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57)
2023(14975)
2022(13009)
2021(12028)
2020(9899)
2019(22812)
2018(22877)
2017(43490)
2016(23568)
2015(26470)
2014(26798)
2013(26733)
2012(25029)
2011(22856)
2010(23138)
2009(21329)
2008(20565)
2007(18094)
2006(16383)
2005(14829)
作者
(69861)
(58061)
(57653)
(54864)
(37296)
(27968)
(26264)
(22750)
(22291)
(21026)
(20002)
(19779)
(18798)
(18652)
(18012)
(17830)
(17199)
(16917)
(16782)
(16739)
(14728)
(14445)
(14019)
(13553)
(13143)
(13033)
(12945)
(12776)
(11841)
(11385)
学科
(116312)
经济(116213)
管理(63688)
(60187)
(47627)
企业(47627)
方法(42776)
数学(36249)
数学方法(35901)
地方(31994)
中国(30524)
(28150)
业经(24495)
(24082)
(20826)
农业(19594)
(17929)
贸易(17914)
地方经济(17789)
(17574)
(17182)
环境(17137)
(16558)
金融(16556)
理论(16410)
(16311)
(15893)
银行(15854)
(15349)
(15172)
机构
大学(341024)
学院(340672)
(142083)
经济(139003)
管理(132442)
研究(123266)
理学(113251)
理学院(111862)
管理学(110081)
管理学院(109458)
中国(91161)
科学(76009)
(74644)
(63120)
(62280)
研究所(57256)
(54381)
(54295)
中心(54244)
财经(49235)
业大(48943)
(48226)
师范(47764)
北京(47655)
(44619)
(44505)
经济学(42279)
农业(42091)
(41923)
师范大学(38840)
基金
项目(227292)
科学(178093)
研究(167714)
基金(162903)
(141593)
国家(140397)
科学基金(119867)
社会(105323)
社会科(99730)
社会科学(99704)
(89455)
基金项目(87018)
自然(76930)
教育(75679)
自然科(75038)
自然科学(75024)
(74793)
自然科学基金(73644)
编号(68490)
资助(67323)
成果(55766)
(53075)
重点(51077)
(49481)
课题(48065)
(46501)
创新(43402)
科研(42615)
发展(42608)
国家社会(42601)
期刊
(169370)
经济(169370)
研究(107247)
中国(69740)
学报(51686)
管理(50332)
(49859)
科学(49482)
(44419)
教育(39224)
大学(38687)
学学(36263)
农业(34742)
(31612)
金融(31612)
技术(30458)
经济研究(27071)
业经(27064)
财经(24030)
问题(21564)
(20618)
图书(18742)
技术经济(17860)
(17691)
资源(16694)
理论(16394)
科技(16271)
现代(15902)
商业(15689)
(15436)
共检索到524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玉芳  张超  张之超  
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长江流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区域经济协作和协调发展关系和含义的探讨,对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协作与协调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协调发展的潜力与有利条件,以此探索实现上海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方向、方式和有效途径。认为,尽管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协作与协调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限制因素,但两地具有经济协作与协调发展的诸多潜力与有利条件:(1)两地具有经济协作和协调发展的强大政策优势;2)长江中上游地区自然资源富集,将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3)产业互补性强,有深远的合...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安录  杨钢桥  
流域生态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虽然有着各自的特点 ,但也有着共同的规律性。通过分析流域生态经济特征、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殊背景、管理的基本原理 ,借以指导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俊杰  成艾华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丹江口水库以下的汉江中下游的水量将大为减少,水环境容量下降,限制了该地区水污染物的排放,使得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发展空间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将以汉江中游地区襄樊市为例,基于襄樊市1997~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襄樊市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关系,对襄樊市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对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尚志,李利锋  
长江干流上中下游地区经济差距正在逐步扩大、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与发达地区并存。区位和政策、经济基础、资金和市场、教育科技水平是形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因素。今后需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共同发展。具体说来,即贯彻和落实国家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和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抓住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上马两个契机,推动干流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重视上游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在上游地区积极培育区域经济的生长点和发展轴;在微观上实行反梯度推进战略;发挥区域协作组织的作用,实施"一帮一"工程;加上上游防护林带建设和上中游的水土保护工作.严格控制有毒物质的排放.加强环境整治工作和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邓宏兵  
本文分析了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阐述了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定位 ,探讨了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布局问题及重点 ,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西琴  季妍  高吉喜  张远  
文章对长江上游地区1991~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结构经历了从"一、二、三"型向"二、一、三"型转变,目前维持在"二、三、一"型的变化过程。产业结构整体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产业结构演进基本与工业化进程保持一致,且产业结构升级速度超过全国乃至东部地区,具有比东部地区更为强大的产业结构演变动力;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表现出地区差异,38%的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60%的城市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2%的城市产业结构转换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娟  刘赛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是缓解区域旅游经济粘性、实现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以引力模型为依托的旅游经济联系测度基础上,研究借助图论理论中邻接矩阵的概念构建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基于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路客运的综合交通联系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腾讯位置大数据,对2016年度29个节假日期间的游客空间对流水平进行分析对比。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和综合交通网络的空间极化效应和"俱乐部收敛"特征并存,局部呈现匀质化、网络化发展态势;旅游经济和交通网络整体协调水平不足,从全域至单个城市多数处于非协调状态;次中心、走廊和子群逐步发育,成为单中心向多中心旅游格局演变的关键。最后,提出重点发展集约化城际交通、发挥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的辐射功能、构建"快旅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等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道龙  毕于运  陈印军  
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增加 ,河流输沙量连年增加 ,导致河道、湖泊淤塞 ,蓄洪行洪能力减弱 ,抗洪压力增大。植被破坏和顺坡开垦是导致水土流失不断增加的主要人为因素 ;保护植被 ,植树造林种草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平仓  杨勤科  夏艳华  
基于中国大陆水蚀地区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抗侵蚀性指标进行的 35个一级控制性测点试验对比研究和野外人工降雨原位试验 ,重点讨论了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侵蚀形成的机制和过程。结果表明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侵蚀主要表现为在降雨和土壤蓄满壤中流参与下的重力侵蚀过程。在形式上表现为坡地上土壤体表层小范围的滑动和微型阵性泥石流过程 ,导致沟道河流泥沙输移比小并产生局部严重淤积 ,土壤侵蚀的危害首先表现为土层进一步变薄、退化和荒芜 ,其次表现为泥沙淤积和洪害。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保持的基本方针应该是“保土减水” ,与黄土高原“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的方针有所不同。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崇举  张益伟  张宏丽  熊萍  
长江上游经济带肩负着引领西部广大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其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战略取向应为:对内实施地区联合发展模式,对外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现与长江中下游的良好对接;其发展定位应是:注重特色产业和战略产业的发展,以成渝经济区为增长极。以城市化和工业化战略辐射和带动整个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并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秀清  白永平  白永亮  
长江中游城市群行政、产业、基础设施等的协调发展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基础,在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包含了更广泛的含义。首先分析了城市集群经济增长与协调发展的内在统一,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经济的未来发展就是要促进区域内的协调发展,接下来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成就,以及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现状和不足,最后针对性提出了组建区域合作委员会、建立区域产业协作分工体系、加强功能区规划、全区域生态协调发展规划、政府规划与民间参与的协调以及三省人才交流机制等对策,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政策思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洋  罗建敏  王健康  
中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目前,中部地区经济"塌陷",通过分析发现,这与中部地区缺乏合适区域政策、产业结构不合理及趋同、城市群的发展滞后等因素有关。因此,中部地区应确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识,积极引导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形成,进而促使该地区经济崛起。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李新瑜  刘君  
长江中上游地区横跨我国中西部两大板块,其经济影响力在整个长江流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中心城市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志军  
区域性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经济特征。在我国,以省界划分区域界限的概念越来越被淡化,部分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先后出现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城市群。打造"中四角"城市群是中部地区湘、鄂、赣、皖四省基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打造中国第四经济增长极而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但也应该看到"中四角"城市群与其他三大城市群存在的各方面的差距和不足。结合四省各自特点和当前的发展状况,试图探寻一条符合"中四角"当前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发展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