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20)
- 2023(10774)
- 2022(9621)
- 2021(9120)
- 2020(7626)
- 2019(17790)
- 2018(17726)
- 2017(34867)
- 2016(19001)
- 2015(21085)
- 2014(21173)
- 2013(20999)
- 2012(19032)
- 2011(16999)
- 2010(16712)
- 2009(15172)
- 2008(14811)
- 2007(12820)
- 2006(11001)
- 2005(9572)
- 学科
- 济(71632)
- 经济(71544)
- 管理(58631)
- 业(58002)
- 企(50761)
- 企业(50761)
- 方法(36850)
- 数学(31901)
- 数学方法(31562)
- 财(22766)
- 农(17549)
- 务(17038)
- 财务(16979)
- 财务管理(16955)
- 中国(16924)
- 学(16572)
- 企业财务(16268)
- 业经(16089)
- 制(13683)
- 地方(13418)
- 理论(12671)
- 技术(12274)
- 和(12037)
- 农业(11871)
- 贸(11843)
- 贸易(11837)
- 易(11497)
- 环境(10762)
- 银(10676)
- 银行(10638)
- 机构
- 大学(266168)
- 学院(263633)
- 管理(109298)
- 济(100240)
- 经济(98012)
- 理学(95848)
- 理学院(94818)
- 管理学(93241)
- 管理学院(92766)
- 研究(83950)
- 中国(61504)
- 京(56126)
- 科学(53717)
- 财(47187)
- 所(41798)
- 农(41011)
- 业大(40339)
- 财经(38774)
- 研究所(38326)
- 中心(37851)
- 江(36234)
- 经(35448)
- 北京(35156)
- 范(33757)
- 师范(33420)
- 农业(32325)
- 院(30722)
- 州(30178)
- 财经大学(29353)
- 商学(29222)
- 基金
- 项目(186496)
- 科学(146567)
- 基金(136407)
- 研究(134350)
- 家(118910)
- 国家(117944)
- 科学基金(101967)
- 社会(83488)
- 社会科(79112)
- 社会科学(79091)
- 基金项目(73710)
- 省(72276)
- 自然(68632)
- 自然科(67047)
- 自然科学(67030)
- 自然科学基金(65832)
- 教育(61562)
- 划(61117)
- 资助(56387)
- 编号(54437)
- 成果(43730)
- 部(41211)
- 重点(41113)
- 创(38836)
- 发(38139)
- 课题(36494)
- 科研(36293)
- 创新(36118)
- 教育部(35394)
- 大学(34836)
- 期刊
- 济(103816)
- 经济(103816)
- 研究(74675)
- 中国(44386)
- 学报(43649)
- 科学(39470)
- 管理(39308)
- 财(36869)
- 农(36279)
- 大学(32660)
- 学学(30876)
- 教育(27423)
- 农业(25648)
- 技术(21296)
- 融(21228)
- 金融(21228)
- 财经(18650)
- 业经(16971)
- 经济研究(16434)
- 经(15619)
- 图书(13892)
- 理论(13620)
- 问题(13379)
- 业(13234)
- 科技(13126)
- 实践(12681)
- 践(12681)
- 技术经济(12247)
- 版(12182)
- 现代(11907)
共检索到367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冠东 沈维涛
本文研究了2008-2010年违规并被处罚的119家公司在处罚公告日前后的市场反应,认为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有比较明显的负向效应。分组研究结果表明违规公司所处年份、所在行业、处罚机构、处罚原因、处罚类型,会对处罚效果产生不同影响。针对不同处罚效果,本文给监管层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并给投资者提出几点可能的应对措施。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谭小伟 丁忠明
信息披露机制作为保护投资者的重要机制,已经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出来,任何违反法律的企业或个人都将受到处罚。然而现有研究缺乏对连续经营活动中企业作为社会主体在法律和经济收益之间行为与结果相悖的合理解释。文章从梳理中国证券法律、法规和准则对信息披露的影响开始,分析企业面临的合法性压力和公司治理路径依赖之间的矛盾,根据2001—2012年因信息披露违规受处罚的企业再次违规的数据,运用logisitic回归模型检验企业再次违规影响因素,发现上一年违规处罚对其再次违规没有显著性影响,而作为间接性因素的高管变更、退市压力对避免违规有正相关关系,处罚及时性和企业规模对再次违规有负相关关系。文章证实了企业没有信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晶晶
文章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和统计学分析法,以2006—2010年因信息披露违规受到证监会、财政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查处的177家公司的246次违规事件为研究对象,对信息披露违规处罚的内容、手段及其威慑力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的信息披露监管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整体质量在逐步改善,但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并不稳定;信息披露违规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不及时披露或遗漏重大事件和信息披露虚假或误导性陈述;现阶段,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在加大,但是监管效果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没有起到足够的威慑作用。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违规 处罚效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延平 陈超
本文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处罚进行实际效果研究,检验我国证券市场违规行为和处罚的实际效 果。本文研究表明,很多上市公司受到不止一次处罚;处罚手段主要以内部通报批评和公开谴责为主;市场的反 应程度与处罚的公开性和力度正相关;市场的反应程度有随时间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
信息披露 违规处罚 超额收益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国进 赵向琴 林辉
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讨论了证券执法对外部投资者保护的效果。从理论上讲,加大处罚力度可以对上市公司内部人起到威慑作用,达到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目的。但是,我们对2001~2003年间受到处罚公司A股收益率的事件分析表明,在处罚公告日前后投资者遭受了非正常损失。对这一结果的可能解释,一是证券执法尚未对潜在违法违规者起到真正的威慑作用;二是我国现行证券法规中缺乏民事责任的规定,受害的投资者得不到充分补偿。因此,加大证券违法处罚力度、明确证券违法的民事责任应该成为证券法修改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违规违法处罚 投资者利益保护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泽将 刘中燕
声誉机制是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重要基础,自2001年中国证监会强制要求在上市公司中设立独立董事以来,独立董事声誉机制是否有效备受关注。笔者采用事件研究法对沪深两市A股2005—2011年间的独立董事违规处罚事件进行了研究,并据此判断独立董事声誉机制的有效性。检验结果发现:投资者对受罚独立董事所在公司及受罚独立董事兼任公司呈现出短暂的、微弱的负面市场反应;进一步区分违规处罚的轻重程度和独立董事类型后的研究结果揭示:违规处罚越重,独立董事的社会资本越多,负面市场反应越强。上述结果表明,中国独立董事的市场声誉机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微弱有效,但同时也应重视合理利用独立董事的社会资本。本文丰富和拓展了中...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袁春生 白玮东
区别于以往政府监管方式,合规监管强调发挥公司的自我监管与治理作用。文章选取2011-2022年沪深A股的样本数据,构建多期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合规监管对公司违规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合规监管能够显著抑制公司违规行为,促进规范运作;基于“压力-机会-借口”维度的机制检验表明,合规监管通过缓解经营压力、强化董事会监督和降低高管风险偏好来抑制公司违规;异质性分析发现,公司具备的合规管理能力越强、合规管理需求越大,合规监管的违规治理效果越明显。合规监管对公司价值的正向影响具有持续性,且受违规频率的影响。研究结论不仅为合规监管有效性提供了来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而且对完善政府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效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合规监管 合规管理 政府监管 公司违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郑丽婷 金雪军
管理者政治关联在强化企业竞争优势的同时,也会弱化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本文基于公司违规行为发生及管理者被迫离职两个方面,利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研究管理者政治关联对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拥有政治关联的管理者所在企业更加倾向发生违规行为,尤其是民营企业;管理者的政治关联能够降低其违规行为被稽查处理的可能性,尤其是国有企业。政治关联有助于管理者建立职位壕沟,降低管理者被迫离职的概率;而企业违规行为被稽查后,管理者被迫离职的可能性将显著提高。文章的研究结果证明,管理者政治关联会弱化企业发生违规行为的事前监管,同时也会降低企业违规行为的稽查在事后监管中的公司治理效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孔德全
本文以2009年至2012年我国A股市场中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验证了监管部门披露的处罚公告对审计意见和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监管部门出具的违规公告与公司当年的审计费用没有显著正相关,但与公司当年及后续年度审计费用整体有显著正相关;上市公司规模、净资产回报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出具呈显著负相关,与被处罚、发生亏损、资产负债率、公司上年度审计意见类型和年报披露时间呈正相关。
关键词:
违规处罚公告 审计意见 审计费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任怡琛 柳青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内容和处罚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为进一步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 处罚原因 违规内容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姜涛 王怀明 陈筱雯
本文以2002-2009年被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及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处罚且违规行为与审计师相关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被处罚后审计师更换的选择行为以及更换审计师对避免再次处罚的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未受处罚的公司,被处罚公司更倾向于更换审计师;相对于上一年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被处罚公司,上一年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被处罚公司更倾向于更换审计师;上一年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被处罚公司,更换审计师的行为能够有效抑制再次被处罚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违规处罚 审计师更换 审计意见 上市公司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朱春艳 伍利娜
近年来,不断有上市公司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一会两所")处罚,国内外研究上市公司被处罚方面的文献主要集中于上市公司被处罚后股票市场的反应,甚少有研究涉及上市公司被处罚后审计师的反应: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时是否更加谨慎,是否会要求更高的审计费用?通过对2001—2007年被"一会两所"处罚过的上市公司的审计师的反应发现,审计师在上市公司被处罚当年及之后的年份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更高,并且要求更高的审计费用,但是处罚程度并没有对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及要求的审计费用造成显著影响。除此之外,我们发现上市公司被处罚当年,审计师的反应程度最强烈,出具非标准...
关键词:
违规 审计意见 审计费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春霞 陆璐 李志生
中国投资者对股票市场信心的缺失,很大原因在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造成的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而监管机构的选择性执法现象更加重了这种现象。为了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本文以2003-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及其高管因违法违规行为而受到证监会、交易所或财政部等部门处罚的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实际控制人性质对上市公司及其高管违规处罚轻重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有政府背景的上市公司因违规而受到的处罚更重,并且政府背景越强,处罚越重;与此相反,实际控制人有政府背景的上市公司高管因违规而受到的处罚却更轻。进一步研究表明,实际控制人是否具有外资背景也会对违规处罚的轻重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
实际控制人性质 违规处罚 上市公司及高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