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24)
- 2023(5973)
- 2022(5458)
- 2021(5189)
- 2020(4745)
- 2019(11324)
- 2018(11263)
- 2017(22958)
- 2016(12759)
- 2015(14802)
- 2014(15169)
- 2013(15281)
- 2012(14468)
- 2011(12939)
- 2010(13324)
- 2009(12640)
- 2008(13093)
- 2007(12232)
- 2006(10661)
- 2005(9879)
- 学科
- 济(54349)
- 经济(54276)
- 业(43432)
- 管理(42057)
- 企(37122)
- 企业(37122)
- 方法(28049)
- 数学(24954)
- 数学方法(24694)
- 财(21390)
- 务(15741)
- 财务(15716)
- 财务管理(15679)
- 企业财务(14988)
- 农(14934)
- 制(14656)
- 中国(12939)
- 银(11010)
- 银行(10989)
- 业经(10875)
- 学(10503)
- 行(10347)
- 贸(10304)
- 贸易(10299)
- 易(9996)
- 体(9808)
- 地方(9782)
- 融(9725)
- 金融(9723)
- 农业(9675)
- 机构
- 大学(190167)
- 学院(188905)
- 济(78244)
- 经济(76481)
- 管理(73291)
- 理学(62113)
- 理学院(61463)
- 研究(61233)
- 管理学(60485)
- 管理学院(60131)
- 中国(50671)
- 财(40702)
- 京(39995)
- 科学(36749)
- 农(32481)
- 所(32447)
- 财经(31665)
- 江(29590)
- 中心(29572)
- 研究所(28816)
- 经(28597)
- 业大(27394)
- 北京(25800)
- 农业(25521)
- 经济学(23650)
- 州(23601)
- 财经大学(23447)
- 范(23168)
- 师范(22951)
- 经济学院(21518)
- 基金
- 项目(114882)
- 科学(89239)
- 研究(83608)
- 基金(82828)
- 家(71202)
- 国家(70596)
- 科学基金(60067)
- 社会(51666)
- 社会科(48891)
- 社会科学(48874)
- 省(44817)
- 基金项目(44308)
- 自然(39430)
- 教育(39060)
- 自然科(38477)
- 自然科学(38464)
- 自然科学基金(37784)
- 划(37748)
- 资助(35299)
- 编号(34852)
- 成果(29799)
- 部(26521)
- 重点(25881)
- 发(23783)
- 课题(23567)
- 创(23201)
- 教育部(22735)
- 科研(22692)
- 性(22392)
- 人文(22053)
共检索到287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前锋
对2001-2005年上半年56家涉及高管犯罪的沪深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发现高管犯罪的上市公司业绩普遍低于沪深上市公司平均值,而且在高管犯罪信息被披露的当年业绩达到最低点;高管犯罪的上市公司与所属行业无关;犯罪高管年轻化;高管犯罪绝大多数是经济犯罪;高管掌握的权力愈大,犯罪的可能性愈大。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高管 高管犯罪 分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经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全怡 陈冬华
文章以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考察了独立董事法律背景在抑制高管犯罪、防范企业风险中发挥的作用及其路径。研究表明:(1)法律背景独立董事能够起到抑制上市公司高管职务犯罪的作用,独立董事的法律背景越多元化、实务经验越丰富,高管职务犯罪的概率越低。(2)较低的高管职务犯罪率一方面是因为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在任职前选择了低风险公司,表现为信号传递作用;另一方面,具有律师从业背景的独立董事在任职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治理作用。(3)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对高管职务犯罪的抑制作用还取决于犯罪类型以及犯罪行为本身的隐蔽性和严重性。文章的研究不仅从微观层面提供了法律影响公司治理的证据,而且对于企业充分利用独立董事法律专长以及监管部门识别企业风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独立董事 法律背景 高管犯罪 作用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全怡 俞俊利
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犯罪数据出发,在描述犯罪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成因及后果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受贿、挪用公款/资金和贪污是高管犯罪最频繁的三大类型;高管犯罪主要受宏观和公司层面因素影响,且公司和个人层面犯罪、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犯罪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高管犯罪查处会引起市场反应,市场也会隐性捕捉到司法机构的处罚力度。
关键词:
高管犯罪 腐败 公司治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蕊 管考磊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频繁发生的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所引发的市场反应。研究结果发现,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会引发显著负向的市场反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只有机构投资者持股较高公司的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才会引发显著负向的市场反应。本文的研究对于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充分认识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也对于重新认识机构投资者之于资本市场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 市场反应 机构投资者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全怡 俞俊利
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犯罪数据出发,在描述犯罪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成因及后果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受贿、挪用公款/资金和贪污是高管犯罪最频繁的三大类型;高管犯罪主要受宏观和公司层面因素影响,且公司和个人层面犯罪、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犯罪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高管犯罪查处会引起市场反应,市场也会隐性捕捉到司法机构的处罚力度。
关键词:
高管犯罪 腐败 公司治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全怡 陈冬华
文章以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考察了独立董事法律背景在抑制高管犯罪、防范企业风险中发挥的作用及其路径。研究表明:(1)法律背景独立董事能够起到抑制上市公司高管职务犯罪的作用,独立董事的法律背景越多元化、实务经验越丰富,高管职务犯罪的概率越低。(2)较低的高管职务犯罪率一方面是因为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在任职前选择了低风险公司,表现为信号传递作用;另一方面,具有律师从业背景的独立董事在任职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治理作用。(3)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对高管职务犯罪的抑制作用还取决于犯罪类型以及犯罪行为本身的隐蔽
关键词:
独立董事 法律背景 高管犯罪 作用路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蕊 管考磊
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在中国呈现高发态势,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本文从企业高管薪酬差距的视角,运用中国上市公司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管内部和外部薪酬差距对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内部薪酬差距越小,高管实施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可能性越大;而外部薪酬差距越小,高管实施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可能性越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上述关系只有对于法治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和自由现金流较多的企业才显著成立。本文的研究对于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充分认识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影响因素和薪酬差距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也对于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竞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经济水平也随之有所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改变,不容忽视的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新问题,其中经济问题所造成的影响是极为严重的,不但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科学发展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对社会公众财产有所侵害。基于此,针对经济犯罪"入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经济犯罪 入罪 制度改革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印伟
作为一种犯罪现象,旅游犯罪指发生在旅游过程中与旅游者、旅游活动或旅游环境有关所有犯罪现象的总和,而旅游犯罪场是犯罪场的一种具体形态,指存在于具有旅游犯罪心理的潜在犯罪人的内心体验中,促成旅游犯罪原因实现为旅游犯罪行为的特定背景。鉴于旅游犯罪场是旅游犯罪原因与旅游犯罪行为之间的衔接点,所以相比旅游犯罪原因,旅游犯罪场离旅游犯罪行为更近,也更容易控制,这就在形式上弥补了旅游犯罪原因与旅游犯罪控制之间的结构缺损,并且为旅游犯罪的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因而,控制旅游犯罪场是控制旅游犯罪的一个有效途径,而控制旅游犯
关键词:
旅游犯罪 犯罪场 分析 控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维民
根据现行刑法规定区分公司犯罪和公司高管人员犯罪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仔细研究公司高管犯罪与公司犯罪决策的逻辑联系,可以发现公司犯罪中包含着高管个人利益动机,管理者(层)的利益趋动使寓有公司高管犯罪的公司犯罪成为可能。如何分析其内部联系,甄别两者性质,是文章研究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
公司 高管 犯罪 成本 边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蕊
根据欺诈"三角理论",我国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原因主要源自压力、机会与借口。其中,压力是经济人自利的价值取向与市场经济对财富追求的价值观导向的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巨大的心理负担与欲望。机会主要是指公有制下的公司制的制度缺陷所造成的对高管财产经营责任约束的疲软、企业崇尚地位与权威的文化氛围、缺少必要的权力制衡及内部控制等。借口主要有"回扣"、"借款"及薪酬与激励制度设计的不合理等等。有效防范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途径就是要选拔品行能力兼优的人员担任高管,营造诚实守信等的企业文化氛围,完善各种机制与制度,并督促制度的有效执行,机制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
三角理论 国有企业高管 侵占型职务犯罪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蕊 陈剑洪
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是指国企高管为追求个人经济利益,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贪污、受贿、挪用和侵占等方法中饱私囊的危害企业利益,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这种职务犯罪的涉案率高、金额大、潜伏期长,且呈频发之势。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模糊,产权边界不清晰导致的对经营者监督的疲软,以及国企高管的任命制及任期长的弊端导致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失效,使得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发生不可避免;而会计手法又成了侵占型职务犯罪的重要掩护伞。为此,应对国有企业进行必要的改革,如股权结构的多元化,通过经理人市场产生企业的高管人员,以及执行必要的岗位轮换制等;同时实行外部的有效监督,并关注会计信息的异常,以有效防范侵占型职务犯罪...
关键词:
国有企业高管 侵占型职务犯罪 会计视角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陆瑶 李茶
本文通过分析1999年至2012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CEO对董事会的影响力对公司违规犯罪行为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CEO对董事会的影响力增加时,公司违规的可能性增加。在解决了CEO对董事会的影响力变量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之后,该结论仍旧稳健。此外,本文还发现,公司所在地人与人之间信任程度越高,CEO对董事会的影响力对公司违规倾向的影响越弱;而所在地的风险偏好越高,这一影响则越强。最后,本文研究了CEO对董事会的影响力影响公司违规行为的一个潜在渠道——阻碍和延长稽查时间。本文的研究表明,作为重要的软性公司治理机制,上市公司、监察机构和投资者需对CEO对董事会的影响力给予重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