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08)
- 2023(14682)
- 2022(12957)
- 2021(12046)
- 2020(10242)
- 2019(23489)
- 2018(23156)
- 2017(45375)
- 2016(24697)
- 2015(27750)
- 2014(27537)
- 2013(27095)
- 2012(24982)
- 2011(22430)
- 2010(22502)
- 2009(20976)
- 2008(20996)
- 2007(18522)
- 2006(16407)
- 2005(14693)
- 学科
- 济(99731)
- 经济(99576)
- 管理(81523)
- 业(76119)
- 企(65968)
- 企业(65968)
- 方法(48592)
- 数学(42137)
- 数学方法(41719)
- 财(32738)
- 农(25295)
- 中国(23819)
- 制(22912)
- 业经(22484)
- 务(22352)
- 财务(22284)
- 财务管理(22241)
- 企业财务(21300)
- 学(20483)
- 地方(17631)
- 贸(16844)
- 贸易(16836)
- 农业(16652)
- 理论(16309)
- 易(16293)
- 体(16113)
- 银(15781)
- 银行(15736)
- 融(15701)
- 金融(15697)
- 机构
- 大学(361294)
- 学院(355380)
- 管理(144333)
- 济(143490)
- 经济(140508)
- 理学(125681)
- 理学院(124354)
- 管理学(122387)
- 管理学院(121741)
- 研究(115177)
- 中国(86053)
- 京(75817)
- 财(71495)
- 科学(68762)
- 财经(57262)
- 所(56823)
- 农(53116)
- 经(52072)
- 中心(51470)
- 研究所(51345)
- 江(51340)
- 业大(50957)
- 北京(47727)
- 范(45465)
- 师范(45056)
- 经济学(43664)
- 财经大学(42867)
- 院(41842)
- 农业(41440)
- 州(41256)
- 基金
- 项目(241854)
- 科学(191913)
- 基金(178766)
- 研究(177545)
- 家(154680)
- 国家(153441)
- 科学基金(133094)
- 社会(113800)
- 社会科(107859)
- 社会科学(107831)
- 基金项目(95137)
- 省(92026)
- 自然(86610)
- 自然科(84592)
- 自然科学(84570)
- 自然科学基金(83096)
- 教育(81852)
- 划(78163)
- 资助(73681)
- 编号(71490)
- 成果(59052)
- 部(54975)
- 重点(53526)
- 创(50244)
- 发(49364)
- 课题(48634)
- 教育部(47884)
- 制(47643)
- 国家社会(47000)
- 创新(46887)
- 期刊
- 济(154937)
- 经济(154937)
- 研究(106028)
- 中国(63634)
- 财(56772)
- 学报(54970)
- 管理(52999)
- 科学(50696)
- 农(47633)
- 大学(42521)
- 学学(40086)
- 教育(36552)
- 农业(32456)
- 融(32330)
- 金融(32330)
- 财经(28829)
- 技术(28623)
- 经(24376)
- 经济研究(24029)
- 业经(23728)
- 问题(20254)
- 理论(17801)
- 技术经济(16954)
- 版(16772)
- 图书(16587)
- 科技(16181)
- 业(16142)
- 实践(16124)
- 践(16124)
- 现代(15894)
共检索到515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邬国梅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频繁发生非效率投资行为的现状,分析其是否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以及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且负债对过度投资有约束作用;非国有控股和现金股利能制约过度投资行为,但影响有限;经理持股与独立董事对过度投资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增量融资与投资显著正相关,且其影响最为显著。因此,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完善资本市场,使其能起到合理配置资源的功效。
关键词:
过度投资 治理机制 上市公司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唐雪松 周晓苏 马如静
经理的机会主义引发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西方学者通过考察投资现金流相关性研究企业过度投资问题并找到相应经验证据。利用上市公司(2000—2002)数据研究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以及相关制约机制是否有效,结果表明,(1)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2)现金股利、举借债务是过度投资行为的有效制约机制;(3)公司治理机制在制约过度投资行为中基本有效,但是,独立董事并未发挥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昌国
本文从自由现金流量的角度研究了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并探讨了独立董事、机构投资者持股和经理人员股权激励三个治理机制抑制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行为的有效性。研究表明:⑴我国上市公司较大程度地存在自由现金流量的过度投资行为;⑵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抑制自由现金流量的过度投资行为的功能较弱;⑶法人控股公司的经理人员股权激励机制抑制自由现金流量的过度投资行为比国有控股公司的相应机制更有效;⑷机构投资者持股机制不仅没有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反而加剧了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的过度投资行为。
关键词:
资本深化 进入管制 信贷干预 资本市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敏
本文在指出已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对投资需求、公司治理机制对现金融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进一步对是否存在过度投资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现金融资与其投资需求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与控制权配置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投资则存在着过度投资现象。
关键词:
投资需求 公司治理 现金融资 过度投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马润平 李悦 杨英 张文静
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视角出发,以2002~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一心理因素对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并检验了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对它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现有的公司治理机制并不能对这种非效率行为进行有效约束。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中国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也对如何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有一定启示意义。
关键词:
管理者过度自信 公司过度投资 公司治理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梅丹
以特定行业388家国有上市公司2001-2005年数据为样本,在界定过度投资水平和分析投资决策机制基础上,选取治理机制中的股权结构、董事会和产品市场竞争三方面,分析并实证检验其对过度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国有股比例的增加使国有公司过度投资水平更高;股权制衡对投资过度有制约作用;地方控股较中央控股国有公司,过度投资水平更高。产品市场竞争对过度投资有制约作用,但不显著。董事会特征与过度投资之间无显著关系。
关键词:
国有上市公司 治理机制 过度投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广 陈建国
本文利用上市公司(2009年度)数据,研究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以及机构投资者是否能有效制约过度投资行为。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机构投资者能有效制约过度投资行为。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过度投资 机构投资者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严也舟 王祖山
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对现金流量表现出敏感性,这种投资-现金流量敏感性不是"融资约束"形成的投资不足导致的,而是过度投资的表现;大股东对公司的资金占用度越严重,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越严重,投资对现金流量的敏感性越强,说明大股东与管理者的合谋掠夺行为造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
关键词:
合谋 现金流量 过度投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维安 姜涛
本文实证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证实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对过度投资行为形成有效的治理。研究表明,股东行为治理、董事会治理、利益相关者治理对抑制过度投资积极有效,但监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机制的作用不明显。本文将上市公司治理的综合评价系统——公司治理评价指数(南开治理指数)应用于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研究尚属首次。
关键词:
过度投资 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指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莉 关宇航 顾春霞
本文突破委托代理理论,以控制幻觉理论为基础,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视角分析并检验了公司治理的内部监督机制对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是过度投资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离显著抑制了过度投资行为,这种影响一方面来自于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抑制,另一方面来自控制幻觉的减弱,缓解了管理者过度自信;独立董事对过度投资行为存在直接的抑制作用;董事会规模及股权集中度对过度投资行为不存在抑制作用。本文的研究深化了对公司治理基本功能的解读,完善了公司治理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内在机理,有助于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以及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甄丽明 唐清泉
文章通过构建由技术(T)、组织(O)、和环境(E)组成的TOE框架,并研究了该框架下R&D投资行为及其价值创造的具体机制。以上市公司为例,文章发现TOE框架为解释企业R&D投资行为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技术因素(T)是管理层作出R&D投资决策的基础;组织因素(O)是企业R&D投资决策的内在动力;而环境因素(E)是转型经济中影响企业R&D投资决策的外在动力,其中以组织因素对企业R&D投资决策的影响最大。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R&D投入后价值创造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价值创造的冰山模型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证明了R&D创造价值的过程同时受企业的技术专属性与互补性资产的影响,从而为Teece(1986...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方光正
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严重损害了债权人和中小股东的利益,扰乱了证券市场的定价和运行秩序,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成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
过度融资 负面影响 经济成因 治理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春梅
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情况下,政府控制下的国有上市公司将控制权私有收益而非公司价值最大化作为其决策目标,使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呈现出典型的投资行为异化特征。根据对公司投资期望模型回归残差的统计和国有上市公司投资行为"两阶段决策模型"的分析,我们得出关于国有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异化的以下结论:(1)在国有上市公司中,投资不足与过度投资两种投资异化行为并存;(2)与过度投资行为相比,国有上市公司的投资不足行为更为普遍且部分公司的投资不足行为表现极端;(3)与投资不足行为相比,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更为严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琛 罗琦 余晴
文章基于控制权理论,并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选取2009~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从理论和实证结合的角度对管理层权力、制度环境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弥补了现有文献多集中于现金流视角分析企业投资问题的不足。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文章分别从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企业治理的角度提出了优化企业投资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闫华红
一、引言近年来,国有企业投资过度问题严重,投资效率和效益低下,一个个"投资热"、"投资潮"的背后隐藏的是我国国有企业投资的非效率性与盲目性。而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我国上市公司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