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21)
- 2023(8035)
- 2022(6685)
- 2021(6368)
- 2020(5418)
- 2019(12936)
- 2018(12251)
- 2017(24836)
- 2016(12926)
- 2015(14922)
- 2014(14582)
- 2013(15037)
- 2012(13944)
- 2011(12712)
- 2010(12479)
- 2009(12006)
- 2008(12169)
- 2007(10724)
- 2006(9413)
- 2005(8694)
- 学科
- 济(69347)
- 经济(69274)
- 业(46999)
- 管理(46036)
- 企(40058)
- 企业(40058)
- 方法(37442)
- 数学(34519)
- 数学方法(34431)
- 财(22267)
- 中国(18570)
- 务(16417)
- 财务(16410)
- 财务管理(16385)
- 企业财务(15928)
- 贸(14949)
- 贸易(14939)
- 易(14601)
- 农(14510)
- 制(13514)
- 融(12134)
- 金融(12134)
- 业经(11763)
- 银(11162)
- 银行(11162)
- 行(10630)
- 体(9577)
- 农业(9497)
- 体制(8238)
- 划(8158)
- 机构
- 大学(201116)
- 学院(195948)
- 济(102391)
- 经济(101092)
- 管理(82299)
- 理学(71318)
- 理学院(70734)
- 管理学(70221)
- 管理学院(69837)
- 研究(64243)
- 中国(55631)
- 财(48649)
- 京(40733)
- 财经(39837)
- 经(36755)
- 经济学(34348)
- 经济学院(31150)
- 所(30420)
- 财经大学(30307)
- 科学(29858)
- 中心(28805)
- 研究所(26805)
- 北京(26552)
- 江(25453)
- 商学(25409)
- 商学院(25230)
- 农(22853)
- 经济管理(22508)
- 院(22507)
- 融(22465)
- 基金
- 项目(122901)
- 科学(100607)
- 基金(97907)
- 研究(90926)
- 家(82909)
- 国家(82333)
- 科学基金(73015)
- 社会(65171)
- 社会科(62234)
- 社会科学(62217)
- 基金项目(50797)
- 自然(45047)
- 自然科(44119)
- 自然科学(44109)
- 自然科学基金(43459)
- 资助(42090)
- 教育(41545)
- 省(40774)
- 划(35477)
- 编号(33258)
- 部(31570)
- 国家社会(29015)
- 教育部(28796)
- 人文(27469)
- 中国(26823)
- 成果(26696)
- 重点(26455)
- 创(25329)
- 大学(25089)
- 社科(24699)
共检索到295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石阳 刘瑞明 王满仓
停牌制度的设计初衷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但近年来在中国股市却频繁发生上市公司的"随意停牌"现象。这些上市公司的随意停牌不但为国内投资者所诟病,而且引发了国际投资者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负面回应。本文根据沪深交易所2016年5月出台的规范性文件,首次对上市公司的多种随意停牌行为进行了详细界定,并利用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的国内重大事项停牌数据,实证检验了随意停牌对于投资者利益的影响。研究发现:(1)相较于正常停牌,随意停牌平均造成了约4%的累计异常损失;(2)发生随意停牌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在停牌过程中出现内部人的私利行为;(3)随意停牌通过增加内部人的私利行为,引发了累计异常损失。这意味着上市公司的部分停牌行为并没有实现投资者保护的初衷,反而通过有助于公司内部人的私利行为损害了投资者利益。本研究为完善停牌制度和资本市场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随意停牌 投资者利益 私利行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海峰 李忠
一个国家的法律对投资者利益保护程度会因其法律起源不同而不同,进而影响到证券市场的发展质量。上市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主体,被市场赋予的市场价值是衡量公司增长潜力和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指标。本文对我国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与上市公司价值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法律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程度与公司价值的正向作用显著,也就是说,在中国资本市场和法律保护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法律保护程度的加强,上市公司的价值也在不断提高。
关键词:
法与金融学 投资者利益保护 公司价值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静梅 申宇
Fama(1991)认为资产的个体风险可以被投资组合分散,与超额收益无关;Merton(1987)认为不完全信息市场中,认知风险是超额收益率的主要来源。本文构造我国股票市场的认知风险指标,采用横截面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结果都发现认知风险对股票未来收益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认知风险每增加1%,股票预期收益增加0.04%,证实了Merton的推断。本文还发现,经Carhart四因子模型风险调整后,最高、最低认知风险的股票组合每年超额收益差异超过20%,且这种溢价现象长期存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更加明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认知风险定价因子在我国股市中具有定价功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庞小凤 郭智
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小投资者作为主要参与者未能获得与之贡献相匹配的投资回报,许多人甚至蒙受惨重损失。本文通过测度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投资回报状况,对比分析表现出年度趋势具有强波动性、行业差异特征明显、地区发展不均衡显著的特征,得出投资者投资回报状况整体较低和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状况较差的结论,从上市公司股利支付偏低和投资者价值投资理念缺失两方面分析了导致投资者亏损的直接原因,并提出了改善投资者投资回报状况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贵龙 张亚楠 徐悦 卢锐
在信息过载的互联网时代,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信息互动有助于降低投资者信息整合成本。本文基于投资者—上市公司线上互动平台的数据,研究投资者—上市公司互动能否提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发现,投资者加强与公司的信息互动有助于降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对于信息不对称较高、机构持股比例较低、散户投资者股票交易规模较大的公司,投资者—上市公司互动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的作用更强;进一步地,上市公司回复比率更高、回复质量更高、回复更加及时、投资者更加关注会计信息和融资事项时,公司权益资本成本降低的效应更强;上述结论在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工具变量二阶段回归、以沪深两地推出投资者互动平台的时间差异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检验之后依然稳健。本文研究表明,加强投资者与公司的信息互动有助于降低散户投资者的信息整合成本和信息不对称,进而降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这对于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亭亭 黎智滔 李仲飞
为创新能力定价是资本市场能否有效服务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通过借鉴Fama-French因子构建方法构造创新因子,以考察创新因子对股票收益的解释能力。研究发现:第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股票收益越高;第二,相对于传统行业而言,技术创新能力对股票收益的正向作用在高科技行业中更大且更为显著;第三,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影响企业在产品市场竞争中的市场势力,进一步作用于股票市场;第四,利用三因子模型和四因子模型检验发现,创新因子对股票收益的解释能力较强。中国企业应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亭亭 黎智滔 李仲飞
为创新能力定价是资本市场能否有效服务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通过借鉴Fama-French因子构建方法构造创新因子,以考察创新因子对股票收益的解释能力。研究发现:第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股票收益越高;第二,相对于传统行业而言,技术创新能力对股票收益的正向作用在高科技行业中更大且更为显著;第三,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影响企业在产品市场竞争中的市场势力,进一步作用于股票市场;第四,利用三因子模型和四因子模型检验发现,创新因子对股票收益的解释能力较强。中国企业应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侯宇 叶冬艳
2001年之后,我国机构投资者正经历着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针对之前屡屡发生的违规行为,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目前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根据Grossman与Stiglitz(1980)等研究提出的信息经济学理论,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更直接的体现为通过知情人交易向市场传递信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考察机构投资者交易对股价中公司特有信息含量的影响,从信息的角度对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资本市场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检验。在控制了内生性、噪音等因素影响之后,实证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交易确实增加了股价中的公司特有信息含量,提高了市场的效率。本文加深了对我国资本市场中机构...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知情人交易 市场效率 同步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唐松莲 袁春生
机构投资者的快速崛起正改变我国公司的治理结构。本文选取2004-2007年有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公司为样本,考察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全部样本的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业绩正相关,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有效监督者角色。分组样本研究结果表明:持股较高时机构投资者能改善公司业绩,符合有效监督假说;持股较低时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符合利益冲突假说和战略结盟假说。研究结果意味着,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取决于其持股情况:持股高时机构投资者扮演有效监督者角色,持股低时充当利益攫取者角色。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公司业绩 监督 攫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克平 邸丛枝 黎来芳
使用2000~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数据,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地检验了投资者权益保护水平对股权融资规模、股权融资结构、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权益保护水平越高,则股权融资规模越大,股权融资占总融资的比例越高,与此同时,股权融资成本越低。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上市公司投资者权益的保护水平,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不足的难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新常态经济背景下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与良性运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世刚
笔者以2007年~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女性高管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女性高管能显著降低上市公司过度自信的概率,降低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的敏感性,降低内部融资偏好;在控制女性高管影响后,管理者过度自信增强了内部融资偏好。本研究为提高管理层的异质性、发挥女性的治理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孙雪娇
本文从稳健性角度,对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变迁的经济后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准则变迁的第一年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实施降低了会计稳健性,这是由于绝大多数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递延所得税负债所致,也是某些企业利润由负转正的最主要影响因素。还进一步研究税率变化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发现税收负担加重,会计稳健性增强;税收负担降低,会计稳健性减弱。由于确认递延所得资产会增加企业的净利润而不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因此其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与企业税收负担负相关。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董珊珊 杜威 张天西
增发新股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考虑到股权再融资的重要性,有必要对中国上市公司选择股权再融资的动机进行分析。本文以1998-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增发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检验影响上市公司选择股权再融资方式的因素。通过Logistic模型我们发现,与成熟市场的研究结论类似,在中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公开增发与定向增发)主要是为了利用市场高估状态的"机会之窗"行为,市场择时理论在不同样本间均得到一致支持;投资与成长理论得到部分支持;由于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不同的发行机制,上市公司大股东更倾向于利用定向增发方式侵蚀中小股东的利益,代理理论在定向增发样本中得到支持,而在公开增发中没有获得统...
关键词:
增发 公开增发 定向增发 动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明辉 杨鑫
高质量审计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约束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而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对信息不对称的敏感性是不同的,这两类资财提供者对外部审计的依赖程度也不同,因此,审计质量可能会对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产生影响。本文利用我国2008-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及其审计师数据,分别以行业专长和事务所规模作为审计师质量的替代变量,并用控制函数方法解决审计师的自选择问题,考察了审计师质量对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公司,更倾向于进行权益融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严重的小规模公司中,审计师质量对权益融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全怡 俞俊利
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犯罪数据出发,在描述犯罪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成因及后果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受贿、挪用公款/资金和贪污是高管犯罪最频繁的三大类型;高管犯罪主要受宏观和公司层面因素影响,且公司和个人层面犯罪、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犯罪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高管犯罪查处会引起市场反应,市场也会隐性捕捉到司法机构的处罚力度。
关键词:
高管犯罪 腐败 公司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