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32)
2023(8643)
2022(7432)
2021(6946)
2020(5980)
2019(14180)
2018(13781)
2017(28033)
2016(15118)
2015(17551)
2014(17798)
2013(17781)
2012(16815)
2011(15235)
2010(15271)
2009(14588)
2008(15109)
2007(13790)
2006(11907)
2005(10953)
作者
(44125)
(36934)
(36820)
(35393)
(23865)
(17849)
(17169)
(14281)
(14040)
(13295)
(12541)
(12453)
(11891)
(11807)
(11607)
(11538)
(11223)
(10869)
(10867)
(10735)
(9290)
(9112)
(8948)
(8432)
(8398)
(8385)
(8377)
(8126)
(7524)
(7300)
学科
(69731)
经济(69651)
(48328)
管理(48208)
(42103)
企业(42103)
方法(39483)
数学(34901)
数学方法(34689)
(22624)
(19886)
(19719)
银行(19574)
(18162)
(16305)
财务(16292)
财务管理(16253)
(16172)
中国(15681)
企业财务(15623)
(14028)
金融(14026)
业经(13588)
(12871)
(12254)
贸易(12246)
(11846)
(11254)
制度(11249)
地方(11101)
机构
大学(230875)
学院(226499)
(98189)
经济(96229)
管理(91085)
理学(78600)
理学院(77839)
管理学(76847)
管理学院(76411)
研究(70628)
中国(61848)
(49214)
(47140)
科学(39857)
财经(39679)
(36494)
(36144)
(35020)
中心(34554)
(33782)
经济学(31971)
研究所(31457)
业大(30827)
财经大学(29942)
北京(29529)
经济学院(29183)
农业(29012)
(27281)
(27138)
师范(26891)
基金
项目(144163)
科学(114282)
基金(107416)
研究(105183)
(91827)
国家(91077)
科学基金(79023)
社会(68811)
社会科(65349)
社会科学(65329)
基金项目(56766)
(54494)
自然(50464)
教育(49702)
自然科(49304)
自然科学(49289)
自然科学基金(48464)
(46130)
资助(45263)
编号(42232)
成果(34977)
(34213)
重点(32357)
教育部(30150)
(29738)
(29513)
人文(29046)
国家社会(28597)
科研(28230)
课题(28222)
期刊
(102317)
经济(102317)
研究(68476)
(41371)
中国(38661)
(36028)
金融(36028)
学报(33141)
(31515)
管理(30883)
科学(30284)
大学(25429)
学学(24134)
财经(21337)
农业(19037)
教育(18833)
(18083)
技术(17664)
经济研究(16525)
业经(15077)
问题(14180)
理论(12590)
(11949)
技术经济(11869)
财会(11439)
统计(11362)
实践(11324)
(11324)
商业(10712)
(10550)
共检索到336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连建辉  赵海  
中国上市银行在股权性质上具有资本市场浓厚的转型期特征,在股权结构上又呈现出符合现代股份公司发展态势的寡头竞争型格局;其债务融资比重偏低,融资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尚未得以有效发挥,推进银行可转债以及长期次级债的发行工作不仅是大力补充银行资本的需要,也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上市银行董事会的股东信托特征鲜明,针对银行的风险配置属性,需要适当降低股东董事的比重,并引入债权人与职工代表董事;银行业是知识、资金密集型行业,银行管理者应该分享企业剩余,实现高级人力资源的资本化。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满四  邵国良  
本文以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广东的企业为样本,以相对较长时期的数据为证据,将银行债权细化为短期债权和长期债权,将上市公司细分为民营公司与国有公司,对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研究进一步证明,我国银行债权在公司治理中的独特优势没有得到发挥,近年来银行对企业的财务约束虽然在不断加强,但财务约束仍只是简单的约束机制,可能进一步加剧企业融资难问题,并不能真正实现银企双赢。研究还得到了一些新的发现:银行债权对国有公司存在"财务软约束",而对民营公司则存在"市场软约束";在金融危机爆发时,银行债权对民营公司表现出更为有利的公司治理效应,而对国有公司却相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四美  
本文基于2007~2014年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从股权结构、董事会、高管激励三个角度,考察了公司治理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股权集中有助于解决经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第一大股东的国有性质能够约束银行的冒险行为。董事会规模对银行风险影响并不显著;但董事会独立性有利于防范银行承担过度风险。高管的薪酬水平与银行风险显著正相关;而高管持股状况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本文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给出了简要的结论与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志强  
本文以14家上市银行为参照物,用比较、实证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农村银行公司治理机制与上市银行之间的差距。实证结论显示: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银行业绩提高,农村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形似而神不似",在独立董事、监事会作用发挥方面与上市银行有较大差距。文章最后提出了优化农村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路径选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红娟  
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和X效率都是目前备受关注的问题。效率是银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和内部管理能力密切相关。公司治理作为一种企业制度安排,毫无疑问会对商业银行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近年我国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公司治理机制对X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对X效率提升没有帮助,董事会规模对X效率影响为正,两职合一有助于提高X效率,而股权结构和高管薪酬的影响均不显著。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曾莲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公司治理的董事会结构、监事会结构和所有权结构对上市公司借款成本的影响。结论表明董事会规模越大,独立性越强,借款成本越低。说明上市公司改进公司治理,增强企业绩效,能有效降低借款成本。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堪  
本文基于多因子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指标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独立董事规模、股权集中度显著负向影响银行经营绩效,管理层规模和高管薪酬显著正向影响银行经营绩效;而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流通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性质、行长从业年限、高管的教育程度等指标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不显著。本文认为,中国商业银行董事会在履职能力方面存在欠缺;股权过于集中,可能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对高管薪酬依赖度较高,因而需要优化薪酬激励机制。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罗付岩  
如何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银行股权关联视角,基于中国的特殊制度背景,综合资源基础理论、代理理论和内部资本市场等理论,采用多元化回归、倾向得分匹配等分析方法,利用沪深两市银行股权关联数据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的银行股权关联对企业多元化经济行为的影响,考察了它们对企业价值的共同作用。实证研究发现:银行股权关联促进了公司多元化水平的提高;银行股权关联对非国有企业多元化的影响大于国有企业;企业多元化和银行股权关联对企业的价值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两者的联合作用降低了企业的价值。本文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梁洪波  刘远亮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8~2011年的数据,从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董事独立性和监事会规模等方面反映银行的公司治理状况,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股权集中度、商业银行董事会规模与信用风险显著正相关;商业银行董事独立性、商业银行监事会规模与信用风险显著负相关。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谢东标  
由于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制度环境,我国商业银行有其特有的行业特征:一方面,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中债务占很大的比重,其主营业务收入90%以上来自存贷利息差;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所有者中的控股股东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廖继胜  刘志虹  
本文以我国上市的16家银行为研究对象,根据其2013年半年度报告,基于公司治理视角,选取9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利用SPSS19.0软件对我国上市银行风险控制能力进行因子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基于选定的指标和数据,各种机制的重要性按递减顺序为:内部治理中的股东治理机制、外部治理中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内部治理中的董事会治理机制。为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加强和完善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应从优化银行股权结构、强化监管机制、重视境外战略投资者、完善治理机制方面作出努力。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晓丽  
商业银行由于其相对薄弱的治理体系而面对更大的治理风险,商业银行治理风险具有集聚性、放大性和外部性特点。股权结构不合理、总分行制管理链条过长、高负债经营而偏好高风险决策以及内控机制不完善是导致国有商业银行治理风险的主要成因。因此,可以通过合理配置股权结构、优化商业银行委托代理链、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及强化内外部监管来控制治理风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月静  
作为银行治理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绩效的研究近年来受到较多的关注。本文采用2001—2004年间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23份年报样本为依据,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及其与银行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股权结构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绩效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不是影响银行绩效的重要因素;高管人员薪酬对银行绩效有正面的影响。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朝弟  
理论和实证研究证明,良好的公司治理对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研究和实践既是银行业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银行业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用36家商业银行2005年的截面数据,对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人员薪酬激励等四个治理机制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与非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绩效不存在显著差异,第一大股东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外部大股东能显著地提高银行绩效。董事会与监事会规模与银行绩效正相关,但独立性难以得到保证。此外,高管人员薪酬激励不能改善银行绩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杨  许承明  严长德  
本文选取了2000-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银行贷款对公司治理几乎没有功效,没有降低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虽然随着银行贷款规模的增大,经理人的职务消费有所下降,但是企业效益却没有得到提升。同时,经理人替换频率与贷款规模没有显著性关系,银行贷款并没有发挥破产威胁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