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40)
2023(6694)
2022(6021)
2021(5600)
2020(4994)
2019(11766)
2018(11498)
2017(22622)
2016(12374)
2015(14031)
2014(14335)
2013(14336)
2012(13452)
2011(12349)
2010(12438)
2009(11756)
2008(11680)
2007(10765)
2006(9277)
2005(8280)
作者
(37258)
(31615)
(31409)
(30137)
(19874)
(15317)
(14492)
(12315)
(11491)
(11163)
(10750)
(10493)
(10045)
(10042)
(10039)
(9820)
(9628)
(9361)
(9321)
(9220)
(7933)
(7650)
(7551)
(7283)
(7183)
(7130)
(7029)
(6892)
(6321)
(6301)
学科
(55233)
经济(55187)
管理(32733)
(32346)
方法(28784)
(25899)
企业(25899)
数学(24579)
数学方法(24365)
(14336)
(12439)
地方(12326)
中国(12133)
(11245)
业经(11086)
(11079)
贸易(11075)
(10687)
农业(9798)
理论(8890)
(8538)
(8400)
(7830)
财务(7811)
财务管理(7790)
企业财务(7350)
环境(7320)
(7170)
金融(7168)
(6942)
机构
大学(187611)
学院(186995)
(73785)
管理(72936)
经济(72011)
理学(63102)
理学院(62289)
管理学(61167)
研究(60912)
管理学院(60796)
中国(44657)
科学(39684)
(39264)
(33286)
(31521)
(31180)
中心(28801)
研究所(28497)
业大(27866)
(27827)
(27485)
财经(27301)
师范(27236)
农业(25099)
(24672)
北京(24666)
(22450)
经济学(22328)
师范大学(22233)
(21445)
基金
项目(124097)
科学(98017)
基金(91259)
研究(87373)
(79555)
国家(78964)
科学基金(67954)
社会(55499)
社会科(52660)
社会科学(52641)
基金项目(50024)
(48321)
自然(45687)
自然科(44630)
自然科学(44615)
自然科学基金(43843)
(40922)
教育(40412)
资助(37872)
编号(35505)
成果(28062)
重点(27673)
(27377)
(26830)
(25030)
科研(24329)
课题(23969)
创新(23375)
教育部(23275)
大学(23151)
期刊
(80665)
经济(80665)
研究(49759)
中国(31324)
学报(29366)
科学(27651)
(27560)
(25318)
管理(23249)
大学(21364)
学学(20103)
农业(18615)
教育(16257)
技术(14738)
业经(14056)
(14041)
金融(14041)
财经(13005)
经济研究(12880)
问题(11214)
(11148)
(10283)
图书(10150)
商业(9896)
(9468)
技术经济(9450)
资源(9302)
统计(9224)
(9069)
理论(8869)
共检索到264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吕丽  陆林  凌善金  
文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长三角16个地级城市为节点,构建了世博会客流向长三角区域空间扩散的网络,并对网络的整体特征和节点特征进行评价,分析了每个城市的集聚、中转和扩散客流的能力。网络的整体密度是0.2583,整体旅游流互动不明显,网络直径是4,旅游者至多在旅游线路中安排4个旅游城市。上海、苏州、杭州等节点城市在世博会客流空间扩散网络中处于竞争优势,对客流的虹吸效应较强。上海、苏州、杭州的集聚、中转、扩散能力最强,在网络中位于核心;南京、无锡、嘉兴的集聚、中转、扩散客流能力次之,是次级核心节点城市;常州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维亚  严伟  汤澍  王琴  
交互式在线旅游产品正在深刻影响旅游者的感知和决策行为,研究其影响机理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基于穷游行程助手APP中旅游者制订的旅游行程,以苏州市为例,运用UCINET和NetDraw软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探索互动旅游地图对生态旅游者感知行为和决策行为的影响效果与机制。研究发现:(1)与传统媒体相比,在线互动地图能显著提高用户游览旅游点的可能性;(2)与地理空间距离相比,生态旅游者规划目的地的游览线路时更在意主题关联性;(3)在线互动地图可能改变生态旅游者对于相关主题旅游点的感知和决策,旅游目的地营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曦  王兆峰  
测度旅游流空间集聚与扩散的常规方法需要旅游流流向数据,这类数据获取困难且可信度难以保证,空间数据分析是缓解该难题的可选方法。1999—2011年湖南地级旅游流空间集聚的探索性分析表明,旅游流在近10年来显著地向长株潭地区集聚并以其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但湘西地区接受扩散效应的能力还比较弱;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空中交通网络对旅游流集聚与扩散的贡献度非常大。因此,湖南需要从3个方面着力优化大湘西快速交通网络,充分利用旅游流的空间扩散效应,在旅游资源富集的大湘西地区形成旅游产业集群。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宏盈  马耀峰  
上海已成为我国西部省区的"二手客源地"之一,其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是我国入境旅游流运动的一个缩影。入境流的空间转移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转移态是反映旅游流流向和流量的重要指标,计算研究发现旅沪客流主要流向旅游资源富集的区域(川、渝、桂、滇、陕等)。结合实际修正了传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并计算上海与西部省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对转移态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进行耦合分析,结果显示:边境5省区(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西藏)属于非耦合区域,甘肃为低耦合区域,重庆、四川、贵州属于中耦合区域,陕西、青海、宁夏属高耦合区域。在此基础上对西部不同类型省区如何更好的吸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平芳  周怡心  
在花海旅游已成为一种风潮的时代背景下,相关媒体报道和书籍也日益增多,但是对于花海旅游的研究却刚刚起步,旅游者赏花行为研究甚为匮乏。运用内容分析法,以携程旅行网中的网络游记为研究文本,使用内容分析软件ROST CM6分析旅游者赏花行为特征。结果表明,由于花海旅游的季节性以及游览空间的开敞性,使得旅游者的赏花行为复杂多样,在旅游者性别、赏花线路、赏花时节、赏花地点、赏花动机、景观偏好、感知态度上表现出明显的行为特征;赏花不仅是注重风景美的观光旅游形式,也是追求身心愉悦的情感体验方式。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易婷婷  
网络游记在表达和反映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感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相关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以旅游者发表在携程旅行网上关于西藏的游记为研究资料,运用内容分析法对80篇游记样本进行质性分析,探讨国内旅游者对西藏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研究发现,旅游者对西藏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均以积极感知为主,但仍有提升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石薛桥  任春霞  
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和旅游业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了解旅游业在环境约束下的发展效率以及空间关联规律,可以促进旅游业向绿色、均衡、可持续发展。论文基于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计算旅游业绿色生产率: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三种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并应用回归分析探讨空间关联网络对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三种效率值均较高;三种空间关联网络均趋于稳定,网络个体特征在中西部差异明显;纯技术效率整体、个体网络对效率值的影响效应都较显著;规模效率整体、个体网络对效率值的影响效应都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石薛桥  任春霞  
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和旅游业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了解旅游业在环境约束下的发展效率以及空间关联规律,可以促进旅游业向绿色、均衡、可持续发展。论文基于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计算旅游业绿色生产率: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三种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并应用回归分析探讨空间关联网络对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三种效率值均较高;三种空间关联网络均趋于稳定,网络个体特征在中西部差异明显;纯技术效率整体、个体网络对效率值的影响效应都较显著;规模效率整体、个体网络对效率值的影响效应都不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建平  申作平  莫超  
通过分析复杂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内在运行机理,分析了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的复杂网络特性,并发现了旅游产业集群网络与复杂网络有着共同的行为模式。据此,将复杂网络引入到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中,分析基于世博会的上海市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等问题,探讨复杂网络视角下上海世博会旅游产业集群网络危机的处理策略。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曾超  周武忠  
网络辅助型旅游是借助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它有着不同于传统旅游方式的新的特点,而作为网络辅助型旅游主体的旅游者也同样如此。本文首先界定了他们的概念,再分别从网络辅助型旅游以及网络辅助型旅游者心理和行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力图发现他们的一些新的特点,以此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钱树伟  苏勤  
本文以苏州古典园林为案例,基于意象地图调查,探讨旅游者空间意象的基本要素构成、意象要素感知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古典园林旅游者空间意象中共包含五个基本要素,五要素在总体样本中出现的频率基本均衡,在不同园林的样本之间有一定差异;(2)五要素均具有较高的可识别性,其中节点与边界要素的可识别性及可意象性最高,是遗产保护的核心要素;(3)五要素的感知频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景区核心向周边逐渐衰减的规律性特征,即"核心—边缘"空间模式,该模式的形成是旅游者行为特征与园林空间格局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宏盈  
长三角地区是陕西省入境旅游发展重要的"二手"客源地之一,2007年陕西接待的入境游客中有32.63%是从长三角地区扩散转移而来。通过分析长三角入境旅游流向陕西的扩散对陕西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两者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产生的短期和长期滞后影响效应,认为入境旅游流的扩散对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两地区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是持续的,对滞后1期和2期仍产生影响,但效应逐渐减弱。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红霞  苏勤  张影莎  
近年来社会网络分析在旅游相关研究中表现出超强的适应性,成为国内外旅游研究的流行范式之一。论文从研究视角和方法、研究内容以及中层理论的应用3个方面分析了国际旅游研究的十大权威期刊2009—2018年发表的社会网络分析相关文献67篇。在全面、系统、深入地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与10 a前相关文献综述进行对比,总结出近10 a社会网络分析在国外旅游研究中最新的进展。研究发现:①近10 a相关成果的研究视角进一步完善,表现为自我中心社会网视角以及与整体网结合的双重视角的研究成果显著增加;②研究方法多样化,关系数据的来源更加丰富,融合相关性分析等各类统计分析技术的定量研究成为主流,扎根理论等定性研究方法也开始应用;③研究对象从传统的目的地合作网、政策网等扩展至居民关系网、超链接网、口碑分享网、旅游形象网等;④研究内容从旅游社会关系网络结构的描述与分析转向关系网络的影响因素和效应分析,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成、发展以及演化研究等;⑤社会网络分析相关中层理论的应用也有所拓展,其中社会资本理论对旅游相关议题的解释力进一步凸显,这体现了社会网络分析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由变量测度到测度解释的转向。最后,文章总结了社会网络分析在国外旅游研究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并展望了未来相关研究的方向。研究成果有助于全面把握旅游社会网络分析的最新研究动态与趋势,为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社会网络分析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永明  马耀峰  王美霞  
选取典型入境旅游口岸城市——北京市为案例地,通过实地抽样调查获取分析数据,构建旅游流扩散指数,并结合利用GIS技术、位序—规模法则、路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北京入境旅游流向中国其他城市空间扩散的特征及扩散路径模式。结果表明:北京入境旅游流空间扩散强度在全国其它城市间分布不均衡,向传统旅游城市或省会中心城市扩散强度较高;空间扩散态势呈集中型扩散,空间扩散格局还处于核心极化阶段。入境旅游流流出北京后首次扩散方向主要集中在东南向和西南向,整个扩散路径上的旅游流流向主要集中在东南、西南→东→西南、西南→东北等三个方向,旅游流扩散路径比较集中,受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城市经济联系等要素驱动明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国良  钟亚秋  王李清潆  刘昕  
借用万有引力模型分析四川省各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情况,根据旅游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可确定旅游流进入区域中心城市(成都市)后的主要空间扩散方向为西北(成都—都江堰市)、西南(成都—乐山市)和东北(成都—德阳—绵阳)三个方向,以此为基础,结合游客流向抽样调查资料,将四川省旅游流的空间扩散路径归纳为14条。文章还对不同细分流的空间扩散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