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38)
- 2023(15583)
- 2022(13482)
- 2021(12646)
- 2020(10416)
- 2019(24085)
- 2018(23944)
- 2017(46483)
- 2016(25257)
- 2015(28486)
- 2014(28642)
- 2013(28351)
- 2012(26244)
- 2011(23770)
- 2010(23892)
- 2009(22229)
- 2008(22055)
- 2007(19731)
- 2006(17827)
- 2005(16331)
- 学科
- 济(103691)
- 经济(103546)
- 管理(79422)
- 业(76053)
- 企(64816)
- 企业(64816)
- 方法(42276)
- 数学(35869)
- 数学方法(35496)
- 财(30920)
- 中国(29965)
- 制(27883)
- 农(27291)
- 地方(25178)
- 业经(25121)
- 银(23370)
- 银行(23326)
- 行(22061)
- 务(20613)
- 财务(20537)
- 学(20503)
- 财务管理(20496)
- 企业财务(19582)
- 融(19503)
- 金融(19500)
- 农业(18292)
- 贸(17583)
- 贸易(17565)
- 体(17358)
- 易(16981)
- 机构
- 大学(360279)
- 学院(358450)
- 济(144095)
- 管理(142101)
- 经济(140826)
- 研究(121734)
- 理学(121295)
- 理学院(119944)
- 管理学(118119)
- 管理学院(117456)
- 中国(96388)
- 京(78291)
- 科学(72697)
- 财(71871)
- 所(61221)
- 农(56041)
- 财经(55750)
- 中心(55282)
- 研究所(54849)
- 江(54572)
- 经(50481)
- 北京(50293)
- 业大(50251)
- 范(47264)
- 师范(46830)
- 州(44606)
- 院(44056)
- 农业(43419)
- 经济学(42696)
- 财经大学(41415)
- 基金
- 项目(235245)
- 科学(185214)
- 研究(175155)
- 基金(170049)
- 家(146511)
- 国家(145227)
- 科学基金(125443)
- 社会(109960)
- 社会科(104204)
- 社会科学(104180)
- 省(91742)
- 基金项目(90289)
- 自然(80675)
- 教育(80237)
- 自然科(78755)
- 自然科学(78739)
- 自然科学基金(77315)
- 划(76872)
- 编号(72164)
- 资助(70336)
- 成果(59701)
- 发(52514)
- 重点(52205)
- 部(52185)
- 课题(49820)
- 创(48892)
- 制(45631)
- 创新(45577)
- 教育部(45157)
- 项目编号(44796)
- 期刊
- 济(167210)
- 经济(167210)
- 研究(114148)
- 中国(75290)
- 财(56469)
- 管理(55171)
- 学报(53081)
- 农(52203)
- 科学(49786)
- 融(43871)
- 金融(43871)
- 教育(42073)
- 大学(40871)
- 学学(38245)
- 农业(34895)
- 技术(30776)
- 财经(27880)
- 业经(27666)
- 经济研究(25641)
- 经(23592)
- 问题(21332)
- 理论(18840)
- 图书(18512)
- 业(17720)
- 实践(17172)
- 践(17172)
- 技术经济(16925)
- 现代(16810)
- 科技(16778)
- 商业(15622)
共检索到554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建中
私募增发股份是我国证券市场最近规范的再融资方式,已成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主流渠道之一。发行定价是私募增发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也是亟待规范与校正的新课题。从典型案例看,由于各公司在定价基准日择取上的“百花齐放”,直接影响了私募增发的操作规范,导致作为私募定价约束的“九折规则”失灵,董事会的融资权(定价决定权及发行对象选择权)过大,为各式各样的寻租者及其利益输送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并诱发操纵股价隐患。因此,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防范寻租行为,需强化私募增发的监管与定价约束。
关键词:
私募增发 定价 基准日 融资权 寻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发礼 李朝晖 林乐芬
定向增发是我国证券市场主要的股权再融资形式。研究其发行定价机制对于强化投资者保护、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非公开发行股票有定价发行和竞价发行两种方式,以此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现:大股东有利用其折价差异选择定价方式的套利动机;在承诺认购的情况下,存在选择认购类型、与潜在发行对象串谋等两层套利空间。以认购净效应理论为基础,基于2021年之前的数据和利益分析法的研究证实,大股东第二层套利行为显著存在:在认购净效应值为正时,目标是选择定价发行方式,且动机强度与其正相关。本文对监管机构“定价机制选择存在较大套利空间”的判断和注册制改革及“疏堵结合”等降低套利行为的系列政策措施提供了部分支持性证据。基于此,应实施全面注册制强调的日常信息披露监管匹配了“八折规则”需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未来投资者保护工作的重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华妹 梅雨
本文以2006~2012年中国股票市场变更非公开发行定价基准日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单一样本T检验法,研究了定价基准日变更公告所带来的市场反应。结果发现,非公开发行公司通过择机更改定价基准日来降低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基准价格实现了利益侵占,市场对非公开发行公司这一更改行为做出了显著为负的反应。
关键词:
非公开发行 定价基准日 市场反应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徐寿福
非公开发行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外关于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折价、发行动因、短期市场反应和长期绩效等都有较多的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假说;国内学者对我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定向增发的公告效应、定向增发折价和定向增发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变化情况等方面。现有的有关研究更多侧重于实证研究,且对国家及地区差异研究不够;国内学者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偏好、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不够系统和完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丽梅 赵宝华
通过对比2006~2008年非公开发行和公开发行上市公司的特征,发现盈利能力是影响上市公司选择再融资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满足公开发行条件的盈利较差的上市公司会选择非公开发行,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受政策规定的影响最大,存在"融资饥渴症"和股权融资偏好。资产信息的不对称和资金需求的紧迫性,也是影响企业选择增发方式的重要因素。另外,股东控制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选择,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倾向于非公开发行,尤其是向机构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公司倾向于向大股东增发,以加强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黄建中
非公开发行股份是我国证券市场新近规范的再融资方式,已成为上市公司募集资本的主要渠道之一。发行定价是非公开增发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也是亟待规范的实践新课题。从典型案例看,由于各公司在定价基准日择取上的“百花齐放”,直接影响了非公开发行的操作规范,导致作为私募定价约束的“九折规则”失灵,董事会的融资权(定价决定权及发行对象选择权)过大,为各式各样的寻租者及其利益输送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并诱发操纵股价等隐患。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防范寻租行为,需强化私募增发的监管与定价约束。如纠正实践中定价基准日的流行做法,应明确发行前董事会召开日为私募定价基准日,引入市价折扣约束与股价影响的市场化淘汰约束,确立董事会...
关键词:
非公开发行 定价基准日 股票发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丽梅
本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短期股价效应,结果显示,非公开发行的短期股价效应显著为正,说明投资者认为成熟的控股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参与的非公开发行可能显示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较好。此外,控股股东和关联股东参与认购时短期股价效应低于控股股东未参与认购的情况,说明投资者对于我国特殊股权结构导致控股股东和关联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风险给予了高度重视,而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非控股股东和关联股东参与认购则可能传达了上市公司高质量的信息。
关键词:
非公开发行 公开发行 短期股价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华妹 朱冠良
本文以2006年6月至2012年3月成功进行非公开发行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中国股票非公开发行购买类型和发行后长期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资产注入型非公开发行公司发行后的长期市场绩效比现金购买型非公开发行的低;非公开发行股票中存在明显的大股东侵占利益的行为。
关键词:
非公开发行股票 购买类型 累计超额收益率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华 乐音
为具体规范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行为,中国证监会制定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证监发行字[2007]302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自2007年9月起执行。作为《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配套文件,《实施细则》使非公开发行股票制度明朗化,有利于推进以非公开发行为主要方式的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提高上市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彭忠波
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证券的对价支付是非公开发行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非公开发行融资的实际效果。因此,在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制度的完善中,应进一步对非公开发行证券的对价支付形式、非货币资产的评估作价、对价支付时间、瑕疵出资的责任等方面予以明确,并对其中可能涉及的关联交易予以规范。
关键词:
非公开发行 对价支付 信义义务 瑕疵支付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尹筑嘉 文凤华 杨晓光
本文首先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资产注入行为的股东利益均衡问题进行了数理分析,数学推导得出,上市公司股东利益均衡的条件是非公开发行的增发价等于上市公司每股内在价值。本文继而选取中国股市49家通过非公开发行完成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考察。实证检验发现,中国上市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进行资产注入的新股定价普遍偏低,显著低于股票内在价值;同时,注入的资产大多为非优质资产。进一步研究发现,新股定价和注入资产的质量均与上市公司资产规模有一定联系:定价偏高的公司普遍资产规模较小,定价偏低的公司则资产规模较大;注入优质资产的公司规模一般较大,注入劣质资产的公司规模明显较小;而成本较高的资产注入行为,都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朝斌 孙庆 黄凌
实证研究表明,显著影响新股发行抑价的因素包括承销商和发行人的择时因素、市盈率水平和发行规模;而发行政策的变化、不同的行业特征、新股上市首日大盘涨跌幅对于新股发行抑价的影响并不明显。承销商和发行人的发行择时能力主要体现在相对适中的时间间隔范围内(10个交易日和15个交易日),同时,短期内大盘走势(5个交易日)与新股发行抑价并没有显著关系。
关键词:
新股发行 抑价 中国证券市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罗贞 和苏超
本文利用2012-2015年非金融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数据,研究了公司财务指标、公司治理特征以及信用评级对公开发行债券和非公开定向发行债券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财务风险越小、内部资金越充足,越倾向于选择公开发行债券。但是作为公司质量衡量的标准——信用评级,对融资工具选择没有显著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信用评级在债券市场的作用,本文研究了信用评级对债券投资者成本定价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信用评级对融资成本有显著影响,但定向发行债券的投资者在对债券定价时更依赖于自身对发行人信息的判断,较少受到市场公开信息,如信用评级的影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路 王珊珊
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20年的改革与发展,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政策也经历了多次改进和创新。美国作为证券私募发行法律制度的发源地,逐步形成了包括国会立法、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万勇
非公开发行的认购人具有更强的自我保护能力,他们需要证券法保护的程度远比公开发行认购人要低。美国法对证券非公开发行认购人资格是从"保护需要"来界定的,并区分了"合格投资者"和"非合格投资者",对"合格投资者"没有人数的限制。日本、我国台湾地区也作出了类似的规定。我国大陆对证券非公开发行仅从人数上作了简单的规定,对于其资格则没有作出规定。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美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的有关规定后,建议从人数标准和资格标准来界定我国大陆证券非公开发行认购人资格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