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36)
- 2023(19027)
- 2022(16441)
- 2021(15323)
- 2020(13091)
- 2019(29995)
- 2018(29004)
- 2017(56121)
- 2016(30464)
- 2015(33814)
- 2014(33589)
- 2013(33024)
- 2012(30237)
- 2011(26645)
- 2010(26427)
- 2009(24206)
- 2008(24158)
- 2007(21053)
- 2006(18297)
- 2005(15929)
- 学科
- 济(113915)
- 经济(113788)
- 管理(91981)
- 业(87422)
- 企(73579)
- 企业(73579)
- 方法(58069)
- 数学(51468)
- 数学方法(50849)
- 财(44136)
- 农(30495)
- 中国(30165)
- 制(28288)
- 务(26653)
- 财务(26577)
- 财务管理(26511)
- 银(25553)
- 银行(25405)
- 企业财务(25331)
- 业经(25106)
- 学(24592)
- 行(23870)
- 地方(21858)
- 贸(21793)
- 贸易(21777)
- 融(21238)
- 金融(21234)
- 易(21137)
- 农业(20349)
- 理论(18678)
- 机构
- 大学(422509)
- 学院(419499)
- 管理(166770)
- 济(166315)
- 经济(162833)
- 理学(144870)
- 理学院(143348)
- 管理学(140662)
- 管理学院(139926)
- 研究(136752)
- 中国(110471)
- 京(88728)
- 财(86522)
- 科学(85994)
- 农(74810)
- 所(68767)
- 财经(66438)
- 业大(66372)
- 中心(64659)
- 研究所(62328)
- 江(61598)
- 经(60551)
- 农业(59117)
- 北京(55402)
- 范(51034)
- 经济学(50909)
- 师范(50374)
- 州(49800)
- 财经大学(49795)
- 院(49474)
- 基金
- 项目(291578)
- 科学(228421)
- 基金(213649)
- 研究(205417)
- 家(188563)
- 国家(187061)
- 科学基金(160815)
- 社会(129894)
- 社会科(123399)
- 社会科学(123366)
- 基金项目(113311)
- 省(112879)
- 自然(107944)
- 自然科(105536)
- 自然科学(105505)
- 自然科学基金(103626)
- 划(95728)
- 教育(94660)
- 资助(89003)
- 编号(81931)
- 重点(65193)
- 成果(64986)
- 部(63883)
- 创(60558)
- 发(60036)
- 科研(57197)
- 创新(56616)
- 课题(55391)
- 教育部(54758)
- 大学(54447)
- 期刊
- 济(171312)
- 经济(171312)
- 研究(123809)
- 中国(78062)
- 学报(73333)
- 财(72601)
- 农(65332)
- 科学(63228)
- 管理(59048)
- 大学(55166)
- 学学(52428)
- 融(51955)
- 金融(51955)
- 农业(42595)
- 教育(38458)
- 技术(34008)
- 财经(33203)
- 经济研究(28412)
- 经(28175)
- 业经(27453)
- 问题(22339)
- 业(22054)
- 理论(21307)
- 版(21209)
- 财会(20133)
- 科技(19906)
- 图书(19617)
- 统计(19477)
- 技术经济(19451)
- 实践(19411)
共检索到618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陆正华 马颖翩 戴其力
文章采用2002—2008年A股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从风险、资本结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与银行规模五个方面对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的财务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率与加权风险资产率及银行规模显著正相关,贷款减值计提率与资本充足率负相关,与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不显著相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宋洪吉
文章对银行的贷款减值准备与资本充足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发现:一是银行减值准备的计提表现出明显的顺周期性;二是发现银行在一定条件下,存在通过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进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经验证据。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贷款减值准备 监管资本 逆周期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乔昕 宋良荣
在构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机制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选取2007—2013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实证分析了贷款损失准备周期性特征、驱动因素以及2011年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行为具有逆周期性,2011年颁布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增强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逆周期特征。在驱动因素方面,资本缓冲与净资产收益率促进了损失准备计提的顺周期特征,而盈余平滑管理则是导致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逆周期特征的重要因素。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慧霞 王庆东
随着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监管政策与会计政策在贷款减值准备方面矛盾突出,不同外资银行在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拨备覆盖率计算及资本充足率计算上差异较大。本文对贷款减值准备进行相关研究,同时对部分外资银行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监管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贷款减值准备 一般准备 “两者孰高”原则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爱东 安媛婧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银行贷款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采用ECL模型计提贷款减值的必要性。接着以案例为基础探讨了ECL模型的应用,进而提出应用ECL模型改进我国贷款减值准备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瑞稳 樊平
贷款损失准备(LLP)反映了商业银行现有资产组合中贷款的预期损失,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效率会对银行财务报表的质量及银行的稳健运行产生一定影响。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相关理论对2010~2014年中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相对效率进行分析,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考察计提效率的表现和变动情况,并对计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存在一定的无效性,技术效率呈递减趋势,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LLP计提技术效率优于股份制银行。LLP计提效率主要受银行自身特征因素影响,与宏观经济因素关系不显著。非利息收入占比和流动性风险对技术效率有显著负面影响。因此,为提高L...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倩
本文以我国43家城商行2007—2017年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商业银行是否会以贷款损失准备为工具向外界投资者传递信号,并对对传递信号意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证实了商业银行管理层会利用贷款损失准备进行信号传递。在传递信号意图检验中发现,商业银行管理层利用贷款损失准备传递盈利能力较强以及流动性风险较低的信号,但是没有利用贷款损失准备向投资者传递良好业绩预期的信号。同时,相对于向投资者传递银行流动性风险较低的信号,更加倾向于利用贷款损失准备向外部投资传递盈利能力较强的信号。
关键词:
会计政策 贷款损失准备 信号传递效应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红 武建
引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的规定:商业银行对于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贷款,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计算资产负债表日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该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贷款减值损失。商业银行采用组合方式对贷款进行减值测试的,可以根据自身风险管理模式和数据支持程度来选择合理的方法确认和计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段军山
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模型的经验估计结果发现,在考虑宏观变量M2的稳健模型下,贷款损失准备金LLP与贷款总量、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中国商业银行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行为与宏观环境、经济周期以及央行货币政策调整有关,今后在准确界定行业景气、行业风险的基础上,可以考虑按预计损失而非实际损失计提特种准备,可在一定程度上做到逆经济周期和提前防范系统性风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瑞稳 吴毓龙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相对效率,并探讨计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技术非效率在中国商业银行中确实存在,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计提效率相近,但都高于城市商业银行;银行的规模、管理水平以及监管机构的监管行为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效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同时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效率也表现出一定的顺周期性。因此,为提高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效率,应全面提高银行自身管理水平,强化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监管,完善计提方法和动态拨备计提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媚莎
在经历了2008年次贷危机后,传统的贷款减值准备金制度表现出较强的周期性,并且因不能有效地确认和弥补银行的不良贷款损失而备受争议。一些金融业人士认为,在市场大跌和市场定价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导致金融机构过分对资产按市价减计造成亏损和资本充足率下降,进而促使金融机构加大资产抛售力度,从而使市场陷入交易价格下跌的恶性循环之中,对金融危机的加重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后"次贷危机"的背景下,银行前瞻性地计提贷款减值准备必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旭东 何艳军 张镇疆
贷款损失准备金机制度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采用2005-2011年的数据,分别对总样本、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两个子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由此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无论是上市还是非上市,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时都受到当期及未来边际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同时也都以财务经营稳定性为首要考虑因素,存在显著的利润平滑动机以及信号传递动机。但是在资本管理动机方面,我国上市银行的资本管理动机明显,且其资本充足率要求显著地比非上市银行的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保持较低资本充足率的同时,更有动机通过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来弥补损耗的资本,同时建立更高额的信贷损失准备缓冲垫。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邓永勤 贺淑云
运用文本分析法度量银行管理层感知到的竞争程度,就2007~2016年我国上市银行的数据,分析商业银行感知到的竞争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市场竞争的较强感知导致银行延迟贷款损失准备确认,减少自由裁量的贷款损失准备确认。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竞争感知促使银行管理层延迟贷款损失准备确认,只在低资本充足率或高存贷比的情况下显著,而在高资本充足率、低存贷比的情况下并不显著。由此,丰富和发展了竞争感知的度量方法,为稳定而有序地推进我国银行业改革、合理而准确地预测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实施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宋洪吉 李慧
银行的贷款减值准备与监管资本存在紧密关系,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系统的顺周期性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金融监管部门、国际会计准则机构都对贷款减值准备的逆周期计提提出了监管要求和改革设想。本文根据国内上市银行数据,研究发现国内银行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表现出明显的顺周期性,以及发现了银行通过贷款减值准备计提进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黄中华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准则)规定,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后,利息收入应当按照确定减值损失时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采用的折现率作为利率计算确认。但目前我国银行贷款金额巨大且数量繁多,涉及不同的客户、行业、国家和地区。银行在贷款减值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