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4)
- 2023(13286)
- 2022(11705)
- 2021(10911)
- 2020(9248)
- 2019(21206)
- 2018(21041)
- 2017(41356)
- 2016(22324)
- 2015(24987)
- 2014(24947)
- 2013(24620)
- 2012(22475)
- 2011(20128)
- 2010(20009)
- 2009(18549)
- 2008(18480)
- 2007(16311)
- 2006(14380)
- 2005(12919)
- 学科
- 济(88517)
- 经济(88383)
- 管理(75828)
- 业(70868)
- 企(62602)
- 企业(62602)
- 方法(41921)
- 数学(36331)
- 数学方法(35983)
- 财(31649)
- 务(22171)
- 财务(22103)
- 财务管理(22064)
- 制(21460)
- 农(21173)
- 企业财务(21154)
- 中国(21148)
- 业经(20187)
- 学(17144)
- 地方(15535)
- 体(15018)
- 银(14514)
- 银行(14477)
- 贸(14452)
- 贸易(14443)
- 理论(14306)
- 技术(14298)
- 易(14030)
- 融(14028)
- 金融(14025)
- 机构
- 大学(320465)
- 学院(316680)
- 管理(129977)
- 济(128600)
- 经济(125878)
- 理学(112827)
- 理学院(111669)
- 管理学(110002)
- 管理学院(109416)
- 研究(101452)
- 中国(76934)
- 京(67091)
- 财(65456)
- 科学(60051)
- 财经(51727)
- 所(49866)
- 经(47002)
- 中心(45700)
- 江(45125)
- 农(44889)
- 研究所(44850)
- 业大(44460)
- 北京(42432)
- 经济学(38851)
- 财经大学(38829)
- 范(38784)
- 师范(38434)
- 院(36909)
- 州(36495)
- 商学(35464)
- 基金
- 项目(215235)
- 科学(170544)
- 基金(158799)
- 研究(158598)
- 家(136770)
- 国家(135679)
- 科学基金(118334)
- 社会(101093)
- 社会科(95961)
- 社会科学(95938)
- 基金项目(85043)
- 省(82350)
- 自然(77228)
- 自然科(75419)
- 自然科学(75404)
- 自然科学基金(74055)
- 教育(72621)
- 划(69228)
- 资助(65282)
- 编号(64150)
- 成果(52245)
- 部(48622)
- 重点(47390)
- 创(44961)
- 发(43799)
- 课题(43195)
- 制(43086)
- 教育部(42477)
- 创新(41927)
- 人文(41547)
- 期刊
- 济(139130)
- 经济(139130)
- 研究(96103)
- 中国(57320)
- 财(53284)
- 管理(48941)
- 学报(47239)
- 科学(43483)
- 农(40115)
- 大学(36559)
- 学学(34512)
- 教育(31400)
- 融(30388)
- 金融(30388)
- 农业(27567)
- 财经(26008)
- 技术(26006)
- 经(21972)
- 经济研究(21898)
- 业经(21371)
- 问题(17945)
- 理论(16508)
- 财会(15239)
- 技术经济(15143)
- 实践(15027)
- 践(15027)
- 图书(14637)
- 科技(14597)
- 现代(14553)
- 业(14005)
共检索到461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蔡吉甫
基于Jensen的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在充分考虑公司成长机会和自由现金流量差异的前提下,系统地对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与负债的控制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公司存在自由现金流量时,中国上市公司倾向于过度投资,其中,代理问题最严重的高自由现金流量、低成长机会的公司过度投资倾向明显大于其他类型的公司。从对债务控制效应的检验来看,研究发现,短期债务的控制作用是显著的,而银行借款的治理效应则是弱化或恶化的,其存在非但未能缓解公司的过度投资,反而一定程度还上加重了公司的过度投资问题。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沈艺峰 沈洪涛 张俊生
本文以陷入财务困境的ST公司为样本,检验当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情况下,负债控制机制是否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起到监督作用。检验结果表明,当ST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时,高层管理人员变更概率与公司负债比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负债比率高的ST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变动的频率与负债比率低的ST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变动的频率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高层管理人员在离任时所遭受的个人财富损失不会因为公司负债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出现显著的差别。综合而言,我国上市公司负债机制没有发挥相应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
负债机制 ST公司 公司治理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付玉梅 张丽平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对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与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相比,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现象较为严重,且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更易发生过度投资行为;但公司所处治理环境的改善使过度投资行为得到有效抑制。
关键词:
政府控制 治理环境 过度投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艾健明
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信息不对称并不是主要原因,控制权收益才是关键所在。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出发,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融资偏好下过度投资行为普遍发生的形成机制,进而分析股权融资资金配置效率低下的成因。
关键词:
所有权结构 控制权收益 过度投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彭文伟 冉茂盛 周姝
以最终控制权大于10%的21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最终控制权、现金流权与过度投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金流权、最终控制权均对过度投资有抑制作用;最终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时,最终控制人倾向于过度投资以实现隧道效应,因此,降低上市公司最终控制权、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可以提高投资效率。
关键词:
控制权 现金流权 最终控制人 过度投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油晓峰
本文主要从融资的角度来探讨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问题,同时建立了理论模型,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和资本成本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得出了通过加强负债融资来治理过度投资的结论,最后就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负债融资 过度投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卿 刘少波
本文从公司投资的角度,研究控股股东侵占与外部制度环境治理问题。结果表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对过度投资有显著为正的影响,相对于私人控股,政府控股公司过度投资更严重,而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过度投资,制度环境的这种影响,在由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明显。这一研究成果从公司投资的角度为控股股东的侵占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合绪
过度负债是导致企业财务危机和国家金融危机的一个直接原因 ,然而 ,在不确定性相似的情况下 ,导致财务危机发生的企业过度负债状况有的是财务管理技术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也有的是由于经营者追求自身定额效用最大化的行为造成的。在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行政干预造成的所有者行为障碍以及市场评价扭曲等因素时 ,经营者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常造成企业的过度负债 ,从而财务风险的加大乃至财务危机的发生。本文主要研究所有者控制受阻时的经营者行为造成的企业过度负债及如何通过所有者的有效控制来防止过度负债乃至金融危机的发生。
关键词:
过度负债 经营者行为 所有者控制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干胜道 胡明霞
管理层权力结构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核心要素之一,合理配置管理层权力有利于提高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而抑制过度投资。研究发现:(1)内部控制有效性越高,过度投资水平越低;(2)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而言,内部控制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受制于管理层权力。在管理层权力集中的情况下,内部控制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邬国梅
本文没有采用一般意义上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委托代理模型,而是假设控股股东与经理人利益相一致的分析框架。只要股权融资下的控制权收益超过负债融资下的财务杠杆收益,控股股东就会选择权益融资方式实施投资项目。即使在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和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小于零的情况下,控股股东仍因能通过发行新股所取得的控制权收益达到其投资目标而实施该投资项目,从而发生过度投资行为。实证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的5年中,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净利润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且在第5年平均为负。经粗略估算,上市公司每次股权再融资所取得的平均控制权收益约为2.26亿元,其中国有股东约为1.5亿元,上市公司可接受投资项目的最低收益...
关键词:
所有权结构 控制权收益 过度投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向艺 李鑫
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与短期负债水平负相关,与长期负债正相关;总体而言,在预算软约束条件下,负债融资无法对企业"过度投资"发挥其应有的约束效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娜 钟田丽
本文以中国创业板公司为研究对象,依据企业代理理论,采用联立方程组模型研究了创业板公司在非效率投资和风险特征背景下过度投资与负债融资之间的双向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过度投资增加了企业的负债融资,而负债的增加又对企业过度投资起到了抑制作用。本文的研究为规范创业板企业投资行为,完善企业内部治理与外部债权人治理机制,优化企业融资结构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伍中信 旷文辉
以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探讨内部控制对货币政策和公司过度投资关系的影响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越宽松,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越严重;内部控制对货币政策和公司过度投资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这种效应在非国有上市公司显著,在国有上市公司不显著。这说明内部控制质量越好,公司自身抵御货币政策波动风险的能力越强,不管是公司还是监管机构,都应思考和学习如何通过内部控制对外部政策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进行管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艳辉 杨帆
企业不同的融资方式选择可能会导致非效率投资行为,文章从东北上市公司的债务结构入手,运用统计描述和相关的假设检验,得出债务期限结构对东北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约束效果有显著影响,长期负债对过度投资有强烈的约束效果,短期负债的约束效果则不明显,与国外的研究结果相左;债务来源结构对此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债务结构 过度投资 约束效果 实证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阮磊 刘玉廷 王艺霖
文章利用了面板VAR模型和引入滞后项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内部控制和公司价值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内部控制的价值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间存在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内部控制是导致公司价值变动的Granger原因;内部控制具有显著的价值溢出效应,能够在当期及之后的四期内促进公司价值的持续提升,但影响强度呈逐步下降趋势。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因果关系检验 溢出效应 滞后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