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43)
2023(11616)
2022(10249)
2021(9650)
2020(7935)
2019(18381)
2018(18350)
2017(35074)
2016(18810)
2015(20836)
2014(20616)
2013(20163)
2012(18390)
2011(16399)
2010(16290)
2009(14701)
2008(13922)
2007(12069)
2006(10348)
2005(8694)
作者
(52683)
(43755)
(43277)
(41148)
(27776)
(20988)
(19627)
(17157)
(16557)
(15403)
(15127)
(14555)
(13791)
(13669)
(13644)
(13093)
(13053)
(13040)
(12414)
(12388)
(10797)
(10501)
(10379)
(10028)
(9731)
(9645)
(9632)
(9557)
(8692)
(8554)
学科
(71251)
经济(71181)
管理(57464)
(55258)
(47622)
企业(47622)
方法(33512)
数学(28611)
数学方法(28294)
中国(19169)
技术(18504)
(18017)
业经(16977)
地方(16905)
(16582)
(15989)
理论(13061)
技术管理(12912)
农业(12320)
(12156)
环境(11872)
(11820)
贸易(11809)
(11624)
(11379)
(11008)
(10696)
财务(10638)
财务管理(10622)
(10217)
机构
大学(259376)
学院(257710)
管理(108179)
(98249)
经济(95940)
理学(94941)
理学院(93857)
管理学(92316)
管理学院(91845)
研究(82757)
中国(59052)
(54876)
科学(53483)
(42893)
(40109)
业大(38964)
(37754)
中心(37442)
研究所(36935)
(35910)
(35239)
财经(35233)
师范(34931)
北京(34188)
(32083)
(30732)
(29646)
农业(29564)
师范大学(28485)
经济学(28151)
基金
项目(186497)
科学(148070)
研究(136718)
基金(135509)
(117807)
国家(116835)
科学基金(101852)
社会(85625)
社会科(81188)
社会科学(81168)
基金项目(73841)
(73805)
自然(67483)
自然科(65955)
自然科学(65943)
自然科学基金(64754)
教育(62239)
(61957)
编号(55533)
资助(53791)
成果(43850)
(43101)
重点(41297)
(40096)
(39476)
创新(39415)
课题(38048)
科研(35245)
项目编号(34626)
大学(34614)
期刊
(103712)
经济(103712)
研究(74604)
中国(47191)
管理(40055)
学报(39428)
科学(37912)
(33440)
教育(31301)
(30338)
大学(29790)
学学(27848)
农业(23986)
技术(22977)
(18313)
金融(18313)
业经(17646)
经济研究(16356)
财经(16008)
科技(15610)
图书(15372)
(13558)
问题(13261)
技术经济(13123)
理论(12934)
(12699)
实践(12111)
(12111)
现代(12088)
资源(11499)
共检索到361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任会明  叶明确  
以上海创新人才、创新收益以及众创空间的相关数据为衡量指标,借助Arc GIS的空间技术手段,通过分析上海创新功能在空间上的集聚分区特征,发现其空间集聚的趋势非常明显,根据以上数据识别出创新高度集聚区、创新发展潜力区和创新创业活动集聚区,并分别定义为中央智力区、创新成长区和众创空间区。中央智力区主要呈现"一核两带"的集聚趋势,创新成长区呈现"外环+两带"的空间集聚趋势,众创空间区呈现"三核一带"的空间集聚。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双林  杨茂瑞  孙信丽  崔一梅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讲话时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知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教育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需要用新思维、新概念、新方式、新手段和新模式高质量、高效率地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殷群  
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自主创新,需要进一步拓展企业孵化器的自主创新功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带动产业结构升级。针对当前我国企业孵化器投资渠道单一、在孵企业质量不高、孵化器服务层次与水平偏低、引导支持政策零乱等问题,该文提出: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项鼓励政策,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灵活的风险资金退出机制,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专业孵化器,以尽快提高孵化效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褚劲风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创意产业工业的产业内涵、概念的认识不一,但创意产业已迅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上海是我国创意产业发育发展最好的城市之一,这与上海独特的地缘空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上海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交互性,使经济发展的各要素能够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中流动和集聚;上海经济增长方式的逐步转变,也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且海派文化也构筑了富有上海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间。特别是上海城市的国际化和移民城市的特点,为创意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并且集聚了大量的多元化人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艳  宋振柏  吴佩林  
作为空间数据挖掘的一种重要手段,空间聚类目前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它是城市功能分区中的关键性步骤。根据空间-属性一体化的概念模型,把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空间坐标、空间关系和属性特征纳入到统一的空间计算模型,分别运用K-平均算法、神经网络方法,对城市功能分区进行空间聚类计算,充分挖掘空间坐标和空间关系数据中隐含的空间聚集信息。实例分析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空间聚类结果可以为城市功能分区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建存  崔世娟  温长秋  
关于众创空间的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内在主体或外部因素,而对于众创空间本身的机制设计讨论却十分匮乏。为此,基于创新生态系统治理视角,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与必要条件分析方法,利用浙江省63家众创空间数据,探索众创空间的合理机制设计方案。结果表明:众创空间创新功能的发挥是多种运行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平台服务功能、资源汇集通道、正式联结关系、成果共享文化是不可或缺的机制支撑;在此基础上,屏蔽外部资源提供者的干预行为和构建包容试错的文化氛围是两种能有效促进众创空间创新功能发挥的机制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褚劲风  高峰  
苏州河沿岸创意产业集聚带是上海创意产业分布最为显著的地带之一。通过分析苏州河沿岸创意活动的空间分布、集聚驱动机理,探讨作为老工业区的苏州河沿岸创意活动集聚的规律。研究表明,苏州河沿岸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为创意活动提供了地理空间。创意人员对创意活动区位选择是创意产业园区的主体行为。创意活动集聚从形态模仿、业态选择到生态转型的过程,得益于政策的转向,伴随了创意人员的创造、创意活动之间的联系、企业组织的互动等活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斯敖  王君  
以专业市场和制造业集群为基础,浙江经济空间集聚是一个从"位空间集聚"向"流空间集聚"演进并形成地理网络空间集聚的创新过程。浙江地理网络空间集聚形成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协同发展,即"位空间集聚"协同发展、"位空间集聚"和"流空间集聚"协同发展、"流空间集聚"协同发展,并形成集聚型态创新、时空结构创新、网络结构创新和交易方式创新的地理网络空间集聚创新效应。浙江需要加强"位空间集聚"与"流空间集聚"的融合创新,推动经济从"位空间集聚"优势迈入地理网络空间集聚优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韩坚  费婷怡  吴胜男  段进军  
区域创新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考虑到经济活动中影响区域创新的要素资源配置会受到空间因素的影响,为研究产业集聚对于区域创新的影响,我们把产业集聚因素引入到创新产出和投入的生产函数中,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产业集聚、R&D资本投入以及R&D人员投入因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我们首先通过Moran’s I指数验证区域之间存在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外溢效应使得邻近区域之间的创新发展能够相互影响。其次通过回归分析表明产业集聚对创新产出具有积极正向作用,产业集聚显著影响区域创新产出;制造型产业集聚和服务型产业集聚正向影响区域创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创新差距受产业集聚程度高低的影响。最后针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韩坚  费婷怡  吴胜男  段进军  
区域创新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考虑到经济活动中影响区域创新的要素资源配置会受到空间因素的影响,为研究产业集聚对于区域创新的影响,我们把产业集聚因素引入到创新产出和投入的生产函数中,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产业集聚、R&D资本投入以及R&D人员投入因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我们首先通过Moran’s I指数验证区域之间存在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外溢效应使得邻近区域之间的创新发展能够相互影响。其次通过回归分析表明产业集聚对创新产出具有积极正向作用,产业集聚显著影响区域创新产出;制造型产业集聚和服务型产业集聚正向影响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毛金祥  张可  
利用2000~2016年长三角地区县级行政区数据,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考察经济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集聚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水平的提高,邻近地区的经济集聚与本地的区域创新水平显著正相关;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时间效应,即邻近地区的区域创新水平与本地显著正相关,区域创新在时间维度上具有"滚雪球"效应;邻近地区的研发投入强度、教育、市场化、金融发展、基础设施水平与本地的区域创新水平显著正相关。可充分利用经济集聚促进区域创新的红利,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可为区域创新协同提供合作通道,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需有全局思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军  
都市圈作为当前我国区域建设的重要场所,其内部合理的创新主体空间分布是都市圈创新提升的关键因素。从三类创新主体(科技型、知识型和服务型)的概念以及与都市圈的空间理论关系出发,以都市圈综合创新能力为评价标准,将都市圈分为四个发展阶段,通过数据分析了不同阶段都市圈内各类创新主体的空间集聚特征。在现状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和案例两个层面分析了影响创新主体空间集聚的主要因素,并指出我国都市圈创新主体空间分布的基本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了空间引导建议,为进一步落实创新主体的空间规划,构建区域创新空间体系打下基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嘉仪  
本文从知识溢出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首先,分析了我国创新活动的区域分布格局,计算其空间集聚度,并通过Moran`sI指数检验证实了我国区域创新活动确实具有空间相关性;其次,构建含知识溢出的创新知识生产函数,并通过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邻地区之间的知识溢出以及各省市的科技经费、人员投入的差异是引起创新活动集聚的重要原因;其中,知识溢出效应随地理距离衰减,这也从侧面解释了我国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桂玲  赵倩  
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各国所瞩目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作为国家"软实力"在经济领域的体现,已形成全球蜂起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上海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上海经济的贡献也日益加大。本文研究并分析了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有重大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莞  谢富纪  
本文以大都市圈创新系统为背景,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功能,旨在促进大都市圈区域创新活动的协同发展。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大都市圈创新体系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如何服务于制造业企业,并结合上海大都市圈的实证数据,描述了中心城市上海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本研究指出,在大都市圈空间层级结构背景下,KIBS的不均衡分布带动了大都市圈各城市创新活动的梯度发展及服务业自身的快速发展,这促使原有的制造业升级,并成为大都市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模式。最后,对相关研究的内容及方法做了进一步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