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94)
2023(15815)
2022(13318)
2021(12467)
2020(10082)
2019(23142)
2018(22819)
2017(43755)
2016(23566)
2015(26367)
2014(26457)
2013(26146)
2012(24189)
2011(21816)
2010(22299)
2009(20621)
2008(19126)
2007(16983)
2006(15132)
2005(13654)
作者
(67723)
(55961)
(55453)
(52592)
(35603)
(26709)
(25323)
(21865)
(21397)
(20115)
(19186)
(18778)
(17762)
(17602)
(17378)
(17071)
(16495)
(16294)
(15961)
(15953)
(13911)
(13721)
(13527)
(12769)
(12627)
(12483)
(12482)
(12342)
(11311)
(11005)
学科
(100197)
经济(100104)
(64809)
管理(64669)
(52628)
企业(52628)
方法(38543)
中国(34167)
数学(32707)
数学方法(32370)
地方(28777)
(28018)
(27866)
金融(27864)
(26545)
银行(26506)
(25670)
业经(24930)
(22904)
(20341)
(19660)
农业(19293)
(17335)
贸易(17316)
(16733)
理论(16454)
技术(16351)
环境(15694)
(15397)
产业(15312)
机构
学院(329566)
大学(327974)
(133531)
经济(130468)
管理(129354)
研究(114304)
理学(110834)
理学院(109594)
管理学(107901)
管理学院(107310)
中国(89809)
(70886)
科学(69310)
(60729)
(57147)
中心(52763)
(52111)
研究所(51787)
(48886)
财经(48108)
业大(47281)
北京(45513)
(45078)
师范(44669)
(43601)
(41611)
(40894)
农业(40282)
经济学(39616)
师范大学(36051)
基金
项目(222210)
科学(174475)
研究(167067)
基金(158353)
(136681)
国家(135444)
科学基金(116302)
社会(104268)
社会科(98887)
社会科学(98864)
(88282)
基金项目(84277)
教育(75548)
(73630)
自然(73408)
自然科(71641)
自然科学(71629)
自然科学基金(70320)
编号(69602)
资助(64575)
成果(56595)
(52163)
重点(49813)
课题(48571)
(47962)
(46865)
创新(43585)
项目编号(42789)
发展(42227)
国家社会(42169)
期刊
(152642)
经济(152642)
研究(102523)
中国(68265)
(48918)
学报(48525)
管理(48450)
科学(46145)
(43862)
(42613)
金融(42613)
教育(40707)
大学(37043)
学学(34695)
农业(33636)
技术(29233)
业经(26609)
经济研究(24113)
财经(22869)
问题(19742)
(19592)
图书(18091)
理论(16917)
(16716)
科技(16262)
技术经济(15935)
现代(15608)
实践(15508)
(15508)
商业(15325)
共检索到502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唐晓宏  
上海产业园区经历了工业郊区化的起步阶段和产业集群化的扩张阶段,目前正在向产城融合化的转型阶段迈进。下一步,应走产业主导型、城市主导型和均衡发展型产城融合发展的路径,推动上海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薄文广   黄南  
当前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基础较弱、定位于国家“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其产城融合发展面临着城市高标准开发的自我造血机能较弱、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要素支撑较少、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动态平衡较难等追赶和示范需同时进行等挑战。在未来产业发展服务化、城市发展多样化、产城发展协同化、产城创新数字化的趋向下,应以创新利用雄安“金字”招牌为首要、以充分发挥市场运行逻辑为支撑、以加快形成示范效应为突破、以渐进式产业发展为路径、以有效协调周边区域利益为促进,加快雄安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更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日益深入和多赢。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何磊  陈春良  
"产城融合"体现了区域产业空间与社会空间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苏州工业园区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经历了"以产兴城"、"产转城升与产城共荣"两个阶段。苏州工业园区在产城融合发展方面对其他后进地区可能构成的经验借鉴,其与深受产城分离发展困扰的其他经济开发区路径上的分疏,应该是在理念引领、规划前瞻、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功能提升等方面的综合性胜出。这些方面的汇集协同让苏州工业园区"幸运地"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走出了一条产城融合城镇化的新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沛  段瀚  蔡春杰  杨甜  
以县域经济社会典型的"二元"性,分析了县域工业集中区的产城融合发展内涵与路径选择,认为其核心内涵是以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推动三次产业之间的融合,以产业的融合发展突破园区边界,横向联动中小城镇与美丽乡村,形成地区高度协作,组团规模匹配,生态、生产、生活效率一体的城乡融合空间。同时,应以产业融合发展、区域协同一体、生态融合共生、多元管理共存的发展路径突破传统路径锁定。最后,以陕西蒲城工业集中区为实证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策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梁学成  
目前产城融合已成为我国城市化与产业化互动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结合我国文化产业园区与城市建设发展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首先提出并论证了文化产业园区与城市建设互动发展的共同影响因素;然后以西安曲江新区为例,提出并论证了文化产业园区和城市建设之间存在融合及正向互动发展关系,同时分析并得出了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影响程度等结论;最后从政府支持、市场驱动、园区发展和城市建设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梁学成  
目前产城融合已成为我国城市化与产业化互动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结合我国文化产业园区与城市建设发展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首先提出并论证了文化产业园区与城市建设互动发展的共同影响因素;然后以西安曲江新区为例,提出并论证了文化产业园区和城市建设之间存在融合及正向互动发展关系,同时分析并得出了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影响程度等结论;最后从政府支持、市场驱动、园区发展和城市建设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薛巍  
集聚经济区内的企业普遍享有集聚带来的外部性,即集聚区内的绝大多数企业得到比外部企业更多的利益,即集聚效应。从产业的角度看,集聚可以表现为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三种形态,但是,这三种形态所形成的集聚效应是不同的,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是企业集中或产业集聚难以比拟的。产业园区作为一种促进、规划和管理工业发展的手段,其实质是依靠政府和市场力量形成的集聚。为了提升产业园区的竞争力和增强入驻企业的根植性,具备条件的产业园区,当走集群化发展之路,实现园区内相关企业的集群式生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北海市税务局课题组  王松涛  
2016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产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也是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思崟  刘秋金  林镇江  董丙瑞  张瑞琛  
根据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划分并整理林业产业及其他19个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应用产业特征分析法与产业关联分析法,测度林业产业的特征指数与关联指数,探索林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林业产业具有显著的出口生产自主性,而且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逐渐提高,对批发零售业的推动效果最为显著;林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不断攀升,加强产业融合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因此,林业产业应结合产业关联优势,积极实现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以"融"提"质",地方政府也需加强对人才、科技的重视,为林业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驱动力保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晨   张可云  
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作为引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产业融合发展对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大湾区增长极作用以及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具有重大意义。实现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从产业、产业链、产业网络和产业生态四个方面全面把握。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面临产业层面要素流动不充分,产业链层面产业同构现象较为严重,产业网络层面“强强互补”的产业分工格局尚未形成,产业生态层面有助于产业持续升级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尚未形成等挑战。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应加快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完善区域合作的法治化基础,引导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制度体系,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格局;加快推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增强大湾区产业体系的原始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进而更好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海燕  严铠  刘仲妮  马峥  唐衡  
[目的]产业融合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重点所在,对园区产业融合发展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明晰其产业融合发展的整体水平,并有利于了解园区建设的阶段性成效与主要短板。[方法]根据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的形式及其产生的作用,结合文献与调研资料,本文从园区产业融合发展本身和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效益两方面选取相关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农业产业融合综合发展指数法测算北京8家园区的产业融合指数和综合效益指数,从两方面观测园区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结果](1)经过三年的发展,北京现代农业产业园整体上基本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但产业融合深度不足和社会、生态效益偏低。(2)园区农业产业链延伸达到基本实现融合发展水平,但农业多功能拓展、技术渗透发展两方面水平相对偏低,主要是休闲农业拓展、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等发展不足影响其融合深度。(3)园区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效益水平较高,但社会、生态两方面效益水平相对较低,主要是组织化水平、绿色发展、就业促进等作用发挥不足影响其综合效益水平。[结论]基于北京区域特殊性,发挥科技创新的强劲驱动力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推动作用是未来北京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升产业融合深度和综合效益水平的关键所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米俊  杜泽民  
融合军民科技与社会资源积累共同创新,对充分动员社会资源、提升国防工业实力、惠及民生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价值共创为中介变量,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结合对长治市军民融合园区的调查问卷,实证检验集群发展对军民融合园区内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集群发展与价值共创对军民融合园区内企业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集群发展对价值共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价值共创在集群发展对军民融合园区内企业绩效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亮  王振  陈钟宇  
产城融合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流模式和产业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如何推动产业区由单纯的经济空间向综合性新城空间转变,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是我国产业区转型升级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基于此,该文以上海市的虹桥商务区为例展开研究,一方面深刻地揭示了虹桥商务区的核心特征;另一方面归纳梳理了虹桥商务区在产城融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该文就如何推进虹桥商务区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这也为我国其他产业园区的产城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小平  王月波  贾琳琳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选择;推进环保产业园区的建设是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环保产业园区的区域分布特征、业务类型特征、驱动因素特征、园区定位特征和发展阶段特征,指出进一步发展环保产业园区的对策包括:明确园区发展的内外环境、选择适当的经营发展战略、明确政府的恰当角色、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战略举措、注重打造低成本环保产业园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迟梦筠  龚勤林  
产业园区与城市同为区域经济系统的重要空间节点,其互动发展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良性互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园区与城市在发展功能定位、制度体系形成和要素聚集类型方面存在客观差异,但又不断调整和适应,园-城互动关系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以城带园、城促园强、园城对接和园城共兴四个阶段性变化。依据园区与城市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其演化趋势,园-城空间分布具有独立开发式的离散型、边缘开发式的毗邻型、内嵌开发式的一体化三种空间形态。引导园城互动发展的四条路径是规划引领园区和城市的地域与产业空间互动、产业协调推动园城功能互动、要素整合助推园城资源配置互动、生态建设加速园城环境互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