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34)
2023(14099)
2022(12188)
2021(11605)
2020(9764)
2019(22902)
2018(22293)
2017(43770)
2016(23388)
2015(26351)
2014(26044)
2013(26048)
2012(23885)
2011(21556)
2010(21206)
2009(19592)
2008(19219)
2007(16679)
2006(14490)
2005(13035)
作者
(65253)
(54197)
(53812)
(51252)
(34831)
(25782)
(24524)
(21134)
(20599)
(19115)
(18552)
(18337)
(17068)
(16954)
(16735)
(16609)
(16074)
(15615)
(15521)
(15498)
(13222)
(13187)
(13039)
(12260)
(12076)
(12032)
(11904)
(11631)
(10768)
(10598)
学科
(99069)
经济(98957)
管理(69793)
(68358)
(57270)
企业(57270)
方法(48548)
数学(43069)
数学方法(42742)
(27765)
中国(27514)
(24508)
业经(20614)
(20321)
(19893)
贸易(19878)
(19343)
(18820)
财务(18759)
财务管理(18728)
(18163)
企业财务(17943)
(17633)
金融(17632)
(17567)
银行(17534)
地方(16799)
(16763)
农业(16298)
(14778)
机构
大学(336363)
学院(330842)
(144365)
经济(141703)
管理(135568)
理学(117605)
理学院(116421)
管理学(114835)
管理学院(114243)
研究(111741)
中国(88571)
(71487)
(66623)
科学(64250)
(54756)
财经(54329)
中心(50187)
(49864)
研究所(49678)
(47402)
北京(45929)
业大(45454)
经济学(45198)
(44891)
财经大学(41022)
经济学院(40941)
(40887)
师范(40572)
(40322)
农业(37104)
基金
项目(224899)
科学(178512)
基金(167631)
研究(166127)
(144931)
国家(143812)
科学基金(124603)
社会(107857)
社会科(102389)
社会科学(102366)
基金项目(88642)
(82702)
自然(79832)
自然科(78010)
自然科学(77993)
自然科学基金(76665)
教育(75231)
(70651)
资助(70010)
编号(66020)
成果(53637)
(52029)
重点(49394)
(46766)
(46602)
教育部(45495)
国家社会(45398)
课题(44244)
人文(43993)
创新(43483)
期刊
(150790)
经济(150790)
研究(102000)
中国(58747)
(50694)
管理(49505)
学报(48236)
科学(46050)
(41992)
大学(37407)
学学(35204)
(34457)
金融(34457)
教育(30730)
农业(29521)
财经(27505)
技术(26021)
经济研究(25509)
(23416)
业经(22123)
问题(19763)
(17861)
理论(17306)
(16475)
技术经济(16278)
世界(16183)
国际(15786)
实践(15405)
(15405)
图书(15380)
共检索到484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全怡  俞俊利  
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犯罪数据出发,在描述犯罪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成因及后果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受贿、挪用公款/资金和贪污是高管犯罪最频繁的三大类型;高管犯罪主要受宏观和公司层面因素影响,且公司和个人层面犯罪、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犯罪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高管犯罪查处会引起市场反应,市场也会隐性捕捉到司法机构的处罚力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全怡  俞俊利  
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犯罪数据出发,在描述犯罪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成因及后果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受贿、挪用公款/资金和贪污是高管犯罪最频繁的三大类型;高管犯罪主要受宏观和公司层面因素影响,且公司和个人层面犯罪、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犯罪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高管犯罪查处会引起市场反应,市场也会隐性捕捉到司法机构的处罚力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世刚  
笔者以2007年~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女性高管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女性高管能显著降低上市公司过度自信的概率,降低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的敏感性,降低内部融资偏好;在控制女性高管影响后,管理者过度自信增强了内部融资偏好。本研究为提高管理层的异质性、发挥女性的治理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路军  
本文以2004-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估计方法研究了女性参与公司治理对企业违规概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本文选取的女性高管指标(企业是否拥有女性高管、女性高管比例以及根据女性高管比例计算的BLAU指数等)与企业违规概率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女性高管降低了企业违规概率在对违规类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分析之后发现,女性高管仅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违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未显著降低公司经营违规和领导人违规的概率文章结论丰富了女性高管治理和企业违规行为等领域的研究,对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蕊  管考磊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频繁发生的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所引发的市场反应。研究结果发现,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会引发显著负向的市场反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只有机构投资者持股较高公司的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才会引发显著负向的市场反应。本文的研究对于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充分认识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也对于重新认识机构投资者之于资本市场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董珊珊  杜威  张天西  
增发新股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考虑到股权再融资的重要性,有必要对中国上市公司选择股权再融资的动机进行分析。本文以1998-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增发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检验影响上市公司选择股权再融资方式的因素。通过Logistic模型我们发现,与成熟市场的研究结论类似,在中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公开增发与定向增发)主要是为了利用市场高估状态的"机会之窗"行为,市场择时理论在不同样本间均得到一致支持;投资与成长理论得到部分支持;由于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不同的发行机制,上市公司大股东更倾向于利用定向增发方式侵蚀中小股东的利益,代理理论在定向增发样本中得到支持,而在公开增发中没有获得统...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孙雪娇  
本文从稳健性角度,对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变迁的经济后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准则变迁的第一年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实施降低了会计稳健性,这是由于绝大多数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递延所得税负债所致,也是某些企业利润由负转正的最主要影响因素。还进一步研究税率变化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发现税收负担加重,会计稳健性增强;税收负担降低,会计稳健性减弱。由于确认递延所得资产会增加企业的净利润而不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因此其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与企业税收负担负相关。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明辉  杨鑫  
高质量审计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约束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而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对信息不对称的敏感性是不同的,这两类资财提供者对外部审计的依赖程度也不同,因此,审计质量可能会对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产生影响。本文利用我国2008-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及其审计师数据,分别以行业专长和事务所规模作为审计师质量的替代变量,并用控制函数方法解决审计师的自选择问题,考察了审计师质量对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公司,更倾向于进行权益融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严重的小规模公司中,审计师质量对权益融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蕊  管考磊  
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在中国呈现高发态势,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本文从企业高管薪酬差距的视角,运用中国上市公司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管内部和外部薪酬差距对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内部薪酬差距越小,高管实施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可能性越大;而外部薪酬差距越小,高管实施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可能性越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上述关系只有对于法治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和自由现金流较多的企业才显著成立。本文的研究对于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充分认识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影响因素和薪酬差距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也对于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樊行健  刘浩  郭文博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中国资本市场上应计异象的存在性。笔者以1998-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资本市场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应计异象,单变量回归结果和构建套利投资组合的结论一致。剔除亏损公司、加入风险因子、改变经营性应计的计算方法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有限,但总体上不会改变本文的结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全怡  陈冬华  
文章以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考察了独立董事法律背景在抑制高管犯罪、防范企业风险中发挥的作用及其路径。研究表明:(1)法律背景独立董事能够起到抑制上市公司高管职务犯罪的作用,独立董事的法律背景越多元化、实务经验越丰富,高管职务犯罪的概率越低。(2)较低的高管职务犯罪率一方面是因为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在任职前选择了低风险公司,表现为信号传递作用;另一方面,具有律师从业背景的独立董事在任职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治理作用。(3)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对高管职务犯罪的抑制作用还取决于犯罪类型以及犯罪行为本身的隐蔽性和严重性。文章的研究不仅从微观层面提供了法律影响公司治理的证据,而且对于企业充分利用独立董事法律专长以及监管部门识别企业风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全怡  陈冬华  
文章以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考察了独立董事法律背景在抑制高管犯罪、防范企业风险中发挥的作用及其路径。研究表明:(1)法律背景独立董事能够起到抑制上市公司高管职务犯罪的作用,独立董事的法律背景越多元化、实务经验越丰富,高管职务犯罪的概率越低。(2)较低的高管职务犯罪率一方面是因为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在任职前选择了低风险公司,表现为信号传递作用;另一方面,具有律师从业背景的独立董事在任职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治理作用。(3)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对高管职务犯罪的抑制作用还取决于犯罪类型以及犯罪行为本身的隐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世刚  
女性高管普遍存在于上市公司中,本文以2007~2011年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女性高管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和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女性高管显著地抑制了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在控制了内生性后,女性高管比例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过度投资行为显著降低了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本文的研究拓展了女性高管在公司决策中的经济后果研究,对提高管理者的异质性提供了经验证据的支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方红星  施继坤  张广宝  
本文利用2007~2011年间沪、深两市公开发行的公司债数据,分析产权性质和信息质量对公司债券初始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产权能够发挥隐性担保作用,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路径降低投资者面临的违约风险,从而使公司债券获得较低的信用利差;上市公司自愿披露正面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能够向外界释放高信息质量的积极信号,降低投资者面临的信息风险,从而使公司债券获得较低的信用利差,但这种作用在国有上市公司中却不显著,说明政府的隐性担保可能会使投资者忽视对上市公司信息质量的必要关注,存在诱发道德风险的可能。这些发现有利于深入剖析我国公司债定价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从而推动公司债券市场的改革与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肖作平  
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审计费用作为审计质量的代理,试图调查管理者持股、第一大股东持股、产权性质、董事会特征、公司治理会议、公司控制权市场、法律环境和债务融资等公司治理机制如何影响审计质量。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确实对审计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经验证据大多支持治理水平高的公司具有较高审计质量的论点。但是,我们没有发现管理者持股、董事会特征和债务融资显著影响审计质量的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