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51)
- 2023(10686)
- 2022(9176)
- 2021(8220)
- 2020(7198)
- 2019(16538)
- 2018(16015)
- 2017(30823)
- 2016(17091)
- 2015(19235)
- 2014(19161)
- 2013(19158)
- 2012(17839)
- 2011(15866)
- 2010(16328)
- 2009(15423)
- 2008(15227)
- 2007(13855)
- 2006(11931)
- 2005(10748)
- 学科
- 济(69512)
- 经济(69423)
- 业(53244)
- 管理(52763)
- 企(44935)
- 企业(44935)
- 方法(36350)
- 数学(31851)
- 数学方法(31600)
- 财(24423)
- 农(18170)
- 务(17387)
- 财务(17370)
- 财务管理(17292)
- 中国(17131)
- 企业财务(16552)
- 学(16259)
- 业经(14526)
- 制(14367)
- 贸(14293)
- 贸易(14282)
- 易(13900)
- 农业(12283)
- 审计(12225)
- 地方(11789)
- 技术(10884)
- 银(10292)
- 银行(10234)
- 融(10142)
- 金融(10140)
- 机构
- 大学(253718)
- 学院(250825)
- 济(101533)
- 经济(99476)
- 管理(95586)
- 研究(85250)
- 理学(83395)
- 理学院(82451)
- 管理学(81050)
- 管理学院(80615)
- 中国(65170)
- 科学(55631)
- 京(54279)
- 农(53273)
- 财(48330)
- 所(45839)
- 业大(43881)
- 农业(42857)
- 研究所(41574)
- 中心(39462)
- 财经(38960)
- 江(37903)
- 经(35479)
- 北京(33312)
- 经济学(30982)
- 院(30173)
- 范(29445)
- 州(29369)
- 财经大学(29148)
- 师范(28936)
- 基金
- 项目(170132)
- 科学(132051)
- 基金(124842)
- 研究(113941)
- 家(112774)
- 国家(111844)
- 科学基金(94013)
- 社会(72476)
- 社会科(68744)
- 社会科学(68717)
- 基金项目(67075)
- 省(66286)
- 自然(65017)
- 自然科(63492)
- 自然科学(63466)
- 自然科学基金(62395)
- 划(56895)
- 教育(52324)
- 资助(51360)
- 编号(43914)
- 重点(39016)
- 部(37867)
- 发(35233)
- 创(35220)
- 成果(35046)
- 科研(34558)
- 计划(34442)
- 创新(33039)
- 教育部(31677)
- 业(31264)
- 期刊
- 济(104791)
- 经济(104791)
- 研究(68838)
- 学报(49868)
- 中国(49634)
- 农(46014)
- 科学(41667)
- 财(41447)
- 大学(35911)
- 学学(34444)
- 管理(32263)
- 农业(30652)
- 融(21525)
- 金融(21525)
- 财经(19520)
- 经济研究(18309)
- 技术(18161)
- 教育(18102)
- 业(17403)
- 业经(16685)
- 经(16565)
- 问题(14315)
- 版(14086)
- 财会(13379)
- 业大(12980)
- 技术经济(12355)
- 会计(12344)
- 贸(12111)
- 商业(11694)
- 科技(11563)
共检索到36426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孔德全
本文以2009年至2012年我国A股市场中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验证了监管部门披露的处罚公告对审计意见和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监管部门出具的违规公告与公司当年的审计费用没有显著正相关,但与公司当年及后续年度审计费用整体有显著正相关;上市公司规模、净资产回报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出具呈显著负相关,与被处罚、发生亏损、资产负债率、公司上年度审计意见类型和年报披露时间呈正相关。
关键词:
违规处罚公告 审计意见 审计费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芦雅婷
本文以2012年和2013年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的处罚公告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针对其违规行为的内容以及监管机构对其违规行为的处罚手段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违规行为发生当年注册会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注册会计师对这些违规行为的审计揭示程度。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违规行为 处罚 审计意见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朱春艳 伍利娜
近年来,不断有上市公司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一会两所")处罚,国内外研究上市公司被处罚方面的文献主要集中于上市公司被处罚后股票市场的反应,甚少有研究涉及上市公司被处罚后审计师的反应: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时是否更加谨慎,是否会要求更高的审计费用?通过对2001—2007年被"一会两所"处罚过的上市公司的审计师的反应发现,审计师在上市公司被处罚当年及之后的年份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更高,并且要求更高的审计费用,但是处罚程度并没有对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及要求的审计费用造成显著影响。除此之外,我们发现上市公司被处罚当年,审计师的反应程度最强烈,出具非标准...
关键词:
违规 审计意见 审计费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姜涛 王怀明 陈筱雯
本文以2002-2009年被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及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处罚且违规行为与审计师相关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被处罚后审计师更换的选择行为以及更换审计师对避免再次处罚的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未受处罚的公司,被处罚公司更倾向于更换审计师;相对于上一年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被处罚公司,上一年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被处罚公司更倾向于更换审计师;上一年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被处罚公司,更换审计师的行为能够有效抑制再次被处罚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违规处罚 审计师更换 审计意见 上市公司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晶晶
文章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和统计学分析法,以2006—2010年因信息披露违规受到证监会、财政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查处的177家公司的246次违规事件为研究对象,对信息披露违规处罚的内容、手段及其威慑力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的信息披露监管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整体质量在逐步改善,但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并不稳定;信息披露违规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不及时披露或遗漏重大事件和信息披露虚假或误导性陈述;现阶段,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在加大,但是监管效果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没有起到足够的威慑作用。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违规 处罚效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延平 陈超
本文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处罚进行实际效果研究,检验我国证券市场违规行为和处罚的实际效 果。本文研究表明,很多上市公司受到不止一次处罚;处罚手段主要以内部通报批评和公开谴责为主;市场的反 应程度与处罚的公开性和力度正相关;市场的反应程度有随时间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
信息披露 违规处罚 超额收益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任怡琛 柳青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内容和处罚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为进一步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 处罚原因 违规内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国进 赵向琴 林辉
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讨论了证券执法对外部投资者保护的效果。从理论上讲,加大处罚力度可以对上市公司内部人起到威慑作用,达到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目的。但是,我们对2001~2003年间受到处罚公司A股收益率的事件分析表明,在处罚公告日前后投资者遭受了非正常损失。对这一结果的可能解释,一是证券执法尚未对潜在违法违规者起到真正的威慑作用;二是我国现行证券法规中缺乏民事责任的规定,受害的投资者得不到充分补偿。因此,加大证券违法处罚力度、明确证券违法的民事责任应该成为证券法修改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违规违法处罚 投资者利益保护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冠东 沈维涛
本文研究了2008-2010年违规并被处罚的119家公司在处罚公告日前后的市场反应,认为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有比较明显的负向效应。分组研究结果表明违规公司所处年份、所在行业、处罚机构、处罚原因、处罚类型,会对处罚效果产生不同影响。针对不同处罚效果,本文给监管层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并给投资者提出几点可能的应对措施。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黄俊荣 高倩
以2011—2019年被监管机构稽查出违规行为的企业为样本,运用Lennox(2000)的审计意见购买模型,检验行政处罚是否能有效抑制审计意见购买行为,以及究竟是哪种行政处罚模式更能有效抑制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研究发现: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确实抑制了企业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非财产罚处罚模式可以显著抑制企业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而财产罚处罚模式对遏制企业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没有发挥显著效力。这可能是由于监管机构进行"罚款"或"没收非法所得"的金额过小,处罚力度过低,不足以对违规公司产生威慑效应。本研究拓宽了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同时为优化监管机构的治理效果提供了相关的参考和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黄灿 王妙媛
合法合规的信息披露是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核心,信息披露违规的负面后果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审计费用角度检验了信息披露违规的经济后果,发现信息披露违规会导致审计师收取更多的审计费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信息披露违规使得违规公司的声誉受损进而提升审计费用,也使得违规公司更可能被监管机构纳入日后监管的"重点名单"进而提升审计费用。对于审计师而言,审计师更可能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此外,信息披露违规提升审计费用的路径,一部分源自更多的审计投入,另一部分则源自风险溢价。对于企业而言,当企业捐赠更多或经营效率更高时,信息披露违规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会被弱化。本文丰富了信息披露违规的经济后果研究。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郭颖文
以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来衡量审计质量,研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任期和异常审计费用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审计任期的延长导致审计质量下降。在审计任期的初期,异常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正相关;此正相关关系随审计任期的延长而减弱。研究结论说明:在审计任期的初期,由于会计师低价揽客,未能取得超额利润,因此异常审计费用反映会计师在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会计师逐渐熟悉客户的经营状况,具备竞争优势,能够借机取得更高利润。此时,异常审计费用反映会计师对客户的经济依赖,其对审计质量的正面影响也相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寿喜
四大国际合作所客户数量少,但年审计收入排名居前。对于国内所来说,审计收入与客户数量呈同向关系,这说明国内所比国际所承担了较多的潜在审计风险;采用合伙制或有限合伙制的事务所,年报审计收入排名普遍靠前,这说明其他体制事务所在证券市场竞争意识和水平相对较低;客户资产规模越大,单位资产审计收费越低,伴随着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的下降,单位资产审计收费不断提高。
关键词:
上市公司年报 审计费用 因素分析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春霞 陆璐 李志生
中国投资者对股票市场信心的缺失,很大原因在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造成的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而监管机构的选择性执法现象更加重了这种现象。为了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本文以2003-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及其高管因违法违规行为而受到证监会、交易所或财政部等部门处罚的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实际控制人性质对上市公司及其高管违规处罚轻重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有政府背景的上市公司因违规而受到的处罚更重,并且政府背景越强,处罚越重;与此相反,实际控制人有政府背景的上市公司高管因违规而受到的处罚却更轻。进一步研究表明,实际控制人是否具有外资背景也会对违规处罚的轻重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
实际控制人性质 违规处罚 上市公司及高管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伍利娜
审计收费作为客户与注册会计师之间重要的经济联系,是审计研究的重要对象;而在资本市场与会计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盈余管理问题也引起了广泛而高度的重视。那么,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是否会影响到注册会计师的收费呢?自2001年开始,上市公司需要在年报中披露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情况,本文选取了2001年报按照证监会要求披露审计费用的282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发现公司盈余管理的表现之一,即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处于“保牌”区间,是年度财务审计费用的显著影响因素;此外,公司规模、是否由国际5大(4大)所审计显著正向影响年度财务审计费用。
关键词:
审计费用 盈余管理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