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21)
2023(11718)
2022(10173)
2021(9725)
2020(7882)
2019(18239)
2018(18153)
2017(34401)
2016(18936)
2015(21304)
2014(20981)
2013(20691)
2012(18692)
2011(16618)
2010(16399)
2009(14635)
2008(13914)
2007(11953)
2006(10284)
2005(8692)
作者
(54491)
(45267)
(45015)
(42832)
(28892)
(21755)
(20425)
(17841)
(17103)
(16024)
(15598)
(15005)
(14327)
(14221)
(14024)
(13747)
(13695)
(13336)
(12886)
(12831)
(11340)
(10873)
(10860)
(10314)
(10177)
(10057)
(9988)
(9941)
(9087)
(8983)
学科
(68912)
经济(68834)
管理(50902)
(47509)
(39555)
企业(39555)
方法(32020)
数学(27454)
数学方法(27109)
(19013)
中国(18483)
(18111)
(16772)
地方(16403)
业经(15970)
农业(12841)
环境(12567)
(12220)
贸易(12212)
理论(12091)
(11942)
(11754)
(11532)
(11012)
财务(10953)
技术(10946)
财务管理(10936)
企业财务(10396)
教育(10343)
(10309)
机构
大学(258789)
学院(257508)
管理(102425)
(93811)
经济(91507)
理学(89410)
理学院(88345)
研究(87021)
管理学(86746)
管理学院(86290)
中国(61975)
科学(58375)
(54853)
(44064)
(43586)
(42077)
业大(41377)
研究所(40727)
中心(39160)
(36184)
(35595)
师范(35214)
财经(34371)
北京(34332)
农业(34302)
(32386)
(31316)
(29929)
技术(28891)
师范大学(28676)
基金
项目(186900)
科学(146372)
研究(135114)
基金(134607)
(118313)
国家(117339)
科学基金(100278)
社会(81740)
社会科(77261)
社会科学(77240)
(73846)
基金项目(72758)
自然(67599)
自然科(65954)
自然科学(65942)
自然科学基金(64715)
(63014)
教育(61446)
编号(55777)
资助(54035)
成果(44726)
重点(42259)
(40254)
(39744)
(39056)
课题(38588)
科研(36403)
创新(36343)
计划(35103)
项目编号(34573)
期刊
(100382)
经济(100382)
研究(73673)
中国(46246)
学报(45137)
科学(40988)
(39656)
管理(35796)
大学(33230)
学学(31254)
教育(30951)
(30118)
农业(27879)
技术(21341)
(18819)
金融(18819)
业经(17153)
经济研究(15761)
财经(15254)
图书(14845)
(13762)
科技(13718)
理论(12850)
问题(12836)
(12812)
(12458)
资源(12445)
实践(12099)
(12099)
业大(11810)
共检索到363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娟英  曹宏宇  王静  何培民  
随着城市点源污染控制程度的提高,雨水径流引起的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在对上海临港新城不同功能区降雨径流水质监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表径流污染物的出流规律、各污染物在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及各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降雨特征不同,污染物的出流规律不同。强降雨事件中,径流具有初期效应,只要控制初期径流,面源污染即得到有效控制;而弱降雨事件中,几乎没有初期效应,整场降雨径流必须得到有效控制。路面径流中,总氮(TN)在交通区、商居混合区和文教区的8场降雨事件平均值中值分别为5.39、6.14和3.27 mg/L;化学需氧量(CODMn)中值为16.9、13.4和6.7 mg/L;氨氮(NH3-N)的中值...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娟英  胡谦  陈美娜  曹宏宇  何培民  
以上海临港新城主城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交通区、商居混合区和文教区地表沉积物的粒径组成和重金属污染,监测了不同功能区的地表径流水质;同时估算了地表沉积物和地表径流中6种重金属(Cu、Cd、Pb、Cr、Hg和As)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和径流年污染负荷。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地表沉积物样品粒径分布较为相似,65%~85%以上的颗粒质量集中在直径300μm以下的细沙中;不同功能区地表沉积物中,交通区Cu、Pb、Cr浓度较高,商居混合区和文教区的Hg和As的浓度较高,Cd在各功能区分布较为平均;不同功能区地表径流瞬时水样重金属浓度波动范围较大,文教区径流水质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文教区沉积物6种重金属单位面积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华  向仰州  杨曾奖  郭俊誉  
【目的】探讨桉树林、橡胶林和次生林3种森林地表径流的月动态以及不同雨量等级发生的地表径流规律,为准确评价3种森林水源涵养效益以及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海南黎母山不同林分建立径流场,其中桉树林中有4个(F1、F2、F3、F4),橡胶林有1个(F5)、次生林中有1个(F6),从2010年4月到2011年3月进行地表径流观测,对比分析了3种森林类型地表径流特征,并借助G(2,1)模型基本思路以及sigmoid模型预测了月地表径流系数。【结果】(1)F1~F6径流场全年地表径流量分别为230、49、170.1、84.2、340、396.4 mm,其中雨季地表径流量分别占全年地表径流量的90.28%、91.61%、87.89%、92.74%、91.86%、90.88%。(2)各月地表径流量大小呈现相同的顺序,即F6>F5> F1> F3> F4> F2。(3)雨季次生林地表径流总量是桉树林的1.75~8.11倍,橡胶林是桉树林的1.49~6.89倍。(4)单次降雨超过10 mm才会发生地表径流,地表径流随降雨等级而增大,大于60 mm的降雨量占全年总雨量的57.95%,而F1~F6径流场产生的地表径流分别占全年地表径流量的84.92%、89.08%、82.14%、87.75%、79.56%、83.49%。sigmoid模型对雨季地表径流系数的预测精到高于旱季,但对2010年8月各径流场的地表径流预测偏差较大。【结论】该地区5年生桉树、6年生橡胶人工林的地表径流并不总是比次生林大,因此在评价人工林水源涵养能力时有必要考虑林龄和地理位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桥  胡维平  章建宁  
城市地表污染物是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主要来源,其累积和降雨冲刷过程分别是沉降—悬浮—再沉降以及悬浮—沉淀—再悬浮的动态过程。描述累积过程的模型主要有线性、指数、对数等形式,其中以指数及一些变形形式发展相对成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模型都将雨前干期天数(ADWP)作为主要的影响因子。而描述冲刷过程的模型主要基于一级反应动力学假设,这类模型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为使冲刷模型更接近实际,人们进一步在其中引入了雨天排污因素,并取得较好的成效。虽然城市地表径流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目前的模型基本属于经验型或基于大量监测数据的统计学模型,尚缺对污染物输移过程的机理性描述。因此,从城市地表污染物输移过程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田日昌  陈洪松  王克林  谢小立  
采用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红壤丘陵区防治洪涝灾害和季节性干旱的重要措施。利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红壤坡地7种覆被类型1998~2005年降水特征值和地表径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被类型地表径流系数差异显著,大小排序为农作区>茶园区>湿地松与甜柿园>柑橘园>退化区与恢复区;除茶园外,其他覆被类型径流系数不同水文年有明显差异,且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平均雨强、最大60 min雨强与径流量都无显著相关性,但农作区径流值与小雨呈显著相关,其他覆被类型径流值与中雨呈显著相关;10~30 cm土壤前期含水量与径流量有较明显正相关关系,40 cm以下土壤水对径流量影响很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叶  李海防  段文军  唐东明  王绍能  刘兴伟  黄华乾  
从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采用固定样地定位监测法,对漓江流域典型森林群落木荷Schima superba林降水特征及地表径流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荷林在雨季容易产生地表径流,但由于木荷林群落结构良好,地表径流系数仅为0.0167;木荷林地表径流平均滞后时间为70 min,最长滞后时间为330 min。地表径流的产生受前期降水和林地条件的影响,在前期降水较充分的情况下,4.3 mm的降水就能产生地表径流。地表径流量与降水量呈显著线型相关;降水强度对径流系数的影响也比较明显,降水强度越大径流系数越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继峰  李国忠  曹忠杰  王刚  金煜  李景浩  马瑞  王先俐  
为了给辽宁省北部地区山区水土保持经济林的选择与水土流失的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对辽宁省北部地区典型沙地改植榛子林后的2012,2013和2016年进行水土流失定位监测。监测点小区为2012年春新造榛子林地,原土地为玉米地,无工程造林,土壤类型为砂壤土。监测点建设3个径流小区,集中布设,其中两个为沙地改植榛子林,1个为对照坡地,分别于2012、2013和2016年,每年8月中、下旬调查样地内的乔木、灌木、草本和植物总盖度以及乔木、灌木、草本的种类。采用径流小区法,监测地表径流、土壤流失量和土壤侵蚀模数。每次雨后测量集流桶水量,计算地表径流量。取样分析泥沙量,计算土壤流失量和土壤侵蚀模数。并在小区上、下各设1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取土层深度为0~10cm和10~20cm。在每个土壤层面中部用环刀法取样3次重复,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项目区监测期间,项目区植物种类均呈增加态势,特别是草本植物增加速度较快,而乔灌木增加较少。另外,植物种类的增加方面榛子林多于对照,至2016年,榛子林的植被盖度达到100%。榛子林样方内植物种类由5种增至24种,对照内植物种类由4种增至为15种;沙地改植榛子林后对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明显,场次产流过程的地表径流量、土壤流失量与同期有效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呈紧密的线性相关关系,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显著性水平逐渐降低,至2016年,监测点小区无产生径流和土壤流失量发生,显示了工程造林可以迅速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项目区监测点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来看,至2016年,各项指标含量均有增长,且经常扰动沙地的项目区监测点经过榛子林改造后,土壤容重基本呈增加趋势,榛子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和含N、K量始终高于对照区,但由于项目区原土地是熟耕地,所以榛子林与对照林地在相差不大。总体上,林地的保水保肥能力要始终强于非林地。综合来看,该地区沙地改造榛子林可最终形成相对较高的植被覆盖密度,这是减少这一地区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土壤养分流失有效手段,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毛彦景  宫俏俏  陈玉成  杨志敏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公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问题大量涌现,其中降雨径流的非点源污染日趋严重。采用现场连续取样和国家标准水质分析方法,选取重庆渝武高速公路,对路面径流中污染物的浓度值进行监测,分析其出流规律,计算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并且探讨各污染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径流的可生化性。结果表明:对于初期降雨量大的降雨事件,初期效应显著;从各污染物的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可得各污染物浓度大部分超过Ⅴ类地表水标准和二级排放标准,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浓度较高,污染贡献率大,为主要污染物;COD、BOD5、Pb、Zn、Cu与SS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万里  刘宏斌  鲁耀  付斌  段宗颜  陈兴位  
采用田间径流试验观察方法,详细剖析了南方丘陵区7个试验点连续4年(2008-2011年)的实验数据,研究南方丘陵区耕地磷素地表径流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南方丘陵区耕地磷素流失量与地表径流产生量成显著正相关,颗粒态磷素是磷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占到总流失量的78%以上。磷素施用量和农艺措施是影响磷素地表径流量的关键因素,在坡耕地上农艺措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平地上磷素施肥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志强  王礼先  余新晓  李亚光  E.Klaghofer  
在流域水文学研究与应用领域中 ,坡面水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如何获取坡面水流的有效糙率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文针对林地地表径流运动的形成过程和运动特点 ,建立了林地渗透坡面地表径流运动基本方程 ,通过讨论土壤水分运动和地表径流运动参数 ,将土壤水分运动简化为一维Smith Parlange模型 ,地表径流简化为运动波模型 ,采用一步Lax Wendroff有限差分格式进行数值模拟 ,以最小离差平方和为目标函数 ,通过叠代计算获取林地地表径流的有效糙率。根据人工模拟降雨地表径流过程实测资料计算了油松林、刺槐林、蒙古栎林 3种林分的有效糙率 ,计算结果表明 ,2 2a生刺槐林地的最大 ,在 0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毕华兴  张宝颖  
以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林地、油松林地、草地、农地为研究对象 ,利用野外放水试验的方法 ,研究了水土保持林对坡面径流的影响和坡面径流的挟沙能力 .结果表明 ,各地类径流的挟沙能力顺序为 :油松林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桂梅  刘宏斌  胡万里  付斌  翟丽梅  段宗颜  李文超  鲁耀  潘艳华  杜彩艳  
对凤羽河流域2013年3次典型降雨全过程进行了连续监测,测定了径流量及降雨径流过程中氮磷(N、P)的形态、浓度与通量变化。结果表明,N、P各形态浓度变化曲线与流量曲线趋势大致相同,总氮(TN)浓度随降雨量增减迅速,硝态氮(NN)浓度变化平稳,铵态氮(AN)浓度较低且峰值出现均晚于其它氮素形态峰值,颗粒态氮(PN)与颗粒态磷(PP)浓度在径流过程中迅速达到峰值后陡然下降。暴雨径流前期氮素迁移以PN为主,主要来源于地表径流,受降雨强度影响;后期以NN为主,来源于土壤硝酸盐随壤中流淋失。磷素主要以地表径流迁移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小燕  毕华兴  霍云梅  肖聪颖  杨晓琪  
高羊茅作为我国北方典型冷季型城市草坪草,具有调蓄雨水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北方高羊茅草地的降雨径流,本文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高羊茅草地在不同覆盖度(60%和90%)及不同雨强(30、60和90mm/h)条件下的径流系数变化过程及其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并用裸地作为对照,得出高羊茅草地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径流系数削减率。研究结果表明:1)高羊茅草地初始产流时间随雨强增加逐渐提前,随着覆盖度的增加逐渐延长,同时,雨强越大初始产流时间提前幅度越小,覆盖度越大草地延缓初始产流时间的效果越明显;2)裸地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毅  陶勇  万开元  张过师  陈树森  陈防  
以坡耕地柑桔园为研究对象,地表覆盖方式采用对照、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3个处理,实验采用完全方案。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坡地地膜覆盖处理一定程度增加了径流量,而秸秆覆盖处理与对照每次降雨径流量基本相当;各处理土壤氮磷养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流失,以氮素流失量较高,磷素流失量相对较低;在地膜覆盖条件下,柑桔园地表径流中N、P流失量较高,其总氮和总磷流失系数分别达0.054%和0.064%,而秸秆覆盖总氮和总磷流失系数最低;对不同地表覆盖方式柑桔园地表径流水体氮素形态特征分析表明,可溶性氮素占总氮的比例较高,可溶性氮素中又以NO3--N为主,而NH4+-N所占的比重较低。以上结果说明,在丹江口库区,氮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雪峰  高效江  王少平  贺宝根  沈铭能  陈振楼  许世远  
在夏季对上海郊区一典型的中、小河流河网水质进行监测 ,结果表明 :(1)河流水体普遍有很高的氮磷和有机负荷 ,其CODcr、总磷、总氮等指标均数倍于《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V类水最大允许值 ,水体正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位于集镇居民区和养殖场附近河流的污染更为严重。 (2 )受富营养化和河流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影响 ,河流水质还存在分层现象 ,尤其是水流滞缓、水深不足两米的小河流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 :底层水氨氮 ,TRP(总反应态磷 )和SRP(溶解反应态磷 )的含量明显高于表层水 ;而表层水的 pH和DO高于底层水 ;同时 ,由于底层水处于厌氧的环境下 ,NO- 3-N、NO- 2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