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95)
2023(13083)
2022(11494)
2021(10825)
2020(9107)
2019(20692)
2018(20824)
2017(39619)
2016(21468)
2015(24262)
2014(23637)
2013(23146)
2012(21292)
2011(19080)
2010(19227)
2009(17376)
2008(16711)
2007(14790)
2006(12967)
2005(11261)
作者
(59605)
(49329)
(48990)
(46481)
(31765)
(23739)
(22310)
(19239)
(18628)
(17701)
(16958)
(16465)
(15707)
(15689)
(15245)
(14934)
(14799)
(14540)
(14199)
(14113)
(12154)
(12139)
(11802)
(11378)
(11066)
(11058)
(11029)
(10920)
(9882)
(9771)
学科
(81932)
经济(81851)
管理(66271)
(65950)
(57116)
企业(57116)
方法(36943)
数学(30760)
数学方法(30383)
技术(22715)
中国(22490)
(21180)
业经(19899)
(19527)
地方(17950)
(16900)
(16568)
贸易(16558)
(16102)
理论(16025)
(14681)
农业(14500)
(14165)
技术管理(14150)
(13517)
金融(13516)
(13256)
银行(13216)
(13030)
(12614)
机构
大学(296617)
学院(295608)
管理(122470)
(116646)
经济(113944)
理学(106110)
理学院(104956)
管理学(103374)
管理学院(102801)
研究(97334)
中国(71260)
(63205)
科学(59272)
(51102)
(47692)
中心(43760)
研究所(43408)
(42524)
(42270)
业大(42165)
财经(41168)
北京(40072)
(39879)
师范(39563)
(37460)
(35761)
(35155)
经济学(33218)
技术(33104)
农业(32833)
基金
项目(203283)
科学(160352)
研究(152648)
基金(146146)
(126170)
国家(125091)
科学基金(108375)
社会(94666)
社会科(89730)
社会科学(89706)
(79889)
基金项目(78060)
教育(70233)
自然(69900)
自然科(68291)
自然科学(68278)
自然科学基金(67082)
(66987)
编号(63090)
资助(59107)
成果(51045)
(46523)
重点(45100)
(44352)
课题(43728)
(43569)
创新(42583)
项目编号(39475)
教育部(38334)
大学(38121)
期刊
(127512)
经济(127512)
研究(88408)
中国(58208)
管理(47487)
学报(42645)
科学(41284)
教育(39138)
(37779)
(37236)
大学(32714)
学学(30358)
技术(29239)
农业(27046)
(24736)
金融(24736)
业经(21029)
经济研究(20048)
财经(19094)
图书(17913)
科技(17320)
(16290)
问题(16095)
技术经济(16056)
(14994)
理论(14793)
(14143)
论坛(14143)
现代(14053)
实践(13708)
共检索到435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守贵  高汝熹  陈枫  荀婧  
在重构相似评价环境的基础上,采用《有线》杂志的国际技术创新中心评价指标对上海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上海与国外城市之间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差距主要不在技术研究人员与技术创造能力方面,而在于技术的市场实现环境,即技术的转化方面。因此,上海要创建国际技术创新中心城市,技术本身的发展固然重要,但促使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制度环境更为重要。从市场实现的客观需要出发,不仅要对科研人员进行产权激励,更重要的是要培育激励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的环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华鹰  华劼  
技术创新成果权利化的实质就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来确定创新成果的产权和保护问题。技术创新成果权利化是技术转移的前提,而技术转移是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和流动,技术创新成果必须通过技术转移才能实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钟敏  
本文论述了技术创新价值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并探索了民营企业实现技术创新价值的三大战略:与大型企业抗争的“太极拳”战略、与民营企业“争食”的“级差”战略、同竞争对手互补合作的“共生”战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敏  
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而自主知识产权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的内涵、技术创新的过程、知识产权的形成与保护,归纳了基于专利权形成的技术创新类型,界定了技术创新的产权关系,并对知识产权制度与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熊胜绪  张志刚  方晓波  
互补资产是技术创新成果商业化所需的各种资产和能力。关于互补资产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有两种观点:一是拥有互补资产的企业倾向于在创新上有更多的投入,二是当外部互补资产的可获取性较高时,会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研究发现:当一项创新同时摧毁了在位企业的核心技术与互补资产的价值时,在位企业就会被新企业取代;若一项创新只摧毁了在位企业的核心技术,而没有摧毁其互补资产的价值时,在位企业仍能保持主导地位,获取创新的大多数利益;在创新成果的产权保护较弱的情况下,互补资产是决定企业能否从创新中获取利益的重要因素。企业在决定利用互补资产的方式时,需考虑新的技术资产的不确定性程度,互补资产的专用性程度,企业的财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力田  
文章从技术标准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影响,以及技术标准形成和产业化、市场化所需能力基础两个方面,结合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案例探讨了技术标准和技术创新的关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惠永正  
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研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是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本文首先简要追述了创新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史,然后结台90年代我国产业的具体情况和国际环境的特点,提出为搞好产业技术创新必须:1.重视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2.分析产业发展的相关因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一、攀钢技术创新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一)攀钢技术创新的历史回顾纵观攀钢的发展史,人们不难看到,攀钢是靠科技起家,靠技术创新发展起来的我国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钢铁企业。攀钢的兴建、创业和发展,是在独特的自然环境、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条件下,走了一条独立自主...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秦远建  
日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研究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秦远建技术创新战略存在着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一个企业把主要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在替代现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寻求技术突破,这种战略方式称为“技术突破”方式。例如,半导体代替晶体管,CD代替传统的唱...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一、中国钢铁工业的历史和现状(一)中国钢铁工业的成就建国48年(1949~1996)来,特别是改革开放18年来,我国致力于发展钢铁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49年,我国只生产15.82万吨钢,居世界第26位。经过恢复和发展,1957年产钢535...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宋艳  何嘉欣  常菊  
科技型企业被视为最具活力、潜力及成长性的创新群体,但往往会因为"新进入缺陷"步入"进不去、站不住、长不大"的困境,而针对这一普遍现象的研究中,从技术创新属性评估角度对其初创期技术战略的探讨相对匮乏。通过对科技型企业定义及初创期的研究现状进行溯源与梳理;再从"技术"视角对技术创新属性及评估方法进行综述;然后通过对技术战略研究的回顾,重点评述了开放性思维下诞生的专利组合和技术联盟战略的相关研究,剖析了它们与传统技术战略之间不同的技术发展逻辑;最后提出该领域的研究缺失和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春才  
北京作为我国会展业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城市,尽管会展业已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就会展业的整体规模和会展城市的国际影响力而言,与国际知名会展城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北京应当抓住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资源及区位优势,重点实施品牌化、多元化、国际化战略,尽快实现构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瑞博  
"高技术不高"的严峻现实表明,上海雄厚的科技创新能力并没有真正转化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产业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上海高技术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并没有实现与之同步的增长。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相互割裂是造成这种矛盾的内在根源。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协同的"双链"融合是上海"十二五"期间高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战略,这主要包括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搭建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把创新前端的基础研究、前沿研究,中端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技术服务、技术交易,后端的投融资服务、项目产业化、创业孵化、人才培训等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开放式创新网络;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企业加速器"建设;全球创新资源配置和产业链整合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