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05)
- 2023(7194)
- 2022(5780)
- 2021(5629)
- 2020(4683)
- 2019(10780)
- 2018(10923)
- 2017(21330)
- 2016(11539)
- 2015(13185)
- 2014(13187)
- 2013(13078)
- 2012(11890)
- 2011(10807)
- 2010(11261)
- 2009(10392)
- 2008(10090)
- 2007(9252)
- 2006(8275)
- 2005(7326)
- 学科
- 济(55542)
- 经济(55489)
- 农(48798)
- 业(37821)
- 农业(32536)
- 管理(23379)
- 方法(23296)
- 数学(21626)
- 数学方法(21088)
- 业经(17254)
- 企(16787)
- 企业(16787)
- 中国(12547)
- 农业经济(12342)
- 地方(11970)
- 发(10397)
- 制(9985)
- 村(9440)
- 农村(9421)
- 学(8906)
- 发展(8867)
- 展(8860)
- 财(8845)
- 贸(8744)
- 贸易(8740)
- 收入(8592)
- 易(8419)
- 策(8351)
- 土地(7720)
- 建设(7654)
- 机构
- 学院(168821)
- 大学(162572)
- 济(70651)
- 经济(69185)
- 管理(66600)
- 理学(58402)
- 理学院(57865)
- 管理学(56523)
- 管理学院(56237)
- 研究(54744)
- 农(49652)
- 中国(42757)
- 农业(37570)
- 科学(33784)
- 京(32968)
- 业大(32780)
- 财(27982)
- 所(27809)
- 中心(26834)
- 江(25282)
- 研究所(25198)
- 农业大学(23339)
- 财经(22313)
- 范(22016)
- 师范(21814)
- 经济管理(21336)
- 经(20310)
- 北京(20216)
- 经济学(20038)
- 州(20029)
- 基金
- 项目(113634)
- 科学(89219)
- 研究(84799)
- 基金(81532)
- 家(70655)
- 国家(69961)
- 科学基金(60161)
- 社会(53846)
- 社会科(50552)
- 社会科学(50538)
- 省(46236)
- 基金项目(42729)
- 教育(38157)
- 自然(38004)
- 划(37204)
- 自然科(37131)
- 自然科学(37128)
- 编号(36562)
- 自然科学基金(36438)
- 资助(34051)
- 农(29640)
- 成果(28364)
- 发(25581)
- 部(25120)
- 重点(25022)
- 课题(24347)
- 创(23375)
- 国家社会(21975)
- 创新(21797)
- 科研(21376)
共检索到2481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正峰 杨红 吴沅箐 郭碧云
作为上海市郊区出现的两类重要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宅基地置换模式和村庄归并模式在改善农民集中居住的环境、增加耕地面积、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方面都取得显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宅基地置换模式是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的,是外援驱动主要影响下的"新型城镇开发",需要配套农民市民化后的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政策。多出现于经济较发达、工业化程度较高的近郊快速城市化地区。核心是推进城市化,整治要点是将农村居民点纳入到规划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统筹配置,安置区的住房设计以容积率较高的多层楼房为主,同时建设相对配套的各项市政服务设施,从而解决农民非农就业与居住的空间匹配问题。村庄归并模式是在村集体主导、政府支持下开展的,是一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正峰 吴沅箐 杨红
研究目的:比较在宅基地置换和村庄归并两类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下农户整治意愿影响因素的异同,为制定差别化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政策提供支持。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农户调查法,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宅基地置换模式下,年龄、人口数、房屋建筑年代、喜好房屋类型、政策认知状况以及对生活成本的接受程度是显著影响农户整治意愿的因素;村庄归并模式下,农业收入占比、宅基地面积、生态环境满意度、补偿方式和对生活成本的接受程度是显著影响农户整治意愿的因素;两类模式下,除对生活成本的接受程度是共同显著影响因素外,其他影响因素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研究结论: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不同农户的居民点整治意愿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曲衍波 姜广辉 张凤荣
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在提出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概念、组成要素和属性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形成机理的"内核-外缘"系统解释,构建"地域功能差异-村庄问题诊断-农户意愿辨析"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外缘系统多尺度特征识别方法,划分"组织机构-投资方式-整合类型-工程措施"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内核系统多要素组合类型,耦合内外系统要素与类型形成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系统分类方案与命名方式。为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的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活动提供科学支持,为完善国家土地综合整治技术规程和制定相关政策奠定科学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春芳 石培基 焦贝贝 吴娜 李骞国
以典型黄土丘陵区——兰州市七里河区为例,以65个行政村为研究单元,基于农村发展特征综合数据库,采用Delphi与AHP方法,从乡村发展度、乡村转型度、城乡协调度出发评价了乡村转型发展水平和乡村发展比较优势。结果表明:1七里河区乡村发展度、乡村转型度、城乡协调度均具有明显随坪台区—丘陵区—低山区—中山区变化的海拔梯度格局。坪台区区位优势明显,乡村转型发展水平最高;丘陵区农业发展基础好,乡村转型发展水平较好;南部低、中山区乡村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的支点和动力,乡村转型度相对较低。2坪台区位于城市边缘且"城乡结合部问题"明显;丘陵区村庄分布零散且农户对居住环境改善需求强烈;低山区原土风貌特征明显且集聚整治空间有限;中山区生态环境脆弱且居民点废弃比例较高。3采取城乡融入型、前山集约型、低山提升型、中山迁移型4种整治模式可实现七里河区农村居民点多元化和差别化的科学整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段宝玲 马振兴
近年来,随着建设用地需求的增长、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在土地集约利用中兴起。本文在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整理区区分为四种类型,得到各类型农村居民点对应的整理模式,并对各种整理模式下的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整理模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春花 叶秀英 杨学龙 赵小敏
以区位条件为基础,应用GIS空间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频率直方图法对江西省鄱阳县农村居民点进行区位评价,以此为依据得出不同区位条件下的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模式,为鄱阳县及类似区域农村居民点规划与整理、发展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鄱阳县南部区位条件评价等级高于北部,随着等级的降低,农村居民点斑块数量及面积均减少。结合农村居民点区位评价结果及当地实际,将鄱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划分为城镇化发展模式、改造发展模式、内部挖潜模式、迁村并点模式、整体迁移模式。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区位条件 整理模式 鄱阳县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邓宣凯 刘艳芳 孔雪松 朱俭凯
为了合理测算省级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提出了一种在协同视角下,把农村居民点整治项目和农用地整治项目相结合的测算方法。以湖北省为例,计算其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现实潜力。测算结果明显小于传统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结果,并能充分体现农村居民点斑块规模、地形等重要因素对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影响,说明该方法具有合理性。研究认为运用该方法能充分运用图件等精确资料,测算结果更贴近实际,在省级及以上区域尺度简便易操作,因此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乐 王瑷玲 孙琦 夏金山 陈欣玉 张冠强
[目的]为探明农村居民点整治后农民入住新社区的满意程度,完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以肥城市湖屯镇的3个农村居民点整治村为研究区,进行农民入住新社区满意度评价,以期为改进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提供参考,推进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方法]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G1法和模糊物元分析法,构建包括12个生活指标、10个生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民入住新社区的总体满意度、不同社区的农民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结果]农民入住农村新社区的总体满意度达到"满意",其中,陶阳社区、涧北社区为"满意",张店社区为"较满意"。农民对生活环境和基本设施方面最满意,不同社区满意度的限制因素不同,有耕作距离、居住消费等。[结论]农村居民点整治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给农民带来实惠。但应因地制宜,合理选址,在整治同时注重配套产业发展,不断完善新社区的基础设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乐 王瑷玲 孙琦 夏金山 陈欣玉 张冠强
[目的]为探明农村居民点整治后农民入住新社区的满意程度,完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以肥城市湖屯镇的3个农村居民点整治村为研究区,进行农民入住新社区满意度评价,以期为改进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提供参考,推进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方法]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G1法和模糊物元分析法,构建包括12个生活指标、10个生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民入住新社区的总体满意度、不同社区的农民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结果]农民入住农村新社区的总体满意度达到"满意",其中,陶阳社区、涧北社区为"满意",张店社区为"较满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边振兴 李丽平 王秋兵 王斌
因地形等自然环境不同和经济水平等社会因素不同,辽宁省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呈现不同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规模与形态、超标面积、用地结构不合理和体系缺陷的不同与差异,决定了不能采用均一化的整理模式。因此,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关小克 张凤荣 赵婷婷 方磊 朱泰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农村居民点整理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空间布局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措施,大都市区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综合北京市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因素,围绕中心城区构建了城乡交错区、远郊平原区和生态山区3个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并根据区位条件,确定了它们的功能定位,提出分区、分模式的整理方案,该方案对于加快北京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娟锋 刘洪玉 虞晓芬
推动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优化城乡土地资源布局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城市化进程中,针对北京市不同区位农村居民点的特征,提出土地一级开发、城乡一体化综合开发和乡村整治3种整理模式,设计了"整理基金"和"指标交易"2种政策驱动机制推动农村居民点的整理。进而,从规划引导,指标交易,专项基金和配套政策4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整理 模式 驱动机制 北京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亚锋 仇阳东
农村居民点整治是新一轮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如何更合理地测算省级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往往被现有研究所忽视。本文采取抽样及不同整治模式不同潜力测算方法的研究思路,设计了省级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的流程及方法:根据地形及经济条件,划分不同的整治类型区,并选取样点县(市、区);构建农村居民点综合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确定居民点整治类型;针对农村居民点不同整治类型,分别构建其潜力测算方法,并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土地闲置率法进行改进;利用测算出的样点县(市、区)的出地率均值,外推测算同类型区其他县(市、区)的潜力。并以广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预计到2020年,广西全区通过农村居民点整治可释...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正峰 王晓莉 郭碧云 孟昭霞
研究目的: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整治前后指标值的对比,定量分析农村居民点整治对区位、农村居民点集聚、农用地集聚、农村景观和整治区域居民的影响。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法,景观格局分析法。研究结果:(1)整治促使农村居民点用地向公路两侧和城镇周边集中,明显改善了农村居民点对外交通状况,有利于利用城市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2)整治明显改善了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耕地不连片的问题,提高了居民点的聚集性,也提升了耕地规模化经营的潜力;(3)整治提高了农村地区各类景观的聚集度和连通性,但也降低了景观格局的多样性;(4)整治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也增加了农户的平均耕作半径。研究结论:整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