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68)
- 2023(14313)
- 2022(12578)
- 2021(11855)
- 2020(9935)
- 2019(23014)
- 2018(22521)
- 2017(43956)
- 2016(23322)
- 2015(26145)
- 2014(25940)
- 2013(25050)
- 2012(22694)
- 2011(20104)
- 2010(19804)
- 2009(17705)
- 2008(16825)
- 2007(14166)
- 2006(12165)
- 2005(9949)
- 学科
- 济(89996)
- 经济(89892)
- 管理(66158)
- 业(63455)
- 企(53234)
- 企业(53234)
- 方法(45526)
- 数学(39270)
- 数学方法(38718)
- 农(23970)
- 财(22296)
- 中国(22219)
- 业经(20152)
- 学(18770)
- 地方(18136)
- 农业(16249)
- 理论(16023)
- 贸(15649)
- 贸易(15642)
- 易(15186)
- 务(14595)
- 财务(14525)
- 技术(14522)
- 财务管理(14494)
- 和(14387)
- 环境(14184)
- 制(14057)
- 企业财务(13715)
- 划(12652)
- 融(12057)
- 机构
- 大学(320829)
- 学院(319871)
- 管理(132832)
- 济(123661)
- 经济(120962)
- 理学(116738)
- 理学院(115464)
- 管理学(113340)
- 管理学院(112751)
- 研究(100859)
- 中国(72296)
- 京(66295)
- 科学(63640)
- 财(54708)
- 所(48018)
- 业大(47817)
- 农(47473)
- 中心(46606)
- 财经(45592)
- 研究所(44399)
- 范(43708)
- 江(43332)
- 师范(43293)
- 经(41773)
- 北京(41162)
- 院(37345)
- 农业(37114)
- 经济学(36684)
- 州(35613)
- 师范大学(35430)
- 基金
- 项目(232256)
- 科学(183489)
- 基金(169667)
- 研究(169633)
- 家(147895)
- 国家(146443)
- 科学基金(127039)
- 社会(107274)
- 社会科(101613)
- 社会科学(101584)
- 基金项目(91205)
- 省(90117)
- 自然(83595)
- 自然科(81657)
- 自然科学(81636)
- 自然科学基金(80152)
- 教育(78337)
- 划(75893)
- 资助(69454)
- 编号(69226)
- 成果(54152)
- 重点(51307)
- 部(51154)
- 发(48816)
- 创(48440)
- 课题(46410)
- 创新(45074)
- 科研(44780)
- 教育部(44314)
- 国家社会(44029)
- 期刊
- 济(126690)
- 经济(126690)
- 研究(87805)
- 中国(52206)
- 学报(49554)
- 科学(46506)
- 管理(46421)
- 农(42269)
- 财(40367)
- 大学(38401)
- 学学(36156)
- 教育(34922)
- 农业(30135)
- 技术(28028)
- 业经(22194)
- 融(21514)
- 金融(21514)
- 财经(20981)
- 经济研究(20238)
- 经(17892)
- 图书(17164)
- 问题(16492)
- 科技(15827)
- 业(14978)
- 理论(14922)
- 版(14880)
- 技术经济(14554)
- 资源(14452)
- 商业(14194)
- 实践(13873)
共检索到438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秋菊 童娟娟
现有传播研究缺少对大型事件本身作为媒介的关注。该研究聚焦于作为新型媒介的大型事件,在议程设置理论指导下,以国家形象为切入点,通过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法国馆、日本馆游客展开认知形象研究,试图探讨事件作为新媒介的传播效果。针对156名游客进行的事前、事中现场调研,文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世博会作为事件媒介载体在国家形象构建和传播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议程设置特点。"议题"主要通过位置强调、面积和数量、规模(频次)重视、加框以及媒介语言的使用等途径进行凸显。第二,事前-事中对比显示游客的国家形象认知变化是强化、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日新 陈向阳
本文重点研究重大国际展会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力。论文以2010上海世博会为例,考察了其对旅游业影响力扩散的主要因素,并利用数学工具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和分布进行了理论建模与实证研究。文章认为,上海世博会作为全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源,它在时间t内通过一定的空间距离时释放的影响量是距离x和时间t的负指数函数。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全世界赴上海参观世博会的人数总量在一日内或逐月的分布均是递增的;在空间维度,全世界各国家或地区离上海越近,人均收入越高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影响力扩散模型 引力模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静儒 陈映臻 曾祺 吴必虎 Alastair M.MORRISON
国家形象和目的地形象因其对消费者行为和决策的重要影响,分别发展成为国际商务领域和旅游营销领域的重要概念和研究热点,虽然两者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但学界对它们的研究却相对独立,缺少交叉研究。该研究在对两个领域的文献和理论模型进行整理后,将目的地形象放置到国家尺度下重新审视,试图揭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家形象与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之间的互动机制,并尝试引入"熟悉度"等概念建立整合模型。最后以中国大陆为案例地,以来华国际游客为调查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修正。结论指出:(1)熟悉度对目的地形象有正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钱烨 陆林 朱付彪
文章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和重要性-绩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例,从创意、文化、科技、建筑、服务和基础设施感知价值等六大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上海世博会游客感知价值的基本状况,结合专家打分法获取感知价值权重,并对游客的感知价值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文化感知价值和服务感知价值的权重较高,但是其服务感知和文化感知价值综合评分较低;创意感知、基础设施感知以及科技感知价值综合评分较高。采用IPA方法分析认为上海会展旅游在进一步提升质量以及提高游客感知价值和游客满意度的过程中,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鹏 张宏梅
在国际旅游情境下,文章将韩国作为目的地国家,以旅韩中国游客为问卷调查对象,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检验国家形象、游客满意度、重游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国家形象由宏观国家形象和微观国家形象构成,宏观国家形象包括国家能力、国民特征、环境管理、宏观国家情感形象四个维度,微观国家形象包括旅游吸引物、微观国家情感形象两个维度;宏观国家形象中的国家能力因子通过游客满意度的完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重游意向;微观国家形象中的旅游吸引物因子既直接影响又间接影响重游意向;宏观国家形象中的国家能力因子和宏观国家情感形象因子对游客满意度有显著直接影响,微观国家形象中的微观国家情感形象因子对游客满意度有显著直接影响;旅游吸引物因子和国民特征因子显著直接影响宏观国家情感形象和微观国家情感形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鹏 张宏梅
在国际旅游情境下,文章将韩国作为目的地国家,以旅韩中国游客为问卷调查对象,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检验国家形象、游客满意度、重游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国家形象由宏观国家形象和微观国家形象构成,宏观国家形象包括国家能力、国民特征、环境管理、宏观国家情感形象四个维度,微观国家形象包括旅游吸引物、微观国家情感形象两个维度;宏观国家形象中的国家能力因子通过游客满意度的完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重游意向;微观国家形象中的旅游吸引物因子既直接影响又间接影响重游意向;宏观国家形象中的国家能力因子和宏观国家情感形象因子对游客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许颖 李燕萍 刘峰
旅游业是出售"舞台化"体验的行业,创造游客极端体验是其核心生产活动。鉴于游客极端体验的重要性,可从认知视角和情感视角研究游客极端体验的产生机制和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当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极端体验时,游客认知体系以及基于此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都会有显著的提升;而当游客未实现极端体验时,游客的认知体系并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另外,研究还发现技巧挑战比、感知风险、顾客相容性等因素会显著影响游客极端体验水平,其中极端体验和技巧挑战比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曲线关系;而服务质量会对游客感知价值产生影响;极端体验和感知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但是两者同时对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小英 彭泗清 王其文 余艳 郝金星 陈文广 窦曦骞
大众传媒在国家形象的外显和传播过程中,是影响受众最有效的途径。全球媒体事件(如奥运会)通过媒体聚焦,在短时间内对国家形象的改变产生影响。作者以11,636篇国内外英文媒体对五个奥运举办城市的报道全文为分析对象,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数据挖掘软件,对文献的主题词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显示,有关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共涉及592个议题,核心议题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且议题呈逐年增加趋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宝贡敏 胡抚生
以往的旅游形象与游客购后行为研究中,常常是将旅游形象作为整体来研究。本文则是以旅游形象因子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出旅游形象的6个因子,从来杭的日本及韩国游客视角出发,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旅游形象各因子对游客满意度、回游度及推荐度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并非所有旅游形象因子与游客满意度、推荐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旅游形象因子与回游度之间无显著的相关,而满意度与回游度、推荐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研究结果对于提升目的地旅游形象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旅游形象 满意度 回游度 推荐度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春雷 朱红兵
本文基于旅游者的博文资料,运用内容分析法和重要性—表现分析法(IPA),初步研究了外国游客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满意度问题。研究发现,外国游客对上海世博会的满意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环境、世博会参观质量和游客自身状况3个维度,具体包括"产品"、"游览环境"、"管理水平"、"其他游客"、"价格"、"形象"、"游客自身状况"、"外部环境因素"、"配套服务"和"工作人员"等10个概念类属;外国游客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总体满意度为6.15,属于基本满意水平。基于IPA分析的结果得出,展出内容的质量、游览环境、工作人员培训以及游客行为等因素是大型活动现场管理的重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爱莲
国家边界通常被作为政治、经济与文化单元的分界线,对旅游活动造成了一种事实上的感知障碍,但是边界旅游障碍问题迄今为止在学界仍然关注程度不高。通过调查发现,由于两国通关口岸规则不一致、信息不对称,边境地区的通关程序、文化差异、安全问题等要素对旅游活动存在严重影响。因此,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国家边境管理有序进行的关键。
关键词:
国家边界 障碍感知 边境规则 中越边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田野 卢东 张博坚
本研究基于认知-情感双重视角构建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口碑传播的影响模型,解释认同显著性在游客口碑传播中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目的地形象包括情感形象、环境氛围和可融入性三个维度,游客满意度受情感形象和环境氛围(情感上)以及可融入性(认知上)的正向影响;认同显著性在情感上仅受情感形象的正向影响,在认知上受可融入性的正向影响,认同显著性在情感形象和可融入性对满意度与口碑传播的影响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从认知与情感的双重视角下扩展了游客对目的地形象口碑传播机制的相关理论。
关键词:
情感形象 环境氛围 可融入性 认同显著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楠 乔光辉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展现旅游目的地的品牌的最好形式,是一种旅游市场开发可以持续享用的资源。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入境旅游者的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为内容,对奥运会举办前和举办后的北京旅游形象进行了动态比较的实证分析。通过旅游者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的数据分析发现:北京的旅游感知形象有5个因子,即现代型、时尚型、活力型、便利型、安定型;旅游认知形象有4个因子,即旅游品质、景色与方便性、魅力性、舒适环境。通过t-test检验发现入境游客对北京的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均高于奥运会举办前,并且旅游感知形象的变化大于旅游认知形象的变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聂康 胡怡
根据可持续旅游理论设计了一组游客行为评价指标,并以此为基础在香港居民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香港居民对内地游客在港旅游行为的认知。结果表明:香港居民对内地游客在港行为的认知比较负面,这有可能会影响到香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这种以可持续旅游和游客行为为基础的新视角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认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聂康 胡怡
根据可持续旅游理论设计了一组游客行为评价指标,并以此为基础在香港居民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香港居民对内地游客在港旅游行为的认知。结果表明:香港居民对内地游客在港行为的认知比较负面,这有可能会影响到香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这种以可持续旅游和游客行为为基础的新视角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认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