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98)
2023(9536)
2022(8041)
2021(7509)
2020(6657)
2019(15448)
2018(15054)
2017(29971)
2016(16358)
2015(18861)
2014(19060)
2013(19043)
2012(17968)
2011(16097)
2010(16615)
2009(16419)
2008(16035)
2007(14959)
2006(12976)
2005(11930)
作者
(47818)
(39987)
(39876)
(38156)
(25496)
(19357)
(18644)
(15506)
(15187)
(14370)
(13547)
(13443)
(12663)
(12627)
(12581)
(12439)
(12358)
(11776)
(11726)
(11513)
(9897)
(9876)
(9754)
(9069)
(9054)
(9042)
(8973)
(8929)
(8106)
(8074)
学科
(67342)
经济(67257)
(55594)
管理(50379)
(46405)
企业(46405)
方法(34698)
数学(30845)
数学方法(30543)
(28256)
金融(28254)
(27041)
银行(27015)
(25961)
(25691)
中国(24760)
(19437)
财务(19405)
财务管理(19364)
(19357)
企业财务(18558)
(17566)
业经(14337)
地方(13685)
(13058)
贸易(13046)
(12724)
(12692)
(11948)
农业(11729)
机构
大学(239227)
学院(237830)
(98964)
经济(96715)
管理(91054)
理学(77216)
理学院(76436)
研究(75300)
管理学(75114)
管理学院(74682)
中国(69453)
(51829)
(49653)
科学(44481)
财经(40711)
(39748)
(38702)
中心(38505)
(36807)
(36361)
研究所(34646)
业大(33650)
北京(31584)
农业(31491)
经济学(31274)
财经大学(30425)
(29823)
经济学院(28512)
(28117)
师范(27800)
基金
项目(147162)
科学(114548)
基金(107004)
研究(106913)
(91636)
国家(90840)
科学基金(77975)
社会(67326)
社会科(63806)
社会科学(63785)
(57130)
基金项目(56579)
自然(50474)
教育(49576)
自然科(49319)
自然科学(49303)
自然科学基金(48453)
(47758)
资助(45900)
编号(44005)
成果(36988)
(33512)
重点(33007)
(30442)
(30228)
课题(29588)
教育部(29053)
科研(28942)
(28711)
创新(28351)
期刊
(106805)
经济(106805)
研究(72309)
中国(46360)
(44069)
(43879)
金融(43879)
学报(36683)
(35812)
科学(32104)
管理(31937)
大学(27835)
学学(26431)
农业(22669)
财经(21184)
教育(20492)
技术(19357)
(17884)
经济研究(16746)
业经(15958)
问题(13974)
理论(13451)
财会(13309)
(12477)
(12213)
技术经济(12208)
实践(12185)
(12185)
统计(11878)
(11574)
共检索到366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维  
本文通过引入行为公司金融学的分析框架,对上市公司经理层的道德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作者引入行为偏差设计了上市公司经理层道德风险度量模型,利用我国上市公司在2003—2007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了各年的上市公司经理层平均道德风险值。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经理层的道德风险水平呈上升趋势。最后,作者根据分析结果对上市公司经理层的道德风险管理提出了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谢卫军  
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委托人和代理人道德风险行为的各种表现,重点从公司治理结构缺陷角度透析了上市公司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公司治理结构法理上的先天不足、股东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董事会缺乏独立性、监事会严重弱化,无法有效发挥功能等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缺陷。指出加强公司治理、加大处罚力度是降低道德风险的基本途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光华  
道德风险是形成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本文论述了金融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危害性 ,系统比较了发达国家抵御金融道德风险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抵御金融风险的对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元芳  王若平  
道德风险问题是我国金融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金融案件的发生无不与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有关。而目前金融系统实行的多层级委托代理经营管理模式存在制度缺陷和道德风险隐患。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玉革  
金融危机中,对于是否救助陷于困境中的大型金融机构,政府面临着两难选择:救助将强化金融机构"大而不倒"意识,引发道德风险;不救助将深化金融危机。两难中的较优选择应为救助与监管并举。救助是一时的应急之举,监管则是长久的措施。在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中,应注重对大型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防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秀丽  
一、道德风险在我国金融领域的表现我国的银行业长期以来的制度缺陷和较低水平的金融监管,存在着大量的、人为的违章违纪经营现象,道德风险较为严重,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不负责任的违章违纪和账外经营贷款。我国银行业在计划经济时期“软财政预算约束”和“软信贷约束”,信贷管理不完善,已有的一些制度、办法不足以达到防范风险的要求,部分信贷管理人员违章作业的情况时常发生,致使银行贷款潜在着较大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岫立  
近期金融领域有点儿乱,出现了P2P平台"串雷"、民营金控违法、金融机构资管及支付业务违规、某些地方政府债务缠身等现象;非金融领域更是出现了鸿茅药酒乱夸、疫苗造假、司法不公、官员腐败等问题。于是,我想起国际金融危机后的2011年,我与导师林继肯教授交流危机爆发的原因时,林老说:"金融危机爆发的本质是资本逐利的本性,是道德风险。"我一直思考林老这句话,并开始分析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重道  朱贻庭  
目前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反思大多集中在经济学的领域,把危机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过度的金融创新和缺乏监管,以及宏观经济失衡和信用过度膨胀所产生的美国房地产泡沫。经济学的这些反思虽然有助于我们了解金融危机的实际状况和具体过程,但其分析往往限于表层的原因,由此提出的对策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十分有效,却也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的。要从根本上防止金融危机,必须对金融危机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探究。这里发表的五篇笔谈,从经济伦理的立场出发,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如贫富悬殊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新自由主义、道德风险、美国的消费文化等,对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探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深化我们对于金融危机的认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孙毅  
在信息经济学理论中,防范和化解道德风险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设计一个激励和约束契约,“诱使”代理人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一个有利于委托人利益的最优行动。当前,解决蕴含在AMC中道德风险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完善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增强其在资产处置过程中的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力,促使其为了资产处置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而努力工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瑞纲  
责任保险的道德风险对责任保险的发展会起到较大的阻碍作用,但我国学术界对此并没有相关的研究。文章通过系统的分析,指出责任保险的道德风险由以下四种类型的风险所构成:保单持有人风险、索赔者风险、司法系统风险与承保人风险。其中保单持有人风险是传统的道德风险,索赔者风险主要表现为投机性诉讼,司法系统风险体现的是侵权法与责任保险之间的关系,承保人风险则是不谨慎的承保人在经营责任保险时会遭遇的风险。在文章的结尾,笔者针对分析的结论对我国发展责任保险中如何有效管理责任保险道德风险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戴大双  黄巫琳  石磊  
本文在分析BOT项目运营期内项目公司道德风险的表现及其危害的基础上,运用博弈论方法构建了政府和项目公司间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通过对模型均衡的分析,发现政府监督效率低于某一水平时,项目公司必然发生道德风险;而当高于该水平时,项目公司则以一定概率发生道德风险。最后提出可从增加处罚金额、提高监督效率、降低监督费用、建立民众监督机制等方面对运营期内项目公司的道德风险加以防范的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克明  
道德风险问题历来是银企关系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微观经济中,产生这种道德风险的根源在于政府与银行的借贷政策的预算软约束,以及缺乏竞争性的、集权的金融制度。事实上,在这一体制条件下,银行居于债权人位置却不能对企业的道德风险行为实行有效地控制,进而恶化企业的治理结构。不仅如此,银企关系中的道德风险还破坏了经济运行的微现基础,导致银行危机和经济动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舜  刘东辉  
本文提出,信贷管理不仅要重视贷前的审批工作,贷后的清贷工作,还要重视贷中的监督工作,并要经常利用利率的筛选机制和利率的激励机制,以甄别借款人风险程度,从而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发生的概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