但对东、中、西三个区域的影响作用不同。铁路基础设施对东、中部地区出口优势的贡献成递减的趋势,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有所抑制,还未完全发挥;公路基础设施对东、西部地区的出口优势有促进作用,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而以人均电力消耗为代表的能源基础设施对地区出口优势的影响与公路基础设施的表现相似,这可能由当地的政策、资源、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所致。最后,针对实证结果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出口优势 面板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