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46)
2023(11628)
2022(9851)
2021(9252)
2020(8072)
2019(18636)
2018(18622)
2017(35827)
2016(19462)
2015(22358)
2014(22217)
2013(21736)
2012(20066)
2011(18226)
2010(18726)
2009(17402)
2008(17422)
2007(15930)
2006(13710)
2005(12135)
作者
(56456)
(47197)
(47147)
(44853)
(30329)
(22828)
(21515)
(18430)
(17736)
(16937)
(16087)
(15898)
(15107)
(15012)
(14917)
(14412)
(14408)
(14065)
(13715)
(13660)
(11657)
(11638)
(11517)
(10861)
(10688)
(10641)
(10630)
(10466)
(9547)
(9496)
学科
(83268)
经济(83197)
管理(58385)
(57862)
(48395)
企业(48395)
方法(40736)
数学(36105)
数学方法(35450)
中国(24041)
(20631)
技术(19916)
(18865)
地方(18305)
业经(16711)
(16371)
理论(14710)
(14241)
贸易(14234)
(13943)
农业(13867)
(13749)
技术管理(13082)
(12520)
(12399)
银行(12370)
(12187)
金融(12185)
(11748)
(11393)
机构
大学(281408)
学院(280630)
(114053)
管理(111492)
经济(111397)
理学(96486)
理学院(95381)
管理学(93520)
管理学院(92972)
研究(92227)
中国(68254)
(59507)
科学(57785)
(50355)
(46439)
(44853)
中心(43044)
(42398)
研究所(42225)
业大(41756)
财经(40427)
北京(37486)
(37235)
师范(36849)
(36554)
农业(35432)
经济学(34616)
(34050)
(33219)
经济学院(31283)
基金
项目(188086)
科学(148993)
研究(136350)
基金(135425)
(117794)
国家(116839)
科学基金(101174)
社会(85757)
社会科(81379)
社会科学(81354)
(75157)
基金项目(71812)
自然(66194)
自然科(64808)
自然科学(64792)
教育(64258)
自然科学基金(63623)
(63412)
资助(55776)
编号(55373)
成果(44453)
(43801)
重点(42441)
(41312)
(40539)
创新(40187)
课题(39086)
科研(35876)
教育部(35442)
大学(35284)
期刊
(120933)
经济(120933)
研究(80702)
中国(56463)
管理(41295)
学报(41095)
科学(40164)
(39130)
(39129)
教育(33517)
大学(31150)
学学(29173)
技术(27674)
农业(26390)
(23180)
金融(23180)
经济研究(19802)
业经(19665)
财经(19452)
问题(17188)
(16753)
统计(16384)
科技(16315)
技术经济(16294)
(16059)
(15543)
决策(13507)
图书(13445)
商业(13284)
(12909)
共检索到410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永凯  薛波  
首先通过对上海市和深圳市的科技创新活动基础、创新投入及创新产出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两市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上海市的科技创新基础条件整体优于深圳市,且上海市的创新投入也大于深圳市;但深圳市科技创新产出的一些重要指标明显高于上海市。其次分别从创新主体、市场化水平、文化环境、企业性质等几个层面剖析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研究表明,较上海市而言,以民营企业为创新主体、较高的市场化水平、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深圳市产生更多科技创新成果的关键因素。最后分别归纳总结出政府推动型的上海创新模式和市场驱动型的深圳创新模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勇  秦以旭  
区域创新能力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实力的关键,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各省市越来越注重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设。区域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差异在不断变化,差异可能扩大也可能缩小,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及随时间的波动性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衡量区域创新能力,运用Theil系数模型测算了1990-2008年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的区域差异变动情况。结果发现:发明专利申请量区域差异变动呈现S型曲线;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区域差异变动呈现近似倒U型曲线;区间差异和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在总差异中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荣  
运用DEA方法分别以投入(R&D经费、科技人员、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产出(工业总产值、出口创汇、技术收入)测算高新技术创新效率,采用基尼系数(GINI)、广义熵指数(GEM)测量分析国家高新区创新区域差距,结果显示:国家高新区的技术效率中规模因素占主导作用,创新能力较弱和较强地区创新效率差异明显,且技术收入表现作用突出。四大板块区域内,工业总产值为代表的规模效益能力的差异表现尤为突出,且出口创汇和技术收入差异的贡献率均超过54%。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慧平  
本文以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发明专利申请量、新产品销售收入衡量地区R&D创新能力,运用基尼系数、Theil指数、区域分离系数测算中国R&D创新能力的地区差距。结果发现:基尼系数、Theil指数测算结果均显示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发明专利申请量区域差异曲线呈现S型,新产品销售收入呈现倒U型曲线。基尼系数显示:省域之间R&D创新能力的差异显著;Theil指数显示:地区内的差距主导潜在创新能力的差异;地区间的差距主导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的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红兵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城市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地区间创新能力的差异却日益加剧,本文从知识生产函数和城市创新系统的分析框架出发,构建了分析城市创新能力的计量模型,利用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2005-2007年创新活动的面板数据,以三项专利授权量作为创新产出指标,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了影响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创新能力差异的系统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各地区城市创新能力提高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梁政骥  吕拉昌  
运用锡尔系数的方法,以专利授权数为变量,通过GDP和人口数2种不同的比重加权方法对比,对广东省各城市间的城市创新能力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差异。研究表明:以GDP比重加权的城市创新能力差异呈减小趋势,而以人口数比重加权的创新能力差异呈增大趋势;城市越来越重视城市创新的建设,以创新带动城市发展;人口增长速度与城市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关联,是造成城市创新能力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玉春  付辉辉  黄钦海  
以专利授予量代表技术创新能力,采用广义熵指数(GEM)、基尼系数(GINI)和变异系数(CV)测量分析了1996~2005年间中国八大地域以及各个省份之间技术创新能力水平的差异。运用Box-Cox模型对不同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1996~2005年,区域之间的技术创新能力差距有拉大的趋势,研发费用的投入水平和地区城市化水平两大因素对增强地区技术创新能力有重大贡献,成为区域间技术创新能力不均衡发展最主要的两个影响因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杜秀芳  闫笑非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各地区间的发展极不平衡,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异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异,文章用发展的眼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着全面性、密切相关性和数据可获得性的原则,经过分析比较,选取了一套重在衡量地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并以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就研究结果作出了进一步的分析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泽宇  刘凤朝  
我国沿海地区是科技创新的前沿地区,各地区间自主创新能力差异较大,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采用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沿海各省区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定量分析,运用变异系数、泰尔(Theil)指数、集中化指数等对我国沿海各省区自主创新能力差异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自主创新能力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沿海地区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段杰  张智立  龙瑚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形势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走创新发展之路尤为重要。深圳作为全国首个创新型城市试点和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承载着作为经济特区的全新责任。不言而喻,深圳在创新型城市建设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通过回顾深圳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历程,分析深圳自主创新领域的优势与主要成就,对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进行总结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德尔斐法对深圳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以期为其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启迪与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武晓静  杜德斌  肖刚  管明明  
以长江经济带130个城市作为空间观测单元,以专利申请量作为衡量各城市创新能力的指标,对长江经济带各城市2000~2014年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及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从时空总体演变来看,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区域差异,且呈现出由渐进式集聚向缓慢扩散的发展趋势。(2)从空间聚类分布来看,长江经济带创新能力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的长三角地区和中西部的省会城市地区。(3)从空间分布演变来看,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空间分布集聚态势增强,但在地理空间的差异上呈现出缩小的趋势,且不同集聚区在不同空间范围上都表现出一定的扩展与收缩态势。(4)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创新主体、创新投入及创新基础设施的差异性,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呈现出不均衡的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许时泽  杜德斌  
梳理国内外有关城市创新活力的研究成果,并论证企业死亡新生比测度城市创新活力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利用上海与深圳2010—2015年6年间的企业死亡新生比和创新产出数据,对两市城市创新活力进行分析,并按不同企业所有制类型与创新产出做相关性分析,考察两市城市创新活力对于创新产出贡献的差异。研究发现深圳的城市创新活力明显高于上海,而上海的城市创新活力相对而言更加稳定,就城市创新活力对创新产出的贡献而言,上海则略优于深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尤建新  卢超  郑海鳌  陈震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内在的路径和模式。上海和深圳是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典范,在城市创新战略和驱动要素方面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在构建完整的城市创新体系的基础上,以上海和深圳为例,对两市的城市创新战略和驱动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并归纳、总结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上海模式"和"深圳模式",可以为国内其他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童爱香  张红  孙艳艳  徐铭鸿  
试图通过比较北京、上海、深圳、广州4个城市在科技资源投入(人力资源投入、R&D经费投入)和科技成果产出(专利、科技论文、技术交易、规模以上企业R&D产出、高技术产业发展等)两大方面的基本情况,对北京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综合比较中进行较为客观、全面、可靠的定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凤朝  沈能  
区域创新能力是造成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专利数据是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运用横截面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分别对中国区域专利增长率在1985-2003年间的趋同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以发明专利表征的原始创新能力在地区间表现出明显的趋异特征;最后指出,中西部地区应通过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工程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