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05)
2023(14280)
2022(12582)
2021(11599)
2020(9844)
2019(22645)
2018(22398)
2017(43964)
2016(23910)
2015(26625)
2014(26650)
2013(26436)
2012(24119)
2011(21740)
2010(21582)
2009(20009)
2008(19839)
2007(17494)
2006(15246)
2005(13618)
作者
(68308)
(56828)
(56455)
(53795)
(36291)
(27283)
(25654)
(22022)
(21479)
(20462)
(19402)
(19161)
(18115)
(17900)
(17722)
(17500)
(16943)
(16800)
(16320)
(16261)
(14003)
(13900)
(13684)
(12884)
(12718)
(12569)
(12547)
(12500)
(11462)
(11152)
学科
(94340)
经济(94193)
管理(77276)
(73493)
(63601)
企业(63601)
方法(46723)
数学(40759)
数学方法(40364)
(31122)
(23723)
中国(23165)
(22717)
业经(21284)
(21157)
财务(21088)
财务管理(21045)
企业财务(20144)
(19710)
地方(17017)
(16195)
贸易(16188)
(15878)
农业(15714)
(15698)
(15665)
银行(15622)
技术(15495)
理论(15480)
(15240)
机构
大学(343611)
学院(339517)
管理(137043)
(136220)
经济(133337)
理学(119359)
理学院(118093)
管理学(116225)
管理学院(115599)
研究(109395)
中国(81781)
(71989)
(67844)
科学(66231)
财经(54293)
(53976)
(51855)
业大(49751)
中心(49465)
(49464)
研究所(48854)
(48835)
北京(45148)
(42689)
师范(42274)
经济学(41835)
财经大学(40769)
农业(40607)
(39781)
(39446)
基金
项目(233097)
科学(184312)
基金(171626)
研究(170006)
(148731)
国家(147550)
科学基金(127948)
社会(108467)
社会科(102948)
社会科学(102925)
基金项目(91285)
(89709)
自然(83699)
自然科(81735)
自然科学(81716)
自然科学基金(80285)
教育(78331)
(75576)
资助(71142)
编号(68138)
成果(55855)
(52571)
重点(51527)
(48522)
(47776)
课题(46454)
教育部(45692)
(45652)
创新(45276)
科研(44842)
期刊
(145125)
经济(145125)
研究(100612)
中国(61906)
(54138)
学报(53812)
管理(50593)
科学(48620)
(46455)
大学(41298)
学学(39036)
教育(35055)
农业(31665)
(31264)
金融(31264)
技术(27544)
财经(27425)
(23215)
经济研究(23060)
业经(22756)
问题(18905)
理论(17112)
(16109)
技术经济(15826)
科技(15815)
(15702)
图书(15622)
实践(15537)
(15537)
财会(15050)
共检索到489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荣  刘星  
我们选择相对操控前业绩(ABROA)刻画公司的真实业绩,通过对CEO变更期间ABROA变化的分析,检验了CEO变更机制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相对操控前业绩变化与CEO非常规变更显著正相关,但与常规变更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这至少说明CEO非常规变更机制是有效的。常规变更与非常规变更的比较表明,竞争是CEO变更机制有效性得以发挥的关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荣  刘星  刘斌  
外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机制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治理效应一直备受各界关注。文章运用Logist回归方法,以1999~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CEO变更为视角,通过研究CEO变更与"非标"意见的相关性,探讨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CEO变更与"非标"意见显著正相关;"非标"意见下,CEO变更对公司业绩的敏感性强于标准审计意见公司;不过,"非标"意见并没有增强CEO变更对两职分离与股权制衡的敏感性。上述结论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外部审计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同时表明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有赖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文煌  裘月洒  
本文以2009~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操纵性应计项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检验内部控制鉴证与公司应计利润质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内部控制鉴证对应计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正处于内部控制鉴证的过渡时期,注册会计师在开展内部控制鉴证业务时缺少统一的指南和标准,影响了内部控制鉴证的效果。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皮莉莉  
使用沪深325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1997年~2006年的相关数据,对CEO权力与强制性CEO变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CEO兼任董事长、外部董事和依存董事的比例、大股东代表的身份以及CEO的任职时间的长短等能显著增加CEO的权力,降低CEO被强制更换的可能性;而CEO的持股比例及其教育背景等西方国家CEO的重要权力源泉,却不能增强中国上市公司CEO的权力,降低其被强制更换的可能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美玉  
本文以2006—2008年发生CEO强制性变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CEO强制性变更及继任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EO强制性变更后的企业绩效好于变更前的企业绩效;外部继任的企业绩效好于内部继任;在不同经营水平下,两种继任模式的企业绩效明显不同。为此,提出改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必须完善上市公司CEO的任免机制,合理选择CEO的继任模式,加快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育红  
为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选取2008年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五项目标的内部控制指数,研究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通过实证数据检验发现,第一大股东有动机和能力去监督管理层,薪酬机制能够对管理层起到激励作用,声誉惩罚机制有利于对经理层产生约束作用,从而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郑琦  陈鹄飞  
中国证监会提高申请增发新股上市公司的业绩要求后,满足更加严格增发新股条件的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后的股价收益率要显著高于同行业、同规模未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而且其相对于行业一般水平的超额资产盈利能力在发行新股后仍具有较强的持续性;而在增发新股政策相对宽松时期发行新股的上市公司发行后的股价收益和会计业绩并不突出。这表明增发新股政策的变更能够筛选出优质的上市公司,并能有效配置资源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曹树新  王建琼  
随着上市公司变更信息披露频频发生,已引起广大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保荐人变更、募集资金变更、控制权变更、审计师或事务所变更、会计政策变更所引起的市场反应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并对如何完善信息披露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顿巧玲  李勇  
较弱的内部控制会增加会计错误存在的可能性及发现错误的难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时审计师需要扩大工作范围和实施额外的实质性测试以降低审计风险,从而导致更长时间的审计延迟。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上市公司审计延迟的影响,旨在为健全我国内部控制机制提出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茂卫  管文潮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上世纪末获得迅猛发展,迅速推广到世界各国。本文研究发现: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后公司绩效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反而刺激了经营者过度投资,从而损害了公司价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银国  
本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传递盈利能力的有效性,以及与盈利能力增长的相关性。得出,股利政策尤其是现金股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盈利的信息,具有一定的"信号显示"功能。上市公司高派现有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超鹏  叶小杰  吴世农  
本文结合中国制度背景,首次从CEO实施价值损害型并购后是否被撤换的角度来考察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实证检验发现:(1)大约有三分之一的CEO在并购之后三年内被非自愿变更,其中被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变更的CEO占28%,而被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也就是因公司控制权变更而撤换的CEO占6%;(2)并购公告前后的短期市场反应越差,CEO在并购后3~5年内越可能被非自愿变更;(3)同样实施价值损害型并购,民营企业CEO被变更的概率远高于国有企业,究其原因可能是民营企业的外部治理机制即公司控制权市场在约束CEO行为方面比国有企业有效。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逯东  王运陈  付鹏  
本文以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全面讨论了CEO激励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给予CEO适度的超额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有助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高;(2)与一般CEO相比,具有行政经历的CEO会削弱激励机制在内部控制有效性中的提升作用。本文的经验证据表明,CEO激励是现阶段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但国有上市公司尚存在的行政任命制度扭曲了市场化激励机制,削弱了内部控制有效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袁志忠  叶陈毅  罗书章  
在2008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中选取样本,从公司绩效、公司规模、股权结构、独立董事比例、所有权集中程度和资本结构等方面对影响高管人员薪酬的因素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实证分析。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整理和搜集数据资料的分析,得出结论: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公司规模、股权结构、独立董事比例和资本结构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太显著,而与所有权集中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显著性较明显。在此基础上,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机制提出应对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过新伟  胡晓  
本文以1998~2010年间沪深A股ST公司为样本,从财务困境恢复的视角实证分析了ST公司在困境期间非正常更换CEO等因素对困境恢复("摘帽")的影响。研究表明,ST公司在困境期间非正常更换CEO对ST公司的恢复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显示出ST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存在效率。研究也发现,CEO的不同继任特征对ST公司的恢复具有显著差异,外部继任者和有职业经验的继任者相比内部继任者和无职业经验的继任者而言,更有助于ST公司恢复。这些结论对中国ST公司频繁发生CEO更换的现象提供了实证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