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63)
- 2023(8192)
- 2022(7212)
- 2021(6733)
- 2020(6118)
- 2019(14575)
- 2018(14281)
- 2017(28321)
- 2016(15726)
- 2015(18351)
- 2014(18434)
- 2013(18760)
- 2012(17462)
- 2011(15531)
- 2010(15823)
- 2009(14944)
- 2008(15569)
- 2007(14427)
- 2006(12449)
- 2005(11258)
- 学科
- 济(67299)
- 经济(67224)
- 管理(61579)
- 业(57572)
- 企(51265)
- 企业(51265)
- 方法(38735)
- 数学(34298)
- 数学方法(34100)
- 财(26875)
- 务(20011)
- 财务(19978)
- 财务管理(19927)
- 企业财务(19062)
- 制(16709)
- 农(15565)
- 中国(14690)
- 业经(13649)
- 银(13280)
- 银行(13253)
- 行(12350)
- 贸(12052)
- 贸易(12048)
- 易(11691)
- 融(11611)
- 金融(11609)
- 学(11491)
- 地方(10816)
- 体(10776)
- 划(10678)
- 机构
- 大学(231713)
- 学院(228800)
- 济(95765)
- 管理(95690)
- 经济(93657)
- 理学(80872)
- 理学院(80076)
- 管理学(79099)
- 管理学院(78628)
- 研究(68840)
- 中国(58324)
- 财(50189)
- 京(48055)
- 科学(40188)
- 财经(39127)
- 农(35983)
- 经(35657)
- 江(35550)
- 所(34797)
- 中心(34270)
- 业大(32356)
- 研究所(31031)
- 北京(30119)
- 经济学(29519)
- 财经大学(29372)
- 农业(28515)
- 州(28184)
- 经济学院(26992)
- 商学(26395)
- 商学院(26210)
- 基金
- 项目(143927)
- 科学(113308)
- 基金(106213)
- 研究(103734)
- 家(91098)
- 国家(90352)
- 科学基金(78560)
- 社会(66020)
- 社会科(62756)
- 社会科学(62735)
- 基金项目(56639)
- 省(55212)
- 自然(51797)
- 自然科(50600)
- 自然科学(50587)
- 自然科学基金(49749)
- 教育(49150)
- 划(46494)
- 资助(45342)
- 编号(41988)
- 成果(34480)
- 部(33731)
- 重点(31936)
- 创(29764)
- 教育部(29421)
- 发(28776)
- 科研(28598)
- 人文(28405)
- 课题(28157)
- 大学(27954)
- 期刊
- 济(103436)
- 经济(103436)
- 研究(64476)
- 财(45151)
- 中国(43161)
- 管理(36879)
- 学报(33715)
- 科学(30714)
- 农(30214)
- 融(26599)
- 金融(26599)
- 大学(25718)
- 学学(24287)
- 财经(20642)
- 技术(19842)
- 农业(19578)
- 教育(18300)
- 经(17551)
- 经济研究(15945)
- 业经(15496)
- 财会(14163)
- 问题(13675)
- 业(13503)
- 会计(13101)
- 技术经济(12631)
- 理论(11838)
- 贸(11342)
- 统计(11253)
- 商业(10884)
- 实践(10606)
共检索到343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建华 刘睿智
本文以2001年至2005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高管年薪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操纵性应计对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存在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小于经营活动现金流与非操纵性应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增高管年薪的作用并不显著;上市公司高管年薪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随着高管年薪与报告利润的相关性的加强而加强;操纵性应计对高管年薪的影响取决于操纵前的利润是否已达到既定的盈余目标——如果操纵前利润已达到既定的盈余目标,操纵性应计对高管年薪没有显著影响,反之,如果操纵前利润没有达到既定的盈余目标,操纵性应计能够显著增加高管年薪。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高管薪酬 盈余管理 操纵性应计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晖 马瑞 朱久华
以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盈余管理对高管薪酬及其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两方面,研究高管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检验表明在调高操控性应计利润情况下,盈余管理程度分别与管理者的年度报酬水平和股权激励呈正相关关系,另外,盈余管理对薪酬业债敏感性也有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了有效控制盈余管理行为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旺军
本文在依据股权集中度对研究样本进行分组基础上,以2006-2008年期间沪深两地全部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就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低股权集中度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低于高股权集中度上市公司;高股权集中度上市公司中,管理层现金薪酬越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不论上市公司股权集中还是相对分散,管理层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均可以显著地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
关键词:
股权集中度 薪酬激励 盈余管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谭军良
本文通过使用2003—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国有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分析了高管薪酬激励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国企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且这种正相关关系存在显著的规模差异性和行业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大企业中正相关强于中小企业;垄断行业中正相关强于竞争性行业;高收入行业中正相关强于低收入行业。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薪酬激励 盈余管理 修正Jones模型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严玉康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良好的激励机制设计能有效缓解公司的委托-代理冲突,使高级管理人员的自身利益与外部投资者利益趋于一致。基于公司业绩制定的薪酬体系则是薪酬契约激励作用有效发挥的基础。为实现自身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高管人员有利用内部信息优势操纵公司利润的动机。这种利润操纵无疑会扭曲公司对高管人员的业绩评价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高乾 尉京红
文章以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公司业绩、公司规模、高管人员持股总数、国家股总数对高管薪酬影响等方面提出了假设,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研究。证实企业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公司规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是与高管人员持股总数、国家股总数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余俊萱
近年来,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上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问题,更是引起社会的议论。基于高管薪酬问题的关键性,以及社会上对上市企业高管薪酬问题的关注,有必要对现阶段我国上市企业高管的薪酬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此进行评价。上市企业虽然仅是我国企业中的一个小的群体,但是基于这些上市企业的代表性以及数据的可得性,我们对这部分企业进行分析,同样也可以得知我国企业高管的薪酬现状。只有基于数据基础的分析,才能真正了解我国企业高管的薪酬状况,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傅琳琳 李延喜 冯宝军
以2006—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代理变量,以高管年薪、持股水平分别作为衡量其短期、长期薪酬水平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高管的长、短期薪酬水平及两者的交叉变量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高管的短期薪酬是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基本诱因之一;高管年薪与持股水平的相互作用也会加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华
以2005—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激励与约束的视角,结合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实证分析了我国企业的高管薪酬激励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对高管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大多数企业已建立了高管薪酬与业绩挂钩的激励机制,高额薪酬能抑制冒险的盈余管理行为,只有当高管薪酬水平较低时其盈余管理程度才会提高;高管的薪酬激励强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而且激励强度较高的企业内部控制通常较好,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抑制高管基于薪酬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在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下,基于业绩的薪酬激励不是高管盈余管理的直接诱因,增强激励强度反而对盈余管理具有抑制效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彭彦敏 黄莹莹
在两权分离的公司内实施激励机制,是否有利于实现所有权价值最大化倾向,可以在股东做出让出利益的决策中找到证据,然而,这种证据仅能表明股东的一种良好愿景,而不能证明股东目标已经达到。文章采用回归分析,对高管人员薪酬激励和上市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管人员平均年薪、高管人员持股比例和独立董事平均年薪、董事长领薪与否均对公司价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高管人员持股比例的影响程度最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娟 黄志忠
现有主流实证研究大多将盈余管理同质性地假设为机会主义,而忽视了盈余管理的信息传递功能,由此引起高管薪酬"有效契约观"和"盈余管理观"之间的争论。本文基于Healy&Wahlen(1999)的盈余管理异质性观点,在区分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和信息驱动型盈余管理后,发现市场对高管通过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获取高额薪酬的行为具有内在抑制机制。这种抑制效果在制衡高管权力的董事会规模较大、董事会召开会议次数较多和大股东存在时较强;而在高管持股比例较高和两职合一的情况下较弱。盈余管理异质性的引入为化解有关理论争议提供了实证依据,也为我国公司高管薪酬体系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克勇
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整体金融类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进行分析,并以银行业作为子样本进行具体探讨,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形式单一且基本上与经营业绩相联系,为此,应对银行业的高管薪酬应加强监管。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义
为了降低成本并实现高管有效激励我们必须拥有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随着非国有经济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前进的重要力量,如何保留、激励、吸引高管人员成为非国有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高管薪酬激励的基础理论以及相关研究,同时结合我国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对非国有控股上市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从而为合理设计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提供依据。
关键词:
高管 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薪酬激励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袁志忠 叶陈毅 罗书章
在2008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中选取样本,从公司绩效、公司规模、股权结构、独立董事比例、所有权集中程度和资本结构等方面对影响高管人员薪酬的因素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实证分析。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整理和搜集数据资料的分析,得出结论: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公司规模、股权结构、独立董事比例和资本结构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太显著,而与所有权集中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显著性较明显。在此基础上,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机制提出应对建议。
关键词:
高管薪酬 公司绩效 有效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胜蓝 卢锐
理论研究认为基于会计信息的高管薪酬制度安排是高管实施盈余管理的诱因之一。本文以新股发行过程为特定的研究背景,实证考察发行公司会计信息对高管薪酬激励产生的直接影响。通过对我国资本市场2001-2007年的新股发行公司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在控制其他因素影响下,公司高管通过盈余管理显著提高了货币薪酬水平。第二,实施高管股权激励的发行公司与没有实施高管股权激励的发行公司相比,前者现金流量的平均水平显著较低,而操控性应计的平均水平显著较高,表明实施高管股权激励的公司很可能普遍存在收益增加的盈余管理行为。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高管的盈余管理行为显著增加了其股权激励价值。近几年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高速增长...
关键词:
新股发行 盈余管理 高管薪酬 股权激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