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9)
- 2023(7874)
- 2022(6435)
- 2021(5627)
- 2020(4445)
- 2019(10037)
- 2018(9848)
- 2017(18278)
- 2016(9772)
- 2015(11037)
- 2014(11322)
- 2013(11259)
- 2012(11088)
- 2011(10167)
- 2010(10547)
- 2009(9456)
- 2008(9381)
- 2007(9000)
- 2006(8276)
- 2005(7476)
- 学科
- 济(52609)
- 经济(52575)
- 管理(23171)
- 业(23008)
- 地方(22452)
- 中国(19066)
- 农(16106)
- 企(16094)
- 企业(16094)
- 业经(14545)
- 地方经济(12417)
- 方法(11708)
- 产业(11169)
- 农业(11065)
- 发(10826)
- 融(9399)
- 金融(9399)
- 数学(9267)
- 数学方法(9209)
- 技术(8903)
- 银(8749)
- 银行(8741)
- 环境(8682)
- 行(8640)
- 制(8191)
- 贸(8125)
- 贸易(8112)
- 学(7986)
- 发展(7982)
- 展(7962)
- 机构
- 学院(141446)
- 大学(137479)
- 济(61318)
- 经济(59833)
- 研究(55848)
- 管理(50449)
- 中国(42033)
- 理学(40841)
- 理学院(40302)
- 管理学(39756)
- 管理学院(39466)
- 科学(32336)
- 京(31388)
- 所(28317)
- 财(26498)
- 研究所(25102)
- 中心(25056)
- 江(24536)
- 农(23738)
- 范(21712)
- 师范(21506)
- 北京(20728)
- 院(20670)
- 州(20138)
- 财经(19479)
- 业大(18932)
- 省(18658)
- 经济学(18066)
- 农业(17950)
- 经(17456)
- 基金
- 项目(86948)
- 研究(69356)
- 科学(67857)
- 基金(57983)
- 家(49363)
- 国家(48857)
- 社会(43028)
- 科学基金(41360)
- 社会科(40779)
- 社会科学(40774)
- 省(37082)
- 教育(30643)
- 基金项目(30323)
- 划(29931)
- 编号(29240)
- 发(27255)
- 成果(24117)
- 自然(23189)
- 资助(22837)
- 发展(22777)
- 课题(22631)
- 自然科(22557)
- 自然科学(22554)
- 展(22355)
- 自然科学基金(22126)
- 重点(20321)
- 创(18757)
- 年(18372)
- 部(17863)
- 创新(17537)
共检索到246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万钟 殷为华
上海产业结构最显著的特点是第二产业十分突出,第三产业相对落后。这不仅与国际大都市的要求极不相称,也不利于发挥其在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作用。文章旨在分析上海产业结构特征,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产业布局优化的模式,并进而提出了要重点加强枢纽工程建设,以利充分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产业布局 枢纽工程 上海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徐剑华
一、远东地区经济贸易快速增长 除日本以外的远东1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在过去10年中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保持着高速、稳定的增长。在1986~1995年的10年中,上述10国(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增长率约为7%,远远超过全球工业发达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丁金学 金凤君 王成金 王姣娥 刘东
长时间序列的交通枢纽空间分布格局的演进规律,一直是国内外交通地理学有待解决的问题。考察交通枢纽的长期演变规律,有助于把握交通枢纽的发展机理,为空间优化提供科学支撑。对秦汉时期以来中国交通枢纽分布格局的发展过程与空间特征进行系统解析,认为存在秦汉至南北朝、隋唐、宋朝至辽金时期、元明、清朝、民国至今等6个阶段。基于中国不同历史阶段交通枢纽的发展轨迹,总结了交通枢纽的基本形成条件和空间演变的一般过程,并对交通枢纽的生命周期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交通枢纽的基本发展模式,系统总结了中国交通枢纽空间布局的基本形态。相关研究既是对交通枢纽研究的理论完善,也是中国交通枢纽布局规划的理论基础。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余启龙 蒋惠园
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的发展对湖北的经济水平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在介绍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规划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经济、交通互通对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发展的必要性。结合国内外以航空货运为主的物流枢纽典型案例,得出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的发展启示,再分析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发展的经济环境、区位交通环境、政策环境,进一步进行SWOT分析,最后提出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发展的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单建华 郗恩崇
文章提出了以客运枢纽所包含站场个数、参与的运输方式、投资运营模式3种划分公路客运枢纽的分类方法;根据经济学理论和客运枢纽的特点,将客运枢纽中的城市客运站定性为准公共产品;把公交场站、农村客运站(亭)等公益性更强的客运设施,定性为纯公共产品。论文对客运枢纽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客运枢纽创新与发展的建议,主要包括:提出关于客运枢纽规划的建议;关于客运枢纽筹资建设的建议;关于客运枢纽运营的建议;关于多站式客运枢纽运营体制改革的建议。这些建议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最后,作者选择了无锡、苏州、太仓客运枢
关键词:
客运枢纽 规划 建设 运营 发展 创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程义伟
枢纽经济是一种以交通枢纽、信息服务平台等为载体,以聚流和辐射为特征,以科技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优化经济要素时空配置为手段,重塑产业空间分工体系,全面提升城市能级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文章在分析国内外枢纽经济发展案例、连云港枢纽经济发展条件和优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枢纽经济的内涵、连云港发展枢纽经济的思路和路径。
关键词:
连云港 枢纽经济 发展 对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余华
文章利用区域交通枢纽制约因素的理论依据,分析韶关市建设区域交通枢纽的现实基础,运用缪尔达尔城市成长的"循环与累积效应"理论,指出韶关市建设区域交通枢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韶关公路、铁路、水路与构建区域交通枢纽的要求相比存在不少问题。提出韶关"以公路主枢纽为依托,带动红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并将其向红三角区域物流中心方向转化"的发展理念,同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交通枢纽 循环与累积 红三角 产业集群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肖芸
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同处一条产业链上,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交通运输业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成都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航空枢纽港,正致力于打造国家级航空枢纽和创建世界十佳机场。成都航空运输建设为四川入境旅游发展提供了条件,四川政府与旅游企业应重视此机遇,与航空企业联合推出入境航空旅游产品,通过航空渠道营销四川旅游,建设更加便捷的空中与地面通道,确立成都在西部入境旅游的枢纽地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本刊记者
<正>江苏省太仓市沿江临沪近海,区位优越,是紧邻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区、位于“一核两带”功能布局之北向拓展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太仓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扭住规划、交通、产业3个支点,加快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翼发展极。高位推进,打造融入上海桥头堡太仓坚持规划引领,努力构建更高层次的沪太协同发展格局。嘉昆太区域合作、太仓港、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列入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批复实施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中,11次提及太仓;今年8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筱 王铮
本文论述了研发枢纽城市的概念。文章认为研发枢纽城市是区域枢纽-网络结构中具有创新行为、知识扩散与商贸中心功能的城市,一个研发枢纽城市是产业集群、研发企业活跃、具有生产性和商贸性附域、具有知识城市特征的空间集合体。文章在分析与观察基础上提出在区域管理意义上,通过促进聚集、发展文化多样性、建立风险基金建设、利用企业内部网络促进网络生成等措施是研发枢纽城市发展的基本途径。文章认为在管治上,政府应通过实施外部网络战略、善待大学和发展金融服务业来构建研发枢纽城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宗传宏
在未来一段时间,上海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进一步加速,将对综合交通枢纽周边人口城市与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对人口管理、城市管理、土地资源、产业布局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交通枢纽区域人口综合管理的三大体系与九项具体对策,以期为人口综合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人口综合管理 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瑛莹
本文以我国2015-2022年29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将“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对城市商贸流通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第一,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商贸流通效率的提升,且经过平行趋势、安慰剂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可以通过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这条路径有效提升商贸流通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俊玲
加快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是有效集聚分散的物流资源、畅通干线物流通道、强化区域枢纽互联、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我国地级市层面的纵向面板数据,探究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对物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对物流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能通过降低流通成本、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强区域间流通联系促进物流效率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对物流效率的影响在市场分割度低、物流资源更丰裕的地区更加显著。据此,提出加大政府投资、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差异化举措的建议,以期增强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对物流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席洲 曾红
本文基于战略管理方法,运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矩阵,确定区域交通枢纽的内外部关键要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Delphi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方法计算各要素评分值及内外部因素总加权评分值,构建SWOT分析矩阵;最后用实例说明了这种方法在区域交通枢纽发展战略制定与选择的应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燕 刘雨佳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格局重塑带来新的契机。依托中欧班列推进沈阳国际陆港建设,有利于引领沈阳市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本文从梳理沈阳陆港建设的内外部优势和面临的新机遇入手,从区域和国家战略视角审视沈阳建设东北亚国际枢纽陆港的战略意义,进而以构筑东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推进沈阳内陆枢纽经济崛起、创新沈阳陆港建设运营模式和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等为重点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沈阳 一带一路 东北亚 国际枢纽陆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