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07)
2023(11002)
2022(9220)
2021(8420)
2020(7049)
2019(15508)
2018(14923)
2017(29159)
2016(15778)
2015(17279)
2014(16954)
2013(16421)
2012(14998)
2011(13402)
2010(13313)
2009(12852)
2008(13206)
2007(11807)
2006(10138)
2005(9367)
作者
(45518)
(37988)
(37888)
(35880)
(24094)
(18362)
(17131)
(14645)
(14530)
(13488)
(13094)
(12624)
(12156)
(12129)
(11961)
(11719)
(11346)
(11295)
(10970)
(10968)
(9410)
(9366)
(9070)
(8656)
(8603)
(8584)
(8581)
(8290)
(7606)
(7375)
学科
(56425)
经济(56312)
管理(54431)
(53120)
(44405)
企业(44405)
方法(26870)
(25095)
(24023)
数学(23834)
数学方法(23690)
(21730)
银行(21584)
(20168)
中国(17052)
(16587)
财务(16570)
财务管理(16535)
企业财务(15869)
(15351)
(15057)
金融(15055)
业经(13899)
(13663)
(13512)
制度(13506)
体制(11876)
(11759)
贸易(11749)
(11524)
机构
大学(222623)
学院(220240)
(92845)
经济(91008)
管理(87468)
理学(75028)
理学院(74312)
管理学(73329)
管理学院(72933)
研究(70921)
中国(64571)
(50764)
(45250)
科学(40729)
(40643)
财经(39550)
(36028)
(34901)
中心(34343)
业大(33449)
(33282)
农业(32088)
研究所(31291)
财经大学(29891)
经济学(29462)
北京(27972)
经济学院(26726)
(26192)
(26179)
(25413)
基金
项目(147948)
科学(117187)
基金(111568)
研究(103422)
(98149)
国家(97352)
科学基金(84190)
社会(70153)
社会科(66575)
社会科学(66556)
基金项目(59309)
(55896)
自然(55102)
自然科(53846)
自然科学(53827)
自然科学基金(52959)
(47659)
教育(46926)
资助(44815)
编号(38873)
(33718)
重点(33275)
(32977)
(31325)
成果(31262)
国家社会(30019)
创新(29508)
教育部(29419)
(29274)
科研(28972)
期刊
(98122)
经济(98122)
研究(68830)
中国(43475)
(41962)
(39986)
金融(39986)
学报(37380)
(36420)
科学(33091)
管理(31258)
大学(28736)
学学(27817)
农业(22005)
财经(20581)
(17235)
经济研究(15871)
业经(14929)
技术(14613)
教育(14521)
问题(12748)
(11742)
财会(11717)
理论(11466)
(11074)
(10593)
国际(10506)
会计(10307)
实践(10291)
(10291)
共检索到335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艳华  牛筱颖  
本文以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0~2007年的年报为数据来源,对上市银行治理机制对风险承担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对风险承担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风险承担越高,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风险承担越低;非上市流通股比例、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以及薪酬最高的前三名高管的平均薪酬均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银行董事长(或副董事长)同时兼任行长(或CEO)在一定程度上倾向于增加银行的风险承担;国有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性质和高管持股状况没有对风险承担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郝臣  崔光耀  秦晓天  
金融危机后期,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关注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问题,选取2009-2014年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并利用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公司治理指数(CCGINK)建立面板模型,从公司治理总指数、各维度分指数和具体治理机制三个层次分析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数与风险承担负相关,分指数中董事会治理指数和经理层治理指数与风险承担负相关,具体治理机制中独立董事占比和高管持股与风险承担负相关。本文最后为提升上市商业银行治理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孔德兰  董金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促进银行体系健康发展的关键。目前,如何通过公司治理机制来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选取2000-2007年国内五家上市银行的数据,从公司治理机制的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公司治理机制中的考察因素对各种风险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大股东控制力、独立董事比例和资本充足率与银行风险显著正相关,董事会和监事会规模与银行风险显著负相关,而特许权价值、资产规模和财务杠杆与银行风险显著正相关。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彩  朱博文  
本文运用我国2006—2009年34家商业银行的127个面板数据,对资本约束、治理机制对于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银行的风险主要与银行的治理机制有关、与银行的资本约束无关,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董事会的规模与银行的风险负相关,高管的薪酬与银行风险正相关。银行资本的变动受到两者的共同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四美  
本文基于2007~2014年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从股权结构、董事会、高管激励三个角度,考察了公司治理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股权集中有助于解决经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第一大股东的国有性质能够约束银行的冒险行为。董事会规模对银行风险影响并不显著;但董事会独立性有利于防范银行承担过度风险。高管的薪酬水平与银行风险显著正相关;而高管持股状况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本文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给出了简要的结论与启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廷求  王营  
本文运用中国34家商业银行2006~2009年的数据,对特许权价值和公司治理机制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特许权价值能够显著降低风险承担;在未上市城市商业银行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风险承担越高,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却与风险承担负相关;董事会规模与风险承担负相关,而对未上市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未产生显著影响;尽管高管持股现象并不普遍,但高管持股能够显著增加银行风险承担;第一大股东性质、独立董事比例以及薪酬最高的前三名高管的平均薪酬并没有对风险承担产生显著影响,表明独立董事尚未充分发挥职能。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文  
银行治理是银行业发展的核心,银行治理的漏洞一旦扩散,会大幅度提高银行风险、动摇金融系统的稳定性甚至打击实体经济。资本充足率水平和贷款质量是衡量银行风险的关键指标,是政策监管的核心。本文对中国74家上市银行和非上市商业银行2011—2014年年报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银行的风险越低;政府控股有助于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独立董事比例越高,银行的风险越低;最后,境外投资者持股的银行风险水平低于非境外持股的银行。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廷求  朱博文  
货币政策和银行治理作为影响银行风险的外部诱因和内部机制,都影响到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本文采用2003~2010年中国105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考察了银行治理如何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风险承担渠道,分析了不同治理机制在货币政策条件下对于银行风险的影响以及不同治理机制如何影响银行风险对货币政策反应的异质性。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CEO权力与银行风险负相关,而第一大股东性质和董事会规模与银行风险成显著正相关关系,董事会的独立性与以不良贷款率衡量的银行风险显著负相关,各银行治理变量影响到了银行风险对于货币政策的敏感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晓庆  刘江慧  
区别于现有研究中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度量方法,创新性地基于CAMEL评级体系构建了评价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计算出样本银行的风险承担得分。基于16家上市银行2008-2014年间的数据研究表明,银行股权结构越集中,银行风险水平越高,而股权制衡度则与银行风险承担显著负相关;高管薪酬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显著倒"U"型关系;董事会规模和监事会规模都与银行风险承担呈显著负相关;资产规模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年度内董事会会议次数和监事会会议次数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不显著。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浩  孙兆东  
本文采用2009年至2020年我国36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研究了政府外部治理效应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政府监管能够降低银行风险承担,主要来源于银行权益资本比率提升;政府持股一般会提升银行风险承担,主要来源于银行业绩波动性上升,但如果政府为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则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政府公共治理改善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正反两方面效应;政府对银行绝对控股可能会削弱监管和公共治理改善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主要由于银行权益资本比率变化。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发挥政府外部治理效能促进银行风险管控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宫鹏浩  江俊蓉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4~2013年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对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宏观因素以及银行微观因素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本缓冲对风险承担行为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对于两种不同风险代理变量不良贷款率(npl)和风险加权资产占比(rwa),经济周期均会弱化资本缓冲对风险承担行为的正向影响,而监管环境与资本缓冲的交叉项对npl产生显著正影响,对rwa则相反;从银行异质性视角,流动性与资本缓冲的交叉项对风险项均产生显著负影响,而绩效水平与资本缓冲交叉项的系数在npl下显著为正,在rwa下显著为负,银行规模并无显著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牛晓健  裘翔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在中国银行业靓丽的报表之下是否隐藏着潜在的风险。我们依据"风险承担渠道"理论的假说,采用中国上市时间超过三年的十四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验证了:在中国,低利率的政策环境会催生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我们计算并采用了对风险测度更灵敏的预期违约频率(EDF)作为风险测度指标,相较基于定期报表的Z值和坏账率等指标更能够反映市场预期,具有前瞻性;第二,为了降低利率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我们采用拟合泰勒规则的方法估算出均衡利率,从而得到能够灵敏地反映利率政策松紧程度的利差变量作为政策利率的代理变量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生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蒋海  黄敏  
本文以2005-2015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检验了银行负债结构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非存款负债占比的增加会显著降低银行风险水平,这一效应在国有商业银行中更加明显。同时,银行负债结构对其风险水平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资本充足率门槛效应,即资本充足率水平较低时,负债结构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较低,但超过门槛值后,银行对负债结构的调整更加敏感。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进行主动负债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汪超  蒋天使  
本文以我国2007—2016年16家上市银行为分析对象,把高管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划分为政治资本、金融资本以及其他社会资本三类,研究了其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多个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三类社会资本对银行风险均呈现较为显著的负效应。引入银行绩效和治理水平两个因素后分析发现,在银行绩效的影响下,政治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会增加银行风险。在治理水平的作用下,银行高管的社会资本则更多体现为风险抑制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肖崎  邓少慧  
文章基于20062015年我国25家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法,研究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我国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风险承担具有显著的影响,证明我国存在货币政策的影子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会鼓励影子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进而放大货币政策的扩张效应,增加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此,央行未来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重视影子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监管当局也应加强对影子银行过度风险承担行为的监管,构建有效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