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44)
2023(9256)
2022(8030)
2021(7511)
2020(6448)
2019(15245)
2018(15053)
2017(29590)
2016(16252)
2015(18840)
2014(19353)
2013(19226)
2012(18023)
2011(16169)
2010(16935)
2009(16332)
2008(15906)
2007(14869)
2006(13085)
2005(12157)
作者
(47447)
(39463)
(39397)
(37943)
(25265)
(19141)
(18376)
(15235)
(14957)
(14533)
(13331)
(13327)
(12553)
(12485)
(12469)
(12406)
(12259)
(11773)
(11540)
(11448)
(9880)
(9727)
(9726)
(9058)
(9001)
(8960)
(8938)
(8870)
(8098)
(7992)
学科
(66618)
经济(66534)
(53369)
管理(50995)
(45550)
企业(45550)
方法(31495)
数学(27741)
数学方法(27439)
(27270)
金融(27268)
(26371)
(25901)
银行(25878)
(24911)
中国(24017)
(19568)
财务(19529)
财务管理(19479)
(19376)
(19171)
企业财务(18628)
业经(15018)
地方(14877)
(12955)
贸易(12941)
农业(12908)
(12586)
(12489)
(12181)
机构
学院(236150)
大学(234242)
(97115)
经济(94801)
管理(88113)
研究(75459)
理学(74013)
理学院(73246)
管理学(72033)
管理学院(71599)
中国(67348)
(51224)
(49203)
科学(44023)
财经(39604)
(39199)
(38743)
中心(38395)
(38038)
(35563)
研究所(34650)
业大(32330)
北京(31810)
(31321)
经济学(30212)
农业(30146)
财经大学(29217)
(29040)
师范(28751)
经济学院(27492)
基金
项目(140829)
科学(108704)
研究(105967)
基金(99548)
(84591)
国家(83792)
科学基金(71547)
社会(64640)
社会科(61228)
社会科学(61208)
(56335)
基金项目(52699)
教育(49718)
(46389)
编号(45440)
自然(45307)
自然科(44196)
自然科学(44183)
自然科学基金(43402)
资助(42618)
成果(38582)
重点(31831)
(31607)
课题(31277)
(30323)
(29308)
(28700)
项目编号(27765)
创新(27366)
大学(27348)
期刊
(111633)
经济(111633)
研究(73281)
中国(48576)
(44660)
(40669)
金融(40669)
(35307)
学报(33639)
管理(31509)
科学(29477)
教育(25462)
大学(25418)
学学(23757)
农业(22092)
技术(20928)
财经(20547)
业经(18272)
(17454)
经济研究(17099)
问题(15048)
财会(13972)
理论(13247)
(12544)
技术经济(11971)
会计(11967)
实践(11933)
(11933)
(11814)
图书(11256)
共检索到372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郝洁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不成熟,公司监管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上市公司的融资普遍存在较大问题,由于受到融资政策的限制,它们并不具备股权融资偏好,也不具有最优资本结构(张军等,2005),主要表现为融资的盲目性,称之为"圈钱偏好",其行为特征表现为过度融资(本文所指过度融资均指的是股权融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祖平  陈映森  
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冲动心理越来越强,融资数量也越来越大。然而,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国外企业纷纷注重内源融资和把债务融资作为外源融资首选之时,我国的上市公司却表现出对股权再融资的极度偏好。但股权再融资的扩张并没有带来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同步增长。文章从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绩效的角度,阐述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现状及原因,提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农  才劲涛  
企业的融资结构是财务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所得税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则是引起各国学者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其研究结论不一。通过实证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企业所得税率和考虑税竭耗的非债务税蔽(解释变量),可解释所得税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变量(被解释变量)的影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冷薇薇  陈向明  
并购作为产业整合的重要手段,其对改变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则是合资、新建、联盟、剥离、分立等其他方式所不能及的。但是产业整合需要巨额资本,资本从何而来?这就涉及到并购融资问题。我们都知道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侯跃  阎薇  
融资是资本运作活动的重要部分,融资方式根本决定上市公司的融资性质。了解企业融资结构的特征,使各种资金来源和资本配比保持合理的比例,优化资本结构,既是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提高经营绩效的必要条件,也是财务战略管理的核心。一、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特征(一)外源融资比例高,内源融资比例低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是按照资金来源的途径对上市公司融资进行的划分。一般而言,根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韩素芬  李蕾红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现状与优序融资理论相冲突,严重影响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与经营绩效的提高,特色融资结构的形成源于历史、政策与制度的不健全,改变现状需要纠正股权融资偏好,拓宽债权融资渠道,并保持合理的负债率,才能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本配置中的基础性功能,有效率地积聚资本、分配资本和使用资本,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不断提高资本效率,为我国企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吕宏程  
上市公司"融资饥渴症"的表现以及后果 所谓"融资饥渴症",是指上市公司因不符合融资条件丽通过利润操纵的手段获得融资资格进行融资;或没有必要融资的公司,不考虑成本收益因素而执意融资,导致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难以充分发挥,造成资源极度浪费的种种表现。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不断增强,融资渠道不断拓宽,直接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丁启丹  
随着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规模的扩大,在融资类型的选择上,上市公司普遍趋向于通过股权融资进行融资,这与"融资顺序"理论相违背。造成这一行为的原因除公司治理结构缺陷、资本市场不发达、股权融资软约束等因素外,对上市公司进行考核所采用的传统业绩评价指标亦存在内在缺陷。为此,建议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考核时采用新的考虑股权融资成本的业绩评价指标EVA,将有助于纠正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戈  孙守用  
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通常有利用股权方式融资和利用债务融资两种。本文针对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出现的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频频遭到投资者抵制 ,举步维艰的现象 ,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宇伟  
我国上市公司与西方成熟市场上市公司相比较,存在着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但这并不是因为股权融资是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方式,相反,发行市场的高折价发行使上市公司承担了很高的机会成本。低效的公司治理才是形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贾万军  任昀月  
本文选取2004-2013年沪深A股的上市企业,研究了国内上市企业现金股利对自由现金流和过度投资敏感度的治理作用,并且将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类,对比研究其现金股利的治理作用,深入研究制度出台时间段不同导致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自由现金流越多时,企业出现过度投资的机率越大。由于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存在,使得企业权益筹资的股利要远远高于债务筹资,后者的股利会被债务公司承担一部分。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屈冬冬  杨兴全  
本文从股权再融资视角,结合制度环境研究股权再融资与过度投资问题。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及再融资程度对过度投资有显著正的影响,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过度投资更严重。而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过度投资。这一研究成果从大股东侵占的角度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及股权再融资后业绩下降提供了一定证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元林  徐军  潘华  
本文基于投融资关系的视角,探讨了过度投资、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以2007年至2011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运用Richardson(2006)残差度量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过度投资导致企业价值下降;负债率的提高恶化了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并使企业价值显著下降。本文指出导致公司过度投资和债务治理机制失效的重要原因在于公司治理制度缺陷和债务的软约束,并从宏微观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方光正  
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严重损害了债权人和中小股东的利益,扰乱了证券市场的定价和运行秩序,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成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油晓峰  
本文主要从融资的角度来探讨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问题,同时建立了理论模型,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和资本成本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得出了通过加强负债融资来治理过度投资的结论,最后就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