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17)
2023(10697)
2022(9465)
2021(8872)
2020(7530)
2019(17521)
2018(17520)
2017(34682)
2016(18880)
2015(21068)
2014(21145)
2013(20993)
2012(19160)
2011(17120)
2010(17100)
2009(15423)
2008(14891)
2007(12946)
2006(11235)
2005(9685)
作者
(53907)
(44667)
(44286)
(42169)
(28356)
(21494)
(20242)
(17716)
(17007)
(16016)
(15351)
(14841)
(14201)
(14049)
(13834)
(13606)
(13383)
(13301)
(12655)
(12585)
(11078)
(10911)
(10819)
(10209)
(10050)
(9873)
(9830)
(9754)
(8955)
(8755)
学科
(79023)
经济(78940)
管理(52707)
(52245)
(43566)
企业(43566)
方法(37069)
数学(32037)
数学方法(31716)
中国(21429)
(20455)
业经(17984)
地方(17967)
(17638)
(17185)
农业(13754)
(13322)
(13206)
贸易(13200)
技术(12780)
(12723)
理论(12677)
(12321)
产业(12149)
环境(11503)
(11314)
财务(11257)
财务管理(11239)
企业财务(10706)
(10214)
机构
大学(267819)
学院(265738)
管理(109615)
(106380)
经济(104060)
理学(96277)
理学院(95190)
管理学(93622)
管理学院(93156)
研究(88521)
中国(61936)
(56871)
科学(55604)
(45626)
(44342)
研究所(40697)
(40545)
业大(40114)
中心(38755)
财经(37828)
(36685)
北京(35864)
(35582)
师范(35271)
(34402)
(32135)
农业(31753)
经济学(31379)
(30302)
师范大学(28705)
基金
项目(188316)
科学(148478)
研究(137928)
基金(136760)
(118561)
国家(117590)
科学基金(101550)
社会(86622)
社会科(82038)
社会科学(82017)
基金项目(73785)
(73287)
自然(66465)
自然科(64899)
自然科学(64884)
自然科学基金(63757)
教育(62395)
(61586)
资助(56221)
编号(56092)
成果(44865)
重点(41712)
(41259)
(40529)
(39279)
课题(38330)
创新(36456)
科研(35728)
教育部(35450)
大学(35002)
期刊
(112981)
经济(112981)
研究(78423)
中国(46039)
学报(41285)
科学(39789)
管理(39308)
(36207)
(32202)
大学(31237)
学学(29426)
教育(28727)
农业(25722)
技术(22496)
业经(19304)
(18314)
金融(18314)
经济研究(18295)
财经(17886)
(15324)
问题(15035)
图书(14227)
科技(13600)
技术经济(13238)
理论(13233)
(12657)
现代(12396)
商业(12281)
实践(12177)
(12177)
共检索到373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乃全  孙海鸣  
1990年以来,上海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增长效应已初步显现。然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上海市政府可能将面临一系列新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与磨擦性失业问题;二元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外来劳动力对本地人员所产生的就业替代效应与挤出效应问题;外部劳动力进入所导致的上海产业"滞移"现象,等等。同时,上海也面临着是继续追求经济增长还是追求人与社会经济共同发展模式的选择。本文利用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资料分析了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口增长及就业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实现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增长及充分就业目标协调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万明  石丽  
基于江苏省1978年至2010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数据,本文研究了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关系。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的协同性分析显示,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逐步优化;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动态计量方法,建立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互动关系的分析模型,结果显示第三产业产值与就业人数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产值变动是引起就业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建武  宋国庆  邓江年  
产业结构是解释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而产业结构的演变则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其中,劳动力要素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就业结构是衡量和影响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和今后将面临产业结构较大的调整,必须在认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相互作用条件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等措施以实现产业优化和增加就业的两重目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谢君君  
本文结合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以海南省"十二五"期间产业与就业数据为基础,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测算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互动分析发现,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的推进,海南省产业结构开始从建省时的"一、二、三"向"三、二、一"结构演变,呈良性发展趋势,就业结构从建省时的"一、三、二"转变为"三、一、二"结构,其中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过低,积蓄的大量劳动力亟待转移,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性较差,就业比重过低;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性最好,特别是以旅游业和房地产为主导的行业吸纳劳动力潜力较大。但行业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建议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深入推进城镇化和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兜底保障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荣蓉  
文章基于1995—2013年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计算了安徽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与结构偏离度。接着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建立了分析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计量模型。结果显示:安徽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失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阳  鄢晓凤  罗超平  龙贝  
基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文章从人口集聚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双重视角出发,以2000-2017年我国"长三角"三省一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包括人口集聚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在内的联立方程模型,并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对长三角人口集聚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结果表明人口集聚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互动:人口集聚主要通过发挥人力资本效应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人口集聚的促进作用呈"倒U"型;产业结构高级化初期主要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人口集聚,后期则会因为扩大人力资本需求而抑制人口集聚。研究结论对当下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进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超  张红宇  卢健  覃飙  
计算了2001年至2010年北京市的就业弹性系数,并预测了"十二五"期末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增加的劳动力规模。结果显示,总就业弹性呈下降趋势,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释放出大量劳动力,第三产业则吸纳大量劳动人口,极大地带动了北京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与就业弹性系数不变的假设情况相比,当以发达国家就业弹性为标杆时,2015年末北京市新增就业人口将少增加100万人。在此基础上,认为北京市人口调控要强化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以产业结构升级为契机,通过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带动人口结构优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詹浩勇  
在政府主导下,我国实施的是重化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这种战略直接降低了吸纳就业的能力,同时,由于相对忽视了积累人力资本,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没有构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长效机制,一遇外部冲击,便通过倒逼机制使重化工业战略得到强化,造成新的就业问题。所以应当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以之改造传统产业,将传统部门劳动力转化为现代产业部门劳动力,实现产业结构变迁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农业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我国正处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从农业贸易结构与产业机构互动角度看,面临生产要素供给不足、优质农产品供给乏力以及国际农产品贸易竞争力不断加大的现实问题。因此,应从现实问题出发,进一步平衡市场供需,增加资本和技术投入,提升农产品质量,实现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提档升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战国  谢仁业  
美国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呈现了从相互分隔到有限联系、再到主动适应、超前引领的阶段性历史演变过程。美国社会的"实用主义"价值传统以及美国高校学科专业注重联系本国社会转型和经济、产业需求调整自身结构的产生、成长路径是这一变化的根本动因。这对中国高等教育实施以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范昆  刘东皇  
在理论上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相互影响,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互动关系虽然存在省际差异性和城乡差异性,但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总体上相互促进。因此,应努力促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互动,推进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蒋勇  杨巧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我国1980~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对城镇化、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我国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而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来自方差分解的结果也表明城镇化对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具有极为显著的拉动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立君  石军伟  傅太平  
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而政策实践和相关文献中对此缺乏研究。本文提出了获得两者互动关系的四种实现机制。其基本结论是,产业组织政策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工具和内在动力,产业结构政策是产业组织演化的向导和外部拉力,这种关系的政策效应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婷  李斌  任保平  
文章以我国城市化与产业化为研究对象,将产业化进一步细分为产业结构和产业优化两层次,并分别与城市化构成"整体关系"与"优化关系"两层次模型,通过检验1978~2011年经济数据,在经过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协整检验之后,构建了长短期的ADRL模型,通过变量弹性系数的差异,我们发现整体关系式中的长期关系作用要强于短期关系,但二者存在相同的变动方向,但是优化关系式中的长短期变量系数存在相反的变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吕剑平  张玉英  
根据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生态经济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对黄河流域发展进行测度。基于黄河流域9个省份2010—2019年的数据,提出了生态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经济在短期内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不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会促进生态经济发展。为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认为黄河流域在发展中要坚持生态经济发展、处理好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关系、遵循因地制宜与协调发展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