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25)
- 2023(10971)
- 2022(9417)
- 2021(8888)
- 2020(7902)
- 2019(18866)
- 2018(18573)
- 2017(35878)
- 2016(19133)
- 2015(21728)
- 2014(21734)
- 2013(21586)
- 2012(19759)
- 2011(17432)
- 2010(17763)
- 2009(16541)
- 2008(16137)
- 2007(14023)
- 2006(11744)
- 2005(10572)
- 学科
- 济(80411)
- 经济(80332)
- 管理(58374)
- 业(58091)
- 企(50272)
- 企业(50272)
- 方法(42874)
- 数学(37897)
- 数学方法(37415)
- 财(26140)
- 中国(19281)
- 农(19168)
- 务(18770)
- 财务(18719)
- 财务管理(18643)
- 企业财务(17799)
- 业经(15614)
- 制(15046)
- 学(14816)
- 贸(14213)
- 贸易(14199)
- 地方(14042)
- 易(13713)
- 农业(12661)
- 审计(12304)
- 理论(11799)
- 技术(11707)
- 和(11569)
- 融(10802)
- 金融(10799)
- 机构
- 大学(267763)
- 学院(266023)
- 济(110182)
- 经济(108005)
- 管理(107906)
- 理学(94078)
- 理学院(93156)
- 管理学(91528)
- 管理学院(91015)
- 研究(81785)
- 中国(64504)
- 京(55721)
- 财(53391)
- 科学(48722)
- 财经(42945)
- 农(41223)
- 所(40670)
- 中心(39831)
- 江(39336)
- 经(39108)
- 业大(38594)
- 研究所(36038)
- 北京(34050)
- 经济学(33665)
- 农业(32399)
- 财经大学(32204)
- 范(32078)
- 师范(31741)
- 州(30856)
- 经济学院(30529)
- 基金
- 项目(179100)
- 科学(141909)
- 基金(132231)
- 研究(129226)
- 家(114393)
- 国家(113486)
- 科学基金(99035)
- 社会(82397)
- 社会科(78284)
- 社会科学(78257)
- 基金项目(70494)
- 省(69778)
- 自然(65827)
- 自然科(64327)
- 自然科学(64308)
- 自然科学基金(63154)
- 教育(61265)
- 划(58579)
- 资助(55076)
- 编号(52239)
- 成果(41852)
- 部(40920)
- 重点(40300)
- 创(37419)
- 发(36727)
- 教育部(35656)
- 科研(35598)
- 课题(34965)
- 创新(34960)
- 人文(34687)
共检索到388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姜涛 王怀明 陈筱雯
本文以2002-2009年被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及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处罚且违规行为与审计师相关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被处罚后审计师更换的选择行为以及更换审计师对避免再次处罚的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未受处罚的公司,被处罚公司更倾向于更换审计师;相对于上一年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被处罚公司,上一年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被处罚公司更倾向于更换审计师;上一年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被处罚公司,更换审计师的行为能够有效抑制再次被处罚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违规处罚 审计师更换 审计意见 上市公司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芦雅婷
本文以2012年和2013年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的处罚公告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针对其违规行为的内容以及监管机构对其违规行为的处罚手段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违规行为发生当年注册会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注册会计师对这些违规行为的审计揭示程度。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违规行为 处罚 审计意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孔德全
本文以2009年至2012年我国A股市场中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验证了监管部门披露的处罚公告对审计意见和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监管部门出具的违规公告与公司当年的审计费用没有显著正相关,但与公司当年及后续年度审计费用整体有显著正相关;上市公司规模、净资产回报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出具呈显著负相关,与被处罚、发生亏损、资产负债率、公司上年度审计意见类型和年报披露时间呈正相关。
关键词:
违规处罚公告 审计意见 审计费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晶晶
文章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和统计学分析法,以2006—2010年因信息披露违规受到证监会、财政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查处的177家公司的246次违规事件为研究对象,对信息披露违规处罚的内容、手段及其威慑力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的信息披露监管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整体质量在逐步改善,但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并不稳定;信息披露违规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不及时披露或遗漏重大事件和信息披露虚假或误导性陈述;现阶段,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在加大,但是监管效果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没有起到足够的威慑作用。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违规 处罚效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延平 陈超
本文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处罚进行实际效果研究,检验我国证券市场违规行为和处罚的实际效 果。本文研究表明,很多上市公司受到不止一次处罚;处罚手段主要以内部通报批评和公开谴责为主;市场的反 应程度与处罚的公开性和力度正相关;市场的反应程度有随时间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
信息披露 违规处罚 超额收益率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钱爱民 朱大鹏 郁智
本文以2007~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被监管机构处罚对未受罚审计师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受罚会牵连公司未受罚审计师的个人声誉,导致"牵连"审计师后续审计收费更低。当后续客户是国有上市公司时,上述溢出效应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牵连"审计师在违规上市公司违规年度所审其他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与非"牵连"审计师相比无显著差异。但"牵连"审计师后续所审上市公司更有可能被监管机构处罚。上述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监管机构违规处罚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为政府机构今后进一步完善监管政策提供了有利参考。
关键词:
违规处罚 溢出效应 审计收费 审计师更换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朱春艳 伍利娜
近年来,不断有上市公司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一会两所")处罚,国内外研究上市公司被处罚方面的文献主要集中于上市公司被处罚后股票市场的反应,甚少有研究涉及上市公司被处罚后审计师的反应: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时是否更加谨慎,是否会要求更高的审计费用?通过对2001—2007年被"一会两所"处罚过的上市公司的审计师的反应发现,审计师在上市公司被处罚当年及之后的年份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更高,并且要求更高的审计费用,但是处罚程度并没有对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及要求的审计费用造成显著影响。除此之外,我们发现上市公司被处罚当年,审计师的反应程度最强烈,出具非标准...
关键词:
违规 审计意见 审计费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任怡琛 柳青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内容和处罚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为进一步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 处罚原因 违规内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冠东 沈维涛
本文研究了2008-2010年违规并被处罚的119家公司在处罚公告日前后的市场反应,认为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有比较明显的负向效应。分组研究结果表明违规公司所处年份、所在行业、处罚机构、处罚原因、处罚类型,会对处罚效果产生不同影响。针对不同处罚效果,本文给监管层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并给投资者提出几点可能的应对措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国进 赵向琴 林辉
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讨论了证券执法对外部投资者保护的效果。从理论上讲,加大处罚力度可以对上市公司内部人起到威慑作用,达到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目的。但是,我们对2001~2003年间受到处罚公司A股收益率的事件分析表明,在处罚公告日前后投资者遭受了非正常损失。对这一结果的可能解释,一是证券执法尚未对潜在违法违规者起到真正的威慑作用;二是我国现行证券法规中缺乏民事责任的规定,受害的投资者得不到充分补偿。因此,加大证券违法处罚力度、明确证券违法的民事责任应该成为证券法修改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违规违法处罚 投资者利益保护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成
在2015年6月中国A股持续暴跌而引发监管层空前严厉稽查的现实背景下,本文关注了监管机构处罚违规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以2006-2014年间国泰安CAMAR数据库中违规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引入疾病医疗的理念,采用生存分析法、倍差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监管机构处罚违规上市公司的效果。研究结果均显示,实施处罚能够有效抑制上市公司违规。该结论与以往实证研究结果相反,对后续的相关研究可能有所启发,更多的积极正面性的证据可能会陆续出现。本文的结论有助于证伪认为处罚缺乏实质效果这一盛行的观点,同时也为监管层严厉打击上市公司违规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文献支持。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建议监管层更细致地对...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余海宗 袁洋
本文以受到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按其违规形式分为有报表舞弊行为的公司和有会计信息违规披露行为的公司两种,并进一步把报表舞弊细分为与收入相关的舞弊和与资产相关的舞弊,通过设置Logistic模型验证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与其审计师受处罚之间的相关规律,即当审计师不能识别并公正地报告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舞弊,特别是与收入有关的报表舞弊时受处罚可能性就很大。进而明确审计师的责任并对审计准则的修订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报表舞弊 审计失败 审计师①受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乔飞鸽
详细阐述了一个没有被双方接受的纳什均衡混合策略组合的博弈模型,根据博弈模型得出结论:从长远来看,为更有效抑制金融违规行为的发生,加重对被监管者的处罚固然重要,但更有效的措施却是加重对监管者失职行为的处罚,加强对监管者自身的建设。
关键词:
监管者 被监管者 违规行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谭小伟 丁忠明
信息披露机制作为保护投资者的重要机制,已经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出来,任何违反法律的企业或个人都将受到处罚。然而现有研究缺乏对连续经营活动中企业作为社会主体在法律和经济收益之间行为与结果相悖的合理解释。文章从梳理中国证券法律、法规和准则对信息披露的影响开始,分析企业面临的合法性压力和公司治理路径依赖之间的矛盾,根据2001—2012年因信息披露违规受处罚的企业再次违规的数据,运用logisitic回归模型检验企业再次违规影响因素,发现上一年违规处罚对其再次违规没有显著性影响,而作为间接性因素的高管变更、退市压力对避免违规有正相关关系,处罚及时性和企业规模对再次违规有负相关关系。文章证实了企业没有信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沛华
本文考察了上市公司的负面声誉事件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基于中国2000—2017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公司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作为负面声誉冲击的代理变量。研究发现,第一,负面声誉会降低企业的融资规模,且事件的负面冲击具有长期效应。第二,从企业融资结构的角度来看,负面声誉冲击主要降低了公司长期贷款与发行债券的融资能力,并促使企业转向成本更高的租赁融资与短期贷款融资。第三,负面声誉冲击在约束了企业的融资能力以后,会对企业当期的业绩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然而,本文发现对企业罚款并不会对企业融资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企业违规的罚款机制设计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认识和解释声誉机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违规处罚 融资结构 声誉机制 罚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