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97)
2023(5556)
2022(4526)
2021(4075)
2020(3346)
2019(7758)
2018(7299)
2017(14305)
2016(7310)
2015(8320)
2014(8325)
2013(8185)
2012(7753)
2011(6882)
2010(7492)
2009(7238)
2008(6317)
2007(5448)
2006(5128)
2005(4831)
作者
(20246)
(16535)
(16178)
(15653)
(10891)
(7999)
(7766)
(6593)
(6287)
(5877)
(5748)
(5558)
(5451)
(5278)
(5241)
(4993)
(4913)
(4840)
(4800)
(4654)
(4163)
(3973)
(3931)
(3797)
(3729)
(3666)
(3646)
(3566)
(3370)
(3343)
学科
(32106)
经济(32069)
(25950)
金融(25950)
(22103)
银行(22097)
(21551)
中国(20621)
(17863)
管理(17449)
(14307)
企业(14307)
地方(11508)
方法(10979)
中国金融(10901)
数学(9498)
数学方法(9416)
(9359)
(9132)
(8230)
贸易(8221)
(8011)
业经(6726)
城市(6375)
(6352)
(6217)
财务(6201)
财务管理(6191)
企业财务(5951)
理论(5835)
机构
大学(102225)
学院(100928)
(46842)
经济(45555)
研究(37774)
管理(35730)
中国(35344)
理学(29695)
理学院(29303)
管理学(28965)
管理学院(28756)
(22589)
(21618)
科学(19845)
中心(19539)
(18259)
财经(17929)
(16609)
(16448)
研究所(16350)
(16326)
金融(16165)
经济学(16075)
银行(16047)
(15073)
经济学院(14649)
(14352)
北京(14019)
(13752)
财经大学(13651)
基金
项目(64708)
科学(50919)
研究(48592)
基金(47352)
(40404)
国家(40072)
科学基金(34442)
社会(32318)
社会科(30942)
社会科学(30934)
基金项目(24826)
(23623)
教育(21009)
(20659)
自然(20455)
自然科(20032)
自然科学(20031)
自然科学基金(19640)
资助(19558)
编号(18785)
成果(15900)
(15334)
重点(14816)
(14235)
国家社会(13922)
(13751)
课题(13728)
发展(13019)
创新(12974)
(12857)
期刊
(49916)
经济(49916)
研究(37402)
(28817)
金融(28817)
中国(19289)
(16122)
管理(12347)
学报(11817)
科学(11763)
(11467)
大学(9385)
国际(9325)
学学(8851)
财经(8788)
问题(8537)
经济研究(8485)
教育(8378)
(7872)
(7582)
农业(6901)
技术(6791)
城市(6734)
(6356)
业经(6090)
世界(5753)
理论(5700)
现代(5481)
实践(5143)
(5143)
共检索到167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家辉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上海金融业取得长足进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初步确立。但与伦敦、纽约等五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经济总量、金融业增加值、市场交易量、金融机构数量、金融从业人员和其他软实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上海要紧紧抓住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有利机遇,加快经济发展,调整金融结构,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机构集聚度,增强金融市场影响力,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刚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启动十五年来,虽然成效显著,但对其进程的判断仍然是模糊的。本文通过对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进程的经济因素、金融因素、政治因素和综合因素四个变量指标体系的国际比较,发现上海作为国内金融中心虽然地位基本稳固,但与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尚存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金融部门产值较低、金融市场结构急需优化、金融衍生商品交易规模有待提高、金融人才资源密度和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以及缺乏宽松而又严格的法规体系等方面。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分阶段目标体系和相应举措。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杨  
2018年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上海金融法院的方案》。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上海金融法院的决定》。8月20日,全国首家金融专门法院——上海金融法院正式挂牌成立。设立上海金融法院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国家整体金融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上海司法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2018年8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上海金融法院案件管辖的规定》,明确了上海金融法院管辖案件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晓昀  
开放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具体落实到"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层面的法律机制。通过制度比较,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大致以开放发展金融政策为先导,以地方金融立法进行特色促进,加以国家性金融立法的普遍适用。上海立足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秉承开放发展理念,引导开放发展的机制设计。"引进来"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监管五个层面展开,"走出去"要加强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他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国际金融组织等层面的金融合作。未来的《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要明确"开放发展"的立法宗旨,纳入开放发展的特色机制,实现从上海特色到全国统一立法的"自下而上"制度变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晓昀  
开放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具体落实到"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层面的法律机制。通过制度比较,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大致以开放发展金融政策为先导,以地方金融立法进行特色促进,加以国家性金融立法的普遍适用。上海立足建设国际大都市,必须秉承开放发展理念,引导开放发展的机制设计。"引进来"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监管五个层面展开,"走出去"要加强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其他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国际金融组织等层面的金融合作。未来的《金融中心城市促进法》要明确"开放发展"的立法宗旨,纳入开放发展的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亚钧  
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首先有一个目标模式的选择问题.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一些资源贫瘠的小岛上实行完全自由化的金融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银行金融机构,使这些小岛一举成为举世闻名的新兴国际金融中心.但是,这类金融中心缺乏内在的经济实力,而仅仅具有一个表面繁荣的金融外壳,实质上是外国银行避税和逃避管制的“避税港”,这种类型的国际金融中心不应该成为上海的目标模式.在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不是为中心而中心,而是要通过建立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国际金融网点,能够随时准确把握国际经济动向和调动国际经济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外的市场、技术和资金,以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上海应该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洪波  罗芳  
国际金融中心与大城市群的协同性表现十分明显。文章通过对拥有国际金融中心的英国、美国和日本的比较,发现它们都各拥有大城市群,同时伦敦、纽约和东京又分别是这三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由此提出了国际金融中心与大城市群协同共进的观点,并在理论和实证上进行佐证。在现阶段,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离不开长三角城市群的支撑和促进,而后者也将最先受益于前者带来的金融资本等优势,大力促进长三角区域的金融一体化来加快长三角城市群的完善和成熟,对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进程意义重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冶  
本文对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纽约、东京及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香港,在区位优势、形成发展、政府监管及业务类型上进行总体的比较分析,论证了拥有好的区位优势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及发展的基础,揭示了在发展形成上,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都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剧烈变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各国政府也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政策调整,以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在比较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在业务类型上都有自己的强势方面。同时,对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这些城市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中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石建勋  张鑫  
本文应用金融地理学理论对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进行国际比较研究,阐述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比较优、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思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虎城  
上海和香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既取决于自身的经济金融实力,也有赖于经济腹地的发展水平。本文从大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的视角对香港和上海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香港在总部经济集聚效应、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地方金融机构实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上海则在经济发展腹地、城市群重点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均衡程度等方面具有潜在的竞争优势。未来上海和香港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取决于各自所在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水平以及金融机构和重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运成  文晓波  杨再斌  
本文在总结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要的基础性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上海目前的金融发展状况,通过对比,找出上海与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之间存在的主要差距和不足。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亚敏  王浩  
本文基于比较金融史的分析视角,以英国伦敦作为主要参照对象,归纳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义和特征,并结合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态势,进行金融要素的SWOT综合评判,进而提出若干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褚伟  
从纽约、伦敦、法兰克福、东京、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支付清算体系的比较分析来看,国际金融中心必然是国际支付清算中心。当今主要国际金融中心支付清算体系的改革与发展,集中呈现出“国际化、标准化、同步化、集中化、银行化”五大趋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必须站在与国际接轨以及有效支持人民币跨境支付的高度来整体规划,为境外投资者进入我国金融市场以及我国投资者进入境外金融市场提供支付清算通道,使上海真正成为紧密联系境内各金融市场和连通境内境外金融市场的纽带。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倩  薛波  
本文以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义为基准,以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以金融系统功能分析为思路,对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上海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得出结论:从历史和现实来看,香港和新加坡在金融系统功能的诸多方面都超越上海,上海只是在商品期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上海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它和伦敦、纽约、东京一样有着强大的国家经济体作为后盾,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能力:开放型、多功能是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趋势和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