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26)
- 2023(15767)
- 2022(13368)
- 2021(12338)
- 2020(10546)
- 2019(23853)
- 2018(23522)
- 2017(45595)
- 2016(25010)
- 2015(27666)
- 2014(27084)
- 2013(27168)
- 2012(24500)
- 2011(21755)
- 2010(21416)
- 2009(20075)
- 2008(20116)
- 2007(17667)
- 2006(15510)
- 2005(13677)
- 学科
- 济(101941)
- 业(101859)
- 经济(101818)
- 企(92925)
- 企业(92925)
- 管理(88442)
- 方法(48387)
- 数学(38665)
- 数学方法(38328)
- 财(34826)
- 业经(32714)
- 农(31124)
- 务(27325)
- 财务(27266)
- 财务管理(27242)
- 企业财务(25966)
- 中国(22911)
- 农业(22241)
- 技术(20524)
- 制(19615)
- 学(19170)
- 和(18602)
- 理论(18569)
- 贸(18148)
- 贸易(18140)
- 划(17695)
- 易(17623)
- 地方(17163)
- 策(16503)
- 环境(15346)
- 机构
- 学院(358600)
- 大学(355054)
- 管理(148110)
- 济(142071)
- 经济(139294)
- 理学(128725)
- 理学院(127427)
- 管理学(125510)
- 管理学院(124889)
- 研究(112349)
- 中国(85485)
- 京(75088)
- 科学(71570)
- 财(65690)
- 农(65188)
- 业大(57758)
- 所(56690)
- 财经(53373)
- 江(51836)
- 研究所(51706)
- 农业(51698)
- 中心(50551)
- 经(48681)
- 北京(46642)
- 范(42298)
- 师范(41794)
- 州(41758)
- 经济学(41320)
- 商学(40733)
- 院(40580)
- 基金
- 项目(245713)
- 科学(193031)
- 基金(179257)
- 研究(175442)
- 家(157400)
- 国家(156007)
- 科学基金(134832)
- 社会(110875)
- 社会科(105090)
- 社会科学(105061)
- 省(96920)
- 基金项目(96369)
- 自然(90437)
- 自然科(88349)
- 自然科学(88324)
- 自然科学基金(86805)
- 划(80849)
- 教育(79264)
- 资助(73067)
- 编号(70678)
- 成果(54881)
- 重点(54460)
- 创(53398)
- 部(53336)
- 发(51607)
- 业(49257)
- 创新(49176)
- 科研(47483)
- 课题(47310)
- 教育部(45409)
- 期刊
- 济(154980)
- 经济(154980)
- 研究(99157)
- 中国(60946)
- 学报(59580)
- 农(59326)
- 管理(57157)
- 财(54423)
- 科学(53603)
- 大学(44480)
- 学学(42639)
- 农业(41047)
- 教育(31498)
- 技术(30321)
- 融(28521)
- 金融(28521)
- 业经(28328)
- 财经(26357)
- 经济研究(24063)
- 业(23950)
- 经(22445)
- 问题(20228)
- 技术经济(19152)
- 科技(18118)
- 财会(17581)
- 版(17443)
- 现代(17418)
- 商业(17176)
- 理论(16277)
- 业大(15346)
共检索到510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刘卓聪 叶陈刚 谢泽敏 李豪
本文对国内外与ESG相关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根据相应的理论基础提出研究假设,选取了A股沪深两市343家上市公司在2016年-2020年的数据为样本,以商道融绿公司发布的上市公司ESG评级为解释变量,以企业托宾Q值为被解释变量,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并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ESG评级对企业价值有积极的影响,并且这种积极影响会受到行业、区域和公司属性的调节,对于重污染行业企业、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这种积极影响会更加明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琳 赵海涛
本文选取我国2015—2017年417家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企业异质性对ESG与企业价值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ESG表现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和非污染行业的企业,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研究有助于明确ESG表现的经济影响,为上市公司重视和提高ESG表现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波 杨茂佳
以中国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如何影响企业价值。结果表明:(1)ESG表现对企业的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2)ESG表现通过不同的作用渠道实现价值效应:一方面,ESG责任履行表现显著降低了融资成本,减轻了企业的财务负担,从而促进企业账面价值的提升;另一方面,ESG责任履行的良好评价显著提升了市场关注程度,释放了更多的积极信号,进而提高了企业的市场价值。(3)异质性分析显示,在东部地区,企业的ESG表现具有更强的价值效应;对于非国有企业或非污染企业,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相对更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彦彦 黄建博
本文以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ESG评级表现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ESG评级表现越好,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越低。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激烈的行业市场竞争可以增强ESG评级表现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负向影响,而国有企业的产权性质会削弱ESG评级表现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负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ESG可以通过减少真实盈余管理动机和提高外部关注两方面效应来抑制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本文的研究揭示了ESG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验证了ESG具有传递出更高质量盈余信息的效果,也为我国ESG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曾宇飞洋 王一凡 吴宗法
以2015~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制度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实证分析ESG评级分歧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ESG评级分歧显著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2)影响机制检验表明,ESG评级分歧通过外部压力和内部驱动双重渠道促使企业进行绿色创新。(3)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低融资约束、高内控质量和年长高管团队的企业,ESG评级分歧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提升作用更大。
关键词:
ESG评级分歧 企业绿色创新 战略调整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赵沁娜 李航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驱动力,企业如何利用好ESG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是当前热门话题。基于商道融绿首次公布上市公司ESG评级事件的准自然实验,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ESG评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整体上看,ESG评级事件能显著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且该结论在平行趋势检验、动态性检验、内生性讨论以及一系列稳健性分析后仍然成立。同时,ESG评级分值越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也越高,但随着ESG评级分值不确定性程度的提高,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也有所削弱。通过异质性探究发现,ESG评级更能诱发污染行业和处于成长期、衰退期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位于环境规制较强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ESG评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影响的边际效应更大。从机制分析结果来看,ESG评级通过降低代理成本、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管理层环保意识三条途径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本文拓展了ESG评级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在理论上为第三方评级机构在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实践上为上市公司主动进行ESG评级、投资者利用ESG评级进行决策、政府部门完善ESG评级体系提供了经验依据。
关键词:
ESG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双重差分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璇 黄琳媛 张亚连
在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现实需要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企业ESG表现直接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而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治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探索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探讨绿色技术创新在其间发挥的作用,对激励企业践行绿色理念有着重要作用。基于2014—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ESG表现与企业价值间的关系和作用渠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ESG表现通过提升企业自身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进而提高企业价值,且绿色技术创新会增强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正向作用效果;在高CEO开放性、处于成熟期企业和低行业集中度的企业中,ESG表现的价值效应更显著,且ESG表现能够真正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璇 黄琳媛 张亚连
在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现实需要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企业ESG表现直接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而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治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探索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探讨绿色技术创新在其间发挥的作用,对激励企业践行绿色理念有着重要作用。基于2014—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ESG表现与企业价值间的关系和作用渠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ESG表现通过提升企业自身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进而提高企业价值,且绿色技术创新会增强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正向作用效果;在高CEO开放性、处于成熟期企业和低行业集中度的企业中,ESG表现的价值效应更显著,且ESG表现能够真正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正>一、ESG价值核算恰逢其时2022年11月,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提出,“深入研究成熟市场估值理论的适用场景,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构建需要符合我国国情,综合且充分考量我国市场机制、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因素,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伟 张译文
近年来,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企业在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方面的表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ESG表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ESG表现有助于提高交通运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ESG表现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来提高交通运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环境(E)和公司治理(G)两方面,交通运输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S)方面的表现更能显著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且相较于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而言,ESG表现对于提高东北地区交通运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为有效。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朱志红 李诗宇
以2012—2016年沪深两股72家新能源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新能源上市公司研发资金投入以及研发人员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其滞后性。研究发现研发资金投入与企业价值呈现正相关关系,研发人员投入与企业价值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且都存在滞后性。因此,加大研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企业价值,促进企业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建平
经关联关系修正后的国内上市公司实际控股权及其全流通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的控股权比例与托宾Q代表的企业价值构成开口向下的"倒U型"关系,即首先是正相关的积极效应,然后是负相关的消极效应。而第二到第五大股东对企业价值产生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很微弱的负面影响,表明他们对控股股东只存在很微弱的制约关系,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代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上市公司股份实现全流通对企业价值有显著的影响,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企业价值相比未实现全流通前已经并将继续得到提升。
关键词:
控股权 股权结构 企业价值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高洁
关联交易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提高企业价值,但也可能成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或中小股东进行利益侵占的手段,对企业价值造成负面影响。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检验我国A股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全部关联交易类型中,购买商品、销售商品、资产重组、提供或接受劳务、担保抵押、许可协议、其他计入收入方的交易这7类对企业价值具有负面影响,且关联交易总体的发生也降低了企业价值。为抑制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发生,建议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完善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制度、完善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制度等。
关键词:
关联交易 企业价值 交易成本 控股股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丽丽 张巧良
本文以2001年-2015年因贿赂行为被立案的103家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贿赂行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贿赂行为被资本市场感知前,贿赂与公司的销售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且国有企业的贿赂更有利于企业的销售增长;被资本市场感知后,贿赂与公司的托宾Q值呈负相关,且非国有企业的相关性更强。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贿赂行为 企业价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盛虎 关健 汪颖
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选取了2000—200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358起并购事件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主并方公司在信息披露日前后15个交易日的累积超额收益,对比大小主并公司和大小并购事件的并购价值创造,发现在我国的并购市场中,并购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创造,大规模的主并公司在大规模的并购事件中更能创造价值,而小规模主并企业在小规模的并购事件中呈现出稳定的并购价值创造能力。
关键词:
企业并购 并购规模 并购价值创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