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52)
- 2023(13734)
- 2022(11969)
- 2021(11428)
- 2020(9496)
- 2019(21945)
- 2018(21750)
- 2017(41767)
- 2016(22910)
- 2015(25564)
- 2014(25668)
- 2013(24873)
- 2012(23066)
- 2011(20704)
- 2010(20946)
- 2009(18951)
- 2008(18430)
- 2007(16255)
- 2006(14408)
- 2005(12628)
- 学科
- 济(84107)
- 经济(84014)
- 管理(69678)
- 业(67854)
- 企(57259)
- 企业(57259)
- 方法(37340)
- 数学(31756)
- 数学方法(31311)
- 中国(24475)
- 农(24298)
- 财(22084)
- 技术(21292)
- 业经(19985)
- 地方(18622)
- 学(18073)
- 理论(17084)
- 贸(16370)
- 贸易(16361)
- 农业(16194)
- 制(16091)
- 易(15911)
- 策(14521)
- 和(14242)
- 银(14086)
- 银行(14044)
- 教育(13768)
- 技术管理(13637)
- 务(13597)
- 融(13586)
- 机构
- 学院(315602)
- 大学(315142)
- 管理(128634)
- 济(123770)
- 经济(120847)
- 理学(111266)
- 理学院(110070)
- 管理学(108332)
- 管理学院(107741)
- 研究(104649)
- 中国(76811)
- 京(66868)
- 科学(64257)
- 财(56892)
- 所(51860)
- 农(47667)
- 中心(47600)
- 研究所(47111)
- 江(46707)
- 业大(45410)
- 财经(45062)
- 范(43186)
- 师范(42838)
- 北京(42577)
- 经(40981)
- 院(38330)
- 州(37897)
- 农业(37017)
- 技术(35406)
- 经济学(35355)
- 基金
- 项目(215166)
- 科学(169469)
- 研究(162800)
- 基金(153239)
- 家(131953)
- 国家(130784)
- 科学基金(113032)
- 社会(99815)
- 社会科(94476)
- 社会科学(94452)
- 省(85404)
- 基金项目(81549)
- 教育(75896)
- 自然(73052)
- 划(71623)
- 自然科(71358)
- 自然科学(71344)
- 自然科学基金(70058)
- 编号(68088)
- 资助(62864)
- 成果(55941)
- 创(48538)
- 重点(47897)
- 课题(47563)
- 部(47412)
- 发(46142)
- 创新(44518)
- 项目编号(42138)
- 教育部(40847)
- 大学(40420)
- 期刊
- 济(136171)
- 经济(136171)
- 研究(95974)
- 中国(64142)
- 管理(48939)
- 学报(45490)
- 教育(45481)
- 科学(43411)
- 农(43134)
- 财(41302)
- 大学(34948)
- 学学(32383)
- 农业(30523)
- 技术(29887)
- 融(28240)
- 金融(28240)
- 业经(22942)
- 经济研究(21279)
- 财经(20912)
- 科技(18509)
- 图书(18015)
- 经(17824)
- 问题(17183)
- 业(16349)
- 技术经济(15999)
- 理论(15683)
- 坛(15381)
- 论坛(15381)
- 现代(14646)
- 实践(14519)
共检索到468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宁 顾玲琍 杨耀武
通过对上海和韩国现行的主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进行比较分析,挖掘韩国人才培养政策可借鉴的优势特点,为上海人才培养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完善提供启示。研究发现,二者在政策对象、政策目标、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价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上海人才培养政策可以在扩大培养对象范围、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综合培养体系等方面进一步考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曲婷
人才是推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核心,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借鉴韩国政府和韩国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中国对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关键词:
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韩国经验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辉 李玲娟 曾明彬 袁铭
高科技园区是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科技园区人才培养直接关系园区的竞争力提升及可持续发展。高科技园区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包括战略定位、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和组织学习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探索以科技项目为平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高科技园区人才培养问题提供新思路和系统性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秦欣梅 刘红梅
基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从科技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出发,明确了要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智能素养较高、思维能力灵活、求新求变、严谨独立的现代科技创新人才离不开科技创新型教师。但是作为高职院校主力的青年教师目前还存在教育视野局限书本、科学研究脱离实践、师资培养方案不健全等问题,还不能胜任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通过提升青年教师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责任感、科技创新能力、帮助青年教师进行职业规划、制定科学长效的人事考核制度等手段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秦欣梅 匡文婷 朱微晔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不断升级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科技创新成为企业竞争核心力的今天,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校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高职教育在树立和倡导能力教育本位观的同时,应非常注重通过实践活动促进能力的内化与创新。文章重新审视了当今形势下科技创新人才素质特征,基于会计专业创新人才的视角,提出了"伞"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宽厚的知识、良好的智力、活跃的思维、健康的心理和厚积薄发贡献过程,并对"伞"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路径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 会计专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薛二勇
创新人才缺乏是我国协同创新的瓶颈性问题,为此我们要通过协同创新、在协同创新中培养创新人才,并最终推进协同创新。创新人才是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区域创新、国防创新、服务创新的主体,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应该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国家的创新体系。为此,要重视基础研究,大幅度地增加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投入;改革高校学科的结构、形态、组织方式,培养科研创新人才;改革体制,促进科研和教育的有机融合,加快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词:
协同创新 高等学校 创新人才 政策分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国金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高等学校是其中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力量.它通过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专门教育,培养造就大批复合型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总数已位居世界前列,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科技创新人才严重匮乏,知识产权科技特色教育明显滞后,创新重任的承担受到阻碍。因此,高等学校必须从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倪闽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融合与加速发展,科学教育的滞后性越发突出,教育“内卷”也不断加剧,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出现拔苗助长的情况。只有理解科学与技术的本质,理解大脑的多样化是创新的本质和方法,拔尖创新人才没有“天选之人”,希望应该寄托在每个青少年身上,才能树立面向全体青少年科学教育的观念,让更多的青少年超越兴趣,走向志趣与痴迷。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起郁 陈秋华
本文针对林业发展新阶段和当前林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存在主要问题,对完善林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作初步探讨,提出林业定向培养、教育培训、人才储备等人才增量机制和项目带动、市场评价、过程激励等林业科技创新人才创新能力提升机制,并提出以科学人才观念为导向、建立多元投入体系、强化现代管理理念和营造良好育才氛围是实现林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林业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廷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质量问题逐渐突显,并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综观最近一段时期人们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讨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二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两个方面的内涵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一方面要在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质量的前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海峰 刘宇航 罗长富 李思经
科研院所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力量,研究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目标,从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机制着手,从宏观、微观层面分析现有研究生教育机制在科技创新人才方面的不足,剖析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机制的特色优势,同时提出完善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 科研院所 研究生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段远源 张文雪
当今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袁旦
创业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在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支撑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深化高等教育领域产教融合,推动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地方高校实施创业型创新人才培养,应加快理念转变、加强课程建设、重视师资培养、完善资源保障。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 地方高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益民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的科技与教育发展战略都日益强调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主要基于2011年出台的两份研究生教育改革政策文本的分析,重点揭示日本创新人才培养战略中的实践取向。本文认为,日本的研究生教育改革越来越体现出日本对实践领域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而这种实践取向反映了日本力图尽早摆脱内外各种困境的现实需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唐先明
基础研究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机制环境等因素制约,影响了我国的创新研究和创新人才成长。新形势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促进创新性研究,大力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
基础研究 创新 人才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