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51)
2023(6046)
2022(5201)
2021(4760)
2020(4085)
2019(9300)
2018(9171)
2017(18113)
2016(9856)
2015(11135)
2014(11141)
2013(10857)
2012(9803)
2011(8721)
2010(8946)
2009(8681)
2008(8954)
2007(8154)
2006(7265)
2005(6780)
作者
(26765)
(22521)
(22497)
(21482)
(14408)
(10615)
(10148)
(8497)
(8457)
(8139)
(7709)
(7520)
(7312)
(7267)
(7204)
(6778)
(6683)
(6663)
(6507)
(6488)
(5583)
(5450)
(5397)
(5154)
(5148)
(5057)
(4956)
(4945)
(4460)
(4284)
学科
管理(43653)
(40460)
(38356)
企业(38356)
(36459)
经济(36367)
(20967)
方法(16130)
(16099)
财务(16078)
财务管理(16050)
企业财务(15478)
(15363)
数学(13718)
数学方法(13599)
(10932)
体制(9772)
业经(9560)
中国(8753)
(8156)
银行(8149)
(7894)
(7501)
(7460)
(7279)
金融(7277)
(6191)
环境(6187)
技术(6178)
(6054)
机构
大学(141641)
学院(140193)
(59416)
经济(58224)
管理(56805)
理学(48459)
理学院(48011)
管理学(47475)
管理学院(47195)
研究(42761)
中国(36233)
(35495)
(28842)
财经(26865)
(24278)
科学(22447)
(21679)
(20619)
财经大学(20110)
中心(19856)
经济学(18272)
北京(18057)
研究所(17733)
(17361)
商学(16988)
商学院(16847)
业大(16718)
(16651)
经济学院(16322)
(15874)
基金
项目(87745)
科学(70662)
基金(66409)
研究(65393)
(56469)
国家(55992)
科学基金(49658)
社会(43869)
社会科(41678)
社会科学(41668)
基金项目(35218)
(32791)
自然(31657)
自然科(30853)
自然科学(30846)
教育(30371)
自然科学基金(30347)
(27740)
资助(26882)
编号(25485)
(23149)
成果(21822)
(20901)
重点(19671)
教育部(18742)
(18593)
国家社会(18392)
人文(18312)
(18204)
课题(17540)
期刊
(68146)
经济(68146)
研究(43913)
(33599)
中国(29465)
管理(23824)
学报(18347)
科学(17707)
(17679)
金融(17679)
(15541)
大学(15084)
财经(14561)
学学(14392)
(12263)
教育(11886)
财会(10783)
技术(10554)
经济研究(10164)
会计(9907)
业经(9840)
农业(9527)
问题(8470)
通讯(7255)
会通(7241)
(7035)
国际(6848)
(6767)
理论(6695)
(6578)
共检索到219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尹飞  
业绩承诺补偿对平衡资产重组交易双方权益起到重要作用。在其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为了更好发挥业绩承诺补偿的制度效应,亟须系统纠正其运行失范。从理论角度来看,业绩承诺补偿基于资产重组关系而存在,其虽然也是一种对赌机制,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在交易目的与制度设计上相较于对赌协议有重大差异,在性质认定上应归属非典型担保。在司法实践层面,适用于股权投资对赌协议的《九民纪要》,没有充分考量重大资产重组业绩承诺补偿的特殊性。在制度运行实践层面,业绩承诺补偿制度与经营管理权的矛盾难以调和,一定程度上成为上市公司“脱实向虚”的加速器。面对上述制度困境,建议从基础规则体系的完善、裁判规则的补正以及制度异化的监管矫治等方面进行完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瑶  杨小娟  
本文系统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在重大资产重组中业绩补偿承诺的实践,分析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业绩补偿承诺的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挖掘重大资产重组业绩补偿行为背后的动因。研究表明:标的资产在重组前的盈利能力与公司的业绩承诺呈反向关系;关联重组的承诺率高于非关联重组;业绩承诺行为的存在可以提高标的资产的评估增值率,也能激励管理层提高业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响玲  方俊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不断推进,未来中国企业的并购重组必将呈现迅速的发展趋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促进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企业扩张的有效途径。境外成熟市场上,公司并购重组风起云涌,而我国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借壳上市、整体上市、上市公司并购、重大资产重组等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案例也日渐增多,并购重组的方式也越来越灵活。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志强  曹鑫雨  
文章以2012-2016年间主板上市国有控股公司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式进行的重大重组并购事件作为初始样本,研究了业绩补偿承诺对混改协同效应的影响,并分离出收购方和出让方的双向激励效应。另外,也分析了非相关并购、交易双方相对规模、目标公司转股比例的大小对双方并购收益及混改协同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业绩补偿承诺有助于促进混改的协同效应,特别是在非相关并购重组中,其对并购溢价的提升更强。进一步研究表明,双方的相对规模越小、目标公司转让比例越小,业绩补偿承诺越有助于促进混改的协同效应及收购方国有股东的收益。合理有效地运用业绩补偿承诺,不仅可以节省组织的交易成本,还能降低组织的所有权成本,使得混改双方在交易中达到"共赢"的状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志强  曹鑫雨  
文章以2012-2016年间主板上市国有控股公司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式进行的重大重组并购事件作为初始样本,研究了业绩补偿承诺对混改协同效应的影响,并分离出收购方和出让方的双向激励效应。另外,也分析了非相关并购、交易双方相对规模、目标公司转股比例的大小对双方并购收益及混改协同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业绩补偿承诺有助于促进混改的协同效应,特别是在非相关并购重组中,其对并购溢价的提升更强。进一步研究表明,双方的相对规模越小、目标公司转让比例越小,业绩补偿承诺越有助于促进混改的协同效应及收购方国有股东的收益。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慧婷  刘莹  
本文以承诺期于2016年结束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比标的资产业绩实现与否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结果表明:标的资产业绩失诺对上市公司承诺期内净利润的影响存在"水分",但承诺期后上市公司净利润通常会降低;而标的资产实现业绩承诺则对上市公司净利润有贡献作用。研究结论为业绩承诺机制的实施效果提供证据,并为监管机构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廖理  朱正芹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件频频发生。本文考察了2001年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71家上市公司,分析其重组前后的业绩变化。重大资产重组后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现金流管理、财务稳健性和经营能力指标的提高不显著。公司重组后第2年的业绩改善要高于重组后的2年平均业绩改善,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重组是实质性重组而非报表性重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冀  
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上市公司持续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存量资产盘活并激发内生增长动力。同时,并购重组的高溢价、高商誉和高业绩承诺现象引起市场广泛关注,本文对并购重组中评估增值、商誉、业绩承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梳理监管关注的突出问题以及典型案例,提出强化业绩补偿条款的约束作用、落实中介机构责任、关注业绩承诺及会计处理合规性等监管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冀  
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上市公司持续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存量资产盘活并激发内生增长动力。同时,并购重组的高溢价、高商誉和高业绩承诺现象引起市场广泛关注,本文对并购重组中评估增值、商誉、业绩承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梳理监管关注的突出问题以及典型案例,提出强化业绩补偿条款的约束作用、落实中介机构责任、关注业绩承诺及会计处理合规性等监管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卢静  
本文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过程中做出的承诺及履行状况进行研究,剖析了上市公司再融资承诺违约的原因,探寻资本市场监管制度存在的漏洞,建议通过完善监管体制以及加强上市公司自律敦促再融资承诺落到实处,以夯实资本市场的信用基础,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柴芳芳  
证监会制定业绩补偿承诺制度的初衷是抑制收益法导致的资产泡沫,同时保护中小股东权益,但未对业绩承诺的补偿方式作出健全的限定。由此,在业绩承诺未达成时反而成为大股东转嫁补偿责任和价值掠夺的诱因,导致业绩补偿承诺的作用适得其反。因此,本文选取天龙集团作为案例,分析其在业绩补偿承诺下,利用超能力派现发布"利好信息"和高送转减持套现的动因及市场反应并提出相关建议,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竞达  范庆泉  
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业绩承诺行为及其政策影响进行相关研究。从并购项目实现期内业绩达成率的角度,本文发现"神预测"区间内相邻实现期内的业绩达成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前期业绩实现期的业绩达成率要显著高于后期,由此本文认为我国并购重组中存在高业绩承诺现象。进一步,从业绩实现能力的角度,本文划分出具有高业绩承诺行为的并购项目并将其对估值溢价率和交易溢价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高业绩承诺使其获得了"高估值",同时在资产交易时产生了"高溢价"。高业绩承诺的并购重组项目由于业绩无法实现,则变成了上市公司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饶茜  侯席培  
并购重组业绩承诺违约事件频现,本文以2008年5月18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并做出业绩承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三个层次分析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到期后上市公司业绩的变化,并购标的业绩承诺达标与否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以及不同补偿方式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结果表明:业绩承诺到期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会下滑;并购标的业绩达标的上市公司,比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更好;获得股份补偿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明显好于获得现金补偿的上市公司。期望本研究为并购重组业绩承诺政策的实施提供更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饶茜  侯席培  
并购重组业绩承诺违约事件频现,本文以2008年5月18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并做出业绩承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三个层次分析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到期后上市公司业绩的变化,并购标的业绩承诺达标与否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以及不同补偿方式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结果表明:业绩承诺到期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会下滑;并购标的业绩达标的上市公司,比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更好;获得股份补偿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明显好于获得现金补偿的上市公司。期望本研究为并购重组业绩承诺政策的实施提供更为全面的证据,也为监管机构建立更为有效的补偿机制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辛清泉   王靖芸  
植根于中国证券市场借壳上市的监管背景,本文对借壳公司上市后的会计业绩及其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认为,与借壳交易相伴随的置入资产估值与业绩承诺制度容易导致借壳上市公司在业绩承诺期内有强烈的激励进行会计业绩冲刺,这种短期的业绩冲刺尽管能提升公司会计业绩,但却会阻碍公司的长期发展。本文提供的证据表明,当借壳上市公司处于业绩承诺期之内时,其会计业绩表现格外优秀且远超IPO上市公司。但是,在业绩承诺期结束后,借壳上市公司的会计业绩出现了大幅度下跌并显著低于IPO上市公司。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业绩滑坡现象同借壳交易时置入资产估值、借壳方承诺的业绩水平以及壳公司新股发行定价中的泡沫密切相关。研究还发现,借壳上市公司在业绩承诺期内相比于IPO上市公司进行了更大程度的收益增加的盈余管理。最后,借壳公司相比于IPO公司在上市后更可能陷入生存危机。本文为理解监管制度如何塑造公司激励与会计业绩后果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