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25)
2023(5697)
2022(5157)
2021(4853)
2020(4474)
2019(10704)
2018(10592)
2017(21552)
2016(11852)
2015(13683)
2014(13851)
2013(13922)
2012(13035)
2011(11772)
2010(11892)
2009(11274)
2008(11700)
2007(10776)
2006(9135)
2005(8286)
作者
(34810)
(29569)
(29394)
(27965)
(18840)
(14223)
(13566)
(11416)
(10815)
(10401)
(9826)
(9763)
(9343)
(9259)
(9241)
(9216)
(9142)
(8691)
(8689)
(8547)
(7328)
(7243)
(7099)
(6653)
(6648)
(6636)
(6634)
(6553)
(5910)
(5890)
学科
(52453)
经济(52383)
(42584)
管理(40663)
(37446)
企业(37446)
方法(30402)
数学(27370)
数学方法(27208)
(20408)
(16045)
财务(16025)
财务管理(15995)
企业财务(15424)
(12848)
(11316)
中国(10053)
业经(9891)
(9379)
(9147)
贸易(9144)
(8879)
农业(8500)
地方(8197)
(7943)
(7718)
(7230)
银行(7210)
(6950)
金融(6948)
机构
大学(179762)
学院(177773)
(74636)
经济(73176)
管理(72839)
理学(63480)
理学院(62872)
管理学(61967)
管理学院(61643)
研究(54246)
中国(42748)
(37030)
(36700)
科学(32541)
(29966)
财经(29954)
(27964)
(27264)
业大(26283)
(25911)
中心(25907)
研究所(25132)
农业(23835)
北京(23007)
经济学(22692)
财经大学(22481)
经济学院(20742)
(20629)
商学(20494)
(20479)
基金
项目(113603)
科学(89795)
基金(84548)
研究(80652)
(72958)
国家(72370)
科学基金(62719)
社会(51377)
社会科(48734)
社会科学(48715)
基金项目(45855)
(43340)
自然(42307)
自然科(41369)
自然科学(41355)
自然科学基金(40696)
教育(38031)
(36745)
资助(35513)
编号(32967)
成果(26911)
(26708)
重点(25085)
(23260)
教育部(23140)
(22633)
科研(22576)
人文(22539)
大学(21860)
创新(21725)
期刊
(77373)
经济(77373)
研究(48134)
(33063)
中国(28907)
学报(27140)
(25707)
管理(24856)
科学(24516)
大学(20266)
学学(19310)
(17676)
金融(17676)
农业(16796)
财经(15722)
技术(13972)
(13203)
教育(12841)
业经(12307)
经济研究(12283)
财会(10751)
问题(10715)
(9707)
技术经济(9493)
理论(9354)
会计(9150)
统计(8774)
商业(8590)
(8570)
(8533)
共检索到252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国富  
送、转股是我国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的重要形式,有其产生的制度背景,集中体现在股权分置与流通股高溢价发行,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在制定股利政策时有迎合市场的动机。随着股票市场投资日趋理性,送、转股的信号传递与提高股票交易流动性的作用将加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郦解放  李冰洁  
本文以2009~2012年我国A股送转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事件研究法对其除权日前后股价变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市场行情如何,在除权日前后的一段时间内,送转股都将使公司股价呈倒V型波动,即在除权日前股价显著上升,除权日及其后短期内股价显著下跌;牛市中公司股价在除权后显著上涨但其涨幅未及预期的好,熊市中股价在除权后显著下跌但其较预期正常的跌幅小;相比上年年底股价,事件期内公司股价均较高,即除权事件无负面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多娇  
从信号传递假说出发,实证检验上市公司送转股信号传递效应假说在我国的解释力。用事件研究法研究送转股预案公告期累计超额收益,结果显示在送转股预案公告期有送转股公司累计超额收益显著为正,且高于无送转股公司,但其长期累计超额收益下降且低于无送转股公司,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送转股行为不符合信号传递假说;用剩余收益模型(RIM)估计公司在送转股预案公告时的内在价值,结果显示上市公司的价值普遍被高估,在长期其股票价格会向真实的内在价值回归,因而股票价格会降低,长期没有累计超额收益,从公司价值角度解释了信号传递效应失灵的原因。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汤伟  李国民  
我国上市公司热衷"高送转"股利政策的现象,历年来备受各界的关注。本文基于会计和税法角度对"高送转"股利政策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便投资者和其他相关人员能够从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等层面对"高送转"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理性投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龚慧云  
本文运用股利迎合理论,在对股利溢价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即将其定义为送转股公司与纯派现公司的平均市值账面比(M/B)的差值,利用Logistic模型以及多元回归模型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是否存在理性迎合投资者热衷送转股的股利偏好的行为。研究结果发现:投资者股利需求不仅对公司送转股概率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其送转股比例的高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因此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确实存在理性迎合投资者热衷送转股的股利偏好的行为,而迎合的目的,则是追求公司短期股价最大化,以获取股利溢价。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车仲春  赵育新  关爽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偏好"高送转"政策,市场对于"高送转"政策也是极力追捧,投资者对"高送转"概念股进行盲目投资,这可谓中国股市的"股利之谜"。对此,理论界一直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文章试图从高送转的先决条件、动机、市场反应等几个方面进行趋势与特征的分析,以反映我国上市公司高送转政策的全貌,给理论界与实务界以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钱学宁  尹中立  
2015年度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公布后,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实施"高送转"分配方案(一般把10股送10股或转增10股及以上数量的称为"高送转")的上市公司大量增加,达335家,创历史新高(2014年度有303家上市公司推出了高送转分红方案),尤其是10股送转20股及以上的上市公司数量增长迅速,2013年只有2家公司实施了10股送转20股及以上的分红方案,2014年有9家公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慧玲  吕硕夫  
股利政策的重要性对于上市公司不言而喻,但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热衷于"高送转"的股利政策,这对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和证券市场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以"高送转"为研究对象,从股权结构的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方式。选取我国历年A股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进行分析,从股权角度阐述股权结构对"高送转"股利政策的可能影响。将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股权结构对"高送转"股利政策的具体影响情况和方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凤菊  
可转债是兼有股票期权和债券性质的复合型金融衍生品。为促使投资者尽快将可转债转换为股票,上市公司的常见做法是向下调整转股价格。因此,研究上市公司调整转股价格的行为及其影响十分必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现有可转债上市公司近五年调整转股价格的行为及其原因,并将其行为分为自然调整和主动向下修正两类;然后着重研究上市公司主动向下修正转股价格的行为对转股比例、股票价格、可转债价格三者的影响,最后得出相应结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婷  纪彰波  尹金辉  
高送转一直是中国股票市场中的热门概念。为探究高送转对股票价格的真实影响,本文借鉴随机干预实验思想,从反事实框架出发,筛选出高送转股票的对照组,分离出高送转效应。本文利用创业板2013-2015年的数据,通过事件研究法,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高送转公告之前,高送转股票短期内具有更高收益;在高送转公告之后,短期内高送转股票与对照组在收益率上并无显著差异;而在中长期,相较于对照组股票,高送转股票具有更高的收益率。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证实了高送转确实向市场传递了公司未来盈利的信号,高送转效应并非完全源于非理性炒作,具有其价值基础。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绍合  
本文以超高送转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基于公司超高送转方案预告时点,通过选取影响公司股价涨幅的内外部因素构建模型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内部因素中启动价低、股本规模小有利于股价上涨,经营业绩、送转数量等因素对公司涨幅的影响由市场环境决定;外部因素对超高送转上市公司的股价均有影响;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送转上市公司中存在不同数量的"龙头股"效应。上述结论为投资者与监管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亮龙  
本文以2009年和201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内部治理对上市公司送转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实施送转行为的可能性呈现倒U型的关系。股权制衡度和高管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实施送转行为。同时还发现,流通股比例与送转行为可能性负相关。独立董事比例对上市公司选择送转行为的动机无显著影响,董事长与总经理为同一人时上市公司实施送转行为的可能性更大。说明内部治理因素对上市公司的送转行为选择有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熊义明  陈欣  陈普  许红伟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大量进行股票送转的动机,学术界尚存争论。本文将不同送转理论纳入同一个计量模型,利用2006~2010年进行高送转公司的样本对不同送转理论进行了验证,为解决关于股票送转动机的争论提供了经验证据。实证结果支持了"最适价格假说"与"股本扩张假说",而拒绝"信号传递假说"、"价格幻觉假说"与"股利迎合假说"。此外,本文模型对高送转公司的预测准确度达90%,基于模型预测建立高送转公司的投资组合可以获取较稳定的超额收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娟  
文章在"动机-行为-结果"的范式框架下,选取2010—2018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从流动性、信号传递、股本扩张、利益输送、股利迎合五个方面研究了企业"送转股"的动机,并通过换手率、财务业绩、交易量、大股东减持行为、超额累计收益的市场效应进行反馈式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推出"送转股"股利方案主要出于流动性和股本扩张动机,但在牛市阶段和"高送转"中股利迎合动机也显著存在,信号传递动机和利益输送动机不成立。反馈式检验也验证了这一结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戚拥军  宋梦佳  钟海燕  
本文以2013年12月31日以前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样本,以2010-2014年为研究期间,分析和比较了高管减持对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送转比例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是中小板还是创业板,高管减持公司的送转比例均高于未减持公司,并且其减持规模越大,公司送转比例就越高。特别是创业板公司,不仅其送转比例显著高于中小板公司,而且高管减持对其送转比例的影响程度也明显高于与之类似的中小板公司。本文以期为证监会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公司财务行为和高管人员交易行为的监管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