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5)
- 2023(13589)
- 2022(11595)
- 2021(11133)
- 2020(9361)
- 2019(21642)
- 2018(21092)
- 2017(40938)
- 2016(21794)
- 2015(23938)
- 2014(23715)
- 2013(23127)
- 2012(21283)
- 2011(18512)
- 2010(18648)
- 2009(16858)
- 2008(16804)
- 2007(14573)
- 2006(12490)
- 2005(10543)
- 学科
- 济(86983)
- 经济(86902)
- 管理(76565)
- 业(75742)
- 企(65330)
- 企业(65330)
- 方法(44199)
- 数学(39587)
- 数学方法(39160)
- 财(38689)
- 农(23735)
- 中国(23599)
- 务(22292)
- 财务(22244)
- 财务管理(22181)
- 企业财务(21249)
- 技术(19733)
- 业经(19231)
- 制(18410)
- 地方(17548)
- 贸(16081)
- 贸易(16071)
- 农业(15874)
- 易(15673)
- 策(15363)
- 财政(14405)
- 银(14278)
- 银行(14275)
- 技术管理(13461)
- 行(13409)
- 机构
- 学院(292580)
- 大学(289636)
- 济(127897)
- 经济(125601)
- 管理(124452)
- 理学(108322)
- 理学院(107417)
- 管理学(106063)
- 管理学院(105477)
- 研究(87055)
- 中国(69329)
- 财(68804)
- 京(57147)
- 财经(51355)
- 经(46743)
- 科学(46741)
- 江(43495)
- 中心(42251)
- 所(39453)
- 经济学(39342)
- 财经大学(38150)
- 业大(36039)
- 经济学院(35736)
- 农(35324)
- 北京(35222)
- 研究所(34765)
- 商学(34455)
- 商学院(34152)
- 范(34118)
- 师范(33856)
- 基金
- 项目(196002)
- 科学(158807)
- 研究(149469)
- 基金(145681)
- 家(123086)
- 国家(122046)
- 科学基金(109212)
- 社会(98210)
- 社会科(93502)
- 社会科学(93482)
- 基金项目(76687)
- 省(76209)
- 教育(70202)
- 自然(68847)
- 自然科(67377)
- 自然科学(67366)
- 自然科学基金(66258)
- 划(63077)
- 编号(59914)
- 资助(59489)
- 成果(48442)
- 创(45838)
- 部(45166)
- 重点(43048)
- 创新(42007)
- 发(41423)
- 课题(40974)
- 国家社会(40927)
- 教育部(40453)
- 人文(39905)
- 期刊
- 济(132749)
- 经济(132749)
- 研究(87458)
- 财(59440)
- 中国(54362)
- 管理(48013)
- 科学(34247)
- 学报(32622)
- 农(30556)
- 融(30189)
- 金融(30189)
- 教育(29522)
- 大学(27733)
- 技术(27391)
- 学学(26186)
- 财经(25870)
- 经济研究(22253)
- 经(21989)
- 业经(21647)
- 农业(20800)
- 问题(17153)
- 财会(16251)
- 技术经济(15438)
- 会计(15271)
- 贸(15020)
- 策(14198)
- 统计(14053)
- 理论(13543)
- 科技(13538)
- 商业(13311)
共检索到430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郑国坚 刘潋 蔡贵龙
科创板首次允许亏损企业上市,并创造性地推出了五套上市标准,不同上市标准对企业盈利指标和科创属性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基于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的极佳场景,研究不同上市标准如何影响企业IPO时的策略性财务操纵行为。研究发现,与科创板利润指标上市公司相比,非利润指标上市公司的IPO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更低,而IPO研发操纵程度更高。与同时期上市的主板公司相比,科创板利润指标上市公司的IPO财务操纵行为与主板公司没有显著差异,非利润指标上市公司的IPO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更低、IPO研发操纵程度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利润指标上市公司IPO首日溢价率更高、上市后研发效率更低,但财务违规情况更少。本文丰富了注册制改革下企业IPO财务操纵行为策略性变迁的文献,对于提升资本市场监管效率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首次公开发行 科创板 盈余管理 研发操纵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岩 吴芳
IPO定价问题长期困扰我国资本市场。在注册制落地之际,上海证券交易所在科创板引入跟投制度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利用科创板IPO公司的数据检验跟投制度对IPO定价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边界。研究发现,承销商跟投比例越高,IPO发行价越低,表明跟投制度可以抑制承销商抬高发行价的机会主义行为。上述抑制作用在治理水平较高的发行公司中相对较弱。进一步研究表明,当公司股价增长潜力较大时,跟投制度对发行价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此外,跟投制度能抑制超募资金规模,但为了补偿跟投带来的风险,发行公司倾向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承销费率。最后,跟投制度有助于提升IPO后的市场绩效。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促进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跟投制度 注册制 科创板 首次公开发行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杜威 董珊珊 张天西
本文从XBRL分类标准与财务信息元素结构视角出发,重新构造衡量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测度指标,以此更细致地刻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并探究影响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行为主要受到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公司经营风险,股权集中度,行业竞争度以及产权性质等因素的影响,而机构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没有得到有效的证据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林 谷丰
党的十八大报告党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提出"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基于生命周期及熊彼特创新理论,对创新能力强的创业板企业的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创业板2010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兼具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特征,处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表现为不一样的技术投入、产出、转化能力以及财务效应;不同时期技术投资效率对创业板财务绩效的影响也具有差异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林 谷丰
党的十八大报告党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提出"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基于生命周期及熊彼特创新理论,对创新能力强的创业板企业的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创业板2010~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兼具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特征,处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表现为不一样的技术投入、产出、转化能力以及财务效应;不同时期技术投资效率对创业板财务绩效的影响也具有差异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梁鹏
IPO定价效率是影响股票市场资金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新《证券法》实施的背景下,基于科创板注册制改革试点,深入探究注册制改革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注册制改革能够显著降低IPO抑价,促进IPO定价效率提升;进一步,对于分析师盈余预测较差、高管参与配售比例较高的公司而言,注册制改革对IPO抑制率更低,支持了"信息透明度增强"的作用机制;注册制改革之后,IPO首日换手率下降,从而导致IPO抑价降低,支持了"投资者情绪降低"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为注册制改革的经济效应提供了相应的经验证据,阐明注册制改革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化定价机制,对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注册制 IPO抑价 科创板 新《证券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风 吴晓晖
以深圳证券交易市场2009-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大股东控制、异地财务独董与公司创新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研发投资之间显著负相关,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大股东治理问题,抑制了公司的创新。进一步,在区分是否聘请异地财务独董的情况下,研究显示,异地财务独董对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研发投资的关系产生了显著影响,促进了公司的创新。表明异地财务独董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治理作用。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异地财务独董 研发投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风 吴晓晖
以深圳证券交易市场2009-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大股东控制、异地财务独董与公司创新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研发投资之间显著负相关,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大股东治理问题,抑制了公司的创新。进一步,在区分是否聘请异地财务独董的情况下,研究显示,异地财务独董对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研发投资的关系产生了显著影响,促进了公司的创新。表明异地财务独董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治理作用。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异地财务独董 研发投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蕊 廖佳 王洋洋
文章选取2003—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公司战略对财务重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战略对财务重述具有正向影响,相比防御型公司战略,进攻型公司战略更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以后年度被重述。进一步研究表明:上述影响在民营上市公司中更显著;然而,有效的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督均能够抑制公司战略对财务重述的影响。一系列研究结果不仅为公司战略的经济后果研究及财务重述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增量的经验证据,亦对公司管理层、监管者、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傅建源 梁青
本文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事务所规模、审计意见、审计费用和财务重述发生可能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事务所规模方面,"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显著的降低财务重述发生的概率,而国内"十大"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发生财务重述与否不具有显著关系。在审计意见方面,上市公司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发生财务重述可能性更大,表明注册会计师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上市公司的年报错误,并反映在审计意见中;在审计费用方面,审计费用越高时,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越小。
关键词:
事务所规模 审计意见 审计费用 财务重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熊正德 顾晓青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外部融资环境趋恶,采取有效财务策略提升企业价值是当务之急。以2012—2018年数字创意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调节路径分析方法探究财务柔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构建并验证"财务柔性→投资效率→企业价值"的作用路径,同时考虑企业所处外部融资环境,探讨不同金融发展水平下财务柔性作用价值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创意企业整体财务柔性水平较低,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资特别是投资不足问题;财务柔性有助于应对不确定情况下的资金需求,提升企业价值,但需要注意其应用价值的边界,过度储备会产生负向影响;财务柔性与数字创意企业价值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投资效率在其间发挥中介作用;财务柔性的作用价值受外部融资环境影响,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财务柔性对数字创意企业价值的影响更加明显。面对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对企业而言,应适度储备财务柔性,加强内部控制,避免过度投资减损企业价值;对政府和金融行业而言,应扎实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区域金融发展水平,改善数字创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外部融资环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永平 苟成娟
以2009—2015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风险投资对上市企业IPO后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受资企业IPO后绩效有负面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的介入对企业筹资性现金流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对企业经营性净现金流量、管理费用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对企业投资性净现金流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无显著影响。总体而言,风险投资的介入对公司筹资、投资、运营活动以及费用支出转化为企业业绩的过程起到调节作用,导致企业业绩下降。研究结果支持风险投资的认证监督功能,但风险投资发挥了"负向"认证监督的作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谢获宝 谭郁 惠丽丽
本文以我国2010~2012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创业板公司IPO超募对其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IPO超募程度与其投资效率负相关。IPO超募金额越大,超募比例越高,公司的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现象也越严重。本文从超募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的投资行为,有助于揭示创业板上市公司IPO超募现象的经济后果,为治理创业板超募现象、监管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提供合理建议。
关键词:
IPO超募 投资效率 投资过度 投资不足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永平 苟成娟
以2009—2015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风险投资对上市企业IPO后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受资企业IPO后绩效有负面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的介入对企业筹资性现金流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对企业经营性净现金流量、管理费用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对企业投资性净现金流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无显著影响。总体而言,风险投资的介入对公司筹资、投资、运营活动以及费用支出转化为企业业绩的过程起到调节作用,导致企业业绩下降。研究结果支持风险投资的认证监督功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何璐伶 沈烈
本文在科创板背景下,研究战略投资者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配售比例与IPO抑价率显著正相关,表明战略投资者在参与科创板IPO过程中存在认证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认证效应在引入更多战略投资者和研发强度更高的公司中更为明显。此外,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配售比例还与公司IPO抑价率的后续效应,即上市后的未来市场表现显著正相关,说明战略投资者的认证效应不仅引发上市初期的较高抑价,还会推高新股上市后的价格。本文研究结论为探讨我国注册制市场IPO抑价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我国监管机构优化战略配售机制、促进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科创板 战略投资者 IPO抑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财务重述公司盈余反应系数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年报财务重述的经验证据
研发操纵与税负扭曲——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政府采购能够抑制企业杠杆操纵吗——基于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恩威并施”对待其客户吗——基于财务杠杆策略性使用的经验证据
询价监管与承销商分析师市场影响力——来自科创板IPO的经验证据
地缘关系与机构投资者合谋报价:来自科创板IPO的经验证据
营运资本管理策略激进度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管理层语调操纵、职业谨慎与审计决策——基于年报文本分析的经验证据
财务柔性储备提升了企业价值吗?——来自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MD&A语言特征、管理层预期与未来财务业绩——来自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