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44)
2023(5397)
2022(4564)
2021(4242)
2020(3688)
2019(8639)
2018(8214)
2017(16430)
2016(9055)
2015(10525)
2014(10432)
2013(10623)
2012(9428)
2011(8273)
2010(8475)
2009(8308)
2008(8924)
2007(8236)
2006(7443)
2005(6888)
作者
(25041)
(20613)
(20563)
(19608)
(13494)
(9630)
(9593)
(8063)
(7851)
(7518)
(7060)
(6961)
(6718)
(6578)
(6490)
(6265)
(6151)
(6095)
(6092)
(5966)
(5248)
(5050)
(5010)
(4763)
(4705)
(4649)
(4628)
(4585)
(4106)
(3972)
学科
管理(44550)
(44548)
(40702)
企业(40702)
(32484)
经济(32439)
(20419)
方法(17546)
(17530)
财务(17508)
财务管理(17477)
企业财务(16792)
数学(14370)
数学方法(14289)
(11822)
(10979)
保险(10888)
中国(9618)
(9171)
银行(9170)
业经(8475)
(8339)
(7705)
(7079)
经营(6956)
(6869)
理论(6796)
(6767)
(6630)
金融(6630)
机构
大学(128308)
学院(127872)
管理(57345)
(51520)
经济(50274)
理学(47071)
理学院(46673)
管理学(46210)
管理学院(45931)
中国(34759)
研究(33842)
(32848)
(26613)
财经(24536)
(22230)
(20388)
财经大学(18518)
科学(17789)
中心(17463)
北京(17022)
商学(16472)
(16426)
(16372)
商学院(16348)
公司(15590)
经济学(14698)
(14416)
业大(14387)
研究所(14024)
经济管理(13624)
基金
项目(74182)
科学(58989)
基金(55442)
研究(55045)
(46531)
国家(46086)
科学基金(41421)
社会(36057)
社会科(34088)
社会科学(34075)
基金项目(29094)
(27804)
自然(27235)
自然科(26600)
自然科学(26595)
自然科学基金(26172)
教育(25666)
资助(23933)
(23101)
编号(22026)
成果(18579)
(17316)
重点(16033)
人文(15606)
教育部(15569)
(15490)
(15139)
课题(14639)
(14596)
项目编号(14560)
期刊
(60777)
经济(60777)
研究(40383)
(32082)
中国(26939)
管理(25553)
(20524)
金融(20524)
科学(14847)
学报(14666)
财经(12992)
大学(12077)
(11744)
财会(11593)
学学(11390)
(10875)
技术(10692)
会计(10679)
教育(9736)
业经(8663)
经济研究(8517)
通讯(8042)
会通(8017)
农业(7125)
问题(6863)
技术经济(6645)
现代(6532)
理论(6520)
(6287)
国际(6058)
共检索到206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莉  
以20072015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博弈模型中的蛙鸣理论和联立方程模型对高风险承受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选择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风险承受水平上升时,为了规避风险和维持公司声誉,会减少应计盈余管理,转而使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进一步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能够更好地传递公司发展的积极信号,使公司价值得到提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永海  徐琴  
本文采用2007年至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上市公司风险承受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盈余波动性越强,其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盈余波动性与盈余管理正相关;上市公司资产专用性越强,其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资产专用性与盈余管理负相关。盈余波动性和资产专用性是衡量风险承受水平的指标。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风险承受水平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即当上市公司风险承受水平越高时,其盈余管理程度越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莉  
公司风险承受水平直接影响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以我国2004~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公司风险承受水平与盈余管理行为的关系,并将不同资本市场环境因素(交叉上市的公司)引入研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公司风险承受水平的上升,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显著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多地交叉上市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并不会随着公司风险承受水平的上升而上升。由此分析,交叉上市公司面对的投资者的风险容忍程度更高,进行信号传递的动机减弱,盈余管理程度因此不显著。基于交叉上市公司的视角进行研究,拓宽了公司风险承受与盈余管理的研究领域,可为公司的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侯晓红  唐祖薇  柳雅君  
盈余管理是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可以相互替代使用的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两种方式,管理者如何权衡决策以及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是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识别和防范盈余管理行为的核心和关键。本文以2001-2009年微利上市公司为样本,在Hausman设定误差检验结果的基础上构建联立方程,研究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时间次序和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管理者在进行盈余管理决策时,真实盈余管理决策和应计盈余管理决策是同时做出的,两类盈余管理程度相互影响;盈余管理成本影响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当企业处于缺少行业竞争力的地位时,真实盈余管理的空间较小,管理者会采用相对较多的应计盈余...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熊艳   盛清慧   赵炎  
突发公共事件冲击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对突发公共事件下企业集体性的盈余管理行为及方式进行识别和验证研究意义重大。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18年第四季度至2020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数据研究发现,企业在突发公共事件冲击后进行了负向盈余管理,并倾向于采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这降低了盈余的价值相关性。突发公共事件冲击下的负向盈余管理方式存在个体及时间上的异质性:行业竞争程度和信息透明度较低的企业倾向于真实盈余管理,而机构持股比例高的企业则依赖于应计项目的调整;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呈现“应急型”向“蓄谋型”转变的趋势,冲击后的第一个季度出于应急仅采用应计盈余管理而后才开始运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卉  
基于2014~2018年我国A股企业样本,探讨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对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收函企业减少了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却增加了真实盈余管理;问询函引发的市场反应越差,企业越有可能减少应计盈余管理行为;问询函减少应计盈余管理同时增加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对于民营企业、信息环境较好的企业以及多次收函企业更为显著。拓展性检验证实:相比未收函的情况,企业收函之后进行的应计盈余管理对绩效的影响作用并无明显区别,但收函之后的真实盈余管理对绩效的负面影响更大。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丹蒙  叶建芳  叶敏慧  
本文以2007-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分析师跟进对上市公司在选择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结果发现,分析师跟进人数与企业的盈余管理方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分析师跟进人数越多,企业盈余管理的方式就更为隐性化。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了分析师声誉效应的存在:当有《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跟进时,随着人数的增多,企业会倾向于更多地使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而当没有《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跟进时,企业不会由于分析师跟进人数的变化而改变盈余管理方式。在控制了一定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主要结论依然得到了支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思  杜金岷  
文章以东莞为例研究了非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研究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在非上市公司中的表现,研究发现,非上市公司即有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又有真实盈余管理,而且两者是正相关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彬  张俊瑞  
本文研究过度投资行为、盈余管理方式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具有过度投资行为的上市公司基于现金流量的需要,明显"做低"了实际活动盈余管理程度,基于会计盈余的需要,显著增加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程度,存在着实际活动盈余管理方式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方式的"合谋"现象。上市公司的实际活动盈余管理加剧了过度投资对公司价值的负面影响,具有严重的经济后果。本文为理解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现金流量获取途径、揭示过度投资和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乐  田高良  何畅  
本文以2004—2016年我国A股上市的ST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检验了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与ST公司"摘帽"之间的关系以及政治关联对这种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特别处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实施应计盈余管理对ST公司"摘帽"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实施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显著增强,支持了制度引导假设;政治关联在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与ST公司"摘帽"的关系中起到了调节作用,降低了制度监督的有效性。进一步研究显示,对于央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三类不同所有权性质的ST公司,实施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其"摘帽"均有显著影响,但政治关联的调节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结论为监管部门规范盈余管理治理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为ST公司、审计师、中小投资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深入了解资本市场也有所裨益。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蔡宁  
本文考察了风险投资的"逐名"动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IPO后长期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在IPO时的盈余管理程度要高于无风投支持的公司,考虑锁定期的可能影响后这一结果仍然显著,并且风投的持股比例、派出董事情况、声誉以及政治联系都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第二,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在IPO后的盈余管理程度要显著高于无风投支持的公司,配合减持需要、创造有利退出条件是重要原因;第三,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其IPO后长期市场业绩要低于无风投支持的公司,并且IPO时盈余管理程度越大、IPO后的长期业绩也越差。研究从会计信息角度系统考察了风险投资的可能负面作用。即为了顺利上市和退出,风投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艳  
将盈余管理方式分为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以深沪两市19个行业的企业2009~2013年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强势企业较弱势企业进行了相对较高的真实盈余管理与较低的应计盈余管理。有政治关系的强势企业比无政治关系的强势企业进行了较高的应计盈余管理。从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向来看,强势企业利用隐蔽的盈余管理方式将业绩做大使得其强者表现更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光国  莫冬燕  
资产减值政策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2006年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已执行两年,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方式是否发生变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根据沪深市场上市公司2005—2008年的财务报告中关于资产减值的信息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新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方面的变化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的资产减值政策的确在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方面遏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上市公司却更多转向通过流动资产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来进行盈余管理。因此,新的资产减值政策是否真正地遏制了盈余管理行为值得我们思考和进一步研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友棠  熊毅  
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改变了上市公司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相对成本。以20072015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内部控制披露要求的变化,将样本区间分为未要求披露、自愿披露和强制披露三个阶段,并进一步区分产权性质,检验了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后,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水平下降,真实盈余管理水平上升;但民营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上升幅度大于国有企业。进一步研究从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动机的角度解释了这一结果。研究表明,有必要设计新的内外部治理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