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76)
2023(7238)
2022(5960)
2021(5633)
2020(4885)
2019(10658)
2018(10214)
2017(20696)
2016(11269)
2015(12451)
2014(12355)
2013(12403)
2012(11684)
2011(10399)
2010(10793)
2009(10523)
2008(10005)
2007(8890)
2006(7771)
2005(7236)
作者
(33734)
(27826)
(27682)
(26605)
(18055)
(13579)
(12872)
(10673)
(10641)
(10230)
(9639)
(9431)
(9172)
(9077)
(8883)
(8783)
(8286)
(8251)
(8232)
(7988)
(7055)
(6928)
(6746)
(6467)
(6353)
(6298)
(6222)
(6058)
(5810)
(5483)
学科
(38949)
经济(38887)
(37980)
管理(34053)
(31508)
企业(31508)
方法(22065)
(21242)
银行(21096)
数学(19691)
(19651)
数学方法(19545)
(18513)
(18027)
(14520)
金融(14520)
(14141)
财务(14125)
财务管理(14092)
企业财务(13677)
中国(12962)
业务(11521)
(11458)
制度(11448)
(10894)
保险(10802)
银行制(9661)
(8328)
(8213)
(7956)
机构
大学(158187)
学院(155676)
(63416)
经济(62044)
管理(58464)
中国(51507)
研究(50998)
理学(49227)
理学院(48668)
管理学(47823)
管理学院(47515)
(37306)
(32469)
科学(30751)
(30146)
财经(29335)
(26873)
(26616)
中心(26305)
(26203)
银行(25032)
(24211)
农业(23941)
研究所(23854)
(23368)
业大(22704)
财经大学(22596)
(21025)
经济学(20965)
金融(20707)
基金
项目(100930)
科学(79787)
基金(77481)
(68149)
研究(67873)
国家(67626)
科学基金(58494)
社会(44944)
社会科(42688)
社会科学(42676)
基金项目(40350)
自然(40059)
自然科(39220)
自然科学(39207)
自然科学基金(38579)
(37212)
资助(33336)
(32345)
教育(31330)
编号(24461)
(23276)
重点(22587)
成果(20661)
(20597)
科研(20554)
教育部(20193)
(20144)
创新(19442)
国家社会(19298)
大学(19228)
期刊
(62689)
经济(62689)
研究(50958)
(40176)
金融(40176)
(32158)
中国(30724)
学报(29399)
(26359)
科学(24127)
大学(21838)
学学(20996)
管理(20847)
财经(15804)
农业(15160)
(13220)
经济研究(10615)
财会(9643)
技术(9440)
教育(9344)
理论(9068)
会计(8455)
实践(8299)
(8299)
(8238)
(8180)
业经(7842)
问题(7835)
统计(7725)
(7702)
共检索到247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崔婕  李凯  
近一年来,中国银监会多次就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出台文件,意在规范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发展,有效防控风险。本文基于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16家上市银行年度微观数据,构建多层线性模型(HLM)研究银行表外业务与流动性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衍生工具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银行保函和流动性风险不存在直接关系,当嵌入信用风险后,前两者与流动性风险显著正相关,表明这两种表外业务会通过信用风险对银行流动性产生影响,银行保函与流动性风险间不存在直接关系。同时,本文验证了国家宏观政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史贞  刘娅茹  王森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是中国经济稳定运行需要密切关注的重要方面。本文以2010—2017年的季度数据作为研究区间,以我国商业银行业总体数据为研究样本,选取流动性缺口等指标,建立VAR模型考察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情况。结果显示,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因素来源于商业银行自身和宏观经济环境两个方面,防范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不可能只在商业银行内部解决。本文的对策建议是重视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重塑健康的微观经济基础,丰富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优化配置资产负债结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不断推动我国金融市场优化改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传峰  
流动性风险使得诸多商业银行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纷纷倒下,本文在指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后,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分为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融资流动性风险,并就如何做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尹继志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日常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对银行的支付能力和持续经营有着直接影响,并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迅速枯竭,使流动性风险问题进一步凸显。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颁布,巴塞尔委员会将流动性监管提到了与资本监管同等重要的地位,并确立了全球银行业统一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标准。为了加强和改善中国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应合理设置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对流动性风险实施分类监管,增强银行内部流动性管理的动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肖崎  廖妍婷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核心的风险。现代金融体系流动性环境的变化给商业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2013年我国银行业爆发的两次"钱荒"事件充分暴露出银行业结构性变化所积累的流动性风险隐患。本文主要从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体系流动性环境的新变化出发,探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提出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风险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伟芹  
2009年下半年全球经济逐步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危机时代",然而,世界经济仍处在多种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的困扰之下。各个国家经济刺激计划带来的通货膨胀问题就是困扰之一。为此,进入2010年以后,我国银行业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同时,利率也进入到加息通道,存款类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日益趋紧,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在不断加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戴勤勤  郑建国  
将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相结合,构建了上市公司信用风险预警混合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基于财务数据的单一判别分析,运用本文构建的信用风险预警混合模型能得出较优的评估结果。最后提出强化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元倩  
流动性风险是银行体系面临的最根本风险。银行的主要职能是为资金融通提供便利,其承担的期限转化功能导致了其资产负债结构天生存在借短贷长的期限错配问题,这也就在客观上形成了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主要来源。可以说,不论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还是操作风险,当其恶化到一定程度后最终都会转化成流动性风险从而有可能引发银行危机。然而,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流动性风险管理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在危机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巴塞尔协议Ⅱ并未在第一支柱中包含流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亚明   马丽敏   于博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创新发展趋势,但其对银行风险治理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利用“文本挖掘法”判断银行是否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并以2011—2020年74家银行的年度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交叠DID模型,考察数字化转型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银行信用风险。考虑数字化转型程度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动态处理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时间越长,其对信用风险的抑制作用越大,但该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进一步将数字化转型分解为“数字化战略”和“数字化技术”两个二级指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战略”和“数字化技术”均能显著抑制银行信用风险,且“数字化战略”的抑制作用更强。机制分析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信贷集中度抑制信用风险。本文的研究对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和强化信用风险治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洋  
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类型,研究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实证分析表明,反映中国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风险的流动性创造指标会显著影响银行信用风险,但表示银行融资流动性风险的NSFR比率不会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不显著。本文实证分析也从侧面证明银行资产流动性风险对银行信用风险影响较高,因为二者都与银行账面资产有关。实证分析还表明中国银行业存在"大而不倒"的现象,但本文认为这种"大而不倒"的现象本质来源是政府承担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管理任务,因此商业银行自身应该从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交互作用角度做好风险管理,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晓明  赵玥  
金融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系统性风险这一概念逐渐引起关注。本文从全球商业银行的角度,以MES分解模型为实证模型,选取全球主要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系统性风险度量,分析系统性风险的情况,研究银行业竞争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愈加激烈的竞争会产生更高的系统性风险,这是因为更强的竞争水平对银行间共性行为产生了影响。在发达经济体,商业银行更容易受到更高强度竞争的影响而产生更高水平的系统性风险。MES分解模型作为一种近年最新研究方法尚未被广泛使用,本文从全球这一更为宏观的视角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关监管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秀云  蒋园园  段珍珍  
在介绍KMV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Credit risK+模型和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这四种国际流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这四种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认为KMV模型最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以2013年45家st公司和与之配对的45家非st公司以及2014年20家st公司和与之配对的20家非st公司为样本,对样本的违约距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KMV模型基本上能够识别上市公司的信用状况,但是也有一些企业的违约距离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也说明该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中的识别能力有限,究其原因可能与该模型所要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杜金岷  李嘉文  吴非  
本文使用11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银行流动性对银行风险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内外部融资流动性对商业银行风险有显著影响,但二者作用于银行风险的时间路径和作用存在差异。银行风险之于外部流动性的响应较为迅速,对于内部流动性而言有一定滞后;外部流动性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在时间序列上呈现衰弱周期,而内部流动性的影响则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加强。由此,在短期的流动性危机中,应更注重外部流动性的补充,但从长期来看,内部融资流动性才是商业银行风险的基础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杜金岷  李嘉文  吴非  
本文使用11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银行流动性对银行风险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内外部融资流动性对商业银行风险有显著影响,但二者作用于银行风险的时间路径和作用存在差异。银行风险之于外部流动性的响应较为迅速,对于内部流动性而言有一定滞后;外部流动性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在时间序列上呈现衰弱周期,而内部流动性的影响则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加强。由此,在短期的流动性危机中,应更注重外部流动性的补充,但从长期来看,内部融资流动性才是商业银行风险的基础因素。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鞠惠文  
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信贷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使商业银行面临着新的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务必要强化信贷风险管理。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控制的若干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