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76)
2023(9568)
2022(7973)
2021(7181)
2020(5842)
2019(13327)
2018(12808)
2017(25720)
2016(13594)
2015(15154)
2014(15158)
2013(15254)
2012(14536)
2011(13046)
2010(13626)
2009(13078)
2008(12409)
2007(11267)
2006(10482)
2005(10021)
作者
(38395)
(31828)
(31721)
(29863)
(20655)
(15304)
(14475)
(12307)
(12086)
(11487)
(10895)
(10753)
(10433)
(10254)
(10212)
(9963)
(9412)
(9308)
(9220)
(8913)
(8113)
(7763)
(7729)
(7414)
(7234)
(7192)
(7189)
(7134)
(6486)
(6222)
学科
(67923)
经济(67854)
(47602)
管理(41079)
(39522)
企业(39522)
(27163)
金融(27163)
中国(25678)
(24614)
银行(24598)
方法(24591)
(23875)
(22872)
地方(22607)
数学(21841)
数学方法(21740)
(17216)
财务(17192)
财务管理(17169)
(17047)
(16872)
企业财务(16644)
业经(15883)
农业(12741)
地方经济(12452)
(11590)
中国金融(11161)
(10949)
贸易(10932)
机构
学院(194863)
大学(191836)
(88860)
经济(87156)
管理(72241)
研究(68604)
中国(60685)
理学(60439)
理学院(59807)
管理学(59116)
管理学院(58746)
(46031)
(40896)
科学(36800)
财经(35303)
(34839)
中心(32749)
(31949)
研究所(30552)
(30101)
(28584)
经济学(28299)
北京(26984)
财经大学(26338)
经济学院(25603)
(25530)
(24484)
(24210)
(24043)
金融(24024)
基金
项目(115903)
科学(91597)
研究(88218)
基金(83410)
(70731)
国家(70064)
科学基金(60623)
社会(57692)
社会科(55009)
社会科学(55000)
(45694)
基金项目(43476)
教育(39561)
(37520)
自然(36443)
自然科(35619)
自然科学(35615)
编号(35535)
资助(35405)
自然科学基金(35001)
(30947)
成果(29966)
重点(26252)
(26006)
发展(25841)
(25403)
课题(25186)
(24655)
(23978)
国家社会(23694)
期刊
(104519)
经济(104519)
研究(66555)
中国(42712)
(39950)
金融(39950)
(38500)
管理(29372)
(27551)
学报(24392)
科学(23377)
大学(19387)
教育(19032)
财经(18546)
学学(18364)
农业(17979)
经济研究(17517)
业经(17062)
(15772)
技术(15744)
问题(13415)
(10731)
国际(10717)
财会(10476)
世界(10165)
会计(9990)
理论(9762)
技术经济(9665)
商业(9558)
(9421)
共检索到322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东升  刘立涛  伦崇宁  
配股与增发新股历来是国内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普遍的选择,但近年来上市公司越来越青睐增发新股的方式。因此,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系统地比较二者的发行条件、发行费用、定价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旨在为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方式的选择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杨小舟  黄庆  
上市公司权益再融资的方式主要有配股、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等。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上市公司通过权益方式再融资的规模较以前年度大幅上升,权益再融资已成为上市公司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和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章卫东  周伟武  
本文以2005年5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证券市场发生的218个定向增发新股或可转换债券事件为样本,运用标准的事件研究法实证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与可转换债券的短期市场绩效的差异性。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定向增发新股的短期市场绩效显著好于可转换债券。这说明,监管当局在制定相关融资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意愿,为上市公司进行定向增发新股创造一个好的政策环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管征  卞志村  范从来  
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增发和配股。如何对这两种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在Myers和Majluf(1984)模型框架下,采用Wu和Wang(2002)模型对上市公司正确选择配股或增发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中国市场的修正模型,并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中国,增发方式是上市公司管理者的首选方式,但从外部流通股股东和提高市场效率来说,应该提倡采用配股方式;实证检验结果支持理论分析的结论。因此,在中国避免提倡采用增发方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章卫东  
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引入了机构投资者,可以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并且,相对于配股、公开增发新股而言,定向增发新股融资的手续更简单,"门槛"更低,因此,定向增发新股融资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最佳选择。运用中国证券市场的数据,对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要好于配股、公开增发新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路  
一、引言中国资本市场创建于1990年代初期,伴随着过去20年的不断改革、发展与创新,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制度性变革。新股发行制度依次历程3个主要阶段,即从1990年末至1999年7月的"审批制",从1999年7月到2004年2月的"核准制",以及2004年2月至今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巧莉  张心灵  杨艳艳  
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定向增发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种主流融资方式。我国宽松的政策条件及上市公司自身的利益驱动使上市公司对定向增发方式比较青睐。针对此现象,分析定向增发偏好的外在、内在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规范制度变迁中定向增发融资。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郝文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及其现状,结合2006年至2007年有关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市场的实际情况,发现定向增发是房地产上市公司最主要的再融资手段。在介绍定向增发融资方式的概念、种类、特点,分析房地产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动因的基础上,指出定向增发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隐患,并提出了完善定向增发融资市场的相关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徐军辉  王华  
上市公司配股融资后的业绩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上市公司配股特点,结合配股政策的变迁,将配股企业划分为三个区间:1998年配股,1999年至2000年配股和2001年至2002年,研究不同政策区间的业绩变化特点,同时考虑了企业的规模和行业特征,结果发现,企业配股后业绩的变化有显著的政策区间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何晓彬  赵婷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配股前后经营绩效差异性研究,间接检验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阐述强烈股权偏好下上市公司的圈钱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饶静  万良勇  
对于配股动机的研究主要缘于我国较为特殊的融资现象——股权融资偏好或过度融资。本文研究了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配股融资的关系。研究发现,西方经典的资本结构权衡理论以及代理理论均不能很好地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配股动机。由于我国特殊转轨经济环境决定了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具有典型的机会主义特征,这种机会主义的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构成上市公司偏爱配股融资的重要动机之一。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阎达五  耿建新  刘文鹏  
配股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研究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对上市公司配股资格与配股融资行为的选择 ,配股价格的制定 ,以及转配股、放弃配股与股权结构变动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解决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行为背后隐含的深层次问题的方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吕鹏  颜坚玲  
文章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和经典融资理论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后的债务融资行为进行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配股后总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说明在股权融资后有大规模的债务融资现象。在控制了行业、第一大股东性质后,这种现象仍然显著存在。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配股后流动负债上升幅度明显高于长期负债比率上升幅度。从配股后的第二年开始,公司的总资产负债率就明显大于配股前三年的平均总资产负债率,这说明企业配股后的债务融资不是为了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调整到目标负债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亚平  杨云红  毛小元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A股市场增发和配股两种再融资方式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以及相关的融资成本大小,研究上市公司股票增发过程中的“股票市场择时性”问题。本文主要做了以下两点工作:(1)验证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也存在“股权融资之谜”,且间接成本理论不能解释“股权融资之谜”;(2)利用“股票市场择时性”假说来解释“股权融资之谜”,并且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该解释。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宋献中  李诗田  魏立江  
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根据股权再融资理论和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选取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之间在沪、深两市A股实施配股的上市公司数据,用均值检验法、分组检验法、回归分析法分别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与上市公司配股融资的公告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对配股融资公告效应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