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66)
- 2023(2259)
- 2022(1795)
- 2021(1575)
- 2020(1066)
- 2019(2524)
- 2018(2467)
- 2017(4489)
- 2016(2453)
- 2015(2627)
- 2014(2649)
- 2013(2670)
- 2012(2713)
- 2011(2595)
- 2010(2892)
- 2009(2378)
- 2008(2260)
- 2007(1989)
- 2006(1944)
- 2005(1821)
- 学科
- 济(10103)
- 经济(10100)
- 管理(7091)
- 业(5534)
- 环境(5130)
- 土地(5063)
- 学(4686)
- 资源(4169)
- 企(3808)
- 企业(3808)
- 农(3386)
- 地方(3321)
- 发(2846)
- 方法(2830)
- 中国(2755)
- 划(2561)
- 经济学(2473)
- 数学(2353)
- 数学方法(2336)
- 农业(2255)
- 融(2239)
- 金融(2239)
- 问题(2174)
- 规划(2145)
- 环境规划(2110)
- 生态(2083)
- 业经(1859)
- 和(1846)
- 开发(1830)
- 利用(1745)
- 机构
- 大学(38823)
- 学院(38495)
- 研究(16812)
- 济(13719)
- 管理(13520)
- 经济(13241)
- 科学(12025)
- 中国(11996)
- 理学(11290)
- 农(11210)
- 理学院(11091)
- 管理学(10883)
- 管理学院(10804)
- 所(9624)
- 农业(9115)
- 研究所(8869)
- 京(8819)
- 业大(8776)
- 中心(7164)
- 江(6252)
- 院(6212)
- 农业大学(6194)
- 范(6160)
- 师范(6101)
- 上海(6072)
- 科学院(6047)
- 省(5763)
- 资源(5744)
- 财(5717)
- 北京(5419)
共检索到61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涛 王玉国 杨继 陈家宽
借鉴了往届世博会绿地的后续利用方式,结合上海世博园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绿地后续利用的原则和方式,探讨了政府、市场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以期给上海世博会绿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为其他大城市综合博览会绿地建设的后续利用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绿地 后续利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佳 顾锋
上海世博会规划中 ,明确后续利用目标并保持其与城市规划的协调是有效后续利用的关键。本文指出 ,上海世博会宜以改造和扩展城市区域为主要目标 ,以树立标志性建筑和建立部分小型功能性园区为辅助目标 ,把世博园建设成将来的新兴城区。本文的结论为完善世博会的规划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世博会 规划 后续利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广梅
历届世博会的举办都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进行场馆开发,世博会结束后会场及建筑物的合理安排和使用是决定世博会后续效益的决定性因素。结合上海世博会的具体特点,以及对历届世博会展馆及奥运场馆的后续利用实践的分析,提出上海世博会展馆后续利用的基本前提以及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途径,以期作为2010上海世博会展馆及园区后续利用之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涛 王玉国 杨继 陈家宽
2010年上海世博会巨大的访客量将对狭小的园区空间特别是绿地空间造成严重压力。通过对上海世博园区和周边绿地的卫星图片进行解译和实地考察,并结合世博会的总体规划,调查和评估上海世博园区外可共享绿地的空间布局、共享的可行性和影响共享效率的因素,表明共享利用园区周边的绿地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提出构建以世博园区为中心、以七公里为半径向周边辐射的大世博绿地系统的构想。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绿地系统 共享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查爱苹
随着世博会规模扩大,人们逐渐认识到世博会对城市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将后续利用计划纳入世博会园区规划已成为主流趋势,世博园区后续利用的成功与否也成为衡量世博会是否成功的要素。本文结合世博会发展历程及世博园区后续利用实践,总结出世博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园区后续利用的特点,以期作为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后续利用之借鉴。
关键词:
世博会 世博场馆 世博园区 后续利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曦
我国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大量遗留在规划绿地内的旧建筑,对待这些旧建筑物不能只是简单地拆除更新,选择部分旧建筑进行改造并加以利用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绿地内旧建筑改造可以增加绿地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绿地生态保护,同时也更加经济具体可以采用功能置换、外部空间更新及建筑内部改造方法来实现对绿地内旧建筑的改造
关键词:
绿地 旧建筑 改造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爽
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举办后,其园址的后续利用成为自我发展的重要问题。各国举办世界园林博览会都依照城市特点进行园址后续利用改造,对此问题的研究也比较完善。世界园林博览会园址给举办城市带来的是双重效应,如何实现世界园林博览会园址的后续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园址的后续带动作用,最大化利用其建设过程中的宣传效用和场馆已经成为检验世界园林博览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园址将面临管理和经营权限转变、游客数量减少、北方气候不利影响、土地盐碱化日益严重等问题,建议依据坚持市场化运作、保留和转化相结合、地域文化特色等原则,通过加快园址管理和经营由政府主导向企业经营转变、加快制定园址后续发展的整体规划、...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何精华 郭克领
5.28平方公里上海世博园区拥有丰富而且独特的资源优势。世博园区后续开发是举办"成功、精彩、难忘"世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科学的世博园区后续开发框架决定了世博园区后续开发的效果。国家、上海以及园区周边需求为界定园区开发框架的"园区开发管理主体、园区产业选择与园区开发方式"三个核心主题提供了三维分析视角。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世博园区 世博园区后续开发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文光伟 荆新 王进
后续审计是指在审计报告发出后相隔一定时间内 ,内部审计人员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和建议是否已经采取了适当的纠正行动并取得预期的效果而实施的跟踪审计。后续审计的目的是确保对内部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审计结果采取合适的行动。其步骤分两个阶段 ,要考虑多种因素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在审计过程中要采取多种应用技术 ,并有一套实务标准对审计实务进行指导。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后续审计 理论 应用技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海兰 陈玲 黄懿珍 张琪 奚有为 赵晓艺
对上海新建的18块绿地319个土壤样品的调查分析显示,上海新建城市绿地土壤质量存在以下一些共性:pH呈碱性或强碱性;电导率(EC值)和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密度偏高,42.45%的土壤大于1.35Mg.m-3;土壤通气性差,83.2%的土壤通气孔隙度<5%;土壤阳离子含量适中,其中水解性氮和有效磷含量低,但速效钾含量适中;土壤质地基本为壤质土。土壤质量是限制上海新建城市绿地植物生长和生态景观效果发挥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针对上海城市土壤存在问题,建议从城市土壤标准建立、采样方法、测试方法、植物营养平衡、土壤安全性、土壤改良与废弃物利用、管理对策等几个方面提高城市绿地的土壤质量。
关键词:
上海 绿地 土壤质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若菡 朱永莉
通过对上海的延中绿地、闵行体育公园、上海植物园、静安公园等十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园绿地滨水植物的调查,研究了上海市公园绿地滨水植物的应用现状、景观营造特点以及滨水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希望对今后公园绿地滨水植物的景观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上海 公园绿地 滨水植物 景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史雅琪 张磊
昆明市地处西南地区,雨水资源丰富,干湿两季分明,降雨年内分布不均造成季节性干旱缺水,是全国14个缺水严重的城市之一。文章针对昆明的季节性缺水问题,立足于昆明市属公园绿地,针对公园的用水量和水质要求,探讨在已建成的城市公园内,如何进行雨水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同时将中水作为公园绿地的补充水源,提出一套系统两种水源的模式,通过雨水和中水的互补互换,既合理控制了雨水收集、储存、净化系统的规模,又减少了中水的使用量。在减少了对现有公园景观环境破坏的同时,提高了景观水体的水质,提升了公园整体环境的质量,实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水资源利用目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贵宝 尹澄清 单保庆
该文论述了我国森林与园林绿地污泥的利用进展及其应注意的事项 ,并对今后我国开展污泥土地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
关键词:
污泥 土地利用 森林 园林 堆肥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姜允芳 刘滨谊
对区域绿地空间进行了基础性的标准化分类研究。在分析国外、国内区(市)域绿地分类的基础上,建构了中国区域绿地分类体系,并阐述了该分类体系的特征。
关键词:
区域 绿地分类 绿地系统规划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龚红 江俊霖
尽管绿色技术一直被认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这些技术在企业间的扩散率却很低。企业在非绿色与绿色技术创新关系上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基于1992—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专利数据研究发现,相较于非绿色技术,绿色技术的前向引用次数更多,且产生了更大的知识溢出效应,对整个社会后续创新具有更大的正向影响力。此外,由于高能耗行业存在转化成本高、自身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随着能耗水平提升,绿色技术对后续创新的正向影响力逐渐减弱。相较于非国有控股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绿色技术对后续创新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该结论对政府设计绿色与非绿色创新“双赢策略”,促进企业从“厚此薄彼”转向绿色与非绿色技术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绿色技术 非绿色技术 双创新 后续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