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54)
2023(9947)
2022(9024)
2021(8649)
2020(7332)
2019(17144)
2018(17034)
2017(33616)
2016(18079)
2015(20198)
2014(20084)
2013(19958)
2012(18099)
2011(16094)
2010(15845)
2009(14306)
2008(13923)
2007(12009)
2006(10385)
2005(8992)
作者
(50584)
(41921)
(41440)
(39328)
(26832)
(19947)
(18850)
(16396)
(15839)
(14783)
(14403)
(13914)
(13124)
(13014)
(12893)
(12632)
(12488)
(12481)
(11933)
(11923)
(10329)
(10134)
(10019)
(9489)
(9295)
(9240)
(9191)
(9176)
(8250)
(8222)
学科
(68452)
经济(68364)
管理(58479)
(56175)
(49848)
企业(49848)
方法(35013)
数学(30198)
数学方法(29891)
(22180)
(16769)
财务(16711)
财务管理(16685)
(16546)
企业财务(15992)
业经(15747)
中国(15678)
(14820)
(14480)
地方(12751)
理论(11986)
(11684)
(11658)
银行(11625)
(11515)
贸易(11505)
技术(11379)
(11168)
农业(11143)
(10969)
机构
大学(251762)
学院(249123)
管理(107086)
(95670)
理学(93792)
经济(93543)
理学院(92856)
管理学(91435)
管理学院(91001)
研究(76736)
中国(58605)
(53063)
科学(47751)
(45293)
(37453)
财经(37157)
业大(36950)
(35834)
中心(35312)
研究所(34058)
(34003)
(33906)
北京(33439)
(31090)
师范(30807)
商学(28579)
(28297)
商学院(28294)
(28131)
财经大学(28108)
基金
项目(175610)
科学(138629)
基金(129126)
研究(128176)
(111578)
国家(110654)
科学基金(96634)
社会(79812)
社会科(75604)
社会科学(75586)
基金项目(70210)
(67363)
自然(64933)
自然科(63453)
自然科学(63440)
自然科学基金(62328)
教育(58503)
(56948)
资助(53098)
编号(52717)
成果(42008)
(39042)
重点(38128)
(36642)
(35442)
课题(34577)
创新(34020)
科研(33969)
教育部(33844)
项目编号(33539)
期刊
(99141)
经济(99141)
研究(70876)
中国(41527)
管理(38634)
学报(38086)
(35503)
科学(35289)
(31344)
大学(28999)
学学(27360)
教育(24712)
农业(22171)
(22022)
金融(22022)
技术(20169)
财经(17746)
业经(16379)
经济研究(15261)
(14756)
理论(13661)
图书(13481)
实践(12756)
(12756)
问题(12635)
科技(12145)
技术经济(11677)
现代(11442)
财会(11430)
(11426)
共检索到348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曾亚敏  张俊生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含董事、监事和高层管理者)的短线交易行为进行了研究:(1)上市公司高管的短线交易能获得超额收益吗?(2)不同职位的高管获得的收益具有差别吗?(3)高管为短线交易行为提出的辩解理由是真实的吗?基于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数据,本文的经验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上市公司高管的短线交易行为能获得超额收益;尤其是监事的短线交易行为更多、"择时"能力更强;未说明原因的短线交易行为(即默认故意实施的短线交易)与"对相关规定不了解"这两种具有主观意图的短线交易都能获得超额收益,而"误操作"导致的短线交易平均而言未能获得超额收益,这意味着高管提出的辩解理由整体而言是真实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成虎  刘杰  
文章对互联网金融短线交易行为进行探讨,基于大数据表层分析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短线交易的相关特征,从统计学角度,以预期总收益最大化为首要目标,提出互联网金融短线交易模型,并给出理论最优解。以深圳地区互联网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验证了模型的可用性与适用性,由此对互联网金融短线交易行为给出原理性解释。最后,在较高置信度下,从非理性行为、内部影响、朋友推荐、短期行为和双重路径五个层面解释了互联网金融短线交易行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曾思敏  
互联网金融短线交易指的是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对金融产品的购买与出售的行为,且购买与出售产品的时间差较小。这一行为需满足两个前提条件,即金融产品的购买已是事实、该产品的出售是在完成购买的较短时间内,因而互联网金融短线交易的两大核心关键词为:短线交易与互联网金融。文章以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短线交易行为为主题展开研究,首先探究了其特征、原理,后结合实际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建琼  曹世蛟  
通过建立2011—2016年A股上市公司基于高管连锁的关联关系,测算每家目标公司的关联公司违规氛围,并由此考察违规行为在关联关系上的传染性。研究发现:关联公司的违规氛围显著助长了目标公司的违规倾向,并且具有较强违规习性的目标公司更容易受感染,而没有违规前科的目标公司则仍能洁身自好。进一步研究发现,不论是由董事长或总经理建立的连锁关系,还是由其他高管建立的连锁关系,均会导致违规行为的传染。对违规行为分类后发现,信息披露违规和经营违规具有较高的传染性,而领导人违规几乎不具有传染性。区分目标公司面临的监管强度后发现,违规行为的传染在监管强度较低时更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徐筱凤  李寿喜  黄学鹏  
中国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呈现倒U形特征,即从2012至2015年不断加剧,到了2015年达到高峰,随后伴随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强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推迟披露和重大遗漏方面。私人控制的企业较政府控制的企业更容易出现违规行为,实际控制人拥有的控制权比例越高,企业违规的概率越低。高管的货币薪酬越高,高管持股比例越高,或正在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企业,违规的概率较低。并购重组、高负债企业、绩差企业或小规模企业更容易出现违规行为。以上研究发现为监管部门明确监管目标、改进监管效率提供了较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军英  靳毓  
十九大以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各级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惩罚频次和力度明显加大。"天价"高管薪酬也是困扰社会各界的普遍问题。本文以沪深两市2008-2016年发生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违规行为的披露和惩罚力度对不同产权性质下高管薪酬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以及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违规行为是否发生以及违规程度对高管薪酬有显著影响,且均为显著负相关;但对于国有上市公司,二者影响并不显著;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来说,违规程度对高管薪酬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且能够带来非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明显改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曙光  
高管违规本质上是对受托权力缺乏有效制衡所导致的公司治理问题,而内部控制能否抑制高管违规行为则是检验内部控制治理效应是否发挥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以2012—2017年度沪深两市的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系统探讨内部控制抑制高管违规行为的作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进而考察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应是否得以发挥。结果显示:高管违规与内部控制指数(ICI)显著负相关、与内部控制缺陷(ICD)显著正相关、与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ICA)显著正相关,回归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具有抑制高管违规的治理效应。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博   张熙萌   周瑞雪   耿和钰   平帆  
高管薪酬追回指的是在某些特定事件发生后,公司有权追回已发放高管薪酬的制度。本文以2006-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手工整理了公司实施高管薪酬追回制度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追回制度的实施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追回能够有效地抑制公司违规行为。这一发现在经过缓解内生性问题及其他稳健性检验后仍保持不变。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发现高管薪酬追回制度对于非国有企业违规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此外,本文还探究了公司内外部约束机制对高管薪酬追回制度与公司违规行为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更低,地区法律环境更好时,高管薪酬追回制度对公司违规的治理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不仅揭示了高管薪酬追回制度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重要角色,而且为企业治理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袁仕华   干胜道   刘想  
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屡禁不绝,背后的人际网络关系值得深入挖掘。本文通过研究2008—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高管校友关系网络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关系,试图从社会学非正式制度视角找到抑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新路径。研究发现:与高管校友关系网络不存在的公司相比,存在这一关系的公司会降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徐经长  王玲  
本文对近年来由于会计违法违规行为而受到监管机构处分、处罚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探寻其中的特征和规律,进而对那些"潜在"的违法违规公司的预警识别和监管防范提供有益的参考。文章还对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以后的主要变化和未来监管重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政府监管部门更有效地配置监管资源和提高监管效率提供了相关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俊强  刘琦琦  
文章利用2005—2017年间上市公司的违规和投票等相关数据考察了公司违规、议案事项对独立董事出具否定意见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公司发生违规时,独董更倾向出具否定意见,可是独董主要对违规公告发布后的明确监管事项出具否定意见概率增加,说明独董监督行为更多出于免责考虑而非主动勤勉履行监督职能。在此基础上,从两阶段Treatment Effect Model的样本选择偏差模型、否定意见的不同度量、具体的议案事项和违规发现难易等方面进行稳健性检查,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对独董出具否定意见影响因素的理解,同时也为监管部门细化独董职责和完善履职细则提供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巧良  连晓璐  
将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划分为经营违规和信息披露违规,以2012—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logit回归发现: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与区域腐败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区域的腐败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越容易发生违规行为,这种情况在市场化进程较高的地区更明显;上市公司所在地的政治环境指数对违规行为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上市公司所在地的税费负担指数在一定程度上"滋生"违规行为,同时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更显著。本研究丰富了反腐败及其领域的文献,为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冠东  
文章以2008~2010年发生违规行为的A股上市公司和其配对公司为研究样本,首先对两组样本在处罚公告日前后的收益率进行差异性检验,其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处罚公告日前后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如何影响违规公司股票的市场反应。总样本研究结果表明,违规公司股票在公告日前后有明显的负向反应。分组样本研究结果表明,违规公司所在行业、处罚机构、处罚原因、处罚措施会对市场反应产生影响。针对不同处罚效果,文章给监管机构提出了可能的应对措施,并给投资者提出了投资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福龙  毕世宏  
文章主要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进行了分析 ,认为必须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建立健全法规 ,改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等 ,才能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稳步发展。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春霞  陆璐  李志生  
中国投资者对股票市场信心的缺失,很大原因在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造成的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而监管机构的选择性执法现象更加重了这种现象。为了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本文以2003-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及其高管因违法违规行为而受到证监会、交易所或财政部等部门处罚的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实际控制人性质对上市公司及其高管违规处罚轻重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有政府背景的上市公司因违规而受到的处罚更重,并且政府背景越强,处罚越重;与此相反,实际控制人有政府背景的上市公司高管因违规而受到的处罚却更轻。进一步研究表明,实际控制人是否具有外资背景也会对违规处罚的轻重产生一定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