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52)
- 2023(12603)
- 2022(10991)
- 2021(10463)
- 2020(8904)
- 2019(20876)
- 2018(20919)
- 2017(40462)
- 2016(22183)
- 2015(25182)
- 2014(25310)
- 2013(24898)
- 2012(22703)
- 2011(20370)
- 2010(20476)
- 2009(18721)
- 2008(18021)
- 2007(15725)
- 2006(13841)
- 2005(12003)
- 学科
- 济(87798)
- 经济(87701)
- 管理(60244)
- 业(56786)
- 企(47724)
- 企业(47724)
- 方法(44233)
- 数学(38057)
- 数学方法(37340)
- 农(22068)
- 中国(21319)
- 学(21037)
- 财(19452)
- 业经(18961)
- 地方(18744)
- 理论(16795)
- 农业(14983)
- 贸(14913)
- 贸易(14906)
- 易(14413)
- 和(14289)
- 制(13919)
- 技术(13179)
- 环境(12852)
- 务(12201)
- 财务(12126)
- 财务管理(12100)
- 融(11870)
- 金融(11868)
- 划(11665)
- 机构
- 大学(314084)
- 学院(312437)
- 管理(124394)
- 济(115478)
- 经济(112708)
- 理学(108241)
- 理学院(106986)
- 管理学(104660)
- 研究(104434)
- 管理学院(104116)
- 中国(75380)
- 科学(69425)
- 京(67694)
- 所(53452)
- 农(52935)
- 财(51409)
- 业大(49788)
- 研究所(49193)
- 中心(47023)
- 江(45219)
- 范(43006)
- 北京(42961)
- 师范(42488)
- 农业(41917)
- 财经(41707)
- 州(39624)
- 院(38320)
- 经(37835)
- 技术(34910)
- 师范大学(34436)
- 基金
- 项目(219026)
- 科学(170398)
- 基金(157388)
- 研究(155295)
- 家(138951)
- 国家(137838)
- 科学基金(117433)
- 社会(94494)
- 社会科(89377)
- 社会科学(89348)
- 省(86501)
- 基金项目(83656)
- 自然(79970)
- 自然科(78104)
- 自然科学(78082)
- 自然科学基金(76634)
- 划(73487)
- 教育(71917)
- 资助(67377)
- 编号(63283)
- 成果(50748)
- 重点(49134)
- 部(46992)
- 发(46337)
- 创(45041)
- 课题(44261)
- 科研(42515)
- 创新(41990)
- 计划(41280)
- 大学(40317)
- 期刊
- 济(124603)
- 经济(124603)
- 研究(88167)
- 中国(56994)
- 学报(53847)
- 科学(48970)
- 农(47212)
- 管理(45360)
- 大学(39865)
- 学学(37477)
- 财(36855)
- 教育(36716)
- 农业(33396)
- 技术(28096)
- 融(22850)
- 金融(22850)
- 业经(20814)
- 经济研究(19901)
- 财经(19005)
- 图书(17853)
- 业(17576)
- 经(16092)
- 问题(15916)
- 科技(15847)
- 版(14929)
- 理论(14864)
- 技术经济(14846)
- 业大(14287)
- 统计(14240)
- 资源(14019)
共检索到447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连漪 梁健爱
随着国内自助旅游者旅游市场持续增长,旅游集散中心作为面向自助旅游者旅游市场的新兴旅游业态,日益受到国内旅游城市的青睐。本文在分析国内旅游集散中心兴起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上海、杭州和苏州旅游集散中心运营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从注重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政府加强管理、明确服务对象、选择运营机制、满足目标游客需求、加大营销传播投入、共同培育市场这七大方面归纳了国内旅游城市在建设旅游集散中心过程中可以借鉴与参考的经验。
关键词:
旅游集散中心 自助旅游 运营模式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徐菊凤 赵晓燕
中国的大型城市为了解决巨量散客出游的问题,由上海率先建立了"旅游集散中心"的散客旅游服务模式,目前已经被证明适用于中国现行体制下的特大型城市,符合城市旅游发展之需。国内其它许多城市也跟着建设了名为"旅游集散中心"的机构,但是仔细比较可以发现,这些机构虽然表面名称一致,在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却存在较大差异,实际运行效果也很是不同。文章比较分析了上海、杭州、成都、北京以及其它若干城市的旅游集散中心在体制、机制与运行效果上的异同点,并探讨了旅游集散中心的本质特征与形成机制,强调了它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国群 徐金发 李珮璘
文章在对潜在需求、商务模式及其创新简要回顾基础上,分析了商务模式创新内涵及类型,结合潜在需求结构层次性及影响因素,提出了服务业商务模式创新对潜在需求激活的一般性机制。并通过对旅游集散中心对旅游潜在需求的激活机制的系统分析,论证了服务业商务模式创新对潜在需求的一般性机制的适用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
潜在需求 商务模式 创新 旅游集散中心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薛莹
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开创了散客旅游的一种组织模式。是散客旅游需求的扩张为散客接待服务的专 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又导致企业与企业纵向一体化的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蕾
旅游集散中心被誉为一种新生的旅游发展模式,最初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旅游发达地区,且多以"游客信息中心"形式存在。旅游集散中心作为城市一项新兴的旅游运作方式及旅游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2003-2013年间国内旅游集散中心文献资料的梳理,就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布局与整合、运营状况与效益、发展模式与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发现学界对旅游集散中心的研究以个案研究占主导,宏观、中观研究缺乏深度,最后结合发展实际对今后研究提出展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蕾 刘兴双
旅游集散中心作为一种旅游空间组织模式及旅游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2003-2013年国内旅游集散中心相关文献的统计与梳理,发现11年间国内学者对旅游集散中心的关注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概念探讨、形成与演化、性质功能、类型与模式、选址与布局、运营状况与效益分析、发展对策等方面。对相关文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大量工作属一般性研究,以个案研究为主,缺乏较深层次的研究。今后,应注重对公共服务属性完善、城市文化展示、智慧型及与快速交通环境契合等命题的深化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晓燕
北京是一个有着极大吸引力、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而且即将到来的2008年奥运会将极大地推动北京旅游市场的发展。近年来,北京散客旅游市场发展迅猛,但是作为北京重点打造的旅游枢纽,北京旅游集散中心自开业以来经营状况并不乐观。论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式,分析了北京旅游集散中心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北京旅游集散中心 散客 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伍海琳 彭蝶飞
旅游集散中心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基础设施和经营模式,对整合宣传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增强吸引力及方便散客出游均具有重要意义。长沙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从供需资源系统整合、协调的视角,集成国外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国内优秀旅游城市集散中心的先进理论与成功实践,对长沙如何因地制宜地构建旅游集散中心的原则、总体布局及模式进行理论探讨,以促进其在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的区域旅游联动中发挥更大的集散功能与作用。
关键词: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 模式构建 长沙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序能 陈学光
自1998年旅游集散中心首次在我国出现以来,已经成为我国部分地区散客出游的主要方式,凭借对散客资源的控制成为区域旅游的核心旅游组织。由于其垄断性地位,给其它旅游组织,诸如当地旅行社、景点、旅馆、饭店等提供了发展深层次合作-竞争的平台,因此旅游集散中心成为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平台,有助于区域旅游的参与主体形成合力,增加区域旅游的竞争优势,有利于形成区域旅游创新网络,使区域旅游创新从线性组合模式发展为网络创新模式,还有利于提高区域间旅游合作的水平。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峰
技术转移服务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推动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该文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技术转移体系的主要特点:企业在技术转移中处于主导地位;地方政府积极引导和协调管理;技术转移网络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技术转移途径多元化,技术服务和咨询占有较大比例等。研究建议,技术市场的发展需要政府给予持续有力的政策支持,对企业参与的科技计划项目,将技术转移情况作为验收考核指标之一,加强技术转移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通过技术服务带动技术转移。成熟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技术转移服务模式与共性经验,可以为区域性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和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技术转移服务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国群 李珮璘 徐金发
在简要介绍旅游集散中心及旅游潜在需求基础上,基于创新的视角,系统分析了旅游集散中心对旅游潜在需求的激活机制,指出旅游集散中心对潜在需求的影响与激活的机制是通过多种机制,借助于创新性旅游服务以及文化、理念、时尚等作用于潜在旅游消费需求的不同层面,从而激活旅游潜在需求。
关键词:
旅游集散中心 潜在需求 创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魏小安
从研究者自我融入与审视的视角出发,以城市旅游发展为分析接入点,对杭州旅游业发展基本脉络与特征研判后认为,杭州城市旅游未来的发展来自系列化的旅游创新,核心是三全体系的建构,即全要素旅游资源、全环节旅游产品和全领域旅游产业,但杭州开拓性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部分障碍也需要给予重点关注。以杭州为案例地的城市旅游发展模式、经验与问题对国内类同旅游地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城市旅游 发展模式 杭州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赞
随着我国旅游消费渐趋理性化、个性化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散客自助游的客流量迅速增加。传统出游系统模式已不能满足游客特别是散客的旅游需求,构建以旅游集散中心为核心的出游系统是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旅游集散中心 出游系统 旅游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勇泉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先后设立了各种形式的旅游集散中心。本文首先界定旅游集散中心的概念,分析了其具有的交通服务、信息服务、旅游组织接待、旅游宣传促销、旅游投诉管理功能,指出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业发展水平和旅游业发展定位、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政策资金支持程度、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情况、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最后分析了旅游集散中心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旅游集散中心 功能 影响因素 发展趋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翁晓冬 鲁志雄 万千 方建春
本文针对浙江杭州出行难、打车难、停车难等现实难题,从实践的视角提出了解决方案,并详细研究了这一出行模式的内涵和财务运作可行性,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